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電視劇加入了背景音樂,渲染氣氛,讓人們覺得有點意思。但是,背景音樂一股腦地應用起來就會造成泛濫的趨勢,有的電視劇從開頭到結尾每一集都要有背景音樂,人們看的過程中竟然渾然不覺。那麼,是不是人們已經上癮了?
當然上癮了,不是上了電視劇的癮,而是上了電視劇背景音樂的癮。原來八十年代電視劇大多沒有背景音樂,只有片頭曲、片尾曲,再插播一個片中曲就算完事了。人物對白見出話劇的功力,說白了就像演話劇。那時候設備不先進,演員們都要背臺詞,到實地場景說臺詞,還要後期剪輯錄音。這樣拍一集電視劇著實不容易,也很考驗導演和演員的功力。港臺片引進之後,片中大量插入音樂,或許同時受了外國音樂劇的影響,導致很多內地電視劇紛紛跟風,也在片中插播背景音樂。慢慢的,觀眾們的胃口就被背景音樂慣壞了。他們甚至以為沒有背景音樂的電視劇就不是電視劇了,弄得一些導演不得不在電視劇中插入背景音樂,或者隔幾分鐘就要插入一段,讓音樂刺激觀眾,不讓他們感到疲勞無趣。那麼,背景音樂就起到了有效調節氣氛的作用,也要把觀眾牢牢黏在屏幕前。
可以說,恰當的背景音樂可以讓觀眾提神醒腦,有效推進情節、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氣氛,但不恰當的背景音樂就不是很好了,只會讓觀眾昏昏欲睡,享受吸食鴉片上癮的感覺,或者感到不適,只能換臺看別的節目。從《新白娘子傳奇》開始,導演們就開始驚呼:居然有這樣的音樂劇?看看《新白娘子傳奇》把一些人迷得神魂顛倒的那個勁兒,也就知道插入背景音樂的作用了。到現在,一些古裝劇全劇都要插播背景音樂,讓觀眾有種上癮的感覺,可以說,很多觀眾並不是真的喜歡那些電視劇的情節,而是喜歡劇中的音樂,與其說是看電視劇不如說是欣賞裡面人物的服飾和音樂,畢竟他們看了開頭就已經猜到結尾了,還需要看具體情節嗎?大部分情節全都用舒緩的古風音樂做背景,緊張刺激的情節就用讓人緊張的音樂,讓觀眾們情緒得到舒緩和緊張交替的作用,從而形成一定的好感。可以說,這樣的電視劇大多粗製濫造,但因為有了背景音樂的襯託,也就讓人產生了錯覺,以為電視劇拍得不錯了。而那些抗日神劇居然也用了舒緩的背景音樂,讓人覺得革命時期的愛情是如何的浪漫,鬼子是如何的笨蛋,我抗日軍民是如何的英勇機智,演來演去也就那麼回事了,其實已經和當時的情形差出了十萬八千裡。人們看幾集也就換臺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知道怎麼回事的。小孩子、年輕人似乎不知道,還以為是真的呢,也就覺得好了,其實還是一定程度上中了背景音樂的毒,上了癮,也就沒法治了。況且,現在拍攝技術先進了,有些演員根本就不用背臺詞,直接看提詞器對口型,後期處理的時候再加入聲音,加入背景音樂,成了一種技術行騙,臺詞不足用音樂來補,騙了很多善良的觀眾。
如此一來,看電視劇就要警惕背景音樂,因為背景音樂會給人造成錯覺,以至於讓人忽視了劇中人物對話和情節構建,上了背景音樂的癮,也就變得淺薄無聊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