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手藝人(外二篇)(文/袁曉赫)

2021-03-01 井岡藝苑


山村手藝人外二篇文/袁曉赫

                

昔時,在井岡山山區,活躍著一批手藝人,這些「能工巧匠」,下田都是種田人,上了田岸就「各顯其能」了。對那些工匠,老表以「師傅」、「工匠」相稱。稱「師傅」的有裁縫師傅,木工師傅,油槽師傅,燒窯師傅,點心師傅,廚師等。稱「匠」的有泥水匠、鐵匠、篾匠等。有能辦理全套紅白喜事的總理兼司儀,還有剃腦的、打礱的、打灶的、閹豬閹雞、屠夫、郎中等等。

 

連算命的,看風水的「仙俚」和弄神弄鬼的「巫婆」都有,不過當時「暫時隱蔽」起來了。

 

有了這些師傅、工匠,老表辦事基本不出村。

 

一到農閒,眾多師傅大顯身手,除了油槽師傅(這麼大的油槽哪個搬得動)、燒窯師傅(窯有靈氣,是不準移動的)、鐵匠師傅外(工具太重、太多),都是上門「服務」。時時可以看到肩扛機架、手提機子的裁縫師傅,看到背著木工箱 的、泥工刀的、篾工刀的各路師傅到僱主家幹活。師傅上門「服務」,由僱主家安排吃住,報酬按「工」計算。這裡的「工」是指「白天」,井岡山人對「日」與「工」的表述可能比其他地方嚴格,表示一個晝夜的用「日」,如:「你哪日到我家做客」、「今日、明日、後日」等。表示白天的,則用「工」,如「做一個礱,需要一個工」「做這套衫衣要幾個工」等。上古可能對「日」與「天」使用很嚴格,據《漢書·歷志》記載:「一日以百刻計,一工以朝到暮計。」由此可證井岡山人用的「日」「工」單位詞,皆為上古漢語。一個白天為「一工」,「工錢」可能就是這樣延伸過來的。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木工、泥工、裁縫師傅的「工錢」是1.5元一工,其他行當師傅也在1.5元一工上下。不按件而按工計酬,那些師傅會不會偷懶呢?不會。一都是鄉裡鄉親,二有已完成了的案例,三是同行多,有競爭,若要傳出壞名聲,就沒人家請了,所以不會偷懶。

 

也有不能按工計算的,如「剃腦」,剃腦,「剃腦」是「按腦計酬,包年統算」,剃一個腦(含理髮、刮鬍子、修臉、挖耳、捶背等全套)0.15元,如刮(不是理)光頭,再加0.05元。可是在68年以後的幾年裡,我們村的剃腦師傅幾乎冇腦剃了。那是知青們做的「好事」,知青把男子人、賴俚的腦全免費「包」了。

 

這些「能工巧匠」。沒有職專文憑,都是師傅帶徒弟「打罵」出來的。老表看得遠,伢俚能讀書的就讀,實在讀不上的就學手藝,井岡山有句俏皮話,叫「養崽冇用,剃腦打礱」,所以,基本上人人多了一門吃飯的本事。

 

時過五十多年,如今,木工、泥工師傅辦起了公司,上門搞「大承包」,蓋好樓房結帳,再不按「人工」算報酬。裁縫師傅開起了「成衣店」,中裝、西裝都拿得下。點心師傅、廚師開起了農家樂。連剃腦的都開起了美容店。只有篾匠、閹豬、閹雞的還在走村穿戶幹老本行。油槽師傅,燒窯師傅,打礱的,都「退休」了,打土灶的,也快退了。山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村通了路,就有了汽車,摩託車;架來了電,就有粉碎機、榨油機,碾米機、鋸板機等;有了計算機,就有了電腦控制養豬、養雞鴨、種花、育秧、育苗。等等等等。一切都「與世俱進」了,對「手藝人」的稱呼也變了,不喊「師傅」了,像城裡人一樣喊「老總」、「老闆」!

 

尋「笱」

 

井岡山有一種用竹篾編織成的伺(捕)魚工具,老表口稱 「háo 」,最近,我在寫當年插隊時放「háo」的小文時,一提筆,就難倒了:這「háo」是口語,它的學名怎麼書寫呢?

