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發布 推動NB-IoT應用試點...

2020-12-12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規劃》明確,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大數據產業、製造業數位化、服務業數位化、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撐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到2025年,河北省數位技術融合創新及信息產業支撐能力顯著增強,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0億,產業數位化進入全面擴張期,基本建成全國的數字產業化發展新興區、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示範區、服務業融合發展先行區。

將推動NB-IoT應用試點示範工程。著力推進NB-IoT在水、電、氣表智能計量、公共停車管理、環保監測、文物保護等公共服務領域的試點示範,助力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加快NB-IoT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兒童及老人照看、寵物追蹤及消費電子等智能產品中的應用,促進商業模式創新。開展NB-IoT在工業製造領域的應用試點示範,推動融合創新。雄安新區、唐山等重點地區率先推廣NB-IoT應用。到2025年,建設2-3個NB-IoT應用示範區,基本形成在國內具備領先示範意義的NB-IoT規模化應用。

將建設雄安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充分發揮國家試驗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在智能城市建設、數字要素流通、體制機制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領軍城市。

推動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創新發展。依託國家批覆的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深化大數據在環保、交通、健康、旅遊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石家莊市規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布局大數據平臺服務和應用開發中心,推動數位技術與生物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國數字新城」。廊坊市壯大智能終端、新型顯示、機器人、軟體與服務等產業規模,建設大數據云計算產業聚集區和物流金融大數據應用示範區,著力打造中國北方IT產業名城。張家口市統籌大數據產業與可再生能源協調發展,推動雲計算數據中心、綠色智能伺服器、軟體與信息服務等產業聚集,加快懷來以5G創新應用為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承德市強化大數據災備基地功能,打造旅遊大數據產業中心。秦皇島市推動數位技術在智能製造、生物醫藥與生命健康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爭創國家軟體名城。

同時,深化與京津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協同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強數據中心和存算資源的協同布局,強化與京津多領域智慧應用合作,加快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推進一體化智能化交通管理,打造跨區域跨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0年4月19日

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2020-2025年)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新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重要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位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高級經濟形態。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釋放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提供的巨大發展勢能,加快河北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數字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依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我省數字經濟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和巨大發展空間,已經成為新時期深化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1.信息基礎設施水平位居全國上遊。截至2019年底,全省網際網路省際出口帶寬、光纜線路總長度、行動電話基站、網際網路寬帶接入埠、固定寬帶接入用戶數均居全國第7位,IPTV用戶數居全國第6位,網際網路普及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行政村光纖寬帶通達率、4G信號覆蓋率到達99%以上。物聯網應用快速推進,車載智能終端、醫療健康服務、智能城市建設等垂直領域的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居全國第10位。雄安新區、石家莊、張家口崇禮以及京張高鐵沿線等4個區域納入5G試點範圍,各市主城區5G網絡建設大規模展開。

2.數字產業化發展實現新突破。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張家口、承德、廊坊等大數據示範區初步建成,在線運營伺服器規模突破120萬臺;鹿泉光電與導航、固安新型顯示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加快建設。中電科13所、54所、中船重工718所等科研機構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加快,阿里巴巴、騰訊、華為、浪潮、中興等企業與河北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全省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製造、人工智慧與智能裝備等領域快速發展。2018年末,全省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3.91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3.49萬個;從業人員26.1萬人,增長135.2%。東旭集團、晶龍實業、風帆公司和中國樂凱4家企業入圍2019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中移系統集成入圍2019中國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百強。

3.產業數位化步伐加快。隨著「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工業診所「百千萬行動」等深入實施,網際網路與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155家企業成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國家試點;全省累計培育企業級、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54家,中信戴卡、河鋼集團、凌雲工業等企業積極建設數位化車間,開展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等新模式。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指數由2012年59提高到2018年80。建設石家莊、邯鄲2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培育省級以上電子商務示範園區17個、示範企業40個,行業電商、農村電商、創新型電商、跨境電商等平臺建設步伐加快,2019年全省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9.1%。省、市、縣、鄉四級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省級農業數據中心和「農業雲」初步建成,物聯網在高端蔬菜生產、禽畜養殖等方面得到廣泛運用。

