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昨天,或許你已經遺忘;
翻開記憶,尋找昔日的躊躇與激情;
那些剛毅的神情,
那些拼搏的場景,
那些定格的窗口;
一個個瞬間轉眼成為歷史。
老照片直觀地記錄著工作、生活的變遷,標記淮安過往的溫度和氣息,正成為最好的見證和記憶。
在蘇北的大地上,矗立著一座恢弘的、現代化大型特鋼生產基地,這就是在全國特鋼行業處於第一方陣,並在全國冶金戰線頗負盛名的,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沙鋼集團
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肇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坐落於淮安運河之濱,從百萬元投資13立方米的煉鐵小高爐起家,以「鋼的意志、鐵的紀律、火的熱情」,用信仰陶鑄的靈魂,在沐火涅磐中挺起鋼鐵的脊梁,歷經清江鋼鐵廠、淮陰市冶金工業公司、江蘇淮鋼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陣痛,2006年6月,與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實現聯合重組,成為沙鋼集團的特鋼板塊,助力沙鋼股份2011年在深圳成功上市。
從國有,到股份,聯民營,一路執著前行,淮鋼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80億元,職工5000人的現代化大型特鋼生產基地,躋身全國特鋼企業前列。
第一篇章:創業
1970年10月,一場建設清江鋼鐵廠的大會站在清江市西效拉開帷幕。創業者們風餐露宿汗水滴,土法上馬掄大錘,晨起頭頂繁星,夜歸足踏月光,奏響了企業發展史上創業的樂章。
1972年1月19日,13立方米高爐淌出了第一爐鐵水,至當年年底產鐵3345.17噸,從而結束了淮陰大地「手無寸鐵」的歷史,揭開了我市冶金工業發展史的新篇章。
至1978年年底,清江鋼鐵廠已擁有土燒結、煉鐵、軋鋼、煉焦等生產車間。圖為工人們在軋鋼車間∮250軋機旁工作的情景。
1978年12月31日,經過廣大職工一年的奮戰,第一臺3噸電弧爐建成投產。圖為建成投產剪彩現場。
第二篇章:發展
1986年清江鋼鐵廠和清江焦化廠合併成立淮陰市冶金工業公司。
1991年,公司投資1800萬元,僅用10個月工期新建了一座94立方米煉鐵高爐,同時對72立方米高爐進行大修改造。
1987年,公司對原3噸電爐進行擴容改造,又新建了兩臺5噸電爐,使電爐鋼年生產能力達到11萬噸。
450軋機改造後,使開坯及中型材年產量達到10萬噸。圖為450軋機生產場景。
科技人員在現場攻克技術難題。
勞動競賽如火如荼,生產一線捷報頻傳。1993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利稅7140萬元。
第三篇章:升級
1994年公司跨過京杭大運河建設新區,圖為引進義大利達涅利公司70噸電爐鋼廠項目的開工典禮。
1995年12月9日,連鑄出第一根鋼坯。圖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70號超高功率電弧爐。
1999年9月9日,「淮鋼40萬噸煉軋鋼生產線全線貫通慶祝大會。
2001年10月26日,淮鋼投資1.85億元在老區新建的國產化、現代化70萬噸軋鋼生產線順利軋出第一根合格鋼材,這標誌著淮鋼登上百萬噸級鋼廠臺階,為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奠定了基礎。
第四篇章:改制
2002年至2003年,公司順利完成企業改制,並開始建設長流程生產線。2002年12月28日,投資12.6億元的淮鋼「十五」技改一期項目長流程生產線隆重開工,這標誌著淮鋼沿著做大做強發展道路第三次創業的起步和新一輪設備大型化技術改造的開始。
450立方米高爐採用了俄羅斯卡魯金熱風爐技術、無料鍾高爐,富氧鼓風,高爐噴煤等先進技術。
100噸轉爐生產線的混鐵爐裝入鐵水。
2座5萬立方米的煤氣櫃。
100噸轉爐六機六流連鑄機。
高爐
第五篇章:重組
「2006年6月,為了落實國家關於鋼鐵行業提高集中度的戰略,走聯合發展之路,同江蘇沙鋼集團進行了資產重組,淮鋼進入了高速發展期。2010年底,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淮鋼股權,重組上市公司高新張銅,淮鋼公司成為江蘇沙鋼股份有限公司唯一的實體控股子公司。」
2006年淮鋼與沙鋼實現聯合重組。
第六篇章:上市
2011年,沙鋼股份在深圳上市,二○一一年二月十二日公司召開發起人會議,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年六月七日,成立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五」期間,淮鋼一方面將圍繞350萬噸鋼、300萬噸鐵、330萬噸材(含銷售圓坯)的生產能力抓好配套完善;另一方面將圍繞品種、質量、環保、效率抓好技術改造;此外,將延伸產業鏈,配套開展物流服務。
淮鋼全景
「未來,淮鋼將集聚於機械、汽車、交通、能源等行業的重點用戶及其對重點品種的需求,以用戶為導向,開展高端產品及核心技術研究,不斷提升研發能力,重點開發彈簧扁鋼、非調質鋼、車軸鋼三個特鋼品種,實現大批量、穩定連續生產,逐步做優做強,提升盈利能力,向高端市場邁進。」
淮鋼全景
每一塊鋼鐵就是一個時代血與火的縮影,一物一件,都有淮安工業留存的時代印記。
您曾經是工人嗎?您是工人之家的子弟嗎?您珍藏著跟工業有關的老照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