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不了國寶,八一八國寶裡的鴞

2021-02-26 亦趣自然

☀本公眾號運營者:自貢市觀鳥協會

☀自貢市首個民間公益野保機構

☀官方網站:http://zgbird.lingw.net

☀愛好者QQ群:220903478

(圖片來源:CNTV)

《國家寶藏》播出以來,作為「偽▪博物館愛好者」的我是逢場必看。但仔細一想,看了這麼多期,能記住的寶藏卻寥寥無幾,印象最深刻的只有「婦好鴞尊」,這還得益於裡面的「鴞」。鴞是所有貓頭鷹的總稱,鴞形目(Strigiformes)作為鳥綱中的一目,是每次夜觀時我都希望巧遇的一類鳥兒!能記住婦好鴞尊,完全源於觀鳥,這樣看來還真有點對不起《國家寶藏》精彩的編排。

(圖片來源:鳥類網)

前段時間好友白菜君,一位「真▪博物館愛好者」說,婦好鴞尊背後還有一段關於博物館之爭的故事。對於她的知識淵博我從來都是舔屏臉,不過這次有了「鴞」,作為一名「初▪觀鳥愛好者」,用淺薄的知識八一八「鴞」的前世今生還是可以嘗試滴!


於是開八。

先說說鴞的前世。鴞的前世可以分為兩段:

一段被眾人高捧在「愛你愛你,愛死你」的地位;另一段則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將它放在「恨你恨你,恨死你」的位置。

前後迥異,截然不同。

其實快寫完這部分給「真•博物館愛好者」白菜君看時,她說,咦,這內容《如果國寶會說話》也剛講了。嗷,央媽果然速度。故此,來玩一個遊戲,叫「我們一起來找茬」。歡迎找找「前世」部分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十二集《鴞尊:一隻貓頭鷹的待遇》的不同之處

第一段:愛死你(仰韶文化-商代)


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和稍晚一些(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的紅山文化中,中國就已經有了以鴞為原型的陶器、石器、青銅器和玉器,可謂是中國最早的鴞形藝術
仰韶文化時的陶鴞鼎體型霸氣,尚具有實用功能;而到紅山文化中,出現了獨立的、個體較小的陶鴞、玉鴞等,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鴞形器已脫離了實用功能,更多則是一種精神印記,用於供奉、祭祀和配飾,體現了當時社會對鴞的崇拜。

河南西華縣仰韶文化紅陶貓頭鷹頭。

(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遼寧牛河梁女神廟玉鴞紅山文化。

(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到商代,對鴞的崇拜達到狂熱化。
商王武丁祭祀文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在商代人的創世神話中,玄鳥就是他們的祖先。人的祖先來自鳥?這是絕對的「偽命題」。但這個偽命題,古代人民卻一次次地實錘了它。
《商頌•長發》中記載:「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說夏代禹王的時候,有娀氏部落正在崛起,高辛氏娶有娀氏女為妃,生下了商代的先祖契,被稱為「玄王」。玄王契天縱英才,受封他小國或者大國,都治理地穩穩噹噹。這裡已經埋下了玄王和玄鳥的伏筆。
等到漢代大史學家司馬遷時,他更為這命題捧了一大哏。《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司馬遷說,殷的始祖叫契,契的母親叫做簡狄,是有娀氏的女子,為帝嚳即高辛氏的次妃。這與《商頌》中內容一致,後面他又說,簡狄和其他人去洗澡,看見玄鳥產蛋,就趕忙取來吞下,於是懷孕生下了契。這給殷契的出生砸了一個大錘。看來古人的想(nao)象(dong)力(da)也是無窮的,一段段文字坐實了殷商先祖生於玄鳥的說法。

問題來了,玄鳥到底是什麼鳥?

