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授勳,共授十位傑出的將軍為大將軍銜,他們合稱「開國十大將軍」。十個開國大將中,有三個曾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兵團司令員,今天我們來談一下,這三個曾擔任過兵團司令員的開國大將是誰?各打過什麼仗?繼續往下看吧。
一位叫許光達的湖南長沙人,解放戰爭初期曾任晉綏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一九四七年八月,根據解放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許光達率軍渡過黃河,劃歸西北野戰軍戰鬥序列,任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一九四九年二月,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並成立兩個兵團,許光達任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解放戰爭期間,許光達率部隊參加了陝北三戰三捷、宜川戰役、陝中戰役、扶眉戰役、隴東戰役、蘭州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為西北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
許光達在新中國成立後,調任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全面負責組建裝甲兵的各項工作,並為我軍裝甲兵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一九五五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是十位大將中的最後一位。在此多談一談,第一野戰軍當年共有兩個兵團,除許光達為大將外,王震為副兵團司令,1955年為上將。
第二位是陳賡,來自湖南湘鄉,解放戰爭初期曾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司令員。一九四八年五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稱中原野戰軍,陳賡繼續任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一九四九年二月,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同時成立三個兵團,陳賡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
解放戰爭期間,陳賡率領部隊參加了一些重大戰役,如上黨戰役、臨浮戰役、汾孝戰役、豫西戰役、洛陽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廣西戰役,功勳卓著。
建國後,陳賡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工作,並擔任志願軍第3兵團司令員、副司令員等重要職務。一九五五年,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這使他在十位大將中排名第四。這一年,二野戰軍共有三個兵團司令員,除陳賡為大將外,其餘兩個兵團司令員楊勇、陳錫聯均為上將。
後來又來了肖勁光,他是湖南長沙人,解放戰爭初期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一九四八年一月,東北民主聯軍被改編為東北野戰軍,並成立了兩個前部指揮機構,這兩個前部指揮機構後來發展成兩個兵團,肖勁光任前部指揮機構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
一九四九年三月,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成立四個兵團,肖勁光任第十二兵團司令。肖勁光在此期間參加了包括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等一系列解放東北系列戰役,功勳卓著。
肖勁光在新中國成立後,調任海軍司令員,主持海軍各項工作,為建設和發展我軍海軍作出了重要貢獻。在1955年,肖勁光被授予大將軍銜,這使他在十位大將中排名第六。這一年,第四野戰軍共有四個兵團,除肖勁光為大將外,其餘兩個兵團司令員劉亞樓、鄧華為上將,1955年為上將,還有一個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由於1955時已離開了軍隊系統,因此未被授予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