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關乎美育,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多多益善

2021-01-07 環球留學

教育時評

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第五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指出全國87.6%的高校已經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藝術課和藝術教師,學校美育的成果正在逐漸顯現。

這裡說的公共藝術課程,不只包括平時熟知的音樂、美術等,還包括各種門類的藝術,比如書法、攝影等,只要是有助於提高學生美學素養的課程,都會被納入公共藝術教育中。從小處看,這對培養學生藝術素養與陶冶情操有很大幫助,從大處講,如果這樣的公共藝術教育能得到長期有效實施,勢必會提高國民美育水平,對國民綜合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

然而,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公共藝術課程的價值沒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其中有個很現實的原因,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裡,藝術是「不實用」的東西,其教育過程也過於緩慢,收效甚「慢」。但藝術教育本身就是潛移默化的,那種希望一蹴而就的心理,違背了藝術教育的規律。

因此,教育部門明確要求各大高校重視公共藝術課程,尤其是要讓學生在無功利目的與升學壓力的環境下,真正感受藝術課程的魅力。其實,在現實中,真正對任何一個藝術領域都毫無興趣的高校學生,終究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會對某個藝術領域存在興趣。但是,如果這些興趣得不到肯定或培養,就很難保證學生在進入社會後,還有意願或時間去了解這些藝術知識。

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的公共藝術課程的重要價值,就在於幫助學生獲得終身的藝術愛好。在具體落實中,也能看到不少高校社團成為公共藝術課程的「配合者」——類似書法社、京劇社、攝影愛好者協會之類的社團,已經在許多高校中生根發芽,為美育貢獻一份力量。

美學家朱光潛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更加健全的人。這不只是為了培養個人興趣,更是為了通過美育促進德育,這對社會發展的長遠意義不言而喻。事實上,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也是美育的重要環節,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這樣的教育可謂多多益善,其價值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全國87.6%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
    教育部:全國87.6%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 潘虹旭、周琨/央視新聞 2020-12-14 16:35
  • 中辦國辦:高校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學分方能畢業
    10月15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不斷完善課程和教材體系,義務教育階段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加強大中小學美育教材一體化建設。
  • 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孫瑜教授受邀出席美育課程建設研討會並做報告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日電(劉譯蔚)11月1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舉辦、東北師範大學暨學校美育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會暨美育課程建設研討會在騰訊課堂召開,我校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孫瑜教授受邀做了題為「尚美崇德-高校美育體系構建及課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的報告。
  • 弘揚美育,經典傳承!首屆「美育杯」走進重慶高校,一起來看高校師生...
    首屆「美育杯」走進重慶高校從少年做起,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此次「美育杯」重慶市高校師生美術作品巡迴展覽匯聚了重慶市各大高校師生200餘幅精緻優美的繪畫藝術作品。畫筆與美育精神激烈碰撞,在這些藝術作品中,既有中國畫、油畫,又有版畫、水彩畫等多種類型作品,畫面風格迥異,內涵寓意深刻。
  • 美何以育人:新時代高校美育的基本問題
    教材的開發以及師資隊伍的培養,以藝術教育為核心的高校美育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進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世紀,高校藝術教育有關的通識課程增加,各高校的藝術文化類學生社團也大量湧現,豐富了大學生的業餘生活,也提升了整體藝術素養。十八大之後,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也有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2017年,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 中辦、國辦: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意見》的主要目標是,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意見》要求完善課程設置。
  • 新時代呼喚大學美育教育新作為
    通過美育教育,要豐富文化精神生活、激起情緒的體驗、培養崇高的道德情操,要提升思想覺悟,努力創造出一切美好的事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學的美育教育更應該與時俱進。堅持立德樹人、改革創新課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均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和理論支撐。
  • 大學生給娃娃作美術館導覽,滬上高校藝術教育專業課程學分評估首次...
    今天下午,華東師大教育學部藝術教育專業的大四學生陸雅磊,帶領著十幾個小朋友,在徐匯濱江的西岸美術館觀展,嘗試解碼米羅的創作語彙,還創作了大膽想像的人物畫,而這也是陸雅磊專業選修課中的一環。據悉,這是滬上高校藝術教育專業課程學分評估首次移入美術館實施。
  • 東華大學加強體育美育教育 啟動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
    東華大學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在會上啟動,首批3家合作共建單位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復星藝術中心、上海蘇寧藝術館,將為大學生開展美育實踐提供更多優質文化藝術場地及資源。  一直以來,東華大學遵循「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在國內高校中較早提出並堅持踐行「以體育人」的校園體育發展理念。
  • 優程藝術引入國際美育課堂 全方位打造未來教育新生態
    2019年4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普通高校要強化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藝術教育」「每位學生須修滿學校規定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自此,藝術教育在未來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教育部最新發文:把中小學生學習書法等藝術課程納入學業要求!
    、表現美、 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推動高校將公共藝術課程與 藝術實踐納入人才培養方案 實行學分制管理
  •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意見》明確了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
    在教學改革上,體育教學首次提出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教學模式,美育教學提出了「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著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在課程開設上,在「開齊開足」的基礎上,提出要「上好」體育、美育課程,要求各地嚴格落實學校體育、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要將體育、公共藝術課程和藝術實踐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美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 教育部:美育受惠群體不斷擴大 多地中小學增設舞蹈、戲劇、戲曲...
    教育部:美育受惠群體不斷擴大 多地中小學增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
  • 「十三五」期間體育美育教師不斷「配齊」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說。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第五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有關情況。其中,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美育教師不斷「配齊」「配強」,體育教師由50.2萬人增加到59.5萬人,美育教師人數由2015年的59.9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萬人。
  • 高校構建全方位的公共藝術教育培養機制的舉措
    學院高度重視公共藝術教育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管理、運行機制,不斷推動我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持續發展和穩步提高,注重文化積澱傳承與原創校園特色相結合的原則,培育高水平藝術教育師資隊伍,加快硬體設施建設,以普適性公共藝術教育為著眼點,多途徑、全方位開展藝術教育工作,
  • 教育部:2022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中考體育將達到和語數外同分值水平
    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2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 學校體育課程注重大中小幼相銜接,聚焦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遊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愛好,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展。
  • 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育教師4年增14.9萬
    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人數由2015年的59.9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萬人,四年間增加14.9萬人,平均增速為5.7%。今天下午(12月14日),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透露「十三五」期間學校美育師資變化。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以美化人」探博物館美育新路徑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美育發展迎來新的「黃金時代」。而於11月21日正式開館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個以「藝術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正以博物館美育實踐的創新者、先行者之姿,聚合各領域美育智慧,探尋「以美化人」的博物館美育新路徑。
  • 如何有效推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東華大學有良策!
    那麼,各大高校應該如何有效推進「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這所高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藝術資源極為豐富的魔都,通過打通校園內外藝術場館間的「牆」,主動借力,增強育人合力。 12月1日,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召開,亮出了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
  • 《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開題論證會舉行
    2020年12月7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開題論證會在院辦會議室舉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孫抱樸,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曾愛平,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郭永福,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教授王東聲,北京市督學研修中心副主任石英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中心負責人羅燕出席了此次開題論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