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氣和藏氣是暗物質
文/秦玉革(上海市松江區洞涇衛生院針灸科)
以調氣為核心的針灸補瀉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素問•調經論》等已非常清楚地描述了在針刺過程中應該有氣進出人體,此氣若僅僅是已知的二氧化碳等,那經絡及氣的本質早就被揭示了。
由於寒等外邪可從皮一直深入到藏腑並多年留於體內,所以筆者曾上千次在針刺中體會到「寒氣從針孔源源而出」,而且此種寒氣既出一絲,似乎整個空間立即陷入一種極度陰冷的感覺,不同於一般的寒風。
患者病程從幾天到多年的都有,每當針下有此種感覺時往往隨氣瀉盡而一針即愈,曾一次治癒一例二十年內腹痛反覆急性發作的患者。
若是明物質的寒氣,早就熱力學平衡了。
而且筆者發現那些找不出任何原因莫名其妙發病的肢體痛患者多能扎出寒氣來,正合《內經》的虛邪入侵。
所以筆者推論某些暗物質的寒熱之性可能在一定條件下被人的觸覺間接感覺到,比如在一個黑暗無光的房間裡所有物質對眼睛都是暗物質,但對人的觸覺而言就不是了。
而存在於我們身體周圍的暗物質肯定有多種形式和複雜的作用機理,不僅僅只有中微子一種。
從遙遠的銀河系外發現暗物質到設法捕捉我們身邊無所不在的中微子,科學家僅用了數年的時間。
因此,根據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筆者認為現代科學很快會發現暗物質原來人體內也有。
中醫經絡系統中的經氣就是暗物質,經絡是暗物質運行的主要通道。
由於暗物質在經絡線上的相對富集,導致其明物質也相對變化,所以在明物質世界找到許多經絡線上的聲光電磁等的異常表現,但用明物質提出的一切假說最終又不能揭示其本質。
經絡不解之迷,就在於氣是暗物質。
現在看來,過去的一些研究可能反映的正是暗物質與明物質在複雜生物體上的關聯表現而已。所以不妨轉變一下科研思路,由經絡研究為突破口,完成暗物質在人體內的偉大現代科學發現。
人體內的微量元素還起重要作用,難道宇宙內比明物質多六倍的暗物質就僅僅起個引力作用嗎,這絕不是自然界的法則,只是科學認識的暫時局限性而已。
利用暗物質可不依賴明物質單獨存在的性質,筆者考慮了一個發現人體暗物質的實驗思路:
即把經氣從複雜的人體或動物經絡內引到一個已測定各種理化指標的相對真空的密閉容器裡(這點很容易做到),然後再研究其前後的一切可能變化(重點考察重力),若有變化而用明物質的一切規律又解釋不了,那就至少證明了在動物體內存在有明物質以外而又觀察不到的物質,即暗物質,然後再研究其本質。
現在看來,多年困擾中醫五臟功能與西醫的不完全相同的迷惑恰恰是暗物質在人體內的如實反映,既人體內存在著一對陰陽形氣既有區別又密切關聯的明物質五臟和暗物質五藏系統,肉眼或儀器可見的如中西醫共有的有形明物質臟器,不可見的就是中醫特別認識到的暗物質藏氣,既暗物質相對集中的儲藏部位。
而「元氣……是人體臟腑(包括奇恆之俯)內在潛能集合體的一種「暗物質」……不是現代生化意義上所謂的cAMP和cGMP,而是更深一個層面上的物質」。
衛氣是暗物質,部分營氣是比衛氣更精微的暗物質,所以近年在中藥寒熱和腎虛體質的物質研究中所有發現還不是根本。(限於篇幅,將另文論述暗物質藏氣及元氣的詳細分布和由來。)
在筋脈皮骨等有形組織裡分別主導著木火金水的溫熱涼寒的暗物質藏氣。
而《內經》經筋的實質是神經……神經作為人體最快速的傳遞通道,和風性善動是相應的,故神經中應以溫性暗物質為主。
肌肉通於土氣,其主體應是溼氣,與肌肉以含水72%左右居上述組織之首是相符合的,次要的還混合了其他的氣和暗物質。
這樣人體的所有組織都通過五藏氣聯繫起來,並通過一切孔穴與天地間的氣相通,構成天人合一整體觀的初步物質基礎。
但要徹底闡述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把《內經》中對暗能量等的遠遠超越現代西方科學的深奧認識揭示出來,限於篇幅,當另文論述。
為什麼《內經》是天文醫學,顯然和暗物質目前唯一被確認的明顯的引力效應有關。
近半個世紀把基因、量子等都引入對精氣、經絡的解釋,包括無奈之中把氣理解為明物質的功能等等,都是在中西醫共有的5%的明物質中轉圈,而這恰恰又是建立在明物質科技上西醫的強項,與中醫不共於西醫的特色本質又有多大干係呢?
不過是把中醫在5%明物質內的認識在表達上現代化和西醫化而已。
既然經絡中氣的主體就是暗物質,那麼古人顯然是在發現了經絡的同時自然就認識了暗物質,並正確、形象地命名為氣。
不要總以為近現代西方科技已超越一切東方古文化,就如古人發現並利用了經絡,但西方人就沒有發現,而現代科學僅能證明其存在卻還不能揭示其本質一樣。
任何人只要如實、真正地理解了古人認識經絡的方法,就一點也不難理解古人發現暗物質的必然性。
正如李時珍所說的「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謬也」。而「內視返觀就是典型的內證實驗……」
因此,傳統文化,特別是中醫理論的構建,完全是在理性思考和內證實驗的結合下產生的」。
只是這是一個遠比暗物質本身更深奧複雜的問題,限於篇幅,當另文論述。
筆者與許多同道早在未聞任何暗物質的概念前,就已經在古文化及《內經》中自然、深刻而堅定地知道了氣有著當代科學儀器無法探知的一面,所以初聞暗物質之時絲毫也不像西方科學家那樣驚奇和興奮,因為世界本就由陰陽組成。
只不過暗物質的進一步科學發現正好能從現代角度解決諸多中西醫之間的困惑與矛盾,並能被大家共識為真正的「國際通用語」.
(摘自《經絡及氣的主體實質是暗物質的初步探討/秦玉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