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號的前身是「瓦良格」號,這一點世人皆知,關於其背後的一波三折,多數人都有所耳聞。其實早在1993年時,俄羅斯總理曾前往烏克蘭詢問黑海造船廠的廠長,什麼樣的條件曾能徹底建造好「瓦良格」號,廠長的回答讓總理沉默了,只有足夠偉大的強國才能讓「瓦良格」號完工,但是這個強國已經成為歷史上的故事。
對大國海軍而言,具備航母就像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般,但不管是生產還是使用都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曾經光輝至極的海軍強國,比如英法和俄羅斯,也只有保留一兩艘航母的能力。那艘「庫茲涅佐夫」號的壽命約在30年,壽齡已至。於是俄羅斯提出了新一代航母計劃,即「風暴」號。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計劃都是驚訝無比的,不是常規航母而是核動力,還是10萬噸級。按照計劃,該艦會裝備兩臺RITM-200核動力發動機,最大速度超過30節,將容納艦員4000人,採取的是雙艦島設計,起飛點有4個,可以對90架米格-29K和T-50型艦載機進行混合搭載。
該艦有一處最為獨特,起飛方式有兩種,可以彈射也可以滑躍。預計2030年會讓「風暴」號服役,這也就意味著建造工作必須在2024年以前開啟。比起技術難度,令外界擔心的是,俄羅斯的經費夠不夠充足,預估造價最低也得上百億美元。
雖然俄羅斯是軍事強國,但在人們的認知裡,俄羅斯無論如何都比不過當年的蘇聯,畢竟俄羅斯目前有很大程度都是在吃蘇聯的老底,在這樣的前提下,俄羅斯的三代機數量比中國還要少,戰機規模才是中國的2/5。
GDP是困擾俄羅斯多年的難題,與此同時俄羅斯還要頻繁遭到對手的經濟制裁,短時間內,很難看出俄羅斯經濟會有明顯好轉的跡象。此等國力怕是難以支撐如此大型的航母艦隊,不得不說這份計劃看上去有些不切實際了。
考慮性價比,與其打造一艘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不如降到6-8萬噸更靠譜一些,好在俄羅斯自己有能力裝備,也可以少擔心一些。俄羅斯曾經對外公布要在2020年前具備6艘航母,顯然是天方夜譚了。
像這樣的雷聲大雨點小還有很多,比如俄羅斯曾表態要在2020年首飛新一代轟炸機,後來卻延遲到了2025年。
曾聲稱要在2020年前讓大約50架的T-50服役,結果訂單數量被傳出只有12架,甚至後來還傳出凍結的消息。既然國力難以逆轉,還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