有三種說法:一是,這是較為普遍的一種說法。如今河南省安陽市就豎立了一個燕子造型的「玄鳥」雕塑。當地還有傳言,因「玄鳥」雕塑太「玄」,豎立後引發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廣大群眾要求將雕塑挪到更隱蔽的位置。看來即使過了數千年,玄鳥的魔力依然不減。

二是鳳凰這個觀點的支持者代表是現代詩人聞一多。

三便是鴞了。
前兩種說法多從文字考據和文獻對比中來,最後一種則從出土文物中來。目前出土的商代器物中有很多鴞形器,在功能和用途上也較為廣泛,包含了禮器、實用器具等。因此,玄鳥即為鴞的支持者不少。此外,甲骨文考據認為,「商」的篆體就是一隻鴞臉。因此,玄鳥很可能就是鴞。

安陽市玄鳥雕塑(圖片來源:印象河南網)

商代人不僅將鴞視為祖先,同時還將其視作「戰神」,代表著權利和地位。在「國之大事,為祀與戎」的商代,每逢出徵必祭祀,而祭祀的對象就是鴞。

這就不得不八到《國家寶藏》裡介紹的婦好鴞尊的所有者婦好了。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同時也是大祭司、大將軍,多次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還平定了鬼方、羌方、土方等地,身兼多職,被頌譽為「女戰神」,因此在她墓穴中出土的「鴞尊」,側面印證了其身份和地位,反之也承認了鴞在當時社會的高大形象。婦好所處的殷商中後期,正是鴞題材藝術品大量激增的時期,除了婦好鴞尊外,婦好偶方彝、商鴞卣、商亞獸鴞尊、婦好墓玉鴞等都是其中的精品,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鴞的崇拜。

《國家寶藏》中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婦好鴞尊。

(圖片來源:河南博物院網站)

「鴞」,鳥而已,在新石器時代為何受到如此尊崇?這與鴞本身的習性密不可分。
一是它的食性。鴞形目鳥類以小型動物為食,包含了鼠類、蜥蜴、小型鳥類等。進入新石器時代,農作物栽培出現,人類開始栽種稻穀,鼠害成為損害收成的因素之一。而早期人類可能發現了鴞形目鳥類捕捉老鼠而食的行為,所以將其視為益鳥,久而久之可能就把它神化了。
二是它的生活習性。鴞形目鳥類大多晝伏夜出,被後世評為「事鬼多於事人」的商代人認為白晝屬陽、夜晚屬陰,鴞很自然地被歸屬為陰性的或者女性的大鳥,乃至成為陰間、冥府的使者。因此,鴞具有協助祭司引魂升天的功能,能通天接地,向神明祈福之物。同時在夜間出沒的它們還能承載祖先的靈魂,是祖先的代言人。
三是它的外形特徵。生活於上個世紀的美術理論家劉敦願先生在《夜與夢之神的鴟鴞》中提到:「鴟鴞類猛禽象徵威猛,與兵刑之事相聯繫,鴞鳴是戰爭勝利的象徵」。文物專家馬承源先生認為,「商代青銅器鴟鴞的圖像,應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戰神而賦予闢兵災的魅力,為戰神」。加之商代人覺著鴞捕食時有擊而必中的本領。「祖先」、「闢邪」、「戰神」等名頭的層層疊加之下,神秘的鴞作為圖騰被崇拜,在商代達到頂峰就理所當然了。

 

第二段:恨死你(周代以後)


備受尊崇的鴞,在商代滅亡後形象來了個180°大轉彎,聲譽直線下降,成為了「邪惡」、「不祥」、「不孝」等的代名詞。而這最初的改變者就是推翻商代的周人。
最早一篇詆毀鴞的詩篇,當屬周公所作的《國風•豳風•鴟鴞》,其中說:「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意思是說,鴟鴞啊鴟鴞,你已抓走我小鳥,不要再毀我的巢。辛辛苦苦來撫育,為了兒女我心焦。商代後期,紂王荒淫無道、殘忍壓迫百姓,激起了各方的強烈不滿。這首詩篇中傳達的就是周人對鴟鴞所代表的殷商之兇殘的控訴,飽含了周人對商的痛恨。《毛詩序》中說:「《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解釋這篇《鴟鴞》是周公在周武王死後誓要推翻殷商的一種明志。當然,除了以鴞代商來表達對商代的不滿,對鴞的詆毀肯定也飽含了大量的政治因素。新王朝的建立,磨滅舊王朝的印記,這在朝代更替中屢見不鮮。
到春秋戰國,鴞題材器物再次出現時,已經徹底從商代的禮器,變為了純用於喪葬的冥器,成為了不祥之物。《詩經•陳風•墓門》有記載:「墓門有梅,有鴞萃止」,就此還有毛氏注曰:「鴞,惡聲之鳥也。」可見周代文化宣傳工作做的之深刻、之徹底。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寫到,潁考叔對曰:「此鳥名鴞,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明於細而暗於大也。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 可見後人認為,春秋鄭莊公時期鴞就已經是「不孝之鳥」了。

