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在農民就業,創業增收,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新形勢下,加快發展休閒農業對於優化湘鄉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以及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湘鄉市休閒農業發展現狀
湘鄉依託自然風景與紅色資源,以及農業生產與生態資源,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品牌效應,發展具有湘鄉特色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形成「紅綠相融,農旅合一」的「最美鄉村,特色休閒」道路,重點打造「一核、一帶、兩區」,即綜合服務區、漣水河鄉村旅遊風光帶、中部綠色產業集聚片區和西部生態綜合旅遊片區。同時結合生態基底與鄉風民俗,融合鄉村旅遊,注重產業融合,推進城鄉發展,打造集休閒農業、生態旅遊、文化體驗、鄉村旅遊、戶外運動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
1、發展模式多樣化。湘鄉市農業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依託這些旅遊和農業資源開發了很多模式多樣的休閒農業,主要有:以自然風光為主題的自然觀光型,如水府廟、茅滸水鄉;以農家樂為主題的農家餐飲型,如明月山莊、山水人家;以歷史沉澱與自然風光融合紅色旅遊型,如東山書院、陳賡。
2、旅遊產業鮮明化。近年來,湘鄉市農業局立足我市農業實際,從創建休閒農業示範點、推介企業參加鄉村旅遊景點展示會等方面真抓實幹,全市農業休閒產業呈現穩中有升、增中向好的良好發展勢頭,旅遊產業特色鮮明。比如棋梓鎮新和村,荷葉田田,風光無限。走近新和村千畝荷塘,荷花競相開放,蓮蓬惹人喜愛。當前,來新和村遊玩、賞荷、採蓮、垂釣、休閒的人絡繹不絕,附近農家樂也隨之增多。有玩的、有看的、有吃的,還有可以帶走的,這讓寧靜的小山村熱鬧起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平淡的日子火起來。蓮農們忙碌著將一枝枝蓮蓬採摘下來,或直接賣給前來賞花的遊客,或打包裝箱運到城區水果店售賣,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他們臉上。
3、旅遊產業帶動化。休閒農業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帶動了二、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湘鄉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部分休閒農業企業圍繞「生態、健康、科普」,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休閒農業不僅帶動了餐飲、民宿等服務業,也帶動了種植、養殖業發發展,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二、湘鄉市休閒農業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規劃較滯後,布局不盡合理。湘鄉市的休閒農業發展起步較晚,沒有統一規劃,建設過程中簡單仿效,經營粗放。相關部門在發展中缺乏正確的引導,沒有很好的結合本地有利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做好規劃。因此,我市休閒農業的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在項目建設上隨意性強,經營項目雷同,低水平重複開發,特色不突出、規模偏小;部分企業經營不善,管理不規範,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宣傳促銷不力;同時人員素質不高。大多數員工沒有接受規範的培訓,企業管理人員原來多是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營銷的農民,缺乏科學的管理知識和經驗,服務水平低。
2、資金投入不足,發展舉步維艱。目前,由於地方財力有限,對休閒農業的基礎服務設施投入不足,環境衛生、交通通信、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薄弱。發展休閒農業的資金籌措缺少渠道,基本上靠企業自籌,農民自主開發休閒農業資金尤為困難。政府、金融、國土等部門缺乏配套政策支持休閒農業發展,特別是一些新建的建築物普遍沒有土地證和房產證,因此難以在銀行和信用社辦理抵押貸款。許多休閒農業項目,由於土地關係沒有理順,開發商不敢盲目投入,即使建了,也是小打小鬧,不能進一步提升規模與檔次。
3、特色意識淡,經營模式單一。湘鄉市優越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為發展休閒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可我市休閒農業的定位沒有在這些大自然和先人的傑作上打特色招牌、做特色文章。經營者沒有以特色開路,開拓市場,而是照葫蘆畫瓢,千篇一律。在經營模式上,品牌意識淡薄,經營內容單一,僅限於傳統的農家樂模式。
三、湘鄉市休閒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合理規劃布局。休閒農業已經開始從單一的種植、養殖逐步向農副土特產品加工全產業鏈延展,通過對技術、信息、網絡等進行資源整合,休閒農業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經營開發,從而取得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和影響力。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解放思想,充分認識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一項日常工作抓好抓實。在規劃布局裡,應結合我市現有的特色資源,融合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等因素,以達到資源融合、形象統一的和諧效果。比如利用地熱資源打造溫泉療養度假休閒、利用革命歷史人文資源推進紅色旅遊、利用農業工程開發濱水休閒度假、依託特色景點開拓山地與森林野營度假等。
2、多方引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休閒農業是破解「三農」難題的有效舉措,必須把休閒農業企業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統一規劃,並將其納入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支持範圍。休閒農業的市場前景廣闊,拓展投資渠道,吸引多種投資主體介入可以有效提高行業競爭水平,激發行業活力。要通過規劃逐步改變目前休閒農發展過程中規模偏小、分布較散、經營單一、檔次不高、發展無序的狀況。
3、提升品質,打造特色休閒品牌。休閒農業發展的總目標就是——顧客來了、吃得好、玩得住、住得下、可參與。我市休閒農業的員工基本上是附近的老百姓,外來人員很少,而當地老百姓文化素質和服務水平都不高,沒有相關的從業經驗。因此必須有針對性的進行業務培訓,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對休閒農業的管理層應定期的對外交流學習,進行實地考察全面提升休閒農業的服務水平。努力打響休閒農業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富民強鄉。休閒觀光農業發展中必須充分體現自己的特色,加強休閒農業品牌宣傳力度,提升了休閒農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各級政府要加大休閒農業扶持力度,保障休閒農業有序、健康發展。
(作者:謝江平、鄧楚豔、李蓉 作者單位:1.411400湖南省湘鄉市育塅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2.422800湖南省邵東市農業農村局)
來源:《農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5期
聲明:「湘鄉在線」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聯繫平臺小編,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