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賞析:盛世國璽(錯版)——玉璽國之重器,國璽璽中至尊!

2021-01-07 華袖堂

喜逢中華盛世,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陸續迎接2008北京奧運,2009建國六十周年,2010上海世博,2011建黨九十周年,2012神九飛天、黨的十八大,舉國矚目,神州大地,處處一片祥和。

國璽是指君主制國家君主或帝王的印,一般由玉製成。

國璽的國家性和民族性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賦予的神聖意義,在玉璽題材藏品一路攀升的市場背景下,它的面世無疑將把紅色投資、玉器投資推向最高潮。作為代表中華盛世的頂級藏品,其不可複製的政治意義、獨有的歷史背景、罕有的稀缺性、高度的藝術水準、高昂的玉料價值和史料價值都決定了其不可估量的市場價值。

今,華袖堂經客戶來訪徵集到一方盛世國璽,特來分享。

此璽,高26.5cm,重20.7kg,底部直徑19.7cm。國家玉文博物館館長仵海洲大師率團隊創作的「中華盛世國璽」,在古今中外收藏界,是有靈魂、有血有肉的領軍藏品。上為獅紐,下為圓柱狀底部。璽面由和田碧玉所制,玉質溫潤純正。整體造型端莊大氣,氣勢如虹。

璽面,刻有輝煌的北京天安門景象,以金線加以修飾。天安門上方環繞著「十大元帥」與「開國元勳」的名字,如同元帥們和元勳們,依舊如故的守護著我們的天安門廣場,我們的首都北京,我們的國家。

此璽為古今中外,唯一孤版,天安門城樓上掛有橫幅,「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被錯雕為「中國人民共和國萬歲」。僅此一件,及其珍貴。

此璽,象徵著「盛世天下」。從此百姓生活安樂,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璽」國之重器,「國璽」璽中至尊!帶著祝福與心願的設計,定與眾不同。

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人們對藝術收藏的追求愈發高漲,由於玉璽將從古至今的文化等多元素融合在一起,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從而成為收藏界中升值空間較大的藝術品類之一,同時也一直是各大拍賣行的人氣焦點。

