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2020-12-2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在地球的南、北極之外,有一處地方被人們稱為「第三極」。這裡曾是地球運動最活躍的地帶,遠古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壯觀的痕跡,巨大的落差,也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別。這裡,就是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唯一有著人類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的第四站,來到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是一個冰與雪的琉璃世界,高原冰川上的積雪終年不化,只需一眼,就能讓遊人看到它的巍峨與純淨。

2015年3月,紀錄片《第三極》開播,作為「西藏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其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紀錄片用更清晰全面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這個靜謐的「第三極」。

「何必管一片海\有多澎湃\何必管那山崗\它高在什麼地方……」伴隨著許巍的嗓音響起,岡仁波齊雪山的雄偉、瑪旁雍錯自然風光的聖潔、雅魯藏布江的壯闊,都一一映入觀眾的眼帘。

當然,比景色更讓人動容的,自然還是生活在這片高原之上的人們的故事。在紀錄片中,有近40個人物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著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們的祥和生活。

譬如,藏北的一戶居民雖然自家的羊被狼吃掉了,依然救下了風雪中的狼崽;一位名叫林周的農婦,細心救助了一隻受傷的黑頸鶴;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牧民利用結冰的湖面,運輸羊群到小島上吃草……在這片純淨的土地上,人類的個體、家族,都與大自然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該片的神奇之處在於,拍攝過程中達成了多個「首次」——首次在地球5000米以上最大的湖泊冰潛拍攝;首次在雅魯藏布江岸200米懸崖懸空拍攝;首次高清紀錄羌塘無人區的動物生態鏈。除此之外,攝製組拍攝轉場行程超過10萬公裡,拍攝超過1000多個小時的4K超高清素材。