而「不孝之鳥」這一觀點到以儒家文化治天下、講求孝道的漢代,被鑿得嚴嚴實實。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梟,不孝鳥也。故日至捕梟磔之,字從鳥頭,在木上。」梟即鴞,一下就把貓頭鷹推到了道德的對立面,「不孝」這個名頭千年來鴞再也沒能摘下,並且也開始鼓勵人們捕捉和殺害鴞。

漢墓出土的紅綠釉陶鴞壺,一反漢代以前鴞鳥形象敏銳獰厲的威嚴之感,反而多了一分淳樸的生活氣息,反映漢代鴞形象與商周時期截然不同的文化內涵。(圖片來源:河南博物院網站)

西漢初年的叔孫通在《漢儀》中記載,「以夏日至賜百官梟羹」。西漢中後期,梟羹成了端午節賜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代表維護孝道,驅逐朝中惡人。到晚期,由於大量捕殺,東郡(現在河南省東北部、山西南部和山東省西部部分地區)及周邊地區鴞鳥數量急劇減少,鼠作為鴞的食物,數量反而增多為患, 加之這一時期漢墓中的明器多隨葬模型化的生活用陶器,人們把鴞善於捕鼠的特性融入對鴞俑功能的改進,又形成肥碩中空的鴞壺,寓意為盛放糧食的陶器,以期防範鼠患,使墓主人在冥間生活富足無憂。但仍然沒有改變鴞的社會地位。甚至到唐代,創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也說,夏天吃梟羹能夠「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可見貓頭鷹在古代的地位。
此處要說一說,寫過了漢代終於能稱鴞為萌萌噠的名字「貓頭鷹」了。因為漢代之前中國史沒有出現被馴化的貓,漢代貓的數量似乎也很少,我無力考證「貓頭鷹」這個稱謂具體從何時開始,因此過漢代之後才敢如此稱呼。如果有大神知道名字的來源時間,還望科普


總之,鴞就這樣從「祥鳥」變成了「惡鳥」,從被崇敬變成了被厭惡。雖然唐代的《嶺表錄異》中有客觀提到過,「北方梟入家以為怪,共惡之;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桂林人羅取生鬻之,家家養使捕鼠,以為勝狸。」但畢竟不是主流觀點,無法掰過強大國家機器推崇下的思想,鴞的惡名延年千年。


鴞的惡名完全是憑空捏造嗎?

也不盡然。馮夢龍寫潁考叔的話,指鴞「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這一條,其實包含了古人對鴞的細緻觀察,但也說明了古人對鴞習性的未知。這個習性就是「唾餘」。唾餘也叫食團、食丸,是食肉動物在進食後把不能消化的東西在消化道裡積存成的小團,然後吐出的丸狀物。通常得幾天才吐出一個。鴞形目鳥類恰好就有這個習性,古人觀察到了這一點,卻錯誤的將它認為是吞噬母親後吐出的骸骨。而今天,因為唾餘中常有動物的骨骼、皮毛、爪等,對唾餘的分析能幫助我們準確了解一種鴞的食性。

以上算是鴞的前世吧,一部被坑苦了的鳥生。

帶著悲催的心情進行下一部分,鴞的現在,算作今生吧

鴞形目鳥類的今生真是「當裡個當,當裡個當」的花樣百出 。也可分成兩小段來八:一是「萌,萌死人不償命」的貓頭鷹;一是「險,險中生存」的鴞形目。

第一段:萌


說起貓頭鷹立馬會想到臉大、眼大、「目瞪狗呆」等詞,更繞不過陪伴我們成長的《哈利波特》七部書裡的魔法世界信差們。可以說J.K.羅琳筆下的貓頭鷹,差不多是我們這代人對貓頭鷹的第一印象,通人性、可愛、可養,最後這點當然要pass, pass, pass掉,堅決杜絕
《哈利波特》裡最出名的貓頭鷹是哈利的海德薇,這是主要分布在全北界(即古北界和新北界)北部的雪鴞(Bubo scandiacus),一身羽毛近乎純白。現在雪鴞還有一組「喜、怒、哀、樂」十二格表情包,火遍大江南北。