 

 「háo 」分大小兩種,大的長約4尺,有一大入口,酷似鬥笠,魚能入,不能出,用在江河、大溪中伺捕魚,在江河、溪水上築起一個土堰,土堰開一豁口,剛好卡住「háo」頸部,大入口沒入水中。小的一尺來長,因小,老表稱 「háo 俚」,它一端是入口,細篾往裡伸著,使魚只能入不能出,尾端有蓋子,方便打開,主要放在田頭、小溝中,專伺捕田魚黃鱔泥鰍,那時候,我和夥伴們常常提著「háo 俚」,徘徊田野,將這些「háo 俚」悄悄地放入田頭溝邊,待次日清早收穫。

 

為寫文章,我下決心把「háo」的學名尋到。

 

先根據發音,在字典裡找「háo」字,找到一個「籇」字。但查解釋,卻是「撐船的竹竿或木桿」。

 

又想,「háo」的特點是魚能進不能出,就在「百度」找「魚能進不能出的捕魚工具」,雖然沒有如意,但是找到了「háo」在三千年前的「學名」:「罶」!想想當年真幸運,竟然觸摸到了三千多年前的文明源頭!

 

再想,「háo」是用竹篾編織成的,就準備在《新華字典》竹部首中逐個尋。這時,任大學歷史系教授的劉兄來簡訊,說 「háo 」應該是「魚笱」的「笱」,我連忙點「百度」用文字、圖片去核對,果然是「笱」!

 

按說,尋到了「háo」的學名「笱(讀gou)」,還意外尋到了「笱」的幾千年前祖宗「罶(讀liu)」,該高興了,可我高興不起來,因為在「百度」中,我又尋到了由「魚笱」延伸的「魚笱效應 」:

 

「城市化、現代化背景下,農家子弟大量進城,此為大勢所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必然導致鄉村衰敗,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它沒有一個良性的回流,而止於「單向流動」,這是一種「魚笱效應」(魚笱是一種頭大尾小、中間束腰、形似喇叭的竹製捕魚簍);作為個體,農家子弟能夠遠走他城,救起自己甚至大家庭,卻無法救起自己的故鄉,故鄉難回,正是「魚笱效應」不斷加劇城鄉之間的差別,並促成鄉村的整體性沉滯。」

 

想到第二故鄉目前也是如此情景,大部分勞動力被「魚笱」套牢,不免使人惆悵。            

                              

「難道幹部的面子比老表的肚子還重要?」

 

關北(拿山夏坪)老表好酒,自古以來遠近出名。關北老表飲酒不用酒盅,用酒碗;不叫「呷酒」,叫「吃酒」,好像如此表達才顯出關北人的氣魄。

 

關北老表好酒,有酒冇菜無所謂,黴豆腐、酸菜、豆子照樣下酒;冇菜冇酒也忍得住,一碗飯,「扒拉」兩下就完事了。

 

但如果有菜冇酒,就會氣得「跳腳」。氣得跳腳的「代表人物」要數原拿山大公社副主任郭秋香。郭老倌人家住菖蒲村。他有兩句「名言」傳遍夏坪。

 

前一句與飯無關,與酒有關:某日,他娘婆辛辛苦苦炒了一碗紅椒炒鴨仔「犒勞」他,望著香噴噴的菜,他笑眯眯地問:「有冇有酒?」娘婆答:「房裡冇酒了。」聽到「冇酒」二字,他馬上翻臉,氣嘟嘟的把紅椒炒鴨仔都倒到雞食槽裡,「冇酒?冇酒炒這麼好的菜乾什麼?」

 

後一句與酒無關,與飯有關: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菖蒲鄉(現為村)糧食減產了,他作為鄉長,堅持如實上報。其他幹部勸他,如實上報,就顯得我們菖蒲工作沒有做好,幹部面子就沒有了。

 

他「一語驚天」:「難道幹部的面子比老表肚子還重要?」 

      

袁曉赫作品小輯(點擊標題可閱讀)                  

無字碑(外二篇)(文/袁曉赫)

五月五過端午(外一篇)(文/袁曉赫)

趣談永新話(文/袁曉赫)

焙魚崽(外一篇)(文/袁曉赫)

放廣鴨(外一篇)(文/袁曉赫)

哭嫁(外一篇)(文/袁曉赫)

簷畫印記(外一篇)(文/袁曉赫)

回味清明艾米餜(外一篇)(文/袁曉赫)

井岡山關北古官道 (文/袁曉赫)

