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門口享受晚年生活,已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的選擇。
2020年3月26日,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批准了《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今天(4月15日),杭州市召開《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新聞發布會,公布該條例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有八章五十條,主要規定了居家養老服務的服務設施、服務供給、醫養結合、激勵保障、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內容。
居家養老服務包含生活、護理等7項服務內容
該條例重在解決當下養老服務的難點痛點
條例規定,居家養老服務應當以居家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為導向,堅持政府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保障基本、適度普惠、自願選擇、就近便利的原則。
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具體包含哪些?
1,助餐、助浴、助潔、助行、代辦、家電維修、管道疏通等生活服務;
2,體檢、醫療、護理、康復、用藥指導、家庭病床、臨終關懷等醫療衛生和護理服務;
3,安全指導、緊急救援服務;
4,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託養等服務;
5,關懷訪視、生活陪伴、心理諮詢、情緒疏導等精神慰藉服務;
6,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服務;
7,法律諮詢、識騙防騙教育、公證、人民調解等服務。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陳馬多裡說,我們在前期調研中發現,杭州養老服務存在的主要難點痛點,一個是現狀養老服務市場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一個是醫養結合不夠充分,還有一個是養老服務人才培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如何解決這些難點痛點,在條例中都有體現。
推進「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建設
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享受日間照料與全託服務
長期窩在家裡沒事幹,年紀大了不想幹活燒飯……種種原因,促使老年人走進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根據條例,新建住宅小區、已建成住宅小區,今後都應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推進「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建設。
其中,新建住宅小區應當按照每百戶(不足百戶的按照百戶計,下同)建築面積不少於30平方米、每處不少於300平方米集中配套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用房,與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
已建成住宅小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按照居家養老服務圈內每百戶建築面積不少於20平方米、每處不少於200平方米集中配置;未達到配置標準的,應當在條例施行後兩年內配置到位。
在農村地區,每個行政村或者相鄰行政村也應至少集中配置一處居家養老服務用房。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應全面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7條內容,此外還應兼具日間照料與全託服務功能。
不出家門也能享受機構級的養老服務
老舊小區改造應考慮適老化改造
除了走出家門,到社區裡養老,老年人還可以把養老床位「搬」進家中,即享受上門養老服務。
家庭養老床位的服務內容等同於機構養老,比如由養老機構提供上門照護,由物業服務企業、家政服務企業等提供送餐、定期巡訪、緊急呼叫等服務。
此外,條例中提到的適老化改造,也會從小區改到家中,即鼓勵老舊小區改造在屋裡屋外都裝上防滑扶手、坡道等適老化設施,讓老人在家生活、在外出行都更安心。
80周歲以上老人,每月可享受一定時間的免費養老服務
對家庭困難老人也有相應補貼
如果說,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家庭養老床位滿足了老年人的居家照護需求,那麼,養老服務補貼就是保障老年人更充分地享受這些服務。
條例規定,80至89周歲的老年人,每月可享受到不少於3小時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9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月可享受不少於6小時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
家庭困難的老年人,即使沒有達到年齡門檻,也能享受專門福利。
按照條例,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支出型貧困基本生活救助家庭中的重度失能失智、中度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享受一定時間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其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月不少於52小時,中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月不少於38小時。
對進行日常生活設施適老化改造的本地戶籍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應當給予相應補貼。
鼓勵綜合性醫院開設老年病科
探索建立子女照料假制度
照顧老年人,確保他們吃得好、睡得好還不夠,還應常常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這便是醫養結合的意義。
條例把醫養結合列為一個單獨的章節,包含7條具體規定。
關心關注老年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該怎麼做?條例指出,相關部門應完善社區用藥、醫保報銷政策,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藥物供給,為老年人在社區治療常見病、慢性病用藥、家庭病床配藥、居家結算醫療費用提供方便。
綜合性醫院應當怎麼做?條例鼓勵有條件的綜合性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相關工作。
在老人生病期間,鼓勵為他們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醫療、養老和護理服務。同時,探索建立子女護理照料假制度,鼓勵用人單位支持子女照顧病中的老人。
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享受入職獎勵和補貼
鼓勵職業醫師、註冊護士多點執業為老服務
增加養老服務中心、推行家庭養老床位,提供的養老服務和設施設備越來越豐富,養老服務隊伍也得同步跟上。
對此,條例規定,應當建立養老服務人員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培訓基地和實習點等方式加大養老服務人員培養力度,逐步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待遇。
鼓勵大專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課程,對畢業後進入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工作的人員,給予入職獎勵和補貼;
入職後,養老服務人員在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時,也能拿到一筆補貼。
同時,條例也鼓勵執業醫師、註冊護士到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多點執業。
記者 凌姝文
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