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8月14日,證監會浙江監管局公示螞蟻集團輔導備案文件。螞蟻集團正式進入輔導期,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擔任螞蟻集團A股IPO上市輔導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為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律師事務所為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所。
文件顯示,螞蟻持股5%以上的股東,分別為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及阿里巴巴集團。此前據媒體報導,君瀚、君澳為螞蟻員工持股平臺。
【延伸閱讀】
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 媒體稱,螞蟻集團尋求至少2000億美元的IPO估值。
螞蟻集團是支付寶的母公司,同時也是貨幣市場基金和消費者信貸領域的頂尖金融科技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獨角獸」之一,螞蟻集團的業務仍在高速發展。此次螞蟻集團宣布上市,對相關參股公司構成直接利好。
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輪由京東、網易等美股公司回港,中芯國際回A、螞蟻、滴滴IPO等組成的國內科技股龍頭上市熱潮,背後當然有國際形勢的變化,根本上還是因為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及港交所相關政策完善,為這些超級公司創造了上市條件。而隨著這些近年來我國網絡科技領域最優秀的核心資產逐步上市,不但將給這些公司本身發展帶來更多的資源,從長遠看對於整個市場也大有好處。
融資9輪,估值超1500億美元
公開數據顯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10月,註冊資本約237.8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井賢棟。2014年10月16日,在經歷一年多籌建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正式宣告成立,簡稱螞蟻金服。同年12月8日,螞蟻金服核心業務之一的支付寶正式成立。
此後在2018年2月1日,阿里巴巴公布同意收購螞蟻金服33%的股權。2018年4月9日,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出任董事長一職。2020年5月起,「螞蟻集團」取代了「螞蟻金服」在其對外公開的信息中頻繁出現。7月,「螞蟻金服」正式更名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螞蟻集團共經歷了9輪融資。金額最大的一筆融資是2018年6月的Pre-IPO輪,交易金額高達14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Temasek淡馬錫、加拿大養老基金CPPIB、馬來西亞國庫控股、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原有股東等。在完成Pre-IPO輪後,螞蟻金服估值已高達1555.56億美元。
馬雲持股8.8%,阿里及阿里系持股83%
據公開數據和7月公布的阿里巴巴2020財年報告,目前螞蟻集團的第一大股東為阿里巴巴,股權佔比為33%。屬於馬雲及阿里系、螞蟻系員工的君瀚和阿里巴巴合夥部分成員的君澳合計持股50%。因此,阿里巴巴及阿里系成員大約持股螞蟻集團大約83%的股權。
據阿里財報披露,馬雲目前持有8.8%的螞蟻集團股份,同時擁有約50%的表決權。
靠什麼賺錢?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經過多年發展,螞蟻集團目前已建立起「場景及支付」「數字金融」「科技服務」三大業務板塊,每一板塊均有對應的盈利模式。
「場景和支付」是螞蟻集團的業務起點。成立支付寶後,螞蟻金服逐步完善線上支付、強化線下支付布局。2014年以來圍繞「布局O2O」「客群培養」兩條主線,螞蟻集團場景類布局已逐步延伸至網上購物、零售店、遊戲、日常繳費等。
2018年之前,螞蟻集團先後布局基金代銷(天弘基金)、銀行(網商銀行)、保險(國泰產險)、網絡借貸(網金社)等領域。「數字金融」板塊的花唄、借唄、餘額寶和螞蟻財富平臺等產品,將客戶與場景賦能給合作金融機構,實現協同業務收入。此外,螞蟻集團也已發展出「科技服務」業務板塊,通過輸出體系化科技產品和科技解決方案收取產品服務費。
利潤或超百億
業績方面,據路透社7月9日報導,財務報表顯示2019年螞蟻金服實現營業收入1200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170億元。之後螞蟻集團否認了這一消息。此外,也有媒體用財報按自然年計算得出,螞蟻金服2019年稅前利潤約為122.6億元。
中信證券根據阿里集團每年從螞蟻金服收取的許可使用費和軟體技術服務費測算,2016-2019財年螞蟻金服的稅前利潤大約為29.9億元、55.6億元、91.8億元、13.8億元;19年二季度及三季度的合計收入約為102.3億元。
在螞蟻集團宣布啟動IPO同步上市後,滬港兩地交易所均表示了歡迎。20日晚,阿里巴巴美股盤前大漲逾4%。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螞蟻金服概念股總共約有40多隻。
來源:證監會浙江監管局、界面新聞、21數據新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