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內蒙古的印象,很多沒有來過內蒙古的外省人,他們共同的理解就是:那是一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當然,這種理解並沒有錯,因為我們的對外宣傳就是這樣的。
不過,對於我們內蒙人自己而言,其實對於內蒙古的印象則差異較大。由於內蒙古地域很大,若從生活習慣、地理位置等方面劃分的話,則可以分為三部分:中部,東部,西部。
在內蒙古中部,主要是呼包鄂烏以及烏蘭察布、巴彥淖爾、錫林郭勒這些地方;在內蒙古東部,就是赤峰、通遼、呼倫貝爾、興安盟這些地方,嚴格來講,呼倫貝爾、興安盟算是東北方位了;在內蒙古西部,則主要就是阿拉善盟了。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以及語言都基本上偏向於甘肅地區。
對於內蒙古的行政區劃,大多數人是了解的,但也有很多內蒙人不清楚。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內蒙古的行政區劃,這是一個內蒙人應該了解的基本常識。
內蒙古自治區共分為十二個盟市,分別是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以前叫「伊克昭盟」)、烏海市、烏蘭察布市(以前叫「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市(以前叫巴彥淖爾盟)、錫林郭勒盟、赤峰市(以前叫昭烏達盟)、通遼市(以前叫「哲裡木盟」)、興安盟、呼倫貝爾市(以前叫「呼倫貝爾盟」)、阿拉善盟。
在這十二個盟市中,內蒙人,尤其是內蒙古中西部的人可能對於興安盟的了解就不夠,甚至於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其實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初就在興安盟的烏蘭浩特;而在內蒙古中東部,則有很多人對於阿拉善盟的了解不夠,甚至於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內蒙古存在感最低的兩個盟市可能就是興安盟和阿拉善盟了,這兩個地方之中,又以興安盟的存在感為低;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阿拉善盟近些年來旅遊業做得不錯,所以知名度也在逐步提高。
相比較於阿拉善盟及內蒙古其他盟市,興安盟的知名度可能需要大力提升;其實興安盟的旅遊資源也比較豐富,例如世界唯一的成吉思汗廟,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時的辦公、會議遺址等,都在興安盟。
從經濟發展方面看,目前內蒙古發展最好的地區當屬中部,尤其是呼包鄂烏;內蒙古東部的話,尤其是赤峰、通遼,人口數量在內蒙古排名冠亞,且地理位置也不錯,未來的發展潛力應該很大。
作為內蒙人,希望大家對內蒙古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最起碼對於內蒙古的行政區劃應該有所了解。
坦白講,在內蒙古十二個盟市中,你不知道哪個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