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發生的侵華戰爭,並不是中日兩國第一次對戰,也不是清朝與日本的甲午海戰。從唐朝到明朝,中日兩國曾經爆發過戰爭,這是最早的侵略計劃。66和66兩年間,唐朝聯合新羅滅百濟和高句麗,分別設熊津都督府、安東都護府。與此同時,想在新羅建立雞林州都督府,實行羈縻統治,結果新羅被廢。
他們想讓百濟和高句麗自立,可唐朝又有誰願意呢?要想順利消滅兩個,最終還是要把原來的三個合成一個,這不是閒著沒事幹為自己找一個強敵。因此,唐代新羅戰爭就此爆發,此戰中,新羅並未單獨作戰。史上記載,它將原高句麗、百濟的反唐勢力和日本的三十萬人結合起來,對抗唐朝。
而唐朝只是兩萬人,戰爭的結果是有爭議的,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勝利者。實際上是和解,雙方從670年打到675年,新羅已經比較疲倦。因此劉仁軌主力返回後,新羅方面仍然無法擊退薛仁貴的守軍,只得向唐朝進貢謝罪。唐代一方因與吐蕃尚有交戰,已無精力兩線作戰,便接受新羅為藩屬國。
現在盟國都投降了,日本自然而然地就放棄了和唐朝恢復關係。同樣是在朝鮮半島,明朝萬曆年間,中日第二次交戰,豐臣秀吉於1588年基本統一了日本。也就是說,結束了戰國時代,發現自萬曆年間張居正病逝後,明朝便陷入了黨派鬥爭之中。於是,他決定先佔領朝鮮,然後統治中國,最後謀求天竺統治亞洲。
這一想法也很好,當他們派遣了14萬大軍出徵之後,明朝的7萬大軍(後高達11萬)很快就來了救援。兩國戰事激烈,日軍被迫撤退,平息一年後,又再次大敗。此時此刻才算是起了作用,直到清末,明治維新以後,才再次起了這個作用。所以這一點很奇怪,元朝的強盛是必然的,可唐、明之間還有一個弱宋,為什麼日本不敢進攻宋朝呢?
實際上原因很簡單,源於唐朝那場戰爭,日本參戰卻是親眼看到新羅如何慘敗。在新羅歸順後,日本也開始派遣使者到唐朝訪問,可以看到一個國力雄厚的大國。因此決定仿效唐朝,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求學,此時唐朝的強大已經在他們心中留下了國家惹不起的印象。這種印象延續了千年,直到豐臣秀吉誤以為這個大國已經沒落。
毫無疑問,關鍵在於宋朝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麼弱,它具有強大的文化、科技、經濟實力。有人曾經推測,宋朝的民間富庶和社會經濟的繁榮遠遠超過盛唐,近代日本學者也曾提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藝復興和經濟變革的時代。科學技術不值一提,四大發明在這段時間得到改進和應用,可謂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高峰。
宋代的航海業仍然很發達,從水平上看,海上島國的日本造船技術並不一定比當時的宋朝強。他們對宋朝仍然比較崇拜,從一些日本學者的評價中可以看出,這一現象在彼時的日本並不一定理解。這一年的那場大戰還深深地印在他們的心裡,如果日本此時進攻,那也相當於以卵擊石。宋人之所以稱其為弱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敵人過於強大,這一點實在無可厚非。契丹這樣強大的遊牧民族打不過日本,對日本還是綽綽有餘的,這些遊牧民族的政權也不好惹,不可能坐視外人搶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