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通訊員 張子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對接1.2萬家企業,推介27.4萬個就業崗位,舉辦120餘場網絡招聘會,聯繫服務53萬齊魯學子,組織1.6萬餘名省內外高校學子開展暑期實習,推出青年驛站、人才夜市等引才新載體……2020年,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山東共青團大力推進「青鳥計劃」,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全力服務穩就業、引人才。
作為團山東省委打造的服務大學生就業和招才引智品牌工作,「青鳥計劃」於2019年11月啟動,立足聯繫齊魯學子的紐帶、服務招才引智的窗口、匯集智力資源的平臺,努力探索服務青年學子和青年人才來魯幹事創業的新路徑。
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網絡招聘不停歇
疫情期間,濱州市霑化區中醫院副院長郭學欣通過「1+7+X」面試直播間,累計與65名應聘者視頻連線交流,為醫院臨床醫學、針灸推拿等7個專業的崗位物色到了合適人選。
「1+7+X」面試直播間是團濱州市委打造的工作平臺,即1個市級企業推介直播間、7個縣區集中面試直播間和X個外地求職者面試點,以企業招人、團委組織、雲端服務的方式,架起疫情期間用工企業與求職大學生的溝通橋梁,促成38家企業與465人達成籤約意向。
直播間集中推介,交流群實時對接。濱州市縣團組織還按照地域分別建立重點企業HR群,與企業直接實時對接用人需求和求職學生簡歷,切實當好企業的人力資源助手。
武漢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王心典是湖南常德人,因無法參加線下招聘、社會招聘網站崗位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遲遲未能找到心儀的工作。了解「青鳥計劃」後,抱著對高質量崗位的期待,王心典參加了團煙臺市委舉辦的網絡招聘會,並在團煙臺市芝罘區委的幫助下順利入職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公司。
受疫情影響,無法舉辦線下招聘會,各級團組織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分布等情況,選取重點企業,徵集中高端崗位,累計舉辦線上招聘會120餘場。畢業生不用西裝革履到大型招聘會排隊、不用懷揣簡歷去校園宣講會提前佔座,打開手機就能與企業面對面溝通,實現了「就業服務不打烊,網絡招聘不停歇」。
為促使企業需求能夠及時、精準推送至省內外高校大學生,團山東省委著力建設「一網一站」,不斷優化青鳥計劃線上平臺,建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54所省外知名高校「青鳥驛站」,常態化推送家鄉資訊、人才政策和崗位信息,累計發布就業崗位27.4萬個,聯繫服務53萬省內外高校學子。
精準服務畢業生就業,校地攜手合力攻堅
面向2020屆高校畢業生,各級團組織利用6月至8月畢業季時間集中開展就業攻堅。牢牢抓住企業和學生端,著力打通地方與高校團組織對接渠道,重點摸排地方「十強」產業、支柱企業用人需求和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意願,力促崗位和學生精準對接。
呂志鵬是山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的應屆碩士畢業生,通過「就業管家」項目,在校內與山東新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取得直接聯繫,經面試後順利籤約。
「就業管家」是團淄博市委面向擬留淄就業大學生開展的個性化服務,徵集全市47家「雙50強」企業164個崗位,按照專業要求等精準推送至駐淄高校相關學院,並為求職學生全程提供崗位推薦、簡歷指導等「一對一」服務,目前促成39人籤約。
青島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2016級的小孫同學,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表達,多次面試失利,學院分團委委員孫照了解到情況後,主動進行指導,多次為她組織模擬面試,持續幫助其提升求職技能,現在,小孫同學已經通過公務員考試。
「我校團委實施『1+X』計劃,17名專職團幹部包幹225名緩就業和168名建檔立卡學生,建立專門臺帳,細緻摸排需求,提供完善求職簡歷、調整就業心態等私人定製服務,並與青島市、市北區、西海岸新區團組織密切協同,對接優質崗位,已促成324名學生籤約。」青島理工大學團委書記高潔介紹。
「一對一」的精準服務解決了求職大學生的實際困難,也滿足了企業的迫切需求。
團東營市委跟蹤服務50家重點企業,動態管理中高端崗位的用人需求,組建以團幹部、金融掛職幹部和青年律師志願者為主體的13支「東青店小二」助企服務隊,深入企業常態化提供政策諮詢等服務。
團寧津縣委組建兩支「青鳥計劃」調研宣傳隊,走進22家規模以上企業,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摸排人才需求,累計徵集200餘個崗位,面向寧津籍高校學子定向推送。
前置引才關口,實習實踐熱火朝天
