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周票房已達6500萬美元,並且將於4月16日國內上映。有人說:「大學非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那麼此話放在電影上,也許就是:大片非但指大場面大卡司大投資之謂也,大票房之謂也。挾著《阿凡達》的3D大片餘威而來,但當下客觀現實而言,「簡明史詩+偽3D」的《諸神之戰》也許更容易成為當下的大片成功參照。
1 追趕3D熱潮
哪怕是2D轉的
去年卡梅隆11年磨一劍的《阿凡達》大獲成功,全球億萬影迷爭相搶票,讓人感到3D技術的劃時代進步和不可思議的市場吸引力。歷史或許會再次證明卡梅隆的成就,但電影公司和觀眾是活在當下的,於是緊接而來的是一堆後期加工的「3D電影」應運而生,眼下的《諸神之戰》也是其中一部。但如果純粹地把它看作又一部投機的3D大片,則未免又太看輕了這部神話電影。相比起《愛麗絲夢遊仙境》,《諸神之戰》更有3D的理由:從冥界到奧林匹斯山的場景轉移,到各路人、魔、神的愛恨糾葛和互相徵戰,史詩和超現實的氛圍似乎更有3D效果露兩手的餘地,而3D只是錦上添花的重口味調料而已。
偽3D浪潮真鋪天蓋地而來,的確有點駭人,不過觀眾暫時也照樣受落,試想一部大片擺在你面前,3D版還是2D版?畢竟是好漢的都不想吃眼前虧。3D肯定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不過它往前的速度有多快,則似乎要關乎未來世界經濟狀況,這顯然只能由諸神來決定了。據聞在國內中影只引進3D版本,不引進普通2D版,國內普通影院將無法上映該片,這真的不知是杯具還是洗具了。
3D變形記
3D及IMAX版本電影,票價可以合理上漲,於是諸多2D電影都在尋摸著搞成3D,全然不管立體成像原理。《格列佛遊記》及《納尼亞傳奇》、《蝙蝠俠》、《超人》等系列電影的新作,舊片如《鐵達尼號》、《指環王》、《三百斯巴達勇士》、《終結者2》等,上影廠動畫電影《漁童》、《大鬧天宮》、《豬八戒吃西瓜》等等,都在緊鑼密鼓的變形之中,馮小剛(在線看影視作品)導演的《唐山大地震》將推出IMAX版本。3D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合適的內容相匹配,就好像度數不對的美瞳華而不實,看不清是會掉進溝裡的。
2 注入複雜內涵
半神半人的適度分裂糾結
口碑一致叫好如《阿凡達》,此前也曾受人非議:劇情太簡單了。而《諸神之戰》則不必有此擔憂,作為商業大片而言,它不需要有太糾結的思想和劍走偏鋒的價值觀,不過它有了希臘神話這個根深葉茂的源頭,面對那麼多人、神、魔之間的紛爭和對決,眾神的愛恨交纏和性格陰暗面,衍生出各種錯亂倫理和紛繁矛盾,路易斯·萊特裡爾要做的也許反而是防止劇情變複雜。
作為宙斯風流孽債誕下的又一個半神半人,主角帕修斯降生在一個人神矛盾激化至開戰的高危世代,本來就在人和神之間身份指認不明,還面臨了一個站哪一邊隊的選擇問題。由於養父母在冥王海蒂斯的殺戮中死去,他也自然「被選擇」站在人類的一邊與神為敵,並且在生父宙斯出現勸降之際,還一臉酷相地聲明道:「那是我的選擇」、「你創造人卻不了解人」,呈現出了一些現代精神。但在與阿克西斯王、冥王海蒂斯和遠古海怪搏鬥的過程中,他還是使用了宙斯留下的神兵利刃,並且逐漸在人、神、魔的三足鼎立中倒向了生父宙斯看似偽善的懷抱。附帶一說的是,片中的矛盾起源是人類與神為敵,最後在日蝕之際遠古海怪興風作浪摧毀城邦,阿哥斯城面臨傾覆危險,也多少讓人有逆天而行而最終遭到懲罰的末日想像。
人神糾結症候群
無論有沒有終極性大神的存在,人類都在童年時期,以為有神仙世界,《大話西遊》、《無極》、《奧本武夫》等等,都在討論神仙、妖精與人類的分野及交錯。當人類達到後工業社會,又製造出計算機來反射人類的存在意義,《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人工智慧》、《終結者》、《黑客帝國》、《變形金剛》等等,又要探討超越人類的更高檔次的智慧是否可能。神、人、機器之間的糾結,是進化論的不同階段所必然直面的困惑,「我是誰」始終是最振聾發聵的自我疑問。
