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沒有對兼併重組股權比例明確要求,這項政策易被企業 「鑽空子」,「打擦邊球」,這種「有一些股權關係就可以」式的兼併重組整合,只會讓主體數量增加,煤礦企業數量不會減少。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林鵬 實習記者 嶽琦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劉林鵬 實習記者 嶽琦發自成都
一場蹊蹺的收購,凸顯出貴州省煤炭整合政策中的漏洞。
8月6日,天倫置業(000711,SZ)宣布以1134.8萬元收購貴州六盤水市6家煤礦各1%的股權。該公司在公告中坦言,此次收購行為旨在滿足貴州省政府關於煤礦企業兼併重組實施工作的具體要求。
據國家能源局規劃,今年貴州省將淘汰321處煤礦,為全國之最。其中200處將通過兼併重組實現。今年1月,貴州省下發《貴州省煤礦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試行)》,要求兼併重組的主體煤礦企業的設計規模不得低於150萬噸,其中畢節市、六盤水市的不低於200萬噸。
在收購上述6家煤礦各1%股權後,天倫置業的煤炭產能超過了200萬噸。8月7日,這6家煤礦出現在了貴州能源局公布的兼併重組主體新增煤礦名單中。
在上述6家煤礦中,有3家煤礦位於水城縣,而該縣於2011年就明確要求,兼併重組主體在所兼併煤礦中所佔股權比例不得低於51%。
「縣市都得聽省裡的;有一些股權關係就可以。」天倫置業董秘辦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而貴州省能源局多位人士亦對記者表示,貴州省對於兼併重組股權比例沒有明確要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沒有對兼併重組股權比例明確要求,這項政策易被企業 「鑽空子」,「打擦邊球」,這種「有一些股權關係就可以」式的兼併重組整合,只會讓主體數量增加,煤礦企業數量不會減少。
企業:先把資格拿到再說/
今年8月2日,天倫置業公告稱,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收購6家煤礦各1%股權,收購價格總計1134.8萬元。天倫置業坦言,此次收購行為旨在滿足貴州省政府關於煤礦企業兼併重組實施工作的具體要求。
多位長期關注煤炭行業的人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直指天倫置業此種模式是在打政策的「擦邊球」,同時也埋下諸多風險。
「花儘量少的錢,先把這個資格拿到,資格喪失 (的話)後面都免談。」對於種種質疑,天倫置業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從資金和政府要求方面考慮,做到這一步已經夠了。
而對於後續安排,他表示公司將根據政策和政府的要求做出調整,「最終的方向肯定是控股合併報表」。
然而,就連天倫置業的獨董都曾拋出疑問:假如這6家煤礦出現了重大安全事故,天倫礦業承擔什麼責任?上述工作人員對此表示,「有一個承諾,出了事故都是它(煤礦大股東)的責任」「就算天倫礦業有責任,也就是1%的責任」。
「那是企業內部的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貴州省所發布的各類政策文件中,對於「兼併重組主體在所兼併煤礦中所佔股權比例」這一問題皆未具體說明。長期分析煤炭政策的北京市雨仁律師事務所礦業律師範小強對記者表示,近年來貴州省所發布的政策中,確實沒有提及這個問題。
記者撥通了貴州省能源局煤炭處一位處長的電話,對方表示,貴州省對兼併重組主體企業收購煤礦所佔股權比例沒有要求。但該處長對收購1%股權也表示,「1%叫收什麼股權啊!」
「相當於一個漏洞。」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表示,貴州省確實沒有具體能夠約束企業這種做法的政策。
任浩寧對記者表示,兼併重組最核心的是主控權要發生轉移。在煤炭行業,重組控股一般都達到70%左右,參股1%股權整合煤礦對於兼併重組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貴州省能源局官網7日發布了《原有基本具備資格主體企業 (集團)新增煤礦名單》,其中天倫礦業6日公布收購的6家煤礦赫然在列。
記者撥通名單公示的電話諮詢時,對方表示,「這個與股權沒有關係,就是不給錢,白給它都可以,我們主要是要有人來管,它願意過戶那是企業內部的事。」當記者問起,是否只要採礦權交割過戶就算新增煤礦,該人士給予了肯定的答覆。
而對於天倫礦業收購的6家煤礦採礦權用不用過戶、是否已經過戶的問題,天倫置業工作人員表示「不太清楚」,但其表示收購的煤礦下一步準備工商過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倫礦業收購股權的3家煤礦所在地水城縣,該縣2011年發布的 《縣政府關於對煤炭企業兼併重組整合的實施意見》要求,兼併重組主體在所兼併煤礦中所佔股權比例不得低於51%的。
對於水城縣的政策,天倫置業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還沒有這個政策,縣裡的那是小政策,主要看省裡的政策,市縣都得聽省裡的,咱們按照省裡的在推進。」
對於貴州省的要求,天倫置業工作人員表示,「有一些股權關係就可以」,「具體政策還沒看見」。
分析師:還會是一盤散沙/
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聯合發布 《關於做好2013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貴州省數量眾多的小煤礦,面對煤礦淘汰產能和兼併重組整合,只有3條路可走——直接關停、改造升級、兼併重組。第一條路非礦主所願,改造升級則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兼併重組似乎是最恰當的選擇。
在《通知》附件《2013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計劃》中,貴州此次要淘汰的煤礦數量為321處,為全國之最。而其中200處煤礦,總計1800萬噸/年的產能,將通過兼併重組實現「淘汰」。
在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 《關於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46號)文件中,相關部門要求,各省要儘量減少開展主體數量。並要求黑龍江、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要加大兼併重組力度,切實減少煤礦企業數量。
業內人士認為,類似天倫礦業這種「有一些股權關係就可以」式的兼併重組整合,顯然只會讓主體數量增加,而煤礦企業數量不會減少。小煤礦顯然通過這種方式保住了家底,但之後會否按兼併重組政策精神,改造升級,提高技術、裝備及管理水平則不得而知。
「有漏洞不可怕,而有漏洞還讓企業去鑽最可怕。」任浩寧分析認為,「兼併重組做不好,就還會是一盤散沙,影響整個煤炭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