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江大橋雕塑《春·夏·秋·冬》:這座城市思想解放的代名詞

2021-02-08 上遊新聞

1979年12月6日,《重慶日報》第三版刊發了《從文代會說到長江大橋的雕塑》的文章。

《春·夏·秋·冬》雕塑之《夏》。記者 鄭宇 攝

重慶日報消息,1979年12月6日,《重慶日報》第三版頭條位置刊發了一篇題為《從文代會說到長江大橋的雕塑》的文章,文章約1500字,分析了長江大橋雕塑設計稿《春·夏·秋·冬》的形式和內涵。

此文一經刊出,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市委、市政府、重慶日報、重慶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及藝術家共收到幾百封來信。

《春·夏·秋·冬》是國內第一次將人體藝術運用於戶外城市公共空間的雕塑作品。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春·夏·秋·冬》或許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在當初,它的誕生卻掀起了軒然大波,成為重慶重要的文化事件。時至今日,《春·夏·秋·冬》已成為重慶改革開放歷史的一段無聲證言。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從文代會說到長江大橋的雕塑》一文的撰寫者、今年已經83歲的雕塑家王官乙,還原這篇文章背後的故事。

《重慶日報》刊發文章——

沒有勇氣就沒有突破,沒有突破就沒有藝術

「王老師,您能不能結合全國第四次文代會精神,寫一篇關於重慶長江大橋雕塑的文章發表在《重慶日報》上?」1979年11月下旬,王官乙收到重慶日報總編輯的約稿。只是,他沒有想到,這篇稿件會令重慶長江大橋雕塑《春·夏·秋·冬》的設計方案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

「在橋頭建雕塑的創意,來自當時的重慶市市長於漢卿。」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起當年創作《春·夏·秋·冬》的過程,王官乙記憶猶新。

1977年11月26日,重慶長江大橋動工興建,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車。

1978年,於漢卿到歐洲考察,他在法國羅浮宮看到很多漂亮的雕塑,由此萌生了在重慶長江大橋橋頭豎立雕塑的念頭。任務交給了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

藝術家們很有幹勁,拿出了100多套方案。最終,時任川美副院長、著名雕塑家葉毓山設計的《春·夏·秋·冬》脫穎而出。

方案吸取了我們傳統的飛天構圖形式,運用人體健美的動態,將春夏秋冬四季擬人化,突破性地將人體藝術運用在城市雕塑的設計中。

然而,要把人體藝術運用於戶外城市公共空間,當時在全國都沒有先例。葉毓山曾說自己都認為很難通過,沒想到最終這個方案卻被選中了。

初稿通過後,葉毓山、郭其祥、龍德輝、伍明萬、王官乙、黃才治、項金國、楊發育、何力平、羅耀輝、餘志強等組成創作組,集體創作《春·夏·秋·冬》。

1979年11月下旬,從北京參加全國第四次文代會回渝後,王官乙在一次會議上向市裡領導匯報了此事,沒想到的是,事情卻發生了變化。

「展示人體藝術當時在西方已經司空見慣,但在國內還是一個禁區。所以在匯報時我介紹了雕塑的寓意,並特別強調雕塑有絲帶遮擋,是健康向上的。」王官乙稱,在會上他看出有領導對此並不太支持。

會議結束後,重慶日報總編輯找到了王官乙,約他從文代會代表的視角,寫一篇關於重慶長江大橋雕塑的文章。

回到學校後,他向系裡做了匯報。這篇文章寫還是不寫?藝術家們認為,要寫,要在文中解釋清楚雕塑設計的立意,讓人們正確看待人體藝術作品。

於是,王官乙滿懷激情地寫了《從文代會說到長江大橋的雕塑》的文章。他在文中寫道:「突破禁區並不容易,那是要以極大的勇氣去冒風險的。但是,沒有勇氣就沒有突破,沒有突破就沒有藝術。」「如果認為雕塑設計稿是創新的,是解放思想的,是有所突破的,是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是健康的,是美麗的,就大膽地、勇敢地把它立出來。」

這篇文章於1979年12月6日在《重慶日報》第三版頭條位置刊發,同時,重慶日報編輯部還配發了雕塑中《春》和《秋》的設計稿。

爭議四起令方案被否定——

加一點點衣服,否則這組雕塑就做不成了

《從文代會說到長江大橋的雕塑》的文章一刊出,就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各單位及藝術家共收到幾百封來信。