而對雪鴞的愛並不僅存在於現在。雪鴞是加拿大魁北克的省鳥,1986年發行的面值50加拿大元紙幣上就有它的形象,曾任加拿大總督的朱爾斯萊傑(Jules Léger)的紋章的主要圖案也是雪鴞。雪鴞還可能是歐洲史前洞窟壁畫中能辨別出的最古老的鳥類。可見,選擇雪鴞作為主角之鳥,不火都不可能。

哈利波特與海德薇。

(圖片來源:《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

除此外,書中還描述出了烏林鴞(Strix nebulosa),韋斯萊家的;西紅角鴞(Otus scops),羅恩的;雕鴞(Bubo bubo),馬爾福家的,同時在電影第一集裡,雕鴞也出現在給哈利送信的信使中。另外在電影中,還有灰林鴞(Strix aluco)、領角鴞(Otus lettia)、縱紋腹小鴞(Athene noctua)等,不勝枚舉。簡直就是集齊七顆龍珠能召喚神龍的節奏,讓貓頭鷹迷們大飽眼福

右上角就是雕鴞。

(圖片來源:《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

為何看到貓頭鷹我們就會叫「萌」,並且抵擋不住它的「萌攻勢」呢?

不得不說一方面肯定有輿論的引導,要不然淘寶滿屏的貓頭鷹玩偶賣給誰?但另一方面卻來自人類的本能
人類從母體中孕育出來,卻無法像有蹄類等早熟動物(precocious animal)一樣在母體中發育完全再出世,我們早早地就脫離母體來到世界,什麼技能也沒有,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顧,簡直弱爆了。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進化出了一套「內置程序」:嬰兒萌(Kinderschema Cuteness)。它能激發人類的親近感和保護欲,保證弱小的嬰兒得到關懷和照顧,以此幫助人類繁衍生息。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掃描的結果,科學家們相信觀看「萌物」時大腦會分泌傳遞快樂、興奮情緒的多巴胺,這種被激活的快感相當於當人們享受XXOO或美食時的感受。因此,也有愈來愈多的營銷人士抓住「萌」點開始了行動。

根據AdAge的數據,2015年全球最受歡迎的十大品牌視頻中,以動物和卡通等萌寵和萌物為主的視頻佔據了一半。而2016年的嘎納國際創意節上,可愛的企鵝Monty幫助John Lewis 贏下了創意效果單元的全場大獎。是不是好厲害,「萌」之風兼顧了經濟效益
貓頭鷹到底有多少個「萌點」,這得當然得從它的外形特徵和行為習慣說起。
特徵一:臉大。
鴞形目鳥類頭寬大,從整個身體比例來說可謂碩大,且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看起來更為圓潤,有的種類還具有耳狀羽毛,就像漫畫裡面的3頭身。而「嬰兒萌」正是要人類對於剛從母體內生下來,腦袋相對四肢來說大得不成比例的嬰兒產生保護欲,因此大大的腦袋,頭身比不超過1:5,正好合適。

動漫中典型的1:1頭身形象。

特徵二:眼大。
相對於碩大的頭部,鴞形目鳥類雙目均向前,這是它們共有且區別於其它鳥類的特徵。雙目的分布、面盤和耳羽使鴞形目鳥類的頭部與貓及其相似,這也是俗名「貓頭鷹」的由來。眼大的貓頭鷹恰好與嬰兒剛生下來時,臉部和眼部相對成人比例大得多這一特徵符合,因此又中招。
特徵三:笨拙。
大多數時候人類見到的貓頭鷹都安靜地待在樹上,或者做一些簡單的動作,這使得許多人忽視了貓頭鷹捕食、飛翔時的氣勢,更多注意到它靜止時「笨拙」,比如貓頭鷹的回眸。

