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花兒樂隊重組」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重組後的花兒樂隊中並沒有大家最為熟悉的「核心成員」、「靈魂人物」大張偉的身影,改由原鼓手王文博擔任主唱,貝斯手郭陽不變,又加入了一個新成員朱利傑擔任吉他手。
樂隊重組的同時,發布新單曲《最新的距離》。
沒了大張偉的「花兒樂隊」,讓很多網友在情感上無法接受。
「大張偉難道不是花兒樂隊的靈魂嗎」、「沒了大張偉,有人想看他們嗎」、「這還能叫花兒」,一時之間,質疑聲四起。
看看大家的反應,像不像當初飛兒樂團中兩位男成員把女主唱飛Faye「踢飛」的現場?
當年紅遍兩岸三地的「國民級」樂團飛兒因為三位成員關係不和,兩位男成員又拉來一個年輕的主唱,把樂團的靈魂主唱飛轟走了。
就因為這個原因,很多歌迷現在提起飛兒樂團都會憤憤不平。
不過,這次新組的花兒樂隊比飛兒的操作更誇張。
百度百科上花兒樂隊的代表作依然寫著「窮開心」、「嘻唰唰」,但在音樂平臺的資料介紹上,前成員大張偉和石醒宇的名字一度被刪除。
現役花兒樂隊因為太不仁義,被罵上了熱搜不得已才將詞條改了回來。
如果真心想搞樂隊,就正兒八經的重操舊業就是了,用花兒樂隊的名字也無可厚非,畢竟沒有黃家駒的Beyond,還捱了好多年。但花兒樂隊這次重組,更像是「騰籠換鳥」,蹭熱度掙錢的操作。
事實上,這也不是花兒第一次這麼幹了。
2014年的時候,王文博和郭陽就曾經和另一位女藝人組了一個「小愛與花兒樂隊」的組合,但是並沒有掀起什麼水花,很快就因為女藝人主動退出而解散了。
這讓他們意識到,「花兒樂隊」這個名字還是最有價值的,他們就以「花兒樂隊」的名義頻頻去跑商演,唱著原來組合的歌。
因為這次花兒樂隊重組一系列的操作太過鬼斧神工,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很多人肯定會疑惑,為什麼單單是「花兒樂隊這個名字」就能掀起這麼大的波瀾,能連上好幾個熱搜。
大張偉作為花兒樂隊的前主唱,是樂隊的絕對核心和靈魂人物,迄今仍活躍在娛樂圈。他超強的創作能力和反叛精神是這個樂團得以存續的根本。
大張偉的業務能力沒得挑,15歲創作的《靜止》被楊乃文、張芸京、蘇打綠翻唱過,《破滅》,被莫文蔚、徐佳瑩等翻唱過,20歲的時候就登上《時代周刊》,被盛讚為天才音樂少年。
包括後來創作的神曲,他也在流行音樂中加入了大量民族音樂的元素,京韻大鼓,快板等,都顯示了他天才的創作才能。
花兒樂隊在1998年出道之際,平均年齡只有16歲,是內地樂壇搖滾組合當中的「人氣王」,崔健帶著鼓手給他們錄音,丁武去幫他調效果器,當年14歲的大張偉被稱為「第三代搖滾的領軍人」。
直到現在,還有搖滾樂手在節目中表示,因為喜歡花兒樂隊才萌發樂隊的種子,自己在音樂的道路上也受到了花兒樂隊的影響。
花兒樂隊這個名字來源是什麼呢?曾經他們還不叫這個名字,叫「迷糊寶貝」,後來才改的名字叫「花兒」。
在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幸福的旁邊》有一首歌叫《花》,那是大張偉寫的第一首歌。
這首歌的靈感來源於大張偉在校園中看到一位清麗脫俗的姑娘,沒想到兩年後再見時,她叼著一根煙還在打另一個女孩,那時候大張偉覺得她就像一顆快要枯萎的花。
那年才14歲的大張偉隨即彈著兩根和弦寫了這首歌,歌詞裡他寫道,「空有美麗的臉,可根已經枯萎」。
這個充滿著青春的叛逆與憂鬱,懵懂和困惑的名字,在經過了二十年的時間消磨以後,如今只變成了幾個人用來在名利場撈錢的手段和炫耀的談資,曾經真摯的情感也被一次次拿來消耗,物是人非,讓人唏噓。
在他們出道的這十年間,從「最有前途的搖滾樂團」到大街小巷遍布的口水歌的「神曲組合」,花兒樂隊經歷了解約、雪藏、抄襲等風波以後,在2009年選擇了解散。
至於解約的原因,可以從2001年說起。彼時大張偉就和發掘他們的伯樂——新蜂音樂的創始人付翀在理念上起了衝突。