王官乙說,在他個人收到的幾十封信中,絕大多數對雕塑設計表示支持,有工人還表示要來參加義務勞動。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比如一家醫院的幾個女護士就寫道:「為什麼只做女裸體,拿女同志開心。」(報紙刊登的《春》《秋》是女性——記者注)。

而這組雕塑此前在徵求群眾和有關部門意見時,也有人表示:「大橋上立著女裸體,司機看女裸體把汽車開到江裡去了怎麼辦?」

由於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爭議,一個多月後,四川省相關方面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對此事進行批示,認為裸體雕像方案不妥,不宜採用。

因為有上級的紅頭文件,現有的設計方案肯定通不過。「當時我們幾個參與者都有點情緒,還生氣地說過『不幹了』的話。」王官乙說。

後來,市政府專程從北京請來了著名漫畫家華君武、雕塑界泰鬥劉開渠、著名批評家王朝聞商討對策。

王官乙回憶:「當時幾位專家勸我們妥協一下,加一點點衣服,表示作了修改,否則這組雕塑就做不成了。」

於是,川美雕塑系的藝術家們投入修改《春·夏·秋·冬》,在人物的袖口、衣領和其他地方加了衣紋。就這樣,方案得以通過。

1981年8月2日,《重慶日報》第四版以三分之二版的大篇幅刊登了葉毓山撰寫的《談談重慶長江大橋雕塑》、吳凡撰寫的《關於大橋雕塑的漫想》以及詩歌《大橋雕塑隨想曲》,並配發了披上薄紗之後四尊雕塑小樣的照片。

葉毓山在文中寫道:「裸體作品在美術理論和中外美術史中,本是早已解決的問題,但是考慮到目前我國群眾的欣賞習慣,我們在不影響主題構思、人物動態以及人體美的情況下,適當地增加了一些薄的衣服和飄帶……」

文章刊登後,社會上反對的聲音沒有那麼強烈了,藝術家們才開始動手製作雕塑。

歷時5年雕塑落成——

《人民日報》發文讚揚,獲評全國優秀城市雕塑作品

在製作上,這組雕塑採用鋁合金整體澆鑄而成,由西南鋁加工廠負責製作。每尊雕塑高8米,這樣巨大的雕塑整體一次澆注成型難度非常大,在國內尚屬首次,標誌著重慶城市雕塑的創作和製作水平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1984年9月26日,《春·夏·秋·冬》在重慶長江大橋正式落成。《春》是一位拿著花的少女,《夏》是一位在水中搏擊的青年,《秋》是一位扛著麥穗的勞動婦女,《冬》則是一位腳踏松樹的中年男子。從最初設計到完成,這組作品一共花了5年時間。

雕塑落成後,受到來自各界的好評,《人民日報》也曾發表讚揚文章。1987年,《春·夏·秋·冬》被評為全國優秀城市雕塑作品。

而今,《春·夏·秋·冬》雕塑仍屹立在長江大橋南北橋頭。對於學習藝術的學生來說,它是觀摩的好樣本;對於重慶市民來說,它是標識性極強的地標;而對於重慶來說,它的意義還遠不止於此。

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表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帶領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重慶的《春·夏·秋·冬》發端於1978年,與新時期同時起步。而它建成於1984年,這是重慶經濟計劃單列,承擔起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起步之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間坐標。這組雕塑是重慶改革開放歷史的見證,具有引領思想解放的意義。

周勇稱,《春·夏·秋·冬》已無可爭議地成為重慶這座城市思想解放的代名詞,為重慶弄潮時代、改革開放承擔起清掃思想障礙的重任,因此成為人們觀察「新時期」的一個坐標。

40年來,重慶城市雕塑也經歷了發展變化的過程,從上世紀80年代的紀念性雕塑,到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與城市景觀相結合的作品,再到2000年以後,雕塑從紀念性、抒情象徵主題開始轉向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如今,城市雕塑呈現出多姿多彩、百花齊放之勢。