4.社會數位化轉型深入推進。全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程成效初顯,政務雲實現了由單雲平臺向多雲平臺的邁進,已有64個部門的350多個應用系統實現雲上部署,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冀時辦」正式上線運行,全省社保查詢繳費、醫保查詢繳費、水電暖氣繳費等近300項高頻應用實現「指尖辦」。河北旅遊大數據中心和應急指揮平臺順利運行,省、市及重點旅遊縣旅遊數據縱向共享進程加快。京津冀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平臺、出行雲建設初見成效。圖書館、博物館等數位化改造快速推進,文化事業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二)存在問題。

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小。2018年,我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711億元,佔GDP的2.18%。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滯後,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僅佔全國的0.86%,其中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僅佔全國的0.43%,是廣東的2.47%、北京的2.7%、江蘇的2.99%。與此同時,產業鏈條較短,缺少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領軍企業,富有活力與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尚未形成。

2.製造業數位化水平較低。我省製造業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集中在自動化生產線改造、財務、辦公、採購、銷售等單項應用,處於集成提升階段以上的企業比例僅為12.6%。工業各行業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離散製造業信息化水平明顯低於流程製造業;多數中小企業數位化改造動力不足,生產環節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程度較低。

3.科技創新能力薄弱。創新能力不強是制約我省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重要短板,2019年,全省R&D投入強度1.62%,居全國第18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82件,僅是全國的28.7%。在信息技術領域,全省缺少影響力較強的研發機構和知名高等學校,高端人才聚集水平低,尤其缺乏精通信息化與生產製造的複合型人才。

4.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緩慢。我省的人居環境、政務服務、政策激勵、企業家精神等與發達省(市)有較大差距,經濟發展活力不足,創新創業氛圍不濃,人工智慧、區塊鏈、新零售等網際網路新業態、新模式原創少,缺少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領域的優勢企業。

(三)面臨形勢。當今世界,數字經濟作為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藍海,前所未有地重構經濟社會發展新圖景。海量數據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生產要素,伴隨網際網路特別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應用,數據資源正在加速產生、傳播和應用,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數據的開放、共享和應用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萬物互聯」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基礎,信息網絡逐漸突破傳統信息處理終端以及傳輸方式限制,朝著更廣、更快、更深的方向發展,人、機、物互聯的新時代即將到來。人工智慧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深度學習算法的成熟、網絡海量數據的積累、信息系統算力的提升,人工智慧正步入第三次發展熱潮,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滲透到金融、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驅動全球經濟的智能化跨越。為此,全球主要經濟體把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最大程度釋放數字紅利,作為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新依託,作為應對「後金融危機」時代增長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重塑全球競爭力的共同選擇。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日益成為推動經濟快速增長、包容性增長、可持續增長的強大驅動力。前沿技術迭代加快,5G、人工智慧、車聯網、無人機、量子通信等領域的創新能力提升,關鍵技術不斷突破;產業數位化提速,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和行動方案,超前布局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帶動產業特別是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融合發展成為主戰場,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深度擴散到傳統產業之中,產業的邊界被打破,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整合重構。與此同時,東南沿海多個省份把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強省作為掌握未來競爭主動權、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頭號工程,華中、西南省份傾力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全國新一輪競爭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河北正處在千載難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同期實施,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局起步,為河北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優越的地理區位、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為匯聚網絡數據資源、吸引京津創新資源和生產要素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永久落戶河北,將成為全國數字經濟最新成果展示的國家級平臺和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的世界級平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推動河北邁入數字經濟新藍海,既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換道超車、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突出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向,突出科技引領和產業支撐工作重點,突出創新驅動、數據驅動發展新路徑,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精心組織實施專項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提升京津冀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水平,加快河北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持續動力。

(二)發展原則。

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加快建立自主參與、激勵創新的制度基礎和社會氛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打造一批應用場景,發揮政府在數據共享應用方面的示範作用,探索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新路徑。

數據賦能、融合發展。堅持把數據資源作為關鍵生產要素,著力構建數據資源體系,高效釋放數據資源的價值作用,開啟數據驅動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特徵,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開放合作、改革創新。堅持以全球視野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用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等展示交流合作平臺,引進培育一批數字經濟新型市場主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調動產學研用多方資源和力量,打造有利於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集聚的產業生態。

