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據媒體報導,長沙的羅先生今年46歲,他的9歲兒子羅漢暑期沒有上補習班,而是學習了各種戶外運動: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羅漢說,父親要求他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每天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父親羅格認為,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
現今的孩子壓力大,家長壓力更大,家長生怕孩子在學習上被別的同學落下,於是孩子的休息時間也被擠佔得滿滿,不僅要上補習班,還要學習鋼琴、舞蹈、書法、跆拳道……然而這位羅先生確實是家長界的一股清流,每天強制要求戶外玩耍兩小時,讓很多網友不解,這樣做究竟有什麼意義?
別急,下面我們就細數兒童戶外運動到底有多少好處。
1、預防近視
權威數據研究證實,每天2小時、每周10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可使青少年的近視發生率降低至少10%。這是因為太陽光的強度比室內光強度高數百倍,而光照越強,多巴胺釋放量越多,能抑制近視的發生發展。所以高強度光照一方面可使瞳孔縮小、景深加深、模糊減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抑制近視的作用。
2、促進身高發育
很多家長以為,要長高,單靠補鈣就夠了。實際上要促進鈣質的吸收,維生素D是必不可少的,而日曬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兒童身高發育。此外,讓骨骼承受力量的運動可以提高骨密度,比如跑步、跳繩等運動可以使孩子的骨骼更加結實。因此,經常讓孩子在陽光下跑跑跳跳,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3、防治兒童肥胖
我國第四次營養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全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在近10年間增長了2倍,已達到5300萬。肥胖兒童還容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引起性發育障礙、個子矮小。肥胖兒童成年後,75%的概率依然體重超標,發生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到4倍。因此,讓孩子多做戶外運動,可以幫助減輕體重,防治肥胖,對於孩子的健康大有裨益。
4、調節心理發展
先成人,再成才。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無論能力再強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研究發現,運動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積極影響。首先,運動能幫助兒童提升大腦和身體的協調能力,提高專注力。其次,現今兒童承受的學業壓力較大,戶外運動可以讓孩子親近自然,幫助釋放壓力,改善心情。此外,讓兒童多參加團隊型的運動可以培養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總而言之,學習成績並不是孩子的全部,健康全面的發展才是從長遠著想,為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家長還是應該鼓勵孩子適當地戶外運動,釋放兒童愛玩的天性。值得注意的是,像羅先生鼓勵兒子進行的皮划艇、野外生存等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戶外運動,一定要有家長和專業人士陪同,畢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