鴞形目鳥類的眼球有堅硬的鞏膜環支撐,使得眼睛不能向不同方向轉動,如果一定要看向其他方向,只能轉動整個頭部。不過它們擁有超級靈活的頸骨,如果要看向後方,不介意來個頸部270度旋轉。但在人類看來,這種整個腦袋轉動的動作看起來傻乎乎的,就像人類的嬰兒時期,無法控制自己的四肢和行為一樣。這些特性,都被放進了「萌」的程序刺激著人類不斷產生親近欲。
所以說,不用抵達來自貓頭鷹的萌,這是我們的本能,更應該注意的是別因為這種愛「萌」而傷害到它們。

 

第二段:險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說的就是貓頭鷹了。從周代開始的惡名,到現代雖然被「萌」所取代,受到眾多人的喜愛,但貓頭鷹的生存危言聳聽地來說,也有點兒險象環生的意思。
威脅之一:人類愛圈養。
前面提到《哈利波特》的風靡讓我們這代人認識了貓頭鷹,但同時,這套書也給貓頭鷹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痛苦。

2010年BBC曾有一篇名為《Harry Potter blamed for fuelling India owls' demise(哈利波特被指責加劇印度貓頭鷹的消亡)》的報導,說印度環境部部長Jairam Ramesh指責小巫師哈利波特的粉絲,因為他們使得野生貓頭鷹的數量不斷減少。

2012年,臺灣媒體ETtoday新聞雲新浪官方微博又報導稱,《哈利波特》小說及電影在全球掀起一陣魔法風潮,不少「麻瓜」更模仿巫師開始飼養貓頭鷹。遺憾的是,伴隨《哈利波特》電影完結篇,「麻瓜」對貓頭鷹的熱愛也一併退去,自2011年開始,已有數百隻貓頭鷹遭到遺棄,讓它們的壽命減少了一半。

雖然J.K羅琳不斷在呼籲人們不要模仿書中的情節圈養貓頭鷹,但與《哈利波特》相關聯的貓頭鷹傷害事件還是在不斷出現。

Harry Potter blamed for fuelling India owls' demise新聞部分原文(來源:South Asia)

這麼「萌」的動物到底為什麼不能養呢?
首先,得從哲學層面說起,「自由」。作為人類我們追求自由,而被用於寵物的貓頭鷹都來自野外,是屬於野外的鳥兒。它們當然也希望獲得自己,這個時候在得到「萌寵」和為了其「自由」而放歸它之間,就該引用那句儒家經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了。
再來貓頭鷹並不是傳言那麼「呆萌」,它們是能夠捕食小型動物的猛禽。作為寵物養,它們可能會因為緊張而攻擊飼主,並且飼養它們需要很高的條件,昂貴的飼料、大型的籠舍,並不是像電影中那麼輕鬆。上面兩條新聞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第一點,飼養貓頭鷹也許我們獲得了一時的快來,它卻得承受永久性傷害或者殞命。網上不時會流傳貓頭鷹被撫摸的好舒服以至於瞪大眼睛呆萌看人的,或者貓頭鷹收縮身體的奇異照片。說這些貓頭鷹很「萌萌噠」,但這些行為恰恰不是貓頭鷹的賣萌,而是它們產生了「應激反應

產生應激的貓頭鷹(圖片來源:秋日六千新浪微博)

「應激反應」是指生物受各種緊張性刺激引起的個體非特異性反應,分為「內在應激」和「外界環境應激」。以上行為的產生大多是「外界環境應激」,也就是說,貓頭鷹會因為溫度、射線、噪聲、精神刺激、過度疲勞、感染、中毒等方面問題而造成應激,變得肌肉僵硬、動作緩慢、瞪大眼睛,嚴重時引起疾病、殘廢,甚至死亡。所以,貓頭鷹和貓貓狗狗這類已被人馴養、喜歡被人類撫摸的動物不同,它們的應激原恰好是我們的撫摸。
所以真的別養貓頭鷹,如果真喜歡,咱們上淘寶買娃娃好吧,或者背上望遠鏡、相機,到山上、林子裡尋找。

貓頭鷹玩偶(圖片來源:淘寶網)

