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班級群方便了家校之間的聯繫和互動,家長可以隨時獲知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老師也可以給家長布置任務,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參與度可以說越來越高。
但是慢慢的,家長們對於家長群的態度開始兩極分化,有的家長非常積極在群裡與老師互動,成立了家委會,幫助老師處理雜務。而有的家長卻感到自己被家長群拴得牢牢的,孩子的每一項作業都得自己籤字過問,學校的所有活動都不能假裝不知道而逃避,尤其是孩子學習不好的,時不時被老師在家長群點名,就更加讓他對家長群產生厭惡。
常州武進某小學一個班級群的聊天記錄在網絡上被熱傳,因為孩子經常不寫作業,老師在班級群點名家長,讓家長過問。
誰知道孩子的爸爸不幹了,在群裡懟起老師來,孩子爸爸說:你教他啊,我又不會,不要天天手機微信沒完沒了的,我話放這裡,我孩子在學校不聽話,不寫作業,只要不死不殘,你們隨意。教育你們是專業的,別老問我們家長,孩子在你們手裡多,難得和家人在一起,還要管他學習,孩子壓力大不大,不寫作業就不寫吧!你們把他教會就行了。
數學老師提醒孩子爸爸,家長應該多督促孩子學習,通知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是我的義務。
孩子的爸爸則說,自己在學校就是差生,讓老師想辦法,還說學校可以壓榨孩子的所有時間,回家他就是個孩子。
這位爸爸的話乍聽,好像挺有道理,但是仔細回味,則是狗屁不通,老師的責任確實是教書育人,但是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同樣應該關注,如果只是一味地把責任全推給老師,那是逃避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誠然,老師可以不找家長,孩子學成什麼樣算什麼樣,恐怕家長到最後又會怪老師,你怎麼不管他,你怎麼不通知我們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