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井亦詩境 公園即家園
麓湖公園社區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
公園社區是公園城市的基本細胞,是構築未來城市的底部支撐,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基本單元。公園社區的創新探索也是一個全新課題,是規劃設計理念的轉變、建設運營模式的探索。記者了解到,當前,全市已啟動了系列示範公園社區建設,加快打造綠色、美麗、共享、人文、活力、品質公園社區,一個個公園社區場景拼接了市民生活的全貌,承載著市民夢想的詩意與遠方。
擘畫公園城市藍圖
全國首個公園社區規劃導則出臺
公園社區作為公園城市的基本空間單元,也是未來城市「大都市區—區域城市—功能區—新型社區」四級空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和首倡地,始終積極探索公園城市建設的實現路徑。記者從市委社治委了解到,近日,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成都市公園社區規劃導則》(以下簡稱《導則》)。
作為全國首個公園社區規劃導則,《導則》探索了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基本空間單元營建模式,秉持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理念」、功能複合文化彰顯「新場景」、開放共享無界融合「新形態」,黨建引領多元參與「新機制」,為深化公園社區建設貢獻智慧,提供樣本。
「《導則》的編制不僅能夠深化公園城市理論與實踐,積極探索社區單元的公園城市營建模式,也為築牢未來城市新形態底部支撐,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導則》主要包括背景與概況、總體規劃指引和分類規劃指引三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公園社區內涵闡釋、總體規劃指引和分類規劃指引。
據了解,《導則》基於公園城市理念以及前期研究成果明確界定公園社區的定義和特徵。同時,圍繞建設複合開放、安全綠色、共享共治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基本單元為目標,提出功能複合促共聯、開放活力促共棲、綠意盎然促共賞、配套完善促共享、安全韌性促共濟以及多元協同促共治的六大總體指引。在分類規劃指引中,依據社區分布區域以及主導功能,將公園社區劃分為「城鎮社區、產業社區、鄉村社區」三大類型,並綜合考慮三類社區的主導功能、規模分類和差異化特徵人群需求差異性進行分類設計,明確分類指引要求。
記者了解到,《導則》的發布,將有效彌補我市公園城市建設頂層設計的空白,為全市公園社區建設提供目標指引和工作路徑,將成為深化社區發展治理,助推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有力舉措。
多元體驗的社區生活場景
讓熱愛生活的人找到家的感覺
綠道的連結,盤活了農業資源,千畝茶田、獼猴桃、花椒讓邛崍市孔明街道郭山村實現農業產業化項目和現代鄉村旅遊發展的同時,也為村民帶來了不一樣的社區生活場景。
在郭山村,當地以「一村一品」模式,將農特產品與文化民俗、創意設計融合,建設集種植、觀光、體驗、消費為一體的農家園。一年來,以椒蘭山房為中心,綠道社群活動開展了60餘場,吸引遊客9萬餘人次,鄉村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綠道「文體旅商農」經濟發展成效初顯。
像郭山村一樣,通過打造複合多元的功能設施體系,構築全民參與、全齡友好微場景的案例還有很多,多元體驗的社區場景,讓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覺。
如今,在綠道、椒蘭山房這樣「種子項目」的引領帶動下,郭山村居民參與鄉村旅遊、民宿餐飲、研學體驗等綠道文旅融合新消費、新場景精品項目打造,營建多功能的綠道場景,延伸融合產業發展,以綠道經濟推進鄉村發展新表達。
當前,成都堅持把公園城市作為發展新經濟、培育新消費、植入新服務的場景媒介,深入實施「公園+」策略,有機植入生活服務、商業增值、社會養成、景色觀賞等複合功能,以公園城市生態建設項目為載體,推進片區資源聯動,激活生態空間的外部經濟效應,探索政府社會合作共營模式,建立兼顧公益性和經濟性的市場化城市運營體系,推動生態場景與消費場景、人文場景、生活場景滲透疊加。
詩意棲居的社區生態場景
讓市井生活與良好生態相得益彰
田園變景區。在郭山村,3公裡的茶蘭綠道,環400餘畝的茶葉和白蘭花景觀帶讓這裡成為一片「風景試驗場」。當地將三國文化、運動文化等元素植入景區,植入漢風文化,增強地域文化識別。民宅變民宿、農房變客房,遵循傳統川西建築布局和建築技巧,當地對29戶院落進行景觀設計、庭院改造,在增強遊客接待能力的同時,也是對生態環境的一次升級。
城市的另一邊,沿著錦城湖一路繞湖走,繁花相伴。開闊的視野,整齊劃一的綠道,每個季節變化各異的芬芳花境,晚飯後沿著湖邊散步很是愜意。踏上綠道、面朝湖邊、背靠樹林,充滿詩意的公共景觀空間帶給市民「安逸」的體驗。
用美學雕琢綠地小品,用設計點亮小道林蔭,打造小尺度街區、人性化空間,公園城市社區讓市井生活與良好生態相得益彰。公園社區建設實踐探索中,我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積極推動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依託公園、綠道等綠色資源和開敞空間,從人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出發,強化複合功能、業態融合、場景營建和價值轉化,實現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
高效的社區服務場景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體味幸福
讓天府新區華陽街道麓湖公園社區出名的,不僅因為社區形態的優美,居住環境的舒適,更是在於創新社區服務業態模式的典型案例。
走進社區智慧政務警務驛站,在這裡,可以受理成都市戶籍居民身份證補辦、換發,全國公民臨時身份證明辦理業務;駕駛證、行駛證補換證、電子眼違法處理業務,以及公安出入境、戶籍、交警全部業務諮詢。「我們著眼在社區居民的日常出行上下功夫,幫助社區周邊居民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錢,用便捷的服務方便周圍居民,真正實現高效的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的現代化。」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在警務驛站裡看到,1臺自助籤注機、1臺自助照相機、2臺電子眼自助辦理機、1臺天府通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機,政務警務驛站的自助式服務方便了社區居民的日常出行,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社區服務,增強了黨群黏性。
著力營造專業高效的社區服務場景,完善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體系,培育社會企業、發展社會組織,創新社區服務業態模式,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讓市民群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感受美好、體味幸福。成都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作為公園城市建設的價值取向,全面提升城市宜業宜居品質,讓每一個市民都能感受到公園城市建設的溫度,公園社區成為市民美好家園。
成都日報記者 侯初初 文/圖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