威脅之二:棲息地破壞。
我們人類的城市化進程,那就一個字「快」。進程中,森林則是腰軟身細的蘿莉,輕而易舉被推倒。

上個世紀發表在《醫學動物防制》上的一篇論文《鴟鴞類防鼠初探》在其摘要中寫到:「作者於50年代至90年代在成都市郊作了鴟鴞類防鼠問題為期1年的觀察,結果發現鴟鴞類4種321隻次,長耳鴞61%,班頭鵂鶹21.7%,鷹鴞14%及領角鴞3.4%,全年共捕食鼠566隻,平均每日食鼠1.81±0.38隻……80年代追蹤觀察,環境遭破壞,僅發現3隻鴞類。90年代再查,該地區樹木已蕩然無存。」不論該論文中鴞形目種群數量調查數據準確與否,但林地覆蓋面積的變化卻是顯而易見。鴞形目鳥類恰好是大多數棲息於樹上,部分棲息於巖石間和草地上的鳥類,樹林就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因此對樹林的破壞是對他們的生存造成了最直接的影響。
目前,我國共分布著鴞形目鳥類33種。其中,倉鴞科(Tytonidae)3種,其餘均為鴟鴞科(Strigidae)(數據來源:《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5.0(2017)》)。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所有鴞形目鳥類被評定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看起來我國對「萌萌噠」的貓頭鷹還是挺重視滴。不過日常生活中,我們卻能實際感受到貓頭鷹的「消失」,一些動物園裡可能還有機會,而能在野外巧遇一次貓頭鷹簡直成了稀罕事兒,這也就是最開始提到的為什麼每次夜觀都期待能夠看到貓頭鷹的原因,「物以稀為貴」,見得越少越是想念。

真心希望這命途多舛的貓頭鷹能像《國家寶藏》裡展覽的婦好鴞尊一樣,千年綿延,但又不僅僅供奉在博物館,還得像真正的鳥兒一樣,生活在自然中。

 

最後,選一些我曾拍攝到的貓頭鷹照片貼出來。感謝現代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生態旅遊業從業者的勤懇敬業,讓我們能在野外看到並用鏡頭記錄下它們。

鷹鴞(Ninox scutulata),拍攝於泰國。

巽他領角鴞(Otus lempiji),拍攝於印度尼西亞。

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拍攝於中國。

珠斑鵂鶹(Glaucidium perlatum),拍攝於坦尚尼亞。

褐林鴞(Strix leptogrammica),拍攝於馬來西亞。

馬來漁鴞(Ketupa ketupu),拍攝於馬來西亞。

放圖到這裡又要八一八了。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老鼠是害獸,貓頭鷹是益鳥」的思想觀念,儘管如今的「生物多樣性」已經讓我們意識到了這種單從人類的利益出發的分類法是不科學的。而在婆羅洲,老鼠、貓頭鷹和森林多樣性之間也存在著有趣的關係。研究顯示,婆羅洲現有的27種鼠類中,不同的鼠類對不同的種子有著特別的偏好。而鼠類通過分散儲藏和集中儲藏對樹種種子造成的消耗和分散性行為,對婆羅洲樹種多樣性起到了積極作用。而貓頭鷹,作為消耗老鼠的一方,則起到了反向效果。因此,對於森林樹種多樣性來說,又是誰害誰益呢?不可言說。

赭腹鷹鴞(Ninox ochracea),拍攝於印度尼西亞。

最後再放上一張曾拍到的鴞形目鳥類:

蘇拉威西角鴞(Otus manadensis),拍攝於印度尼西亞。

 

