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2021-01-1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文/連國輝)

新冠疫情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造成了何種影響?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

12月29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簡稱「現代院」)在北京舉辦年度學術盛會——「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回顧與前瞻2020/2021」,並正式對外發布該院第20本年度戰略黃皮書《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0/2021》,為上述世界難題提供中國答案。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

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報告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不僅造成「百年一遇」的全球公共衛生災難,還引發各國經濟、社會、政治等多重危機。與此同時,其他全球性挑戰繼續發酵,世界面臨嚴峻考驗。新冠疫情蔓延呈現常態化、長期化、反覆性態勢。以新冠疫情全球大暴發為首,跨國非傳統安全挑戰日益凸顯全局性和戰略性影響。

報告認為,疫情使國際戰略格局的重構明顯加快。世界地緣格局「東升西降」勢不可當,國際權力重心自西向東加速轉移。東亞抗疫整體成效大幅領先歐美,中國高效抗疫舉世矚目。

中國率先走出疫情陰影,經濟復甦領跑各主要大國,同時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面向未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面對中國加速崛起,美國不斷強化「大國競爭」,著力打壓中國,全方位升級對華戰略遏制。中美競爭成為牽引當今大國關係走向的一條主線,中美歐和中美俄兩個大三角博弈據此展開。

資料圖片:現代院院長袁鵬講話。

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報告認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深陷衰退,全球貿易斷鏈收縮、投資巨幅下挫、金融市場虛火上衝、石油市場復甦乏力。衰退加劇格局演變,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升高,國際經濟關係加速重組,世界經濟「東升西降」的發展勢頭進一步加強。與受創嚴重的美歐相比,東亞經濟體在逆境中顯示出更強活力,中國成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報告說,低迷的國際貿易遭遇疫情「大考」,進入寒冬。同時,供應鏈多元化、區域化、本土化調整提速,東亞、北美、歐洲三大區域貿易板塊鼎足之勢將成,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國際貿易格局正加速演變。

報告指出,2020年國際金融市場出現2008年以來最大幅度震蕩,甚至一度爆發流動性危機。在各國史無前例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下,市場迅速回溫,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脫節進一步加劇,國際金融體系脆弱性上升、調整迫近。國際社會對「去美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美國肆無忌憚地濫用經濟金融制裁大棒的行為正使「去美元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響應。

全球治理經受大考

報告說,2020年是自二戰結束以來全球治理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百年罕見疫情全球大暴發,世界經濟經歷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局部戰爭與邊境衝突並發,軍備競賽與糧食危機同進,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風險共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層出不窮,全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百年大疫情和百年大變局相互激蕩,原本支離破碎的全球治理體系似乎正在進入一個無序與動蕩交織的「至暗時刻」。百年大疫情加劇百年大變局。各國紛紛自顧,全球治理共識減少、動力缺失,全球治理赤字全面擴大。2020年全球治理聚焦合作抗疫和疫後經濟復甦,但相關經濟、社會、政治、安全、地緣博弈、意識形態等問題相互交織,治理焦點更加糾結難解。國內治理短板等因素進一步增加了解決全球治理焦點的複雜性。

報告指出,全球治理當前正處於新舊體系轉換過渡的關鍵「十字路口」。中國通過合力應對疫情、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資料圖片:現場專家研討。

展望十大趨勢風險

報告說,新冠疫情之下全球步入動蕩變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相互激蕩,2021年國際戰略與安全環境更趨複雜,以下十大趨勢及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一是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全球戰疫未有窮期。疫情擴散呈常態化、長期化。病毒加速變異影響疫苗有效性。疫情延宕引發多重危機。

二是選後美國分化內耗,外溢效應深刻複雜。2020年大選折射美國極其嚴重的政治對立和社會分裂,美國分化內耗使其政治弊端暴露無遺,綜合國力受損,新政府將利用國際事務轉移國內矛盾。

三是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5G、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量子通信、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新應用多點突破,深刻重塑人類社會。

四是全球化變軌轉型,區域化蓄勢待發。在美國單邊主義、新冠疫情輪番衝擊下,全球化既有模式難以為繼,全球化將在政府與市場、經濟民族主義與經濟自由化、發展與安全、自由與公平之間進行艱難平衡。

五是世界經濟帶疫重啟,危機陰影揮之不去。2021年全球經濟將探底復甦,但遠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且面臨諸多風險。

