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字(因為電腦打不出這個字,為方便起見,下面均以「四龍」代稱)由四個龍組成,共64畫,是筆畫最多的漢字,也剛巧是易經64卦最後一卦的卦數。怎麼不是63、 65或者其他數呢,難道是湊巧?但在下以為這絕不是湊巧那麼簡單,到不如說這是「天數」吧。寶寶起名|嬰兒起名|風水用品|風水專家|
如果說龍為象形字,那麼這個「四龍」就應該屬既有象形也含會意的字。考慮到漢字起源與華夏文明之光的源頭——即陰陽八卦的淵源關係(這方面前人多有考證,其中曾經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惹先生就有專門的考證論述),看到這個字,就不得不聯想到八卦中乾卦的卦象:天。如是,則這個「四龍」匯聚的字,大致的本義就應該是:陽剛、傲視、威嚴、震懾,用句俗語就是「威震四方」的意思。稍微羅嗦一點說這個字有四龍齊出,四平八穩,傲視天下,無偏無漏,八方鹹服,四海歸集之意象,所謂「四海之內唯我獨尊」,極數也。正因為「四龍」太過完美也太過霸氣,也註定了後人不得不對它「敬而遠之」,差一點就被人遺忘了。誰有資格或者有膽量用呢?做天子的皇帝老兒也不過是一條龍呢。這寶貝字就這樣一直沒被使用過,成了美麗的符號和擺設,實在不足為奇。
再來回顧下坊間對這個「四龍」的解釋。就本人所知,這個字最早大概是2003年,《咬文嚼字》雜誌中曾經講到過。2007年前後「漢典網」上正式出現了這個字,作了簡單且也算比較權威的解釋,偶爾見到其它的,也是基本照搬,所以形成了如下對「四龍」的通解:「四龍」,「讋」(讋)的異體字(沒有有據可查的字源),讀zhé(折),其義為囉嗦、嘮叨、懼怕(套用「讋」字)。蘇州起名|南京風水|南京起名|杭州起名
對這種解釋,筆者認為是無論如何也站不住腳的。「四龍」筆畫數合64卦數,又是筆畫最多的字,這一點就令人遐想。四龍聚會的字,一定與龍有瓜葛,一定有它更深刻而吉祥、大氣的含義,怎麼可能以「囉嗦、嘮叨、懼怕」這樣的小氣鬼形象示世人呢?
如果一定要比較,也要純龍字組合的,如二龍的龖、三龍的龘這兩字來對比,而這兩字都表現的是華夏圖騰字「龍」的吉祥威嚴、高高在上之義,四龍的字當可類推,而且一定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龍加言的「讋」字,只能與龍加耳的「聾」字比較。上述是同一字根字的縱向比較。
謂予不信,下面輔以「一」和 「丨」這兩個筆畫最少、看似毫無瓜葛的字,再來做個橫向比較。《說文》: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說文》:丨,上下通也(註:上為天,下為地);《集韻》:讀作袞,象數之縱也。對易學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八卦是八經卦,也即基本卦,而周易圖文完全解釋的其實是64卦(其中的64卦圓圖,正是當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發現二進位過程中曾經做過參考的)。1是象數,是開始,64也是象數,是完成或結束。從這些就可以知道,漢字(當然不可能是全部)從一開始就與陰陽八卦(64卦)象數及天地人三元有著極緊密的關係,最後到了需要收尾的最後一個(類)64畫字,豈會隨隨便便弄個「羅嗦嘮叨、戰戰兢兢」這麼猥瑣的形象結束?
略有傳統文化、傳統哲學根基的人都應該想得明白,特殊的漢字,必有它特殊的來源和說不盡道不完的講究,這一點,在下毫不懷疑!
另外,據說現在那個陝西「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在網絡上很熱火,一是因現國家領導人陪某貴賓前去吃過這地方名小吃,二是很多人認為這個56畫的字是筆畫最多的漢字,連某些媒體也跟著起鬨。這個字實際上是不存在的,「biang」字,嚴格意義上它不是正規的漢字,而是人們(某特定區域)用很多漢字或部首堆疊在一起形成的,與市面上一直流行的將「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組合起來的都是一類字。過去把這叫做「復文」,雖然也能在局部地區或某一行業流行,而且還少不了有個美麗傳奇的故事相配合,但它上不了「典」,就是上不了官方正規的字典。漢字筆畫最多的,一定是這個64畫四條龍組成的
字。
附錄:
龍(繁體龍):
讀lóng,象形。本義: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道教認為東南西北四海都有龍王管轄,叫四海龍王。小說《西遊記》中提到的四海龍王,即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使四海龍王成為婦孺皆知的神。
龍是漢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徵,由圖騰崇拜意識,後演變為祈求豐收、祈求平安的漢族民俗活動。
《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其中尤以龍為最經典的代表。
《易·乾》:潛龍勿用……飛龍在天。六爻爻詞基本都以龍說事。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龍在八卦的代表是乾卦的卦象:天、大、尊、剛、健、進、升等。
總之,凡與龍有關的,絕大部分是形容宏大、高貴、進取、威嚴、吉祥的事物,除了乾卦,很多帶龍字的成語也很能說明這一點。
龖,讀dá
1. 雙龍:「龖之赫,霆之砉。」
2. 龍騰飛的樣子。《玉篇》:龍行龘龘也。
龘,讀dá
三龍:龍騰飛的樣子。
讋,讀zhé
1. 喪膽、懼怕。
2. 多言不止(即羅嗦、嘮叨)。
趙易2014年秋
(註:此文發上後獲悉,2011年《中華字海》裡收錄了這個「四龍」,由重慶鄒開華先生提供並解釋:象徵震懾、折服之意。此解釋筆者還是比較認可的,遺憾的是沒有更具體的說明,不知來歷。)
「每一次有價值的閱讀,都值得你讚賞」
明天精彩繼續.
也想每天收到這樣的文章嗎?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同利行關注
(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我們將儘量標明出處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