以上,就是一個「初•觀鳥愛好者」看了多期《國家寶藏》後發散出來的與國寶不搭界的鴞滴故事。史料查閱有不完整、引用有不當之處還請諒解,期待各位大神的斧正。

歡迎掃碼上圖關注我們

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遊國博賞國寶,「婦好」鴞尊告訴我們貓頭鷹是古代戰爭之神
    講到這件國寶與禁酒令的事,有朋友回覆說,婦好墓出土文物反映了商代好酒的文化,在468件青銅器中,有210件容器,被專家定為酒器的有155件。被稱為「婦好」代言人的「婦好鴞尊」,就是重要的一件。約公元前1600年,成湯聯合諸侯起兵反抗夏桀的暴政,在鳴條之戰中滅夏,建立了商朝。在之後的日子裡,由於內亂和災害,政權更迭頻繁,都城也幾經搬遷。
  • 《如果國寶會說話》 20餘件國寶壓軸收官第二季
    8月20日,《如果國寶會說話》和全國多家博物館聯合推出的「青少年走近國寶」活動,迎來最後一站中國國家博物館。活動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展出包括第一二季節目裡播出過的近20件國寶。  「陶鷹鼎」,精緻華美的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和有「國之重器」美譽的后母戊鼎,在活動中備受矚目。
  • 「人間國寶」的茶道具
    雖然在法律條文中並沒有出現,但人們普遍使用「人間國寶」來稱呼他們。加藤卓男。三彩花器《爽容》日本非常重視文物保護,通過依法對各種有形文化財產(如建築、繪畫、雕刻、工藝品、古書、典籍等)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或「國寶」嚴加保護,而對無形文化財產(如戲劇、音樂、工藝技術等)以及各類民俗文化尤其注重保護,每年由國家認定的「人間國寶」備受珍重。
  • 世界各國的國寶
    袋鼠是世界上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溫馴可愛的袋鼠是澳大利亞的國寶。樹袋熊又稱考拉,憨態可掬的澳大利亞考拉,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珍稀樹棲動物,也是澳大利亞的國寶。 英國的國寶為紅胸鴝。紅胸鴝是英國的國鳥。雄性紅胸鴝對領地有重的意識,負責保衛領地的安全,英國人民稱紅胸鴝為「上帝之鳥」。 巴西的國寶巴西狼,又名鬃狼、素狼。
  • 溥儀逃出宮時,將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為「國寶中的國寶」
    章料製成,乾隆皇帝從儒家經典中尋找到了印文的內容:「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和「樂天知命,故不憂」,再留下自己的標誌,成就了左方章「乾隆宸翰」、中橢圓章「樂天」、右長方章「惟精惟一
  • 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為什麼沒有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有名?
    雖然都是國寶,但是國寶也是等級不同的。可不是每一個動物都像大熊貓一樣,當成掌上明珠一樣來飼養的。那這大熊貓在世界上是有多出名呢?,我們可以看一看各國爭先恐後地向我們租借這大熊貓的報導。關於樹袋熊的事,大家估計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在澳大利亞大火中,樹袋熊也跟隨火勢而高調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溥儀出逃時,把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已是「國寶中的國寶」
    當然是有的,而且清朝滅亡後他將其縫在棉衣裡,26年從不離身。這塊玉璽的第一個主人其實是乾隆皇帝,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是蓋章狂魔,對玉石,印章十分感興趣。有一天乾隆正在酣睡,在夢境裡玉皇大帝突然降臨,賞賜給了他一塊玉石,正當乾隆把玩之際突然夢醒。
  • 國寶大熊貓,會不會因為遷徙跑到鄰國,變成其他國家的國寶?
    國寶大熊貓那憨態可掬的樣子,基本都是人見人愛,和另一種國寶華南虎在野外已經沒有生存種群不一樣,大熊貓還有野生種群!你看看這國寶的嘴巴有多刁,連加拿大舉國之力都伺候不起!因此棲息地周圍箭竹分布區域附近就是大熊貓活動範圍,如果要跋山涉水去尋找另一片箭竹產地,除非當地的箭竹全部開花枯死了,當然有這可能,但箭竹在四川的分布面積還是比較廣泛,它們總不可能同時開花吧!
  • 國寶賞析|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帶走了這8件頂級國寶!