六是國際秩序失序乏力,全球治理逆水行舟。冷戰後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難以為繼。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既有多邊機制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

七是疫情加劇社會矛盾,多國多地動蕩不定。歐亞地區國家經濟社會治理短板凸顯,2020年冒頭的動蕩可能擴大蔓延。拉美淪為疫情「重災區」,2021年有爆發新一輪動蕩的風險。疫情導致非洲生存和發展面臨更大威脅。

八是軍事安全因素上升,地緣之爭捲土重來。美日澳印「印太四國」防務合作網絡化加快。此外,地區國家間矛盾將在三大地區催生軍事衝突風險:中東爆發熱戰的風險猶存;印巴存在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歐亞地區一些「被凍結的衝突」可能再度解凍。

九是暴恐勢力不甘寂寞,恐怖主義死灰復燃。暴恐勢力進入新一輪擴張期。伊斯蘭極端主義與西方民粹主義兩極對立,歐洲恐怖主義禍患反彈。

十是「後真相時代」真偽難辨,話語爭奪輿情多變。信息社會輿論傳播生態受到技術與政治因素的雙重影響,信息真偽愈加難辨,話語權爭奪更趨激烈。大國競爭日益抬頭,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更趨激烈,輿論戰愈演愈烈。

資料圖片:現場專家研討。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文/連國輝)

新冠疫情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造成了何種影響?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

12月29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簡稱「現代院」)在北京舉辦年度學術盛會——「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回顧與前瞻2020/2021」,並正式對外發布該院第20本年度戰略黃皮書《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0/2021》,為上述世界難題提供中國答案。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

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報告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不僅造成「百年一遇」的全球公共衛生災難,還引發各國經濟、社會、政治等多重危機。與此同時,其他全球性挑戰繼續發酵,世界面臨嚴峻考驗。新冠疫情蔓延呈現常態化、長期化、反覆性態勢。以新冠疫情全球大暴發為首,跨國非傳統安全挑戰日益凸顯全局性和戰略性影響。

報告認為,疫情使國際戰略格局的重構明顯加快。世界地緣格局「東升西降」勢不可當,國際權力重心自西向東加速轉移。東亞抗疫整體成效大幅領先歐美,中國高效抗疫舉世矚目。

中國率先走出疫情陰影,經濟復甦領跑各主要大國,同時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面向未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面對中國加速崛起,美國不斷強化「大國競爭」,著力打壓中國,全方位升級對華戰略遏制。中美競爭成為牽引當今大國關係走向的一條主線,中美歐和中美俄兩個大三角博弈據此展開。

資料圖片:現代院院長袁鵬講話。

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報告認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深陷衰退,全球貿易斷鏈收縮、投資巨幅下挫、金融市場虛火上衝、石油市場復甦乏力。衰退加劇格局演變,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升高,國際經濟關係加速重組,世界經濟「東升西降」的發展勢頭進一步加強。與受創嚴重的美歐相比,東亞經濟體在逆境中顯示出更強活力,中國成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報告說,低迷的國際貿易遭遇疫情「大考」,進入寒冬。同時,供應鏈多元化、區域化、本土化調整提速,東亞、北美、歐洲三大區域貿易板塊鼎足之勢將成,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國際貿易格局正加速演變。

報告指出,2020年國際金融市場出現2008年以來最大幅度震蕩,甚至一度爆發流動性危機。在各國史無前例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下,市場迅速回溫,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脫節進一步加劇,國際金融體系脆弱性上升、調整迫近。國際社會對「去美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美國肆無忌憚地濫用經濟金融制裁大棒的行為正使「去美元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響應。

全球治理經受大考

報告說,2020年是自二戰結束以來全球治理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百年罕見疫情全球大暴發,世界經濟經歷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局部戰爭與邊境衝突並發,軍備競賽與糧食危機同進,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風險共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層出不窮,全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百年大疫情和百年大變局相互激蕩,原本支離破碎的全球治理體系似乎正在進入一個無序與動蕩交織的「至暗時刻」。百年大疫情加劇百年大變局。各國紛紛自顧,全球治理共識減少、動力缺失,全球治理赤字全面擴大。2020年全球治理聚焦合作抗疫和疫後經濟復甦,但相關經濟、社會、政治、安全、地緣博弈、意識形態等問題相互交織,治理焦點更加糾結難解。國內治理短板等因素進一步增加了解決全球治理焦點的複雜性。

