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窗外飛過一隻鳥

2021-01-19 四川日報


戴珍。(資料圖片)


青頭潛鴨。李濤 攝


西昌觀鳥者葉昌雲。  受訪者 供圖


人鷗互動。李濤 攝


紅嘴鵲育雛。 王火源 攝


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是知名的翠鳥拍攝地。 羅全安 攝


    

●觀鳥的核心是人與鳥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川境內觀鳥最佳處有西、中、東三路候鳥集中帶
●愛鳥達人從來不忘用鏡頭和文字為後人留下記錄,並推動綠色環保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始於1981年的我國「愛鳥周」也悄然來到,從3月到5月,全國各地根據氣候差別,都有為期一周的「愛鳥周」活動,四川是4月2日-8日。在這個寂靜的春天,人們對鳥類的認識可望較以往更為深透,從而更加增添保護的自覺性。
  1月2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鳥類保護的通知》。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如是解讀:「下發這個文件算是慣例,每年4月之前是候鳥聚集和飛返的集中時段,對此時鳥類保護做出部署和提出要求,是題中之義。今年的通知,特別加強了對疫源疫病防控和預警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對野生鳥類保護的一個新要求。」
□本報記者 張紅霞 秦勇 何勤華 餘如波 魏馮
  鳥類是人們在這個星球上研究得最多的生物類群,人們賦予鳥兒最細緻的觀察、最狂熱的記載、最動情的書寫……人們關注鳥類,因為它們喚醒了我們深藏心底的歡心怡悅。
  ——《窗外飛過一隻鳥》[英]西蒙·巴恩斯
「老外」寫下成都觀鳥札記
  還沒走到水邊,已聽到熱鬧的鳥叫,嘰嘰喳喳。隆冬的半月荷塘,殘荷依舊統領水面,一隻荷梗脫落了闊葉伸出水面,殘座的葉柄,正好成了翠鳥駐足的平臺。荷塘位於百年大學——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內那座朱紅的百年鐘樓旁,是成都著名觀鳥點。
  2月,南方翠鳥踩蛋的日子來臨,一隊手握相機的觀鳥者已早早就守候在荷塘邊,這一天,觀鳥隊伍裡多了幾位女攝友,她們或是陪著老公來,或是跟隨好友來。由於特殊的疫情影響,她們與所有觀鳥者一樣,都戴著口罩。坐在小板凳上,她們右眼貼著取景器,左手託著三腳架上的400毫米鏡頭,右手在快門區域比來比去,口中發出輕柔而急促地呼喚:「快來!小翠要飛下來了!」
  1915年,也是在這個地方,也是在和煦春日裡,當鳥兒鳴叫著出現在美國女子珍·鮑爾德斯頓的視野裡時,引得她歡呼雀躍。在荷塘邊,她一一辨認出不斷駐足、懸停、起飛的水鳥是黑喉歌鴝、金胸歌鴝、藍歌鴝、金色林鴝、白眉林鴝、白尾藍地鴝……那些鳥兒和她家鄉德克薩斯的水鳥多像啊!每天,在與鳥兒的凝視交流中,她那幾多的鄉愁得到了些許慰藉。
  1919年,珍·鮑爾德斯頓與四川大學博物館首任館長戴謙和結婚,入鄉隨俗,她從夫姓改名戴珍。戴珍長期以華西壩為原點展開的飛鳥觀測,延展到方圓10公裡外,相當於現在成都的三環路內。到1949年隨夫回國時,她林林總總發現並記錄了成都上空飛翔的103種鳥類,並最終圖文並茂地寫進了《1916—1949四川成都觀鳥札記》中,該文於1969年在美國發表。
  國內對戴珍的關注,始於2010年,中國科學院博士朱磊編纂《成都鳥類名錄》時發現了她的足跡。然而,相隔東西半球,戴氏夫婦回到美國後再無與成都的聯繫,其後人也處在信息空白區。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戴珍的成都現代觀鳥者名人地位,她書中所記錄的那些飛翔在華西壩荷塘以及成都上空的鳥兒,成了彌足珍貴的資料,撩撥著一批批成都及四川的愛鳥人士走入鳥的世界。