8月29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山東文登站落成儀式暨「清華學子山東行」總結交流會在威海舉行,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出席並講話,「希望清華師生進一步加深對山東的認識,在實踐中立足百姓需求,與廣大幹部群眾緊密配合,助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
「清華學子山東行」由團山東省委與清華大學團委共同策劃開展,共組織12個團隊,在濟南、青島、東營、威海、菏澤等8市,圍繞鄉村振興和「十強」產業發展等開展社會實踐,為地方發展獻策獻力,在鄉村發展規劃、農村電商提升、產業技術支持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實實在在的成果。
今年暑假,在各級團組織的精心組織下,1.6萬餘名省內外高校學子,赴山東省16市110餘個縣區,投身黨政機關運轉、企業生產研發等工作一線。一個月充分的崗位鍛鍊和導師帶教、實習補貼等貼心關愛,讓實習學生在感知山東發展的過程中增長實踐本領,增強來魯就業信心和意願。
山東大學學生馬文嘯在「青鳥計劃」線上平臺看到濟南市大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的招募信息,出於對家鄉的感情和對黨政機關工作的興趣,申請了濟南市紀委監委的實習崗位,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入選。
談及實習體會,馬文嘯難掩成長的喜悅:「機關黨支部書記培訓、退役軍人座談、社區『雙報到』,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在紀檢監察『鐵軍』部隊收穫太多技能和思想上的成長,也讓我更熟悉濟南這座城市,希望自己將來能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的濟南貢獻自己的力量。」
受鍛鍊、長才幹、作貢獻,在各級團組織的幫助下,返鄉大學生充分發揮專業和智力優勢,在電商扶貧、基礎教育等領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團濟南市市中區委發起「築夢家——用設計點亮希望小屋」專題活動,組織山東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高校設計專業的大學生,為4名受助兒童量身設計「希望小屋」,打造獨立生活空間。團五蓮縣委招募50餘名五蓮籍「青鳥計劃」學子參與「小草學堂」服務項目,為全縣12處「小草學堂」200餘名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親情陪伴、學業輔導。
線下實踐如火如荼,網絡活動同樣熱火朝天。濟寧市8個縣區團委開展「我為家鄉代言」濟寧市大學生電商直播show實習實踐,122個團隊和個人報名參與,在多個平臺為本地特色產品直播帶貨,累計78.69萬人次觀看,售出商品7529件。
打造引才留才鏈條,特色服務顯實效
各地團組織聚焦人才發展需求,整合各方資源,在引才、留才方面想辦法、出實招,創新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才服務工作。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專業博士畢業生孫興全,在赴即墨求職時,通過朋友圈看到了「青年驛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網上申請後,驛站管理人員第一時間與他聯繫,幫助他安頓下來。溫情滿滿的服務讓孫興全更加堅定了留青島工作的意願,現在,他已通過「即選計劃」進入即墨市自然資源局工作。
「青年驛站」是團青島市委打造的人才服務綜合平臺,可為符合入住條件的求職青年提供5至7天免費住宿和就業創業指導、政策解讀、發展推介、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務。目前,全市已在5個區市建成7處驛站。
團濰坊市委則將求職招聘和夜間經濟相結合,在萬達商圈等人流集中、夜間經濟活躍的地點舉辦人才夜市,為廣大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搭建供需對接平臺,讓求職者逛著夜市找工作,累計推出200餘家企業的6000多個崗位,達成就業意向2000餘個。
以硬核服務聚人心,用柔性關懷留人才。團聊城市委為在聊城工作的青年人才組織聯誼旅行、七夕單身party等交友活動,幫助青年人才拓展朋友圈、擴大交際面,解決社會融入、婚戀交友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
山東的深厚底蘊與青春活力厚植出發展沃土,也吸引著越來越多青年人才的關注。
「濟南的泉、青島的海、泰安的山、威海的島,無不讓人流連忘返」「忠厚仁義、溫良恭儉」「人傑地靈、景美情濃,好客山東歡迎您」……7月底,團山東省委開展「我愛山東,我為家鄉代言」主題活動,山東籍在外人才和知名高校學子紛紛以文字、照片、視頻為家鄉點讚、代言,多方位挖掘山東之美,講好山東故事,展現山東活力,線上閱讀量累計5.4億餘人次。
「下一步,團省委將持續聚焦黨政所需、青年所盼,不斷深化校地合作,加強『青鳥驛站』建設,開展線下招聘,推動『青鳥計劃』做精做細,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關注山東、熱愛山東、選擇山東。」團山東省委書記劉天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