相關焦點

  • 「文韻白雲鄂博」冬之旅(外二篇)
    《冬之旅》(外二篇)選自中共白雲鄂博礦區區委宣傳部編輯出版的文學作品集《初心可鑑》。在作者白濤對白雲鄂博草原濃厚的眷戀下,生動細膩的描繪出了這片草原的風情。在敖包下,體會到了神聖,在鐵花叢和芨芨草灘中感受頑強的生命力,一靜一動中呈現出白雲鄂博獨特的魅力!
  • 九零年代鳳凰女,穿書年代文,自立自強,山村裡飛出的金鳳凰
    導讀:本期推薦的是洲是的作品,之前推過幾篇她的文,都挺不錯的,這篇是姊妹篇吧,人物都是有關聯的。小編覺得還不錯,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儘管姐妹四人是村裡人心中的絕戶,卻堅持讀書,通過努力,姐妹四人都考上理想大學,成為山村裡飛出的金鳳凰,最後收穫美滿的事業和愛情。刀刀刀短評:本文共有105章,全文圍繞老三夏清講述姐妹四人的生活,文筆流暢,十分溫馨。
  • 猇亭來了手藝人:亞蘭與藍染
    所以,今天要特地為亞蘭の藍染寫下第一篇小文。猇亭蘭染工坊,位於織布街備戰渡口附近入口前行200米的位置,投資人是老猇亭女企業家曾丹;打造者,是猇亭另一位女企業家閔蓉。她們,同為毛家崗人,對猇亭懷有深沉的感情。了解曾丹故事請戳>>>猇亭走出的美女企業家曾丹:愛鄉村、愛自然
  • 【「彝裳夢衣」詩展】巴莫曲布嫫|蕨子紋(外二篇)
    巴莫曲布嫫作品蕨子紋(外二篇
  • 英語學習筆記:幾個表達「手藝人」概念的英文單詞及例句
    這篇學習筆記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手藝人"這個概念在英語中怎樣表達。查到了"手藝人"對應不少單詞,通過例句來看一下吧。---craftsmanLi Hua is a ceramic craftsman from Jingdezhen.
  • 致敬手藝人,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者
    閱讀本文約一首歌的時間, 文末有驚喜。 傳 播 藝 術,播 種 幸 福 。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 七律.讀候德勳老師著作有感(外二首)*作者:趙元林
    七律.讀候德勳老師著作有感(外二首)七律.讀候德勳老師著作有感人生漫漫奮耕耘,撰志集書幾度春。百種情描年月史,千鈞筆寫譜族魂。
  • 莊土小說:​半塊饅頭(外二篇)
    半塊饅頭(小小說)       文/莊土 編輯/磐石
  • 山村日月花爭豔作者:劉華文
    山村四月花開爭豔 文/劉華文(遼寧)幽靜的小山村一聲雄雞報曉叫醒了東方的黎明農家屋頂升起嫋嫋炊煙現居於遼寧,自幼喜歡詩詞文學,做過教師,新聞工作,曾多篇文章,在全國多家報紙、雜誌發表。
  • 用方便麵修板凳的手藝人
    8月20日晚上9點30分,抖音ID「修板凳的師傅」正在直播用方便麵修理破損的小板凳,帳號的主人叫汪偉,90後,是個修家具、皮革的手藝人。在平臺直播維修獲贊高達7334.6萬,粉絲數超1000萬。
  • 《萬物皆有歡喜處》新書發布 祝小兔講述手藝人的人生故事
    專欄開設逾十個月,發表了30餘篇文章,每一篇都會帶著讀者走近一位在她眼裡無比珍貴、令人欽佩的手藝人:做日料的然師傅、做香的頤真姐姐、紋身師、斫琴者……此次集結成書,取名《萬物皆有歡喜處》是希望所有人的人,都能藉由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收穫內心歡喜。 談到為什麼要關注手藝人這個群體,祝小兔表示,我們身邊一直都有這樣的一群手藝人,我們也都在享受他們帶給我們的某種美好,但我們似乎總會遺忘他們。
  • 穿越種田文,穿越到古代山村,拐個相公生孩子,小日子過得真舒坦
    穿越種田文,穿越到古代山村,拐個相公生孩子,小日子過得真舒坦第一本:《穿越古代山林》作者:大順心(穿越種田文,穿越到古代山村,拐個相公生孩子,小日子過得真舒坦)精彩內容:就這兩年功夫要不是村裡人看不過眼,偷偷幫香草一把,那柴婆子真地把她累死都有可能。但是自家人管自家事,雖然看不過去眼,但是誰也不能上她家幫她出頭,最多背後嘀嘀咕咕。
