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炎症可謂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人體內受到病菌入侵,感染引發炎症,或者是人體內產生異常病變刺激免疫系統引發炎症。但這些炎症在接受科學規範的治療後,都有望實現治癒。可如果沒有及時的採取治療,也可能身體內的炎症不斷發展,誘發癌變。
癌症的到來從不時突然產生的,而是從一些人們忽視的疾病逐漸發展而來。炎症長時間拖著不管也容易拖成癌。曾有德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世界上的癌症中有1/6和病菌感染有關,而還有1/5的癌症會從感染導致的慢性炎症逐漸發展而來。
想要從炎症發展成癌變,需要大約10年的時間,如果還和其他的致癌因素重合,也可能加快炎症癌變的進程。如果以下4處發炎,應該儘早處理。早了解早預防。
01慢性胃炎很可能誘發胃癌
胃癌是我國比較高發的消化道癌症,我國的胃癌患者也佔了全球胃癌人群的1/2。如果感染幽門螺桿菌、胃潰瘍等都可能影響胃黏膜發炎,從而引發炎症。而慢性萎縮性胃炎更是被人們稱為胃癌的癌前病變。
當胃黏膜發炎,最好早點處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儘早接受除菌治療,並且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而已經發展到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更是應該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並且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控制炎症發展。
02結腸炎患者患腸癌風險高出常人15倍
引起腸道發炎的因素比較多,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長期食用垃圾食品或者吃了不乾淨的食物,甚至遺傳因素都可能影響患者體內的腸道更容易出現疾病。當結腸炎出現後,並沒有特效藥能夠治療,只能是通過日常的飲食調理和生活方式上的改變來改善疾病。
有數據顯示,不是所有的結腸炎都會誘發腸癌,但慢性結腸炎患者出現腸癌的風險比常人高出15倍,沒儘早調理,很可能在20年的時間內發生癌變,誘髮結腸癌。
結腸炎患者應該在發現炎症後,採用少食多餐、細嚼慢咽的飲食方法,並且堅持定期接受腸鏡檢查,能夠在腸道黏膜產生癌變之前發現問題,從而更及時的採取治療。
03肝臟出現慢性炎症易誘發肝癌
我國是一個肝病大國,而肝臟也是人體內重要的排毒器官。早期肝炎很多人都不會重視,但等到肝炎不斷發展,造成肝臟損傷,誘發肝硬化,最終就會轉化為肝癌。肝炎、肝硬化、肝癌也是廣泛流傳的肝癌三部曲。
肝炎的種類有很多,B肝、C肝以及脂肪肝、酒精肝等都是肝臟發炎。這些肝臟炎症在接受治療後,有的能夠實現治癒,但是有的只能控制炎症發展。而慢性肝炎更是可能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誘發肝癌,造成肝損傷,影響人體內的代謝排毒。
為了保證肝臟健康,定期進行B肝、C肝的抗病毒治療,並且對人體內出現的慢性肝炎引起重視,儘早處理。日常生活也應該避免長期喝酒,熬夜加班等行為,減輕肝臟損傷。
04口腔潰瘍長久不愈易發口腔癌
口腔潰瘍可以稱為最普通的炎症,但也是比較危險的一種炎症。因為在口腔黏膜內出現潰瘍發炎後,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也能實現黏膜自我癒合,從而治癒口腔潰瘍。
但是如果超過2周的時間口腔發炎仍然沒有好轉,並且還給予潰瘍面致癌物質的刺激,香菸酒精等,都可能影響潰瘍持續發展,逐漸紅腫,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形成腫瘤,誘發口腔癌。
所以口腔潰瘍拖著不管比一些炎症更容易誘發癌變,形成癌症。保證清淡飲食,儘早接受消炎治療,從而保護口腔黏膜,預防口腔癌。
雖然炎症聽上去是一件小事,但拖著不管也易拖成癌,胃部、腸道、肝臟以及口腔黏膜發炎,應該儘早處理。及早就醫,採取針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