報告指出,全球治理當前正處於新舊體系轉換過渡的關鍵「十字路口」。中國通過合力應對疫情、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資料圖片:現場專家研討。

展望十大趨勢風險

報告說,新冠疫情之下全球步入動蕩變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相互激蕩,2021年國際戰略與安全環境更趨複雜,以下十大趨勢及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一是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全球戰疫未有窮期。疫情擴散呈常態化、長期化。病毒加速變異影響疫苗有效性。疫情延宕引發多重危機。

二是選後美國分化內耗,外溢效應深刻複雜。2020年大選折射美國極其嚴重的政治對立和社會分裂,美國分化內耗使其政治弊端暴露無遺,綜合國力受損,新政府將利用國際事務轉移國內矛盾。

三是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5G、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量子通信、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新應用多點突破,深刻重塑人類社會。

四是全球化變軌轉型,區域化蓄勢待發。在美國單邊主義、新冠疫情輪番衝擊下,全球化既有模式難以為繼,全球化將在政府與市場、經濟民族主義與經濟自由化、發展與安全、自由與公平之間進行艱難平衡。

五是世界經濟帶疫重啟,危機陰影揮之不去。2021年全球經濟將探底復甦,但遠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且面臨諸多風險。

六是國際秩序失序乏力,全球治理逆水行舟。冷戰後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難以為繼。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既有多邊機制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

七是疫情加劇社會矛盾,多國多地動蕩不定。歐亞地區國家經濟社會治理短板凸顯,2020年冒頭的動蕩可能擴大蔓延。拉美淪為疫情「重災區」,2021年有爆發新一輪動蕩的風險。疫情導致非洲生存和發展面臨更大威脅。

八是軍事安全因素上升,地緣之爭捲土重來。美日澳印「印太四國」防務合作網絡化加快。此外,地區國家間矛盾將在三大地區催生軍事衝突風險:中東爆發熱戰的風險猶存;印巴存在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歐亞地區一些「被凍結的衝突」可能再度解凍。

九是暴恐勢力不甘寂寞,恐怖主義死灰復燃。暴恐勢力進入新一輪擴張期。伊斯蘭極端主義與西方民粹主義兩極對立,歐洲恐怖主義禍患反彈。

十是「後真相時代」真偽難辨,話語爭奪輿情多變。信息社會輿論傳播生態受到技術與政治因素的雙重影響,信息真偽愈加難辨,話語權爭奪更趨激烈。大國競爭日益抬頭,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更趨激烈,輿論戰愈演愈烈。