  • 手藝人的堅持——日本最後的古建大師西岡常一如是說
    除此之外,在我生活的奈良西裡地區還居住著眾多各行各業的手藝人,所以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是看著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長大的。身為木匠,我有幸參與了法隆寺的解體大修復,法輪寺三重塔的重建,藥師寺的西塔、中門、迴廊以及整體伽藍的重建,跟眾多手藝人一起經歷了這些難得的修建過程。
  • 王小平:美容養生店老闆,做「手藝人」還是「生意人」?
    康養總裁美容師手藝人你是手藝人還是生意人?網上很多毒雞湯說店老闆就應該從手藝人變成生意人,這個看似很有道理說法卻害人不淺。我們就拿美容養生行業舉例,咱們美容師養生技師本身就是一門手藝,如果你只是開一家店,你首先就應該是一個合格手藝人。而且這也是一個特別依賴人的行業,有人離職就得有人頂上,否則就會斷檔。那我們作為老闆就要隨時培養員工一專多能。而老闆自身也要打造成這個行業的專家。
  • 日本竹籃手藝人巖田淳子
    淳子給我們說起了她日常的生活,除了吃飯休息其餘時間幾乎都花在了竹子的編織上,看似不大的竹籃子竹編製作的過程卻並不簡單,經過剖絲 、切片、切絲 、刮削 、磨光 、加熱彎曲、編結還有修整等等過程才製作完成一個這樣精緻的竹籃子,看著她製作竹籃子的整個製作過程也讓我們著迷,她熟練的技巧和耐心真心讓我們對一個手藝人感到敬佩不已
  • 「手藝人」王震華和他的「微建築」
    昨天,又剛好在某視頻網站看到了關於手工版祈年殿的介紹,讓我不經想起多年前在上海的一個展廳有幸看過「手藝人」王震華的微縮古建築《天壇·祈年殿》。我當時的第一感嘆就是:這得花多長時間才能完成。責任擔當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行動,像「手藝人」王震華那樣的行動。
  • 白雲區沙文鎮對門山村駐村工作組組員廖興號:發展海棠產業 助力...
    我叫廖興號,是白雲區沙文鎮對門山村駐村工作組組員。對門山村位於沙文鎮政府東北面,全村總面積 5.18 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 1310 畝、海棠種植面積 1000 餘畝,轄村民組 5 個,共 234 戶、891 人,有黨員 23 名。
  • 首屆「播動中國」直播節開幕——手藝人自播成新風口
    除了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幫助商家直播帶貨外,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推出的「手藝人自播」成為了本次大會的新亮點。會上,餓了麼、口碑宣布將從8月27日至9月14日正式開啟「手藝人自播邀請賽」,入駐商家可以靠展示手藝和獨門絕活「自播帶客」,結合專屬卡券、榜單、個人作品集等全新玩法,商家不僅可以獲得專屬流量扶持,吸引新用戶為「手藝」點讚、助力銷售提升,還有機會成為新晉「網紅」。
  • 劉德華洗剪吹一條龍,為魯豫理髮,網友:被演戲唱歌耽誤的手藝人
    文/玉濁清劉德華洗剪吹一條龍,為魯豫理髮,網友:被演戲唱歌耽誤的手藝人娛樂圈中有不少帥氣的男性,不過被公認為男神的卻寥寥無幾,在眾多明星當中劉德華脫穎而出,成為了萬人追捧的對象,也有不少粉絲為了追求他而做出了很多瘋狂的事情,他不僅有著帥氣的外表,也擁有著橫溢的才華,
  • 騰訊視頻《國潮手藝人》收官,看小眾內容如何實現大眾化呈現
    1月22日,隨著最後一期節目的上線,由灣仔碼頭冠名播出的《國潮手藝人》第一季在年味的加持下緩緩落幕。這檔由中國手藝網和騰訊視頻聯合出品,聚焦非遺傳承人創變的輕量級紀錄片,每集雖只有10分鐘,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節目通過紀錄片式的鏡頭語言講述新時代下的匠人精神,探究老手藝與新理念的衝突與融合,展現中國手藝人的高超技藝,短短8期內容卻給觀眾帶來了很多驚嘆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