隨著高溫天氣的到來,此刻的不少人們對日益上升的溫度感到煩躁。此時,相信紀錄片《第三極》,一定能在這個初夏帶給觀眾一縷清涼,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人心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很多人都說
  • 《第三極》:青藏高原上信仰與自然的力量,治癒人心的紀錄片
    困擾自己的情緒忽然間就像沒有來過般消失了,音樂重新恢復了曾經的動聽,而這些改變僅僅是因為我遇見了《第三極》第三極: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拉瑪峰,他和南北極同樣寒冷,浩瀚的土地之上了無人煙,所以被稱之為第三極,片中記錄了當地藏民是怎樣與自然融為一體
  • 大型西藏紀錄片《第三極》(在線觀看)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上的「第三極」,相比南極、北極,它是唯一有著人類豐富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首次直接採購中國產紀錄片《第三極》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型電視紀錄片《第三極》將於2015年3月25日—30日每天19時10分,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首播。同時,該片的4K非中文版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首播,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首部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直接採購並推送到其全球電視網絡的國產紀錄片。
  • 青藏高原,為何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很多人都說一生必須去一次西藏只為領悟孕育生命的真諦>但沒幾個真正了解這神秘的地球第三極「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文 | 非正式地球研究所放眼世界在緯度25°~30°之間
  • 大型紀錄片:《第三極》全集
    總有種種原因讓我們無法真正走進西藏,哪怕是你去過西藏,可你是否就因此真正經歷過西藏的獨特魅力?想必看過《第三極》,你會認同我的看法。《第三極》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自然地理紀錄片,而是紮根於西藏這個人類第三極上鎖發生的一些令人回味的故事,也就是說,你熱愛西藏、去過西藏,可你是否融入西藏?融入西藏這片泥土所發生的種種故事之中,從而真正領悟第三極的生活方式到底意味著什麼。
  • 當清華學霸撞上「地球第三極」,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
    2017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的賀信中指出: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極」。2019年,西藏自治區站位全區發展高度,做出舉全區之力,合力打造地球第三極頂級品牌的決策部署。作為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第一次在自治區層面打造的區域公共品牌,「地球第三極」通過品牌效應帶動區內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推動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 青藏高原所研究員姚檀棟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姚檀棟在2020年這個全球應對COVID-19疫情的特殊年份當選AGU Fellow,彰顯了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重要影響力以及在青藏高原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的國際領導力。  姚檀棟:現任「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主席,青藏高原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 《第三極》:最用心的、也是最好的關於西藏的紀錄片--海內外藏族觀眾網友、及海外觀眾反饋集萃(一)
    多吉彭措(著名藏族攝影家):「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好的一張名片,向拍攝大型紀錄片《第三極》做出努力的所朋人士致敬!」「讓我們攜手起來關注民族文化,把很多好故事儘可能地介紹出去,為提升民族的文化軟實力共同努力!」
  • 青藏高原所等在時空三極環境大數據平臺研究中獲進展
    地球大數據正成為繼經驗、理論和計算範式之後數據密集型科學範式的代表,成為驅動地球科學創新發展和地球科學發現的新引擎。集成三極多要素數據、三極多圈層模型和大數據分析方法,構建三極大數據共享與服務平臺,開展三極生態環境演變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研究,對提升三極地球系統的研究深度、綜合科學認知水平及我國倡導的「極地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 央視紀錄片《第三極》將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首播
    其中,《第三極》已經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直接採購,將在其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網絡上播出。這是極少數中國自主攝製紀錄片成片直接播出的成功案例。近日,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開播的《第三極》開場可見,這是一部在影像畫面上表現出極高製作水準的紀錄片,敘事從微觀到宏大,從傳奇人物到野生物種,無所不包。  這幾部紀錄片表現出的整體高水平在觀眾心目中重新定位國產紀錄片,從畫面到配樂,更重要的是敘事手法都越來越引人入勝,相應的投資額也大幅提升,動輒2000萬起。那麼,這是否成就了一個因果關係,有錢了,就有精品?有精品,一定會有識貨人?
  • 驚嘆:我國科學家摸清「地球第三極」 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我國科學家又完成了一個矚目的成績,那就是將「地球第三極」摸清了。據中國科學報報導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12月16日紀錄片《辛巴奇遇記》全網獨播 愛奇藝持續深耕精品紀錄片...
    作為國內首部兒童探索高原紀錄片,《辛巴奇遇記》真實紀錄了8歲的孩子辛巴前往地球的第三極——青藏高原,一路上攀登雪山、挑戰大河漂流、參加理塘賽馬節、拍攝雪豹、保護珍稀植物等各種奇遇故事,在展現青藏高原特色風光的同時,傳遞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親子教育陪伴理念。
  • 紀錄片《辛巴奇遇記》12月16日愛奇藝全網獨播 記錄8歲男孩前往...
    (原標題:紀錄片《辛巴奇遇記》12月16日愛奇藝全網獨播 記錄8歲男孩前往世界第三極之旅)
  • 北極,南極,青海第三極
    第1集 生命之伴「第三極地區」一般指寒冷、偏遠並受全球變暖的影響——這些描述不僅僅只適用於南北極地區,還適用於一個面積大於五百萬平方公裡、以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為中心的地區。     (青藏高原、第三極、泛第三極與「一帶一路」地理位置)
  • 「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 ——評三集紀錄片...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做好西藏工作的「十個必須」,其中包括「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向「2019·中國西藏發展論壇」致賀信強調,希望西藏抓住發展機遇,建設美麗幸福西藏,繁榮優秀傳統文化,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描繪新時代西藏發展新畫卷。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取得重要成果:探究高原奧秘建設美麗西藏
    圖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西藏珠峰科考隊赴珠峰地區全面開展綜合科學考察。深情暖高原,囑託催奮進。從阿里高原到三江流域,從萬裡羌塘到雅魯藏布,處處體現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時時感受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無比溫暖。
  • 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
    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如今的地球與100年前的地球做對比,幾乎是兩個極端,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尤其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影響是無法忽略的,高原、山峰都出現了融化的痕跡,環境問題不可避免,就連人類無法抵達的青藏高原,也出現巨大的問題,那究竟是什麼問題呢?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青藏高原地質研討會今日召開
    央廣網拉薩12月11日消息(記者普布次仁)今日上午由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等單位協辦的2020年青藏高原地質研討會在拉薩召開。與會期間,眾多科學家將系統梳理「十三五」青藏高原基礎地質、資源能源、環境災害等方面地質成果,科學謀劃編制「十四五」規劃,推進地質工作精準服務西藏。據悉,此次研討會會期兩天,分大會報告及野外考察兩部分內容。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增謙、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等200多名相關領域人士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