重慶日報記者 蘭世秋

原標題:重慶長江大橋雕塑《春·夏·秋·冬》——這座城市思想解放的代名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重慶長江大橋雕塑《春夏秋冬》 一段改革開放歷史的無聲證言
    這組雕塑的原作位於重慶長江大橋南北橋頭,於1984年落成,是改革開放之後最早出現的大型城市雕塑之一,也是國內第一次將人體藝術運用於戶外城市公共空間的雕塑作品。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春夏秋冬》或許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 重慶珍檔丨《春夏秋冬》入選文物!還記得給雕塑「穿衣服」的往事嗎...
    03-31 21:24:29 來源:重慶發布微信公眾號 日前,重慶長江大橋《春夏秋冬》雕塑成功入選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在重慶人的認知中這四尊雕塑更像是一個地標很長一段時間裡
  • 武漢建成的大橋,是第11座長江大橋花56億,稱「最寬」的大橋
    一說到我國的長江大橋,就能聯想起很多令人難以相信的城市長江大橋,如今隨著我國造橋技術的進步,對於跨長江的大橋建設已經不是在話下了,甚至是比一些著名的長江大橋更為知名一點,而且所創造出的紀錄也是很多,甚至是被認為是我國經濟崛起和城市發展起來的標誌之一,畢竟橋是基建的一部分,它的進步當然是說明城市的發展進步了
  • 重慶終於啟動限行!從這13座大橋開始
    ——這意味著,重慶早晚尖峰時間實際需要行駛1.92小時車程;((數據來源:高德地圖:2019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2019年12月,重慶汽車保有量463.3萬輛,全國排行第三。——按全市常住人口3124.32萬人算,相當於每6.7個人就擁有一輛車;2019年重慶的「交通健康指數」以49.9%,全國倒數第一。
  • 鵝公巖,重慶率先脫單的大橋
    「師傅,去袁家崗」「要過鵝公巖大橋哦,堵得很喲現在」如果你不是重慶人,一定不理解重慶人民為何談鵝公巖大橋色變。堵車現在似乎已經成為了鵝公巖大橋的代名詞。但一座鵝公巖長江大橋,把這兩區緊緊的連接在一起。
  • 橋都重慶,坐落在重慶各個區縣裡的長江大橋:大渡口區
    也就是早這樣面積地區,卻有著7座規劃和建成的過江通道。>全長及主跨:737米,345米白沙沱長江大橋及新白沙沱長江大橋(連接大渡口區與江津區)通車時間分別是為:1960年-2018年;2018年全長及主跨分別是:820.3米,80米;920.4米,432米魚洞長江大橋
  • 四川修建的長江大橋,長1800米,是該地區第一座雙層兩用橋!
    中國建成的長江的發展來說,長江大橋很多,功能很多,但其實四川也有自己的長江大橋,只是它的長江大橋名氣很低,遠不如重慶武漢的長江大橋有名,所以人們往往忽略了這座長江大橋,不過四川建的長江大橋意義也很大,我就介紹一個四川要建的長江大橋,它在對於四川的發展上意義還是很大的。
  • 重慶建設一座長江大橋,是軌道交通8號線過江通道,寬度41米
    郭家沱長江大橋這座長江大橋就是郭家沱長江大橋。重慶城市中已有的長江大橋工程很多,也很關鍵,對於一個城市的區域發展下看,也能讓不少城區的發展都獲得更大的進步,而這座長江大橋跨度大、工程量大和所打造的意義也大,這也會很好的帶動一個區域持續進步,所以對它的打造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了。
  • 這座長江大橋是焊接而成的!
    建設中的太洪長江特大橋。通訊員黎浪攝華龍網消息,今(21)日,位於重慶巴南區和渝北區的交界處的太洪長江特大橋鋼箱梁環縫焊接全部完成,全橋施工預計8月初全面完成,南兩高速年內也將建成通車。太洪長江特大橋是南兩高速的主要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線唯一的一座跨長江大橋,大橋全長1436米,為主跨808米、設計時速80公裡的雙向6車道鋼箱梁懸索橋,由貴州交建集團投資,貴州橋梁集團承建。「鋼箱梁環縫焊接是大橋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要通過多次焊接將68塊鋼箱梁連接在一起。」
  • 城市雕塑,用獨特的符號繪就北國春城的文化故事
    城市雕塑可以說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它們是一座城市文化與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一座座美輪美奐的城市雕塑,在街心遊園和廣場公園,錯落有致,既增添了城市的人文景觀,又豐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步入園內,會看到各種雕塑,有世界著名雕塑大師創作的傑出雕塑作品,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雕塑精品,有看的懂的,也有抽象的,對於雕塑來說,發現雕塑背後的故事和領悟傳達的思想,這才是欣賞雕塑的意義所在。
  • 為什麼重慶長江大橋多,江蘇長江大橋貴,我告訴你理由
    重慶橋梁最多,因為重慶塊頭大,8萬多平方公裡,差不多一個福建省的大小。再者,重慶得到大量扶持,發展很快,主城區面積越來越大。重慶是山城,土地資源非常金貴,長江兩岸的土地必須儘量用起來。這也是重慶橋梁多的一個原因。