共建共享、安全可控。加大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力度,推廣數據資源建設和行業服務標準,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數字鴻溝;加強數字經濟市場監管和司法保護,建設數字經濟安全保障體系,防範、控制和化解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風險,推動網絡信息安全與數字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三)發展目標。到2022年,大數據創新應用體系基本形成,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服務業數位化水平顯著提升,信息化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建成一批包容性強、適應性廣、政策環境優的數字場景應用市場,基本形成以大數據產業、製造業數位化、服務業數位化、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撐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

1.數據資源體系基本完善。數據中心的布局和建設進一步優化,張家口成為我國規模最大、設施先進的數據產業基地。各領域數據資源有效匯聚,跨層級、跨部門的數據資源共享機制全面形成,建設大數據交易中心,數據確權、定價、交易等機制初步建立,大數據產業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2.產業數位化轉型成效顯著。兩化融合指數達到88,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達到130家,形成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和產業體系,鋼鐵、石化、汽車製造等行業的重點企業基本完成數位化改造,打造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數位化升級典範。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智慧交通、電子商務等發展水平步入全國先進行列,網絡零售額突破3700億。

3.電子信息產業支撐力增強。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其中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大數據、軟體及服務、半導體器件、新型顯示等領域形成局部優勢;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00家,對全省各行業數位化轉型支撐作用顯著提升。