    臺北故宮曾在《國寶的形成》展覽中,展示了45件重量級國寶,其中有8件國寶級書法聖品,件件都是名震書法界的作品,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一、《遠宦帖》晉 王羲之 國寶 限展品《遠宦帖》又名《省別帖》。展出的帖上有宋徽宗用瘦金體書題字,又有內府印記,流傳有序,有金章宗的收藏印和元、明、清諸多印記。
  • 人間國寶(漆芸)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國寶雲集,來看看光緒瑾妃的翠玉白菜,嘆為觀止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寶貝以中小型為主,因為這些國寶都是蔣介石敗走臺灣時期從大陸帶過去的,大型的寶貝不好運輸。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好多展廳,每個時期會開放不同的展廳,所以想一次看到所有的寶貝是不可能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清朝皇帝的朝珠,上面有珍貴的貓眼石。(好像是康熙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
  • 專題 | 遼博「散佚國寶」出道記
    ,在張旭《古詩四帖》裡發現了老先生也不曾提到的「新發現」……以上種種交織在一起,略感複雜和感慨,心中唯有默念「花氣薰人慾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散佚國寶」出展頻率並不低,甚至「檔期很滿」。在頻繁展出和日常調閱過程中,我們並沒有聽到受損的消息,我們意識中非常脆弱的古書畫,在專家與工作人員的精心保養之下可謂安然無恙。「散佚國寶」的使用存在辯證法,在庫房裡不一定最安全,公開展出不一定不安全。如何科學發揮「散佚國寶」的價值,值得思考。
  • 同樣是國寶,差距為何這麼大,中國的國寶用來觀賞,而這個國家居然?
    我是傑森,今天和大家來說說天下奇聞趣事,大家都知道「國寶」是用來觀賞的,但是唯獨有一個國家,卻幹出這種事情,他們究竟幹出了哪種事情?咱們往下接著看。 澳大利亞的國寶大家都知道,是袋鼠,中國的國寶用來觀賞的,澳大利亞的袋鼠居然是用來吃的,好傢夥,國寶都跑到餐桌上了,看來不是國寶,是吃飽啊!!
  • 47年前村民在地裡挖井,接連挖到「瓦神爺」,如今是國寶中的國寶
    在歷史長河裡,在宇宙尺度裡,每個人的生命不過渺滄海之一粟,寄蜉蝣於天地。秦始皇召集江湖術士煉丹,委派五百童男童女出海遠航蓬萊,據說都為了尋訪長生不老藥。怕死的秦始皇直到死了也沒找到。可他那些不怕死的士兵,卻像吃了長生不老藥似的,通過雕塑而獲得了永生。
  • 人間國寶竹木芸
    水煙文薫香箱(鑑査委員)第29回 日本伝統工芸展 00512昭和57年 1982年花籃「盛夏」第37回 日本伝統工芸展 00524平成 2年 1990年拭漆流稜文手筥(鑑査委員)第 5回 日本伝統工芸展 00138昭和33年 1958年
  • 掉到國寶堆裡的國手,羽超賽場也會萌萌噠
    比賽場地搖身變成了國寶大熊貓扎堆的演播大廳,前來參加直播的劉成、劉雨辰、黃雅瓊、李茵暉等八位球員也是難得輕鬆。這一晚在賽場相聚,不見硝煙,有的只是國手與國寶之間的親密互動。想知道黃雅瓊的手機裡藏著什麼好看的東東?請向下翻!
  • 黃袍佛國裡的國寶:泰國玉佛寺裡看玉佛
    玉佛寺屬於泰國曼谷王朝開朝時建築,自從鄭信麾下部將昭披耶節基推翻吞武裡王朝之後,加冕為王世稱拉瑪一世,並下達命令將湄南河西岸舊都所在地遷到湄南河對岸的曼谷,寺內供奉著由拉瑪一世王迎請入寺的泰國國寶「玉佛像」,今天玉佛寺被視為國家守護的宗教聖地。
  • 獨家重磅《國寶檔案》:北宋象棋盤
    央視《國寶檔案》欄目是以電視欄目的形式,為國寶級文物重器進行揭秘建檔。中國國畫家藝術研究院推出《國寶檔案》公眾平臺系列節目,每期節目都從一件國寶級文物講起,每集會部分或全部涉及以下內容:· 該件國寶的藝術價值與華人文化歷史內涵;· 該件國寶問世前後的歷史背景和事件;· 該件國寶在海內外輾轉流傳的故事以及相關人物;· 該件國寶藏身之地。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而當時幾乎是全國上下已知的國寶,都放在了這將近兩萬箱裡。故宮博物院的人將它們一分為二,全部遷移到當時抗戰的大後方——四川,將近兩萬箱的國寶,就這樣浩浩蕩蕩上了路。有馬車搬運的,有走水路的,因為都知道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傳承,所以護送這批特殊「貨物」的人,看國寶比看自己命還要緊。
  • 秦嶺發現稀有「神獸」,全球僅此一隻,網友:國寶中的國寶
    秦嶺發現稀有「神獸」,全球僅此一隻,網友:國寶中的國寶。熊貓本身其實數量就非常的少,在我國已經是國寶一樣的存在了,而在我們的認知裡,大熊貓都是黑白色的,也是因為如此,才有了關於大熊貓的那個經典願望,拍一張彩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