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省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19.3億元,同比下降4.8%,較上半年收窄2.7個百分點,降幅低於全國2.4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增長0.56%,季度增速首次轉正。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逐漸回落,1—9月,CPI累計上漲4.5%,累計漲幅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收窄1.7、0.6個百分點。
一、前三季度消費市場主要特點
今年以來,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消費促升級」重大部署,滿足傳統消費與促進新型消費並重,大力促進消費回升,消費品市場總體呈現「持續回升、穩步復甦、平穩運行」發展態勢。
(一)消費市場持續向好。9月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較8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城鄉市場月度增速同步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城鎮市場9月增幅高於鄉村市場0.3個百分點。重點地區加快復甦,前三季度,宜賓、廣元、達州、瀘州、南充、綿陽、成都7市降幅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同比分別下降3.4%、3.5%、3.7%、3.9%、4.2%、4.5%、4.7%。
(二)網絡消費快速增長。直播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電商企業食品保健、家居用品、藥品器械、美容護理、書籍音響五大行業產品線上銷售較為活躍,藥品器械、家裝家飾等商品線上銷售情況好於去年同期。線上消費快速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1.3%,比全國高6個百分點。
(三)服務消費持續恢復。前三季度,餐飲收入實現1663.7億元,同比下降15.2%,降幅較上半年收窄6.9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1.4%,月增幅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全省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為5427元,同比下降5.4%,較上半年收窄3.7個百分點,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飲食服務、衣著服務和家庭服務降幅明顯收窄。
(四)假日消費保持活躍。全省「假日經濟」繁榮活躍,親友團聚、餐飲消費、文旅消費集中釋放。國慶中秋期間,全省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0.8億元左右,日均社消零較去年同期日均增長2%左右,較8月份日均增長18%左右。322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33家重點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3%。
(五)夜間消費蓬勃發展。打造夜間消費示範街區,發展夜市、夜食、夜展、夜秀等,融合藝術、文創、文博等新興消費業態,以及多元消費新場景的營造,夜間經濟迎來全新升級版。成都被評為2020年中國網紅夜經濟十大城市。全省夜間商品零售額佔零售業整體收入的30%左右,夜間餐飲約佔餐飲業營收的三分之二。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消費信心有待進一步恢復。第二、三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2%、5.9%,但同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卻下降5.4%、1.3%。居民儲蓄意願更強,9月末,全省居民存款比年初增加5706億元,其中定期存款佔比提高0.9個百分點。
(二)消費持續回暖勢頭偏弱。全省居民生活必需品持續較旺,但家電、服裝服飾、汽車、家居等商品需求較弱。三季度當季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低於全國0.3個百分點。餐飲業回升乏力,前三季度餐飲收入下降15.2%。
(三)部分服務行業復甦乏力。前三季度住宿、餐飲、交通倉儲郵政銷售收入分別下降22.6%、4.9%、4%,旅行社銷售收入累計降幅超5成,電影院營業收入降幅近8成。規上服務業企業仍有近2成未完全復產。部分關聯指標支撐不足,鐵路運輸總周轉量、電信業務總量等指標增速低於去年同期。
(四)新型消費培育發展不足。疫情期間催生的宅經濟、智能化無紙化辦公、線上醫療、無人零售、配送新平臺等新業態、新模式均處於成長階段,經濟效益暫未完全顯現。部分已出臺的促消費政策正逐步落實,效果有待進一步釋放。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大力做好擴內需促消費各項工作,形成強大消費市場,穩定傳統消費、發展新型消費,促進消費進一步提檔升級、擴容提質。預計全省消費品市場將持續回暖,四季度增長6%左右,全年同比下降2.5%,能夠實現「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預期目標。
一是舉辦2020川貨電商節暨電子商務發展峰會,抓住「雙11」「雙12」等消費節點,穩定擴大消費規模。
二是加大對住宿餐飲、交通運輸、倉儲郵政等復甦較慢行業的支持力度,促進就業增收,夯實消費基礎。
三是逐步放寬旅遊景區、影院劇場等限制措施,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激活周末文旅消費,加快消費回補。
四是分類推出家電、文旅、汽車等系列促銷活動,舉辦四川消費品精品展,提高「四川造」產品本土消費率。
五是積極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構建一批新型消費商圈、智慧商圈、便民消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