  • 上海北大門即將打開:第二條長江大橋正在規劃,這座城市要騰飛了
    同時一個地區的交通發展狀況直接決定並作用著這一地區的經濟水準,自幾十年前南京市長江大橋竣工之後,南京地區不僅三大產業的經濟都開始騰飛,也使得它在國際社會上有了一席之地。 今天,第二條長江大橋「滬通長江大橋」又在規劃建設之中了,顧名思義,大橋的兩端分別是上海市和江蘇省的南通市。
  • 重慶「最傲嬌」的大橋,大橋全長1137.5米,投資6.25億建成
    重慶,說到這個城市,我相信大家一定很了解, 畢竟,那個美食很有名, 今天不是介紹這個城市的美食,而是介紹投資6.25億建設的大橋, 是重慶最大的被稱為「傲嬌」的大橋,主要達到432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橋,「山城」重慶是世界聞名的象徵,地理條件本身沒有其他平原城市那樣優越的條件,因此對重慶來說也很難實現城市的發展
  • 生命橋、江上橋、空中橋,重慶與橋梁的緊密淵源——中建科工重慶...
    其中重慶醫療隊「是你們,為生命架了橋」浸潤渝都人民的眼眶。重慶素有8D魔幻城市之稱,依山而建臨水而立。中建科工重慶公司十年來鋪路搭橋,並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和民生需求等條件進行針對性設計和施工,因地制宜,確保橋梁能真正發揮溝通和連接作用。承建了江津鼎山長江大橋、來福士觀景天橋、御臨河大橋等7座橋梁。山無徑跡,澤無橋梁,不相往來。
  • 重慶將迎來「高光時刻」!在建一座長江大橋,當地百姓也跟著沾光
    重慶將迎來「高光時刻」!在建一座長江大橋,當地百姓也跟著沾光!重慶是長江流經的一個城市,幹流流程就長達665千米,如果再加上長江的支流的話,對重慶的影響真的是非常大的,將重慶分成一塊一塊的地區,影響各個地區間的溝通聯繫,與重慶高速發展的經濟是格格不入,而重慶有些地區有著很好的地理位置及資源,卻因缺少橋梁而影響了發展速度,特別是像飛越長江的過江大橋,譬如郭家沱。
  • 湖北將建一座大橋,計劃年底開工建設,將成武漢第12座長江大橋
    大家都知道,武漢是長江流經的一個城市,長江對武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武漢人,武漢就是曾經的長江五虎之一,因長江而昌盛一時。但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各個城市的經濟都在快速發展,像武漢這樣的大型城市,發展速度更是驚人的,但渡船過江的時代已跟不上經濟的發展,所以武漢的過江通道就一條條被建立起來了,武漢長江大橋就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素有「萬裡長江第一橋」美譽,此後武漢的過江通道建設就越來越多了。
  • 這就是武漢——一座令世人動容的城市
    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堡 / 2017夏 / 寧01這是一座於不期然間成為英雄的城市俯瞰武昌 / 2020年4月 / 黃大頭 攝武漢的橋 / 2019年 / 沈哲 攝由近至遠:白沙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
  • 重慶再添一座大橋,耗資超7億,被稱為是菜園壩大橋「姊妹橋」!
    為了問我們國內哪個城市以那個城市的面貌而聞名,很多人都在考慮國際化大城市上海。 但實際上位於西南地區的重慶是近年來新晉的網紅旅遊城市,很多人對重慶城市的面貌很仰慕。重慶有一個置身於動畫世界的洪崖洞,每當夜幕降臨,城市的景色就變得瘋狂。
  • 春末的朝天門:霧蒙蒙的氛圍,書寫了詩意般的煙雨重慶
    重慶市是我國長江上遊地區,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是國內四大直轄市之一。便捷的長江運輸航道為重慶的大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要素。那重慶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在哪?朝天門碼頭。那麼春末時期的朝天門又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呢?不如一起去看一看吧!
  • 武漢「得意了」,將迎來長江大橋通行,成為長江上「超寬」的大橋
    武漢到了今天,實力已經非常強了,各個方面都在向我們國內的哪個一線城市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城市的實力。 這個城市有很多特別的地位,比如這裡是特大城市還是我們國內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我們國內的中部有很多地區,因為沒有長江三角洲等發展得那麼好,所以不出名,但是是強大的地區。 這個城市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級市。武漢「得意了」,將迎來長江大橋通行,成為長江上「超寬」的大橋!這裡的交通非常好,高速鐵路網絡可以通往國內很多城市,同時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可以說是這裡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