追鳥其實是在觀自然
  鳥兒,或划過天空,或潛入水中,或獨自翱翔,或呼朋引伴,它們的狀態都進入了一隻只鏡頭,以及一個龐大的在川越冬水鳥家族的數據隊列。
  1月12日20:40,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長舒一口氣,經過從早8:30至17:30的多點觀測,成都平原越冬水鳥狀況描繪得以勾勒和呈現。這由成都、德陽、綿陽、自貢、雅安、樂山等市130餘位愛鳥觀鳥者,在同日共同完成的調查報告,已是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的第四輪。
  本次調查,在全省布點30多個共記錄到越冬水鳥65種、29987隻。結果顯示,相對於2019年的調查,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等四種鳥沒有觀察記錄到,而白額雁、灰雁、短嘴豆雁、青腳濱鷸、花臉鴨、黑喉潛鳥、中白鷺、白琵鷺、斑頭雁、紅胸秋沙鴨等10種水鳥新增記錄。其中,黑喉潛鳥、白頭硬尾鴨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珍稀瀕危鳥類的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等在本次調查中得見。
  「今年調查範圍比往年進一步擴大,參加調查人數也成倍增加,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了近萬隻。」沈尤對結果感到欣慰。
  在這四個年頭裡,在川越冬水鳥的數量、種類等都走出了一條陽線,對這種趨勢,沈尤的判斷是,「我們身邊的環境在一點一點變好,但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確實,春節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襲來,剛從若爾蓋草原追蹤、拍攝野生動物回來的沈尤,停止了朋友圈的更新。作為觀鳥者、愛鳥者,沈尤再一次看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看到了追鳥與觀自然之間的邏輯:「看起來觀的是鳥,但這背後是觀者的環境觀,觀察的核心其實是人與鳥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沈尤今年44歲,讀大學期間,就參與了若爾蓋溼地保護行動,在心中埋下了探索自然的種子。2000年,在一次活動中,他在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網站上發現了觀鳥專區,「原來有『觀鳥』這麼有趣的事兒。」從此,他的周末就變成和朋友們去戶外觀察野生鳥類。從開始的好奇到後來的「鳥痴」,手中的望遠鏡和相機便再也放不下。「野生鳥類是自然界中最易見到的動物類群之一,它們是生態的晴雨表。」沈尤說。
因緣際會成「鳥痴」
  天空飛過的一隻白色大鳥,49歲的羅相文一下就認出是幾天前來過他小屋的那隻鳥,「它的嗓門大,聲音又細又尖,一聽就是!」
  「聽聲辨鳥」,這個傳說中的功夫,只在孔子七十二賢弟子公治長的故事中看到過——公治長因為長期在山間打柴與鳥兒相伴,學會了聽鳥音、懂鳥語,還因此幫助一位縣官斷了一樁官司。
  羅相文聽聲辨鳥的功夫,很多人都佩服,而這功夫源於他對鳥兒的痴迷。
