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六告訴我她這輩子如果遇不到想要的人,就不結婚了。我沒有驚訝,反而覺得她做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大一剛認識這姑娘的時候她就說過這輩子要結七次婚,因為她沒辦法想像看著同一張臉,守著同一個人過那麼漫長的一生。
小六參加完博士考試給我打來電話時已經是晚上,她嘆口氣:「有時候我真害怕,萬一考上了怎麼辦?」我了解她,她一直都想成為博士,怎麼這會兒還擔心考上怎麼辦了呢?
「不是說女博士是異於男人和女人的第三種存在嗎?」她在電話那頭絮叨著,「在我風華絕代的時候都沒遇到的人,怎麼可能在讀博那麼忙的時候遇到呢?」
我還在想如何安慰小六又接了一句:「其實不結婚也沒什麼,大不了一個人嘍。」
小六說這話的時候像是帶著一種看破自己的釋然感,我們想要的都太清楚,甚至都覺得非他不可,所以遇不到就不要了,這不是完美主義,而是對自己負責。
02研一的時候認識一個姐姐,她長我五歲,在上海某銀行工作,認識不久她邀請我去她的新家做客。
她一個人在上海買了車買了房,雖然房子貸了款,可我不得不承認即使現在銀行願意貸款給我,我仍沒有勇氣在上海買下一套百平米的房子過日子。
姐姐待人溫和,而且是那種相處起來很舒服的人,只是她沒有男朋友。在她三十歲生日那天我們一群朋友陪著她,給她唱生日歌她哭了,那種哭的狀態不是感動,不是激動,而是一種近乎無能為力的心酸。
後來姐姐告訴我,她特別害怕過三十歲生日,總覺得一旦到了三十歲,很多事情都變得不那麼單純了。
「姐。」我不知說什麼,她的那些焦慮,我尚沒有深刻體會。「我好羨慕你,因為你還年輕。」
就像被什麼擊中一樣,我羨慕姐姐一個人年輕有為,經濟獨立,她卻羨慕我單純的追求喜歡的東西。
難道一個人過的好,真的比不上兩個人將就嗎?
03學長給我介紹了一個朋友,說是同一個本科學校的校友,兩個人在一個城市,可以彼此有個照應,我懂那些沒有說明的潛臺詞,畢竟是幫了我很多的學長,這次我破天荒的沒有拒絕。
見面的時候那個男孩子問的最多的就是我畢業後會不會留在這座城市?我苦笑什麼時候評判我這個人的標準變成了我畢業後的去向呢?我知道他在擔心什麼,如果我畢業後離開,那是不是說這次相識對他來說就是血本無歸呢。
我向來相信愛情與相遇方式無關,可若真的以一種直白的方式,面對我自己,面對別人的時候,我有些害怕了,我怕別人看的的不是我,而是我附帶的那些所謂的條件。
前不久看過一句話,我才二十多歲,卻開始害怕這輩子都遇不到喜歡的人了,當網上流傳的段子都是他和她的甜蜜和悲傷,打動人心的歌曲都是他走了我怎麼辦,被人津津樂道的劇情都是她為了他放棄了全部,誰還記得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守著所剩無幾的青春,抱著寧可孤獨終老也要等到所愛的人啊。
他們沒有在愛情裡摸爬滾打過,也沒有被某人傷的體無完膚,最後也沒有懸崖勒馬再不相信愛,他們期待的同時卻又看過太多的悲歡離合,然後心裡默默害怕,假若這輩子真遇不到那個對的人,是不是真的就一生一世孤身一人了。
04
如果我攜手一生的那個是為了給父母一個完美的交代,為了封住社會的悠悠之口,那麼,我沒辦法保證,這一生,我會過得幸福。
朋友抱怨畢業後家裡人不斷催促她早些成家,安排的相親足以磨光她等待的耐心和決心,我告訴她遇見愛情這事還是要有些耐心。她失落的說自己假設了千萬次,也勸了自己很多次,可就是沒辦法將那些美好的事攤在桌面上講,就像交易,全無感情。
這種感覺我懂,我挺替她傷心的,從小她就被家裡人灌輸一個理念,學的好不如嫁的好。不過朋友從小也知道想要的只能自己爭取。她很優秀,優秀到連自己的愛情也遲遲不來,她之所以敢等,就因為她信該來的總會來。只不過她的家人越來越擔心她嫁不出去,爸媽的著急和期盼就硬生生的壓在她身上,她連反抗的權利都沒有。
歌頌愛情的時代,都忽略了等待的意義,也忽略了這群死守到底的人,等到後來連等待的人也忘了執著的原因,只知道不想將就,不想和不愛的人虛度此生。
爸媽能不能別催我,讓我在你們身邊多待一會兒,讓我除了面對工作的壓力外,不必過早承擔生活的平淡和無奈。如果這輩子我一直遇不到想嫁的人,就不結婚了吧,我可以努力變得很好,護自己一世周全,也盡力對自己珍惜的人好。
我會很愛很愛自己,也很愛很愛生活,因為我知道不將就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