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黃寶新:構建產前扶智培訓、產中產業造血、產後產銷賦能的「三環」扶貧機制
10月14日,在「2020年國家扶貧日系列論壇-銀行業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論壇」上,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黃寶新表示,2018年,中國平安聚焦重點貧困地區的產業、健康、教育三大領域,啟動了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向的「三村工程」整體扶貧規劃:以「村官」產業扶貧帶動發展之根,以「村醫」健康扶貧築牢脫貧之基,以「村教」教育扶貧打造未來之材。
黃寶新表示,在探索扶貧長效機制的過程中,中國平安逐步形成了「三環」和「三保」的扶貧體系,搭建起平安扶貧工作的四梁八柱。
創新扶貧機制打造「三環」。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在市場化機制下探索出綜合金融扶貧閉環,構建首個覆蓋貧困產品全產業鏈,產前扶智培訓、產中產業造血、產後產銷賦能的「三環」全扶貧周期的扶貧機制。
創新扶貧方式設計了「三保」,突出「保」字,對症下藥、降低風險,通過「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種保險產品實施精準扶貧。
「村官」項目,針對幫扶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通過扶智培訓、產業造血、產銷賦能打造產業扶貧全鏈條閉環。截至6月底,累計發放扶貧資金249.05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惠及貧困人口超73萬。其中,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將年度扶貧工作重心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已經落地1.5億元「扶貧保」貼息項目,3億元產業扶貧貸款,並提供超過15億元的風險保障。
具體而言,「產前」環節,在扶貧辦指導下,為全國18個省78個貧困縣培育了3400名致富帶頭人,為貧困地區產業提供實地指導。
「產中」環節,設計了「扶貧保」產品,通過為扶貧產業和貧困戶提供低門檻的無償貼息,並聯合政府、銀行風險共擔,共同解決農戶「融資金、促生產、拓銷路、兜風險」等一系列難題。設計「溯源保」產品,通過區塊鏈技術讓農產品生產全流程可追溯,讓扶貧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消費者可以通過追溯一目了然,幫助農產品打造品牌效應。此外,還開發了扶貧貸、扶貧債等金融產品,如承銷三峽集團30億元扶貧企業債,並認購其中15億元,成為全國首單央企扶貧債和全國單筆金額最大企業扶貧債。
「產後」環節,通過平安網際網路電商平臺運營優勢,協助扶貧企業推廣銷售產品,形成產銷閉環。公司高管號召全體員工積極在涼山、烏蘭察布、百色等多個地區開展「平安雲農場」、「直播帶貨」、「吃貨消滅貧窮」等系列活動,累計採購和協銷扶貧農產品銷售額逾3.5億元,其中幫助涼山地區銷售超3000萬元。疫情期間,採購中西部省市尤其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約2000萬元的扶貧產品捐贈武漢,助力當地戰勝疫情。
同時,針對扶貧地區貧困戶和低收入脫貧、易返貧人群,創新性研發「防貧保」產品,全面保障因病、因災、因學、因生產等易致貧風險,築牢兜底保障網。其中,為涼山布拖縣7個鄉鎮捐贈總保障2.66億元防貧風險保障,覆蓋8175戶建檔立卡戶。
除了金融扶貧外,「村醫」項目整合內部醫療資源,搭建了「一站式、數位化、精準化、強基建」四位一體的「平安健康守護行動」健康扶貧體系,把醫療資源直接送到貧困偏遠地區的村民家裡。踐行「扶貧先扶智」理念,「村教」項目不僅新建和升級鄉村教育硬體設施,更是依託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打造遠程智慧教育平臺,彌合城鄉教育資源差距。我們在教育部、科技部的支持下啟動了「AI不孤讀——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開展系列科學主題課程、教師校長培訓與科普實驗室援建等公益行動。
(作者:李致鴻 編輯:周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