  青衣江,屬大渡河的支流,好聽的名字來自於古蜀國的青衣羌族。它流過雅安雨城區,由於多年生態涵養,青衣江畔鷗鳥翔集,吸引了鴛鴦、紅嘴鷗、骨頂雞為代表的100多種鳥類在江面遊弋覓食、追逐嬉戲。羅相文的家,就在青衣江一個江中小島的偏僻處——一間板房裡,一張床、一臺電視機、一臺相機,就組成了家的全部。說是「家」有點勉強,那其實是愛鳥的他留守小島的值班小屋,在這裡能隨時觀察江中水鳥的變化。
  觀鳥並不能為觀鳥者帶來可觀的收入,反而一年到頭四處奔波,差旅食宿等都是不小的開支。但與羅相文一樣,因緣際會愛上觀鳥,並成為「鳥痴」的人卻並不少見。
  四川境內觀鳥最佳處有西、中、東三路候鳥集中帶。西線為雅安、涼山;中線為成都、德陽、綿陽、眉山、樂山;東線為內江、瀘州、宜賓、自貢。而這些線路上的每個市州都有觀鳥的代表性人物:在西線,有雅安的「鳥痴」羅相文;西昌的拍鳥16年、出版5本攝影專輯的愛鳥協會會長葉昌雲。在中線,有走上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演講臺,為鳥請命的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有用畫筆描摹旌湖越冬水鳥的德陽美術老師伍麗君和三位好友;有去年7次到西藏拍鳥、84歲的綿陽人王昌大;有齊整轉入「打鳥」隊列的眉山人何剛、譚永忠、楊彥剛等一群攝影發燒友;有從「攝鳥」變成「愛鳥」,投身鳥類保護事業的樂山楊追奔。在東線,有「鳥爸爸」之稱的內江隆昌餐館老闆、「綠色廚藝大使」王遠林;有辭去幼兒保育員工作、撫養4隻受傷「猴面鷹」痊癒的瀘州胡明鏡;有從醫院影像科主任延伸成長為攝友的醫生、拍鳥人的宜賓曹躍勇;有辭掉公務員職務,專心在世界各地觀鳥逾千種的自貢沈雨默……
  這些觀鳥者中的代表性人物,每年都會守候在候鳥逗留的集中帶上,用熱愛、用時光、用知識和行動,記錄鳥兒的遷徙路線、生存狀態及環境變化,在人與鳥之間搭起了一座座相識相知的橋梁,並留下屬於自己的傳說。
珍稀鳥類復歸來
  2017年底一個夜晚,瀘州護鳥者胡明鏡一見到4隻受傷的「猴面鷹」後,就決意辭去幼兒園保育員工作,當一個全職「鳥媽媽」照料它們。現在,她一想起這些「猴面鷹」,都還不住地惦念,「它們會不會在某個夜裡回來過呢?千萬別呀,希望它們能在大自然裡自由自在地生存。」
  3年前,現自貢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沈雨默也是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因鳥兒辭了職。專心觀鳥的她,很快就展現出了識鳥的天賦,去年9月,她在釜溪河沿岸發現了鉗嘴鸛,為自貢首次;去年4月,她在自流井區仲權鎮拍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川內甚少記錄的靴隼雕,也是自貢首次……在2015年自貢市觀鳥協會成立前,當地有記錄的野生鳥類種數僅為70餘種,目前已經飆升到263種。
  內江隆昌市愛鳥養鳥協會會長王林遠也是「為鳥而生」的人。他本是一名廚師,在高檔餐館打工時因不願烹飪野生動物,被老闆「炒了魷魚」。回到家鄉,他開了一家拒售野味的飯館,因此獲得「綠色廚藝大使」稱號。隆昌古宇湖每年都會迎來上百種、十萬隻候鳥,野鴨佔其中70%以上。多年來,王林遠在古宇湖邊救助、治療過的鳥兒就有數千隻,人稱「鳥爸爸」。
  愛鳥的他們從來不忘用鏡頭和文字為後人留下記錄。
  青頭潛鴨,目前在全球僅存千隻,被列為極危物種,比大熊貓還要珍稀。對於觀鳥者來說,能追蹤到青頭潛鴨是一件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沈尤跟蹤了9年,先後於2008年、2013年分別在成都一個無名湖泊和青龍湖兩次拍到。2017年2月,葉昌雲在西昌邛海拍到了。眉山青神的譚永忠在青竹街道橋樓村岷江段、內江隆昌的王林遠在古宇湖都捕捉到了它的身影。而根據成都觀鳥會和其他民間觀鳥組織提交的觀鳥記錄,政府部門也組織了相關調查,調查表明,現在青頭潛鴨開始頻繁出現,如金堂沱江、廣漢鴨子河、成都興隆湖、綿陽涪江,甚至成都大熊貓基地都有「遇見」。
