5月8日,臺灣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率團到人民大學交流訪問,兩校共同舉辦「政治大學日」主題交流活動。活動期間,中國人民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靳諾會見了周行一一行,校長劉偉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劉元春,政治大學副校長張昌吉等出席相關活動。
靳諾會見了周行一及政治大學代表團成員,對政治大學一行來訪表示歡迎。她表示,人民大學非常重視並珍惜與政治大學的合作關係。舉辦「大學日」主題交流活動是提升校際交流合作水平、建立長效交流機制的有效方式。此次在人民大學舉辦「政治大學日」活動,將進一步夯實兩校合作關係,全面拓寬雙方的交流領域。希望雙方能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保持高效務實合作,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合作夥伴關係。
周行一對人民大學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他表示,本次活動是他第三次訪問人民大學。政治大學非常重視主題交流活動,來訪成員包括了全校主要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和各院系負責人及代表共38人。政治大學期待通過此次活動,雙方能進一步開展全方位、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當天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大學日」啟動儀式暨籤約儀式在逸夫會堂舉行。劉元春主持會議。
劉偉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他指出,政治大學是人民大學在臺灣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兩校學科設置相近,合作意願強烈。在長期的交往中,兩校彼此信賴,相互支持,在很多領域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合作,堪稱兩岸高校交流合作的典範。「政治大學日」主題交流活動,將把兩校交流合作推向新的發展階段,相信兩校未來一定會建立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關係。
周行一介紹了政治大學的基本情況。他表示,政治大學是臺灣地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知名的大學之一,學校始終致力於「領導思想、啟發社會、影響世界」。周行一還從獨特優勢、發展規劃、人才引進與培養、創新理念等方面介紹了政治大學的發展概況、辦學特色和未來戰略。
劉偉、周行一、張昌吉、劉元春共同觸摸啟動球,正式啟動「政治大學日」主題交流活動。
籤約儀式上,劉偉與周行一共同籤署了《中國人民大學與政治大學人員交流計劃備忘錄》。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關雪凌與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江明修籤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與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合作交流意向書》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與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師及學生互訪交換合作備忘錄》。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與政治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文杰籤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與政治大學法學院聯合培養碩士(雙聯碩士學位)合作協議書》。
隨後,政治大學代表團參觀了校史館和圖書館。
在中午的歡迎交流會上,雙方代表共同觀看了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藝術團的表演。
8日下午,兩校職能部門對口交流座談會在逸夫會堂舉行,周行一、張昌吉出席。吳曉球主持會議。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教務處、科研處、港澳臺辦公室、校園建設管理處、後勤集團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與政治大學教務長、研髮長、國合長、總務長等進行相應職能工作的深入探討。與此同時,13場院系對口交流會議在各學院展開,政治大學代表團院系負責人與中國人民大學對應院系負責人、師生代表進行了深入細緻的交流,交流形式包括座談、講座、報告、演講、圓桌論壇、實地參觀等。
「政治大學日」主題交流活動總結報告會在逸夫會堂舉行,兩校各院系和職能部門代表匯報了交流成果,劉元春主持會議。與會代表紛紛表示,充分的交流讓雙方進一步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對口單位的直接探討使得交流活動意義深刻、成果豐碩。兩校在很多方面有相似點和共通點,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的潛力巨大,期待未來兩校在師生互訪、聯合培養、共同舉辦學術會議、共同開展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合作取得更大突破,祝願兩校友誼永葆青春。
周行一高度評價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大學日」主題交流活動,並期待人民大學代表團能到政治大學交流訪問,在政治大學共同舉辦「人民大學日」。劉元春在總結致辭中提出,兩校共同舉辦的「政治大學日」主題交流活動突破了傳統的交流訪問模式,實現了兩校各院系、各部門面對面、心對心的交流,有利於快速了解雙方的基本情況和具體需求、推動落實深化合作具體措施,相信兩校下一步的合作必將結出累累碩果。
政治大學教務長於乃明、總務長林左裕、研髮長劉幼琍、國合長陳美芬、人文中心主任周慧民、理學院院長顏乃欣、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江明修、法學院院長王文杰、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邱稔壤、教育學院院長吳政達,文學院、商學院、外國語文學院相關負責人及教師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處長嚴金明、港澳臺辦公室主任時延安、校園建設管理處處長李明、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關雪凌、法學院院長王軼、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林嘉、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周勇、外國語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建平、商學院院長毛基業、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楊開峰、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院長張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張曉京、後勤集團總經理宋大我以及教務處、歷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理學院、勞動人事學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清史研究所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