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帥
何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是這次骨折之後,就再也不會骨折了嗎? 當然不是!所謂「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指的是老年髖部骨折(老年人髖部骨折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股骨頸骨折,一種是股骨轉子間骨折。)一旦發生這種骨折,如果不積極手術治療,就需要長期臥床,這時候就容易發生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下肢深靜脈栓塞甚至肺栓塞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會威脅到老年人的生命,所以很多老年人髖部骨折後身體會每況愈下,最後走到人生的終點,故這種骨折我們又稱「死亡骨折」。
髖部骨折為何如此可怕?
年輕時,人的骨骼堅硬,髖關節周圍有強有力的肌肉保護,除非是十分巨大的暴力作用,否則這個地方並不容易發生骨折。
但上了年紀,骨質開始變得疏鬆,肌肉開始萎縮,特別是絕經後女性,情況更加嚴重。這時候髖關節就處於一個十分脆弱的狀態下。當一腳踩空,發生摔倒、滑倒,身體扭轉倒地,股骨近端就很容易受到損傷,造成髖部骨折。
年輕人坐個「大屁蹲兒」可能沒什麼,但是對於本身就有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來說,這種骨折是非常可怕的。老年人骨折後不論發生哪種併發症都會危及病人的生命。
老年人髖部骨折後怎麼辦?
現年88歲的於奶奶,在家中活動時不慎摔倒,導致下肢活動障礙,不能行走,在泰安中醫醫院骨三科檢查出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遂辦理手續住院治療。入院後體檢發現老人血紅蛋白只有7g/l,遠遠低於正常人的12g/l的標準,骨三科聯繫麻醉科主任劉長東後,先予以輸血等對症治療穩定老人病情,待下午四點相關檢查完善後,急診在劉長東制定的優化手術麻醉及快速康復ERAS方案下,由骨三科王乃舜醫師團隊實施手術,手術順利,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傷肢可自主在床上活動,第二天老人就能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地活動了。
為什麼要為於奶奶積極手術治療?
老年人骨折,多數人都想的是「年紀那麼大了,怕承受不了手術這麼大的打擊」所以,都願意不做手術,或者是能不做手術就不做手術。
但其實,在符合手術指徵的前提下,老年髖部骨折應優選手術治療。
所謂保守治療一般都存在以下4個問題:
1、護理難度大:老年人長期臥床,需要在腿上穿過鋼針做牽引,絕對不能下床,大小便也要在床上。每一次挪動身體或者是翻身拍背都會引起骨折部位劇烈的疼痛。對病人和家屬都是一種折磨。
2、臥床時間長:一般髖部骨折通常要床邊牽引制動2~3個月甚至更長,患者常常苦不堪言。
3、併發症多:長期臥床壓迫臀部、腰背部會引起局部血供不良,產生褥瘡;長期制動會導致肌肉萎縮;肺炎、泌尿道感染等發生率也會大大增加,嚴重者將危及生命。
4、治療效果欠佳:除少數骨折位置特殊,患者又積極配合的輕度骨折以外,多數患者的骨折容易畸形癒合甚至不癒合,影響以後的生活質量。
更有多項研究發現,老年髖關節周圍骨折的病人採取保守治療之後的死亡率接近 50%。而手術後的老年人,可以讓其早期活動早期下地,預防上述併發症。
有時致命的不是骨折,而是不恰當的選擇。所以,一定要謹慎為老人選擇最好的方式、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