  紅嘴鷗,是帶熱雲南滇池冬遊的明星候鳥。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這個喜慶鳥兒在四川數量不斷增加,並成了觀鳥者鏡頭裡的主角。楊追奔每年冬天都會到樂山主城區肖公嘴附近的三江匯流處,見一見老朋友紅嘴鷗,「將近十年,從不缺席」。拍鳥十多年,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影像科主任醫師曹躍勇去年在長江公園拍到了上千隻紅嘴鷗,「打造三江口,使長江環境有了顯著變化」。對紅嘴鷗,84歲的王昌大更是熟稔,「每年10月到11月,它們從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南遷,陸續來到綿陽,到第二年1月達到頂峰。春分前兩三天,它們集群從綿陽往北飛,一天能飛600公裡至700公裡,一周就能飛回西伯利亞。」
  在罕見或從未出現過的鳥類身上,觀鳥達人總能發覺當地環境的改善。
鳥協成鳥兒「守護神」
  「環境好了,鳥兒來了;鳥兒來了,人們的愛鳥意識跟著增強,觀鳥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借風起航,觀鳥達人紛紛成立機構。2004年,沈尤和同好發起成立了成都觀鳥會;2008年,王昌大倡議成立了綿陽愛鳥協會;2013年,葉昌雲發起創辦了西昌愛鳥協會;2014年,楊追奔和同事籌謀成立了樂山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愛鳥攝鳥分會;2015年,自貢市觀鳥協會成立,沈雨默擔任秘書長;2015年,王林遠成立隆昌市愛鳥養鳥協會……各地相繼成立的鳥協儼然成了鳥兒「守護神」。
  「愛鳥兒、愛自然已成共識,目前估計全省觀鳥愛好者應該接近百萬人了,這兩年數字增長尤其快。」沈尤說。
  通常觀鳥者都愛用鏡頭記錄鳥之瞬間,而觀鳥達人更是攝影高手。宜賓曹躍勇是當地攝影協會的會員,他用鏡頭記錄了許多常人見之未見的鳥類。包括譚永忠、何剛在內的青神縣政協攝影書畫協會10餘名成員,自2017年以來,堅持三年多,搜集整理了140餘種鳥類資料,建起了全省首個縣級鳥類檔案。葉昌雲蹲守邛海,所攝邛海野生鳥類高清視頻為西昌申報「邛海國家溼地公園」「邛海溼地中國最佳野生鳥類觀賞地」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繼出版了《心羽—西昌野生鳥類攝影集》等5本攝影專輯。王昌大出版的《美麗的精靈——綿陽野鳥》一書,更是當地的觀鳥指南。
  觀鳥、攝鳥,這些圈中達人在欣賞鳥的野趣和神奇之美的同時,也激發起了強烈的愛鳥護鳥之心。
  沈尤就有「為鳥請命者」之稱。為減少遊人對野生鳥類的幹擾,他和夥伴們的建議推動了成都青龍湖溼地公園削減的遊船;連續幾年調查成都平原越冬水鳥狀況,促使《關於儘快制定成都市溼地保護條例議案》成為當年成都市人大一號議案。
  2016年,沈尤走上第六屆IUCN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演講臺,傳播「美麗中國」的經驗。2017年,成都觀鳥會申報的「自然保護與鄉村發展理念」實踐獲得聯合國赤道獎提名獎。
  2007年以來,沈尤和志願者先後編印了三個版本的《成都市區觀鳥指南》和《成都150種常見鳥類手冊》,還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帶進成都100多所學校,40餘批學生先後學習,以期形成「喇叭口」效應。
  而沈雨默所在的觀鳥協會多次協助林業、森林公安等部門救助野生鳥類、打擊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案件,並在南湖、龍湖等生態公園推出自貢城市公園觀鳥引導牌。