資料圖片:現場專家研討。

凡註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步入加速期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系統梳理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世界經濟格局,特別是疫情暴發以來的最新形勢變化,可以得到以下重要特徵事實:1)世界經濟長期停滯進一步持續,世界沒有找到強勁增長的方法,疫情加劇各種傳統問題的惡化。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導讀9月26日,金燦榮教授在觀學院做了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在他看來,近些年世界亂象叢生,而在經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
  • 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摘要】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與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斷,是認識中國國情與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大戰略的基本依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
  • 疫情將加速世界多極化進程
    這次疫情還給人們上了另一堂課,這就是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人類的各種身份認同差異都沒有意義。人類命運與共這個事實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彰顯。而要有效應對疫情,世界各國以及一國內部的各個群體都需要攜手合作,共克時艱。通過這次疫情,人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會顯著增強。
  • 震蕩與重置——疫情促世界格局加速演進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震蕩與重置——疫情促世界格局加速演進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2020年,不管它是不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它無疑是當今世人所經歷過的最苦痛的一年。這一年,一場突如其來、尚未完結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受損,一些欠發達地區陷入人道主義危機。
  • 以不變的初心在變局中開新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發展大勢、歷史演進趨勢、時代變化和中國自身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百年變局」變的是什麼?在2018年6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也指出:「放眼全球,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提出,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大變局下中國的「變」與「不變」——讀《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遲福林主編  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以來,雲譎波詭的國際形勢推動大變局加速演變。如何認識當前的大變局,如何擺正中國的定位,於驚濤駭浪中把握「變」與「不變」,是當前的重要課題。  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主編的《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一書,於紛繁的線索種提供了諸多有益的思考。書中的文章都由大家寫就,雖未帶入疫情的發展背景(從內容來看書稿很可能成於疫情之前),但一些對於大變局的思考和判斷仍有深刻的洞察力。
  • 「網際網路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疫情過後,世界將會怎樣?(完整版...
    以下是報告全文:前言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環境中。我們每天都要學習,還要從這個新世界吸收各種數據,進行模式匹配。我們在這份不太正式的報告中整理了能夠觀察到的各種趨勢,這不僅有助於洞悉當前形勢,還能提供對未來的洞見。
  • 「網際網路女皇」疫情趨勢報告全文:新冠疫情過後,世界將會怎樣...
    報告要點: 1、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現代化生活方式,但我們對這種變化的理解才剛剛開始。 2、以前的史詩級病毒已經永久性地改變了世界,但是由於目前擁有信息共享和科學技術,所以新冠病毒的影響可能會減弱。 3、科學家和其他領域的專家正在獲得更多話語權。 4、由於在家工作的人很多,數位化轉型正在加速。
  • 「網際網路女皇」疫情趨勢報告全文:新冠疫情過後,世界將會怎樣? |...
    以下是報告全文(略有刪減):我們的新世界【前言】合伙人: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環境中。我們每天都要學習,還要從這個新世界吸收各種數據,進行模式匹配。但是新冠疫情的影響也帶來了加速的增長,使我們專注於其他領域。其中大多數都是近幾年既有趨勢的加速。且多數都與數位技術有關。以下是我們現在看到一些趨勢……科學家/工程師/領域專家重新獲得更大話語權在BOND的工作中,我們專注於技術、創新以及科學/工程/數據在前進過程中發揮的強大作用。
  • 王毅: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對世界盡責
    導讀2020年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 「網際網路女皇」萬字報告告訴你:新冠疫情過後,世界將會怎樣?
    Bond向有限合伙人提交的這份報告在結構上與之前的年度網際網路報告有一些相似之處。以下是本報告的要點:1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現代化生活方式,但我們對這種變化的理解才剛剛開始。2以前的史詩級病毒已經永久性地改變了世界,但是由於目前擁有信息共享和科學技術,所以新冠病毒的影響可能會減弱。3科學家和其他領域的專家正在獲得更多話語權。
  • 百年變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世界本就進入了百年一遇之大變局時代,一場不期而遇的新冠疫情則加速了這一百年變局,甚至是確定了變革的方向。這對於正處於復興崛起最後關頭的中國來說,面對這百年一遇的重大機遇,可以說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一、目前世界局勢變得混亂而複雜。隨著中俄等新興國家崛起,相對應的就是西方發達國家下滑與衰退。世界力量平衡正在發生巨變。
  • 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研討「世界百年大變局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研討會現場 學校供圖東南網12月23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12月21至22日,福建省第二屆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論壇暨「世界百年大變局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理論研討會在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平潭校區召開。
  • 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
    (年終特稿)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作者 黃鈺欽當百年變局遭遇世紀疫情,2020年註定成為人類歷史進程中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
  • 全面認識和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全面深刻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係到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國能否踏上現代化強國之路,關係到近代以來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能否順利實現偉大復興之夢,關係到揭示人類社會前進方向的科學社會主義能否在21世紀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 江瑞平:百年疫情帶來深刻變革,世界經濟格局逐步向東方轉移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迅速擴散,世界各國的經濟、民生在疫情衝擊下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如果說2020年之前,一場世界的變局在各國的角力之間暗流湧動,疫情的爆發則加速了這場百年大變局的進程。這常變局的趨勢如何?對世界格局、地緣政治將帶來怎樣的深刻變化?
  • 不畏浮雲遮望眼——從百年變局維度看2020年的世界風雲
    年終歲尾回首世界風雲,有感同身受的艱困,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一年的總體形勢,可以大體概括為三個「三」。1.百年未見與百年徵程第一個「三」,是三件足以影響國際格局的大事。一是百年未遇之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誰也未曾料到的「黑天鵝」。其破壞力、殺傷力、影響力之大,堪比一場世界大戰。
  • 多位政治學專家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在何處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在5日舉行的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在回顧中國政治學40年發展之際,放眼全球,結合世紀疫情背景,再度解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在何處。
  •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關於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述評
    另外,還有學者從本質的角度來研究「大變局」,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國家間加速權力再分配的國際權力結構的「大變局」;是世界戰略格局正在出現重大調整進程中全球秩序的「大變局」;是過去幾十年來經濟全球化、國際力量多元化所持續發展而引發的全球治理結構「大變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和國家間競爭形態的「大變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