4.重點區域帶動作用顯著。雄安新區完成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任務,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新標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升級,湧現一批五星級試點城市;智慧冬奧完美展現,數位技術帶動冰雪產業快速發展;石家莊正定、張家口懷來等數字經濟產業園初具規模,成為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5.數字基礎設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基本建成高速寬帶、無縫覆蓋、智能適配的新一代信息網絡,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70%、寬帶接入用戶普及率達到99%、5G基站數量達到7萬個。智能傳感設施「雲—邊—端」模式基本覆蓋交通、電力、城市建設等領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海南:推動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試點,推動「監管沙盒」試點落地
    海南將推動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試點,同時推動「監管沙盒」試點落地。12月8日,據海南日報報導,12月4日中國共產黨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稱《建議》)。在金融方面,《建議》提出,推動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試點,培育打造「區塊鏈+金融」產業集群,推動「監管沙盒」試點落地。
  • NB-IoT是什麼?
    來回顧一下NB-IoT的發展歷程: 2013年,業內相關廠商、運營商展開窄帶蜂窩物聯網發展,起名為lte-m; 2014年由沃達豐、中國移動、orange、義大利電信、華為、諾基亞等公司支持的lte-m在3gpp geran工作組立項,被重新命名為cellular iot;
  • 贛州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2019-2023年)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大數據應用層次低,在發揮數位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動形成全社會基於數字經濟的創新創業氛圍,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生態等方面還存在差距。、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廣泛深入應用、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並提供了重要契機;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必將成為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促進數字經濟突破發展的重要抓手,數位技術和應用創新必將迎來重大發展;昌贛高鐵通車將為贛州城市沿線區域發展帶來的發展機遇,推動省內及周邊省市的人力資源、生產資料、資本等要素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流動,提升流通速率
  • 寧波市北侖區發布區級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年)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寶光)近日,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發布《北侖區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全國試點之一,規劃的發布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株洲市發展數字經濟實現動能轉換觀察
    2019年6月,株洲獲批中國移動全國5G首批試點城市;2020年5月15日,株洲正式發布首批12個5G典型應用場景,標誌著株洲5G跨入商用時代。 在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中車株機的「轉向架智能製造」獲中國質量技術領域最高獎,其全流程數位化填補全球空白。中國動力谷誕生的智軌、智能大巴、無人駕駛智能車等,充分釋放智能製造魅力,催生數字經濟幾何級發展。
  • 賽事、論壇搭平臺,助力河北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12月1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主辦的2020「創客中國」數字經濟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典禮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辦。
  • 華為通過NB-IoT創新與合作,助力NB-IoT行業應用的發展
    倫敦2016年4月26日電 /美通社/ -- 今天在倫敦 M2M 大會上,華為展示了 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戰略以及 IoT 應用和智慧城市領域的創新成果,並介紹了與合作夥伴為共建 NB-IoT 生態系統所開展的工作,包括與沃達豐在英國紐伯裡共同成立沃達豐 NB-IoT 開放實驗室,旨在充分發揮 NB-IoT 的潛力,創造社會與經濟效益。
  • 企智集團:「農業數字經濟」勢如破竹為「2020脫貧攻堅決勝」護航
    2020年1月20日農業農村部印發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農業農村數據採集體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絡、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農業農村雲平臺基本建成。
  • 懷來:擁抱數字經濟「藍海」攜手北京同城發展
    11月25日,河北省數字經濟重大項目暨張家口懷來官廳湖「數聚會」項目籤約儀式在懷來東花園舉行。搶佔大數據產業新高地2020年12月17日,秦淮數據集團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投資協議籤約暨奠基儀式在張家口市舉行,基地建設延伸了集團產業鏈條。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
    2019年6月,株洲獲批中國移動全國5G首批試點城市;2020年5月15日,株洲正式發布首批12個5G典型應用場景,標誌著株洲5G跨入商用時代。在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中車株機的「轉向架智能製造」獲中國質量技術領域最高獎,其全流程數位化填補全球空白。
  • 2020河北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石家莊舉行
    長城網訊(記者 鄭建衛)9月29日,2020河北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暨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啟動儀式在石家莊(正定)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大會以「新基建 新動能 新發展」為主題,聚焦5G、大數據與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與傳統工業深度融合應用,邀請數字經濟領域兩院院士、知名專家學者、領軍企業高管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快推動數位化轉型,賦能企業升級與突破進行廣泛深入研討,分享數字經濟最新發展成果,培育新動能、注入新活力,推動我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會場。
  • 上海正式發布規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臨港新片區發展
    12月11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牽頭編制出臺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正式發布,本次活動也採取「線下線上」同步進行、全網直播,截至活動結束超過7.3萬人收聽收看。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在致辭中表示,集聚、培育和發展高水平、高質量的創新型產業,是新片區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
  • 青島發布《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青 青島報導12月14日,青島市發改委在青島國際新聞中心召開發布會,就《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的主要情況進行發布。這山東省第一個正式印發的市級氫能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確定了氫能產業發展目標體系,提出技術研發、供應體系、推廣應用和產業規模等4大類具體指標,制定2022年、2025年、2030年的預期發展目標;明確全產業鏈發展路徑,圍繞打造「東方氫島」謀劃了一系列重點項目。
  • 智慧海南總體方案(2020-2025年)發布(全文)
    來源:金融界網站智慧海南總體方案(2020-2025年)發布,方案提出,至2021年底,智慧海南架構體系基本確立,關鍵基礎設施和核心平臺初步建成,以5G、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和國際通信建設取得初步突破,數字孿生城市覆蓋重點區域,應用試點取得成效,虛實融合的治理模式啟動探索,保障智慧海南建設運營的機制體制基本就緒。
  • 海南十四五規劃:用足用好免稅購物政策,推動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試點
    海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揭開面紗,為「十四五」時期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了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海南近日發布的《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表示,「十四五」時期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等。
  • 《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馬產業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現代馬產業,對於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牧民增收,培育體育和文旅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滿足群眾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弘揚中華馬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我國馬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制定本規劃。  一、馬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養馬歷史悠久,馬文化底蘊深厚。長期以來,馬作為重要畜力和交通工具,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 nb-iot遠傳水錶功能技術參數介紹
    nb-iot遠傳水錶採用我司直讀水錶為計量基礎,通過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進行物聯,實現對水錶使用水量的自動遠程抄表。它能有效地避免了管理部門上門抄表,具備閥門控制功能。方便管理部門對水錶的用水情況進行控制,使得遠程抄表及控制變得更便捷、可靠。
  • @所有北侖青年 《北侖區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年)》來了!
    2020-04-01 23:47 |北侖發布
  • 前瞻產業規劃周報第1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安徽省審議《安徽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加快發展,豐富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完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創新發展基礎硬體產品、終端產品、應用服務,深化應用試點示範,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形成特色明顯、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全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布局。
  • 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十四五」規劃發布,5年內初步形成國家級集成...
    集微網消息,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指出,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推進100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在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實現100個首臺(套、批)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1000家,建成不少於30家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開放型產業創新平臺(公司);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元,形成三~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強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產業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