相關焦點

  • 窗外掉下一隻什麼鳥兒?奶兇奶兇滴
    9 月 19 日上午,南關嶺街道井南社區的樓長李阿姨捧著一個大紙盒來到社區,裡面裝著一隻鳥兒:" 這鳥好像受傷了,從窗外掉下來的,可兇了,弄了半天才裝進盒子裡,快救救它吧。"李阿姨說,她家住在一樓,9 月 19 日早晨,她在廚房做飯,聽得窗外 " 砰 " 的一聲響,感覺好像掉下一個東西,她趕忙出去,看到地上有一隻小鳥,站著不動、想飛也飛不起來。這鳥體態嬌小,嘴巴卻尖尖的,身上羽毛呈慄褐色,看起來像是受傷了。
  • 貓咪盯著窗外在看什麼?不是在進行深思,可能是以下原因
    如果你對貓咪的行動進行分析的話,其實也能夠發現一些比較特殊的現象,那就是貓咪非常喜歡在看窗外進行觀察,鏟屎官們和貓咪的相處方式也是非常多的,一些鏟屎官會發現,雖然平時和貓咪的玩耍時間比較多,也經常會抽出時間和它們進行一些室外的活動,但是自己家的貓咪經常會選擇望向窗外,鏟屎官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認為它們想要出去玩,但是這樣的想法真的是正確的嗎?
  • 原創散文:我的窗外的樹上蹲著一隻布穀鳥
    我的窗外的樹上蹲著一隻布穀鳥。一動不動的,幾乎每天、每個時刻,只要我眼睛朝外找它,它都在。我家在二樓,它蹲的位置剛好和我的眼睛視線相平。它不怕我,因為樹枝挺茂密的,看見它的人不多。只是我家剛好看得見,它這樣蹲在那裡很長時間了,起碼有半年以上了,真的。
  • 早晨的窗外「原創第175期」
    周而復始裝扮著我窗外的風景,點綴著我窗外的人生。就會看見一個靚麗的女孩從窗外走過,像一陣風,像一道美麗的風景在我的窗外怡然如花,清純淡雅。我確切不記得那女孩打從什麼時候,就開始走過我的窗外,她青春,朝氣,一頭烏黑的長髮瀑布般披在肩頭,杏仁般的雙眼充滿著靈動和深邃。我只記得那個早晨的樹枝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晨風掀動著我的窗簾,輕柔地拂在我惺忪的臉面。
  • 走進大山 尋找樂清拋歌《對鳥》的源頭
    《對鳥》歌詞卡。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王小寧 繪 青翠飛過青又青——普通翠鳥「吤呣飛過青又青哎?青翠飛過青又青。」在水邊,一隻普通翠鳥正瞪大眼睛,一動不動安靜地在岸邊「站樁」,緊盯水面,黑色的大嘴顯示,這是一隻普通翠鳥雄鳥。閃電般的速度,入水依然看得清魚的優異視力,高超的捕魚技巧,讓普通翠鳥有個捕魚之王的英文名——Kingfisher。一旦小魚兒浮上水面,普通翠鳥立即離弦箭般衝進水裡,大嘴一張,準準地叼起小魚,迅速帶著戰利品,站回高處。
  • 「噓,別驚著它」 鳥兒叼著枝條在窗外空調機縫隙裡搭窩、孵蛋
    窗外的鳥兒「咕咕咕」得叫了一多月,幾天前才看到有隻小鳥兒嘴裡叼著枝條飛到窗外的空調外機上,它悄悄得在這裡搭了窩還孵了小鳥寶寶。  3月底,68歲的張會玲外孫女在家裡上網課時經常被窗外的鳥叫聲打斷思緒,張會玲正準備將鳥兒趕走時,被心善的外孫女制止了。  「我小外孫女今年馬上14歲,前段時間在家裡上網課,有天上午她突然喊我,說老是能聽到窗外有咕咕咕的鳥叫聲,我以為是誰家裡養的鴿子,想把它趕走,但我外孫女不忍心,說不影響她學習,讓我別趕走鳥鳥。」張會玲說,後來就沒再理會窗外的鳥叫。
  • 一隻飛向念湖的鳥
    可能是接觸多了「念湖」這個詞,突然覺得自己像一隻鳥,或許是我希望自己是只苦命卻幸福的鳥。雖說,於我這種才能拙劣的人,極缺的就是一份美美的命運,但我喜歡四處奔波、勞累悲苦而死,煩躁一個好命。我喜歡"阿飛正傳"這個詞,講鳥幹什麼,其實我只想講我盤旋在念湖的那段日子。
  • 我是一隻小小鳥,想要飛卻飛不高
    >
  • 龍陽鎮一村民發現一隻「怪鳥」
    近日,龍陽鎮上司堂村村民司先生帶著一隻受傷的「怪鳥」來到龍陽派出所求助。 經過市林業局森保站和森林公安工作人員的鑑定後, 確定該鳥是一隻大麻鳽,又名大水駱駝,這種鳥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 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保護動物。
  • 我聽到過一隻鳥在半夜的叫聲
    我聽到過一隻鳥在半夜的叫聲。 這時一隻鳥叫了。 「呱。」獨獨的一聲。停了片刻,又「呱」的一聲。是一隻很大的鳥,聲音粗啞,卻很有穿透力。有點像我外爺的聲音。停了會兒,又「呱」、「呱」兩聲。 整個村子靜靜的、黑黑的,只有一隻鳥在叫。 我有點怕,從沒聽過這樣大聲的鳥叫。
  • 鳥| 梁實秋
    黎明時,窗外是一片鳥囀,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那一片聲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聲長叫,包括著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有時是獨奏,有時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喚起。等到旭日高升,市聲鼎沸,鳥就沉默了,不知到哪裡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一聲,竟是悽絕的哀樂。