老闆付翀希望花兒樂隊繼續堅持做搖滾,可大張偉覺得我們的歌壇事實上並不具備搖滾音樂的土壤,臺下觀眾的反應也讓他很挫敗。
付老闆聽到花兒樂隊的《我是你的羅密歐》那種甜蜜輕鬆流行歌的時候就傻了,他覺得那是背叛搖滾。
但彼時樂隊已經有了生活的壓力,只想賺錢。就像大張偉說他理解不了那種兜裡揣二百塊錢還能憤怒的人。
以前為了支持大張偉搞音樂,父母下班以後哄睡了他還要收拾好去街上支個煎餅攤,賣餛飩補貼家用,一直在賣到兩三點,再後來,又下了崗。經濟的壓力一下子就壓了下來。
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因國情與家境自廢搖滾武功」。
解約的官司打了兩年,一直到2003年,大張偉拖著花兒樂隊的其他成員籤了新公司。後來風格也徹底變了,從原來的「朋克少年」變成了我們熟知的那個在舞臺上唱著「嘻唰唰」的神曲組合。
2006年花兒被爆出抄襲,樂隊和大張偉都被罵得很兇,他們幾乎退出了國內所有的頒獎典禮。因為大張偉在音樂上要求也比較高,隊友也對他那種在舞臺上「半瘋」的狀態不是很理解,內部壓力一度就很大,甚至被拍到動手打架,2008年,成員石醒宇退出。
剩下的三個人,郭陽有了女兒,王文博自己開了演藝公司,又投資拍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只有大張偉還對音樂有熱情,但是想排練都找不到人。
2009年,花兒樂隊決定解散。
後來王文博在節目中也說,做樂隊做了十多年,大家慢慢得也都疲倦了,只有大張偉還保持著原本對音樂的那份熱情,大家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想法。於是組合解散,各奔東西。
這支樂隊在他們出道的十年之際,宣布解散,在他們最初演出的酒吧「忙蜂」舊址對面舉辦的歡散會上,所有人都泣不成聲,臺下坐著的人也一片唏噓。
組合的解散對大張偉的打擊很大,剛開始單飛並不順利,發了新歌也沒有翻起什麼浪花,最後是伴隨著內地綜藝的潮流另闢蹊徑。
不管是《百變大咖秀》還是《天天向上》《蒙面唱將》通通來者不拒,最終是靠著他不俗的搞怪和毒舌功力再度翻紅。
另外兩個人在團隊解散以後,發展的更加不順,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表示,解散的時候其實沒想很多,但是沒想到「錢那麼難掙」。
王文博投資拍電影賠錢,郭陽教樂理也被人評價是「一言難盡」。他們後來也曾經和大張偉說過要重新組合,但是被拒絕了。
「錢難掙」或許就是他們在組合解散十多年後還要繼續「借殼上市」的原因吧,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是吃相也確實難看。
打著「花兒樂隊」的名號到處商演,唱著大張偉寫的歌不說,還要在平臺上改資料、刪掉前主唱的名字,蹭了好大一波熱度。
在他們組合的這些年裡,大張偉一個人拖著他們三個人,詞曲包辦,連上節目的段子都提前想好,最後錢是平分的。
遇到抄襲風波,也是他一個人承受著最大的壓力,甚至到後來,大張偉也表示,如果只有他們兩個人的話,可以繼續用花兒樂隊的名字,但是,如果加入了新人,這樣就不太好。
不管從什麼層面來說,他對這個組合的所作所為都是無可指摘。上了熱搜,不僅僅是作為前隊友的王文博、郭陽難看,想必大張偉內心深處也會覺得難受和糾結。
四個人一起從青蔥歲月走來,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事。當時解約風波的時候,三個人都很頹廢,但是新加入的石醒宇卻說就要去地鐵通道唱歌賺錢幫他們賠;郭陽有脊柱側彎,在臺上表演疼的受不了的時候,其他人就幫他彈。
大張偉曾經說,我認識王文博的時間比我們不認識的年頭還要長。
在組合解散後,一直沒有改「花兒樂隊大張偉」備註的他,在聽說「小愛與花兒樂隊」成立的時候悄悄改了名字。他的內心一定深深的失望過,容忍換來的是一次次的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