相關焦點

  • 國之重器——建國徽寶青白玉璽震撼上市
    奧運金鑲玉獎牌」、《奧運徽寶》、《世博徽寶》之後,在建國65周年記之際,又一次重大題材的獻禮巨製,工美集團總設計師組建最強大師陣容,傾力打造出屬於中國人的共和國國璽——國之重器《建國徽寶》。、中國的強盛與富足、重整作為超級大國的雄風與深厚底蘊。
  • 秦皇流傳下來的玉璽上的雕刻的是啥?皇帝的玉璽也有假的麼?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藍田玉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 「東方紅」·毛澤東金身白玉國璽」盛大發行
    「玉璽」歷代都作為傳世重器,是至高至貴的象徵!一尊乾隆玉璽更是拍到了1.6億,史無前例!中國是一個以玉為尊的國度,更是以玉璽傳國,毛主席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今天我們將毛主席金身塑上玉璽作為120周年的永恆紀念!
  • 玉璽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 傳國玉璽 | 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 中華國璽驚豔亮相 百位名家齊聚香港
    主辦方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特別將這套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玉璽——《中華國璽》,贈送給孫中山的後人孫必達先生。,首次以中國古代六大禮器之一的玉琮王為原型,結合和氏璧造型,以「玉璧敬天,玉琮敬地」的寓意而創作,採用和田玉純手工打造,是跨越上下五千年,涵蓋中國古代四大盛世,囊括孔子、孫中山、毛澤東、習近平的治國精粹的「中華國璽」,對見證大國崛起,百年「振興中華」,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精神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秦始皇死後玉璽去了哪?至尊玉璽的千年傳奇,朝代更迭的血雨腥風
    至尊玉璽的千年傳奇,見證了朝代更迭的血雨腥風始皇帝之前的各國國君,在發布命令時都要用自己專有的玉璽來蓋章,表明該命令確實出自君王之手,而非他人假冒。久而久之,玉璽也就成為了國君的象徵。統一了天下的秦始皇,為了與自己的身份相匹配,自然不能用普通的玉璽來表明自己至尊無上的身份,他的璽,一定要用最好的玉來雕刻,這塊玉,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無價之寶——和氏璧!
  • 中華民國「國璽」之謎,緬甸買玉,名家雕刻,最後卻成了擺設!
    這顆始由秦始皇,用和氏璧所制,上面雕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璽,就是皇帝的象徵、君權的代表,以及「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換句更明白一點的話說,不管哪個「貓三狗四」之輩,只要你得到了傳國玉璽,便可以名正言順地當皇帝,反之,沒有了那枚「權力無邊」的玉璽,誰當皇帝都是「白版」帝王,名不正則言不順,缺少應有的公信力。
  • 帝王玉璽的前世今生!
    據統計,歷史上曾有494位皇帝擁有玉璽,光乾隆爺的玉璽就有1800枚,時至今日這些玉璽都去哪兒了,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來看看我們來你剖析的這個傳國之寶的前世今生吧。中國共有494位皇帝擁有「璽」在中國古代,璽之寓意為受命於天,至尊無上;世代基業,興隆昌盛。據史書記載,「自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也。」璽就是印,但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稱為璽。
  • 北京工美集團玉璽大盤點(配圖版)
    北京奧運徽寶以中國歷史上的印信——「康乾盛世」中的「奉天之寶」為樣本,喻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順應天意、順應民意,並將昭示和平、祈盼吉祥的美好願望寓於其中,表達了中華民族心向奧運、追求和平的心願。蟠龍造型的印紐,構形穩固而古樸敦厚,大器渾然又含蓄內斂,安詳中不失昂揚之神,沈穩中充滿蓬勃之氣,將中華民族團結寬容、天人和諧、勤奮向上的性格蘊藏其中。
  •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現在何處?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取材於「和氏之璧」。
  • 歷代帝王爭奪的「傳國玉璽」:最終下落 傳國玉璽,國之重寶
    但相信很多人也聽說過這種說法:傳國玉璽是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一直以來人們好像都承認了這一說法,但在正式的秦、西漢文獻中,都找不到任何記錄。直到唐朝,文獻中才出現傳國玉璽是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記載。張守節《史記正義》引北魏崔浩之言,稱「李斯磨和璧作之」;梁肅《受命寶賦》和杜光庭《錄異記》都主張此說,稱李斯命鹹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精細研磨,雕琢為玉璽。
  •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璽始末
    目前最常見的說法是,在秦始皇的命令下,李斯將這塊璧改成傳國璽,刻上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此後這方傳國璽被歷代王朝視為權力正統的象徵物,一直傳至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然後不知所終。但是,和氏璧與傳國璽,說的是同一件東西嗎?史書稱和氏璧出自荊山,但此後千餘年中,荊山再無產玉的記錄。
  • 讀書|傳國璽的故事
    要講傳國璽的故事,先從和氏璧說起。     傳說傳國璽是用和氏璧製成的。根據《韓非子》記載:楚人卞和在楚山得到一塊天然玉料,認為其內有美玉,於是將之獻給厲王。玉工鑑定後認為那就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腳。後來武王即位,卞和再次將玉料獻給武王,結果玉工仍認為是石頭。武王大怒,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右腳。
  • 皇帝玉璽有多少個?
    李斯《諫逐客書》有「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的句子,「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璧」兩物,說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秦王統一中國,自稱「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良工將此玉琢為璽,玉工孫壽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作為皇帝的玉印。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
  •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
    隨著朝代的更迭,玉璽也經歷了風風雨雨。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為了顯現其高高在上的權威而讓玉工孫壽為其刻制了一枚國璽。秦朝末期,劉邦殺入鹹陽,子嬰在舉行了投誠典禮後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東漢末年,十常侍作亂,漢少帝夜出北宮,卻把傳國玉璽遺失了。後來孫堅攻入長沙,在城南甄官井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其項下錦囊中的一個金鎖鎖著的小匣子內發現了玉璽。孫堅死後,袁術逮捕了孫堅妻子而奪得玉璽。袁術兵敗身亡後,傳國玉璽落入曹操之手。
  • 傳國璽與和氏璧的半毛錢關係…
    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入鹹陽時,秦王子嬰投降,「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在此文中,子嬰封存的皇帝玉璽中就包括了「傳國璽」。但是這塊玉璽在當時還不叫做「傳國璽」。「傳國璽」的名字正式出現,應該是在東漢班固著的《漢書·元後傳》中:初,漢高祖入鹹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軹道,奉上「始皇璽」。
  •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的千年傳奇
    光武帝收降劉盆子並贍養其終身,同時獲得了劉盆子獻上的傳國玉璽,於是國璽再次歸於漢室,安身洛陽皇宮。傳國玉璽此後在漢皇室歷代皇帝手中傳承近二百年,到漢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謀劃誅殺宦官,消息走漏後反被宦官所殺,然後何進部將又聚兵殺入宮中,局勢頓時混亂不堪。亂軍中,宦官首領段矽裹挾漢少帝逃出皇宮,慌亂中遺失玉璽,導致國璽自此失蹤。
  • 皇帝的"玉璽 "
    玉璽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
  • 傳國玉璽的詛咒與迷局
    成型之後的玉璽,呈現出龍盤虎踞之狀,張牙舞爪,象徵著大國之重器、神聖而威猛。同時,加上寶石本身的價值以及完美的手工,再加上曼妙的書法,意義非凡。從此,和氏璧正式成為了後世無限仰觀、欣羨的至尊之寶。後劉邦率先攻入了鹹陽,秦始皇孫子子嬰手捧傳國玉璽,奉迎劉邦。劉邦稱帝以後,授予這個玉璽"漢傳國寶"榮譽稱號,這個玉璽也幫漢室前後傳承了三百多年的基業。因為劉邦本身就是楚國故地之人,所以很多人說,楚國才是真正的奉天承運,天命攸歸。"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然,戰國七雄最後的贏家不是秦,而是楚!從哪裡來,再回到那裡去,傳國玉璽誕生於楚,最終歸於"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