  • 鳥·梁實秋
    黎明時,窗外是一片鳥囀,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那一片聲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聲長叫,包括著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有時是獨奏,有時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喚起。等到旭日高升,市聲鼎沸,鳥就沉默了,不知到哪裡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一聲,竟是悽絕的哀樂。
  • 英語兒童故事:一隻口吃的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英語兒童故事:一隻口吃的鳥 2020-03-25 12:3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機靈」「嘟嚕」……我們在公園裡聽著鳥叫聲認識了好幾種鳥
    雨後初晴,百鳥展翅。31日上午,伴著微涼的秋風,沙湖公園沙湖自然課第一課——「飛羽行蹤」正式開講。來自湖北博得自然生態中心講師車前,作為自然導師,帶領10位小學生一起飛鳥尋蹤。讓我看看,小鳥在哪兒。一隻黑白相間的鳥上下起伏飛過,留下一串悅耳的鳴叫。小朋友們立刻噤聲,豎起小耳朵認真地聽著。「它是怎麼叫的?」「機靈,機靈!」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學了起來,笑成一團。車前講解道:「它的叫聲是『機靈,機靈』,所以這種鳥的名字和它的叫聲類似,也叫白鶺鴒。」白鶺鴒通體黑白相間,叫聲獨特而優美,飛行軌跡呈波浪狀,在野外碰見時格外好辨認。記一記看到了幾種鳥。
  • 初一作文500字:窗外
    你是否停留過腳步,望向窗外?——題記自入學以來,教室的那扇窗,不覺中早已陪伴了我一年之久。看過春夏,也領略了秋冬。或許窗外那固定的景色早已看厭。天,永遠是藍的,偶爾飛過的大雁是整齊的,像是團體意識早已深入靈魂。窗外,似乎永遠都是同一個景象,可又是那麼的不同,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以及能夠駐足停留,你會知道,再枯燥無趣的事物,在一雙美的眼睛下,都能變的有趣。
  • 貓咪惹怒了窗外的鳥,玻璃上被滋滿了鳥糞,挫敗的表情太好笑
    那麼窗外最常出現的「玩伴」就是鳥了。這個故事中的貓咪也和外面的鳥槓上了,不過它們相處得並不融洽,貓咪不知怎麼惹怒了鳥,結果遭到了鳥兒的報復。某天,鏟屎官發現玻璃上出現了一點兒鳥糞,本以為是正常現象,然而隔天再去看發現,竟滋了滿滿一片玻璃的鳥糞,可以看得出來鳥兒們是真的和貓結下梁子了,是真的氣啊。
  • 小區裡的觀鳥人:記錄北京城的「鳥跡」
    比如聽到罕見鳥的叫聲,他會在附近區域重點觀察。「畢竟我的主要目標還是多觀察重點目標鳥種,所以把『新面孔』找出來,是第一任務。」 據王曉波觀察,小區觀鳥的時間也很有講究。「在我們小區,觀鳥最黃金的季節是春季,春季最佳時間是早上,越早越好。」王曉波記得,去年記錄的小區第一個「百猛日」,第一隻鳳頭蜂鷹飛過的時間就是5點35分。
  • 梁實秋 | 鳥
    黎明時,窗外是一片鳥囀,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那一片聲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聲長叫,包括著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有時是獨奏,有時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喚起。等到旭日高升,市聲鼎沸,鳥就沉默了,不知到哪裡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一聲,竟是悽絕的哀樂。
  • 《殺死一隻知更鳥》:單身爸爸用一場失敗的官司教會孩子捍衛正義
    而此時梅耶拉的父親尤厄爾先生突然出現在窗外,他看到這一幕非常憤怒,覺得自己的女兒跟一個黑人攪和在一起簡直是奇恥大辱,害他顏面盡失。他憤怒地把女兒暴揍了一頓,並逼迫女兒一起誣陷湯姆強姦了她。阿蒂克斯是小鎮上的律師,他是一位非常有正義感的律師,他一直都在幫助小鎮上的人們解決各種問題,儘管人們經常沒錢用其他東西抵扣律師費。
  • 盤點神奇寶貝中的鳥類神獸,最後一隻能夠瞬間奪取數萬生命!
    其中也有一些鳥形神獸,它們有著寬大的翅膀,能夠在空中隨意翱翔,實力更是毀天滅地!三聖鳥三聖鳥指的是三隻傳說中的神鳥:火焰鳥、閃電鳥和急凍鳥。火焰鳥是火+飛行屬性,它全身像是燃燒著火焰一般,能吐出炙熱的火焰。閃電鳥是電+飛行屬性,渾身的羽毛像是被電過一樣全部豎起,能夠掌控雷電,被人們稱為「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