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數——古希臘人畢達哥拉斯的預言,變數字為生產力,在浙江大地上變成了鮮活現實。袁家軍省長所作的報告顯示:2019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數字經濟,深深植入了浙江經濟的肌理血脈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與去年的「深入實施」相比,「全力推進」四字,更能體現浙江發力數字經濟的決心之堅,信心之足,步驟之實。
發力數字經濟,浙江先發力求先至。浙江是數字經濟的先發地。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啟動了「數字浙江」建設。2017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2018年,全省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制定實施。謀劃早,超重視,浙江數字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增長。
發力數字經濟,浙江優勢得天獨厚。製造業種類齊全,產業基礎深厚,傳統製造面廣量大的浙江,足以為數字經濟提供廣闊舞臺;孕育誕生了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足以為數字經濟提供充足技術;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等豐富的創新資源集聚,足以為數字經濟提供深厚支撐。
在「浙」裡,領先的數位技術正向深厚的傳統製造各個環節滲透,發生著令人欣喜的化學反應。運用數位技術,僅燃煤效率指標提升,可為石化巨頭恆逸單個工廠年節省成本上千萬元;國產輪胎龍頭中策橡膠,關鍵指標混煉膠合格率提升了3-5個百分點;汽車輪轂軸承「隱形冠軍」企業兆豐機電,人均產出從85萬元提升到280萬元。
5G時代來臨,一批浙江企業率先嘗試打造5G工廠。當沉睡的製造數據被喚醒,原本傳統的工廠、車間變「聰明」了。這些「聰明的工廠、車間」背後,是浙江製造的迭代升級,是浙江製造產業鏈的完善提升,是浙江製造業競爭力的切實提高。
發力數字經濟,浙江依然大有可為。作為浙江經濟的一張金名片,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生態系統愈發完善。但要制勝未來,充分參與全球競爭,浙江要加快培育數字產業集群,更需補齊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尤其正如報告提出的,在量子信息、類腦晶片、第三代半導體、下一代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上,要提前布局謀劃。
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大力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推進「1+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軟體名城、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等數字經濟平臺建設……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如今,在浙江這片製造業沃土上,數字經濟像一位高超的「魔術師」,不斷演繹著一幕幕生動的畫卷。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浙江經濟無限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