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的暢春園內,在位長達61年的皇帝康熙突然死亡,在身邊的皇四子胤禛即皇帝位,次日,胤禛便以皇帝的身份任命胤禩、胤祥、馬齊和隆科多等人總理事務。
這其中,胤禩、胤祥都是當初參與九龍奪嫡的皇子,周圍有自己的勢力,當時的雍正雖然已經是皇帝,但是根基不穩,自從康熙廢太子之後,十多年諸子爭儲的混亂局勢這時候還沒有消散,各方實力也是蠢蠢欲動。
所以一開始,為了團結和穩固自己的皇位,胤禛給予兩個弟弟大權,一來籠絡,一來打壓分化。隨後召回胤禵,讓他主持康熙的陵寢工作。改第二年年號為雍正大清正式迎來雍正時代。
隨著皇位的穩固,雍正開始清楚眼中的不穩固分子,首當其衝的就是諸多皇子,大部分被幽禁致死,然後削除宗基,更有甚者,其中老八、老九被改名阿其那、塞斯黑,以示侮辱。
這其中有個例外,也是九龍奪嫡的一員,後來卻和雍正相處得非常融洽,那就是和碩怡親王胤祥,不僅被雍正視為心腹,委以重任,而且對他不苛責,許他很多特權,這和其他兄弟的遭遇簡直天壤之別。
究其原因,在於康熙第二次廢太子之後,胤祥開始放棄自己爭奪儲位,轉而偏向未來的雍正。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一次小小的退讓給他打下根基,日後成為雍正重用的契機,在康熙死後,胤祥便一心一意的伺候雍正,而其他的勢力還蠢蠢欲動,最後被雍正一一清算。
胤祥的付出換來了很好的回報,雍正一朝,許他許多特權,先後晉封親王,署理軍機要務,被雍正視為股肱之臣,而胤祥也真心輔佐,為雍正一朝的穩固嘔心瀝血,雍正盛讚這是千古君臣佳話: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看到弟弟這麼忠心,雍正喜出望外,一改往常的雷厲風行的性格,對他許諾許多特權,其中有四個最為重要:
不避諱、不改名
中國歷來都有為尊者諱的傳統,皇帝也不例外,而明清以來越來越嚴格,滿人隨著入關時間,也全盤接受了這個傳統,自康熙開始,漢化的加深讓他們的避諱從皇帝開始,所以雍正一即位,就下令自己的弟弟們改胤為允。
容許他穿黃色衣服
因為皇帝和黃色相諧音,黃色從來都是皇家禁忌,老百姓是不容許使用和穿戴的,如果某人穿了黃色或者用了黃色器具,那是要滅族的,或者是這人已經存心謀反。滿人入關之後,為了籠絡,特意製作了黃馬褂,動不動作為賞賜有功之臣。
但是對於胤祥,雍正特別容許他可以穿黃色朝服,這不是馬褂。胤祥的地位在雍正朝可見一斑。
容許他葬入西陵
雍正即位之後,無意在東陵選擇陵墓,把選陵的任務交給了胤祥,後來胤祥在現在西陵的地方給雍正選擇了一塊風水寶地,雍正大為高興,覺得這個功勞太大了,於是想著在自己旁邊給弟弟選快墓地,也就是說特別容許他葬入帝陵。
這一點可不是什麼巡查的恩惠,因為帝陵都是只有皇帝才能葬入,既然胤祥選定的是皇帝的陵墓,他要是葬入那還了得,所以他頭腦沒有發熱,在60裡以外的淶水縣境內為自己選定了一塊墓地,差點沒把雍正感動哭,立刻把這款墓地賜給胤祥。
封為鐵帽子王,世襲罔替
大家都知道,清朝一個有十個鐵帽子王,也就是說世襲罔替的王爵,其中一個就是胤祥怡親王這一支,和諸多被幽禁致死的兄弟相比,胤祥簡直太幸福了,他是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這一世系一直到清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