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安裝樓宇門禁系統,是維護社區治安、防止亂貼小廣告和上門推銷、保護業主合法權益的好事,可家住金溝河5號院的居民們卻有些發愁。有居民聯繫本端記者,反映今年11月,小區內原有的單元門禁拆舊換新,然而新的門禁系統在使用的便捷方面卻令居民難言滿意。記者近日赴小區進行調查。
居民說:
新門禁需掃碼登記授權不方便
金溝河5號院坐落於海澱區永定路附近,是一處六層板樓為主且多數樓宇尚未加裝電梯的老舊小區,小區內老年住戶居多。
「你看看物業新裝的這個門禁系統,實在太不方便了。」居民杜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單元門口的老門禁配有呼叫功能,無論是訪客還是快遞、外賣,都可以通過單元門上的門禁直接呼叫到對應的住戶。「我們只需要在家裡通過語音確認,就可以解鎖開門了。」據杜女士介紹,上個月小區開始陸續給各個居民樓更換新的門禁系統。然而在安裝過程中,有居民發現新的門禁系統並不具備直接從樓下呼叫的功能,家中原有的對講系統因此「下崗」了。
記者觀察發現,單元門上安裝有一個巴掌大小的面板,住戶通過刷卡、輸入密碼或掃碼均可開門,這些功能與此前的老門禁沒有太大區別。最大的不同在於,新門禁把遠程控制的功能全部移到了線上。
在新門禁系統旁邊的牆上,記者看到了其使用說明。當訪客要進單元門時,需先使用手機微信掃描門上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後填寫並提交業主手機號、訪客手機號等信息。待樓內業主通過小程序授權後,訪客的手機上才會收到動態二維碼,對準門禁上的小鏡頭掃碼後,方可開門進入。杜女士說,「新門禁讓我遇到的一大問題就是,當我點外賣時,騎手原本看不到我的電話號碼,這是出於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可是要通過新門禁,要麼我就得專門從樓上跑下來開門,要麼就得把我的手機號告訴對方,讓其在小程序上申請授權。這樣做對雙方都很麻煩,同時又有可能暴露自己的隱私。」
新門禁對年輕人尚不夠友好,對老人來說則是難上加難。同樣家住5號院的姚女士已年過古稀,平日裡子女不在身旁,再加上老伴因病臥床多年,家裡的一切事務都由姚女士一人操持。「以前子女給買點東西讓人送來,都可以直接送到家門口,如今新系統使用起來真是困難。」記者注意到,由於上了年紀,姚女士使用的是一臺老年手機。
「平時一般都用家裡的座機和子女聯繫,這個手機除了出門帶著以防萬一,基本上都被我當成手錶在用。」姚女士說,自己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更沒有微信,如今新的門禁已經安裝完畢,一旦投入使用,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這個年齡的人身體大都不太好,萬一哪天真的需要急救,我擔心救護人員因為進不了單元門,難以及時趕到。」
在小區內記者看到,目前多數居民樓的門禁已經更換完成,其中大部分暫未啟用,一些已經啟用的門禁也被居民們用滅火器等物品擋住,單元門處於開放狀態。近段時間,小區更換門禁成為居民關注的焦點問題。一些老人希望新門禁能夠恢復以前語音對講及屋內開門的功能。
物業及產權單位回應:
加裝對講正在研究
針對居民普遍反映的小區門禁使用不便一事,記者聯繫到小區物業華潤置地(北京)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航天二院永定路物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解釋稱,此前由於航天二院生活區域較大,各樓單元門禁品牌達20餘種,個別門禁品牌公司已經無法聯繫,門禁出現故障,配件無處可買,有的單元門禁安裝時間較長,年久失修已無法維修,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因工作區域較大,時間緊迫,未能及時和居民溝通解釋,給居民造成了疑惑。關於未來門禁系統是否能夠恢復線下對講和屋內開門的功能,物業工作人員表示仍需等待通知。當被詢問外賣、快遞只有業主的虛擬號碼應該怎麼辦時,技術人員表示這種情況可能確實需要下樓開門。「現在我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裝屋內開門的按鈕目前在技術上看是可行的。」
隨後,記者又聯繫到該小區的產權單位航天二院。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收到居民關於門禁的相關反映,正在就此事進行商議。「以前的門禁卡在市面上就可進行複製,安全等級較低。這次更新後的卡屬於無法複製的智慧卡,安全性會提高很多。居民反映的缺乏對講、線下開門手段的問題,院裡目前也正在就預算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記者手記
安全提升時莫製造「數字鴻溝」
不少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更換新的門禁系統、配發不可複製門禁卡、通過微信授權進出留存訪客信息,從長遠來看確實有利於小區的封閉式管理及居民的安全。如果在新門禁系統更新換代的同時,儘可能提前想到並滿足老人的需求,智能化門禁才能更好地被廣大老年人理解、掌握並支持,進而提高小區的管理水平以及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聖禹
編輯:陳聖禹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