3 選擇宏大題材
希臘神話取之不竭
卡梅隆籌備《阿凡達》即使是劇本都得從零開始,但路易斯·萊特裡爾做《諸神之戰》卻有希臘神話的強大資源支持,他只需要把幾個神人的英勇事跡糅合到帕修斯身上,然後讓他穿越到北歐神話裡斬殺一回遠古海怪,再順手把帕修斯的外祖父改成父親,更顯他們與宙斯的三角仇恨,這對普通影迷來說,在90分鐘的電影裡就足夠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仿佛曆盡人世間傳奇。雖有美國媒體認為此片既混亂又乏味,只有史詩崇拜者才會為之興奮,但如果沒有真刀真槍的宏大場面,擁有宏大題材也未嘗不是上佳法寶,畢竟故事背景和觀眾想像力有時也能創造出無限空間。這次不少影迷抱怨,奧林匹斯眾神裡只勉強讓阿波羅露了一面,其他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於是導演就恰逢其時地透露:兩部續集的劇本已經完成,此故事將拍攝成三部曲。可見希臘神話這個題材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宏大題材崇拜症
高科技、高概念、大製作、大題材,是當下電影喜歡搞的項目,美國和中國的大片商,越來越依賴少數電影的商業回報。《黑客帝國》、《指環王》、《哈利·波特》、《蝙蝠俠》、《赤壁》、《大鬧天宮》都是如此,在宏大題材之前的膜拜表演目前看不出有衰退的跡象,中小投資繼續被忽視。
4 打造配角明星陣容
花瓶、怪獸和惡勢力一個都不能少
《諸神之戰》由近年大紅大紫的薩姆·沃辛頓擔任主角,此公不久前才因為《阿凡達》而出盡風頭,但是一部史詩式大片顯然不能只靠一個人撐起來。導演心目中最得意的,還是找到薩姆·沃辛頓、拉爾夫·費因斯和連姆·尼森這樣「令人驚嘆的演員組合」,作為人、魔、神的三股對立力量的他們,足夠壓住場面。曾在《哈利·波特》系列裡扮演大反派 伏地魔的拉爾夫·費因斯,出演冥王可謂本色演出,而他在《辛德勒名單》裡的老對手連姆·尼森,則當上與他針鋒相對的宙斯。此外,被帕修斯愛上的愛莪女神則由《 007:大破量子危機》裡的邦女郎傑瑪·阿特登扮演,而丹麥演技派男星麥德斯·米科爾森也有份露面,多少拼出眾星雲集的璀璨圖景。但最出彩的卻未必是這些神或人的角色,反而很可能是各種遠古怪獸和生靈,比如雙翼神馬、獨眼的眾女巫,還有木炭人般的迪精,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生生不息的可怕巨蠍,而人氣最旺的當數蛇蠍美女美杜莎,不少看過此片的影迷表示傾倒於她的美麗和剽悍。至於作為大Boss冥王海蒂斯和令人們聞風喪膽的遠古海怪,最後卻讓影迷大跌眼鏡,竟然幾乎被帕修斯秒殺了,人和神勝利把冥王趕回冥界。
宇宙總動員
即便宇宙能夠平行,任何生命體也還是跳不出三界外,人在五行中,配角要找明星,最好是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刺激的事物,而不僅僅是演員有名(《鋼鐵俠2》做的就不錯),最好能出現觀眾百思不得其解或者很震撼的形象。《迷失》、《X檔案》、《危機邊緣》、《星際迷航》等美劇給了很多種花樣,《倩女幽魂》、《蜀山》、《封神榜》、《異形》、《辛巴達》、《一千零一夜》、《星球大戰》、《銀河艦隊、《範海辛》等等,又在不同向度展覽怪力亂神。
5 催谷宣傳造勢
適度高調,暗中發力才是真理
上映前就曝光的豪華演員陣容、宣傳片、海報,加上希臘神話題材的群眾基礎和影片強大的特效,這些噱頭十足的大片常規宣傳方式,都是《諸神之戰》在上映首周就收到理想票房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導演路易斯·萊特裡爾還請來日本經典動漫《聖鬥士星矢》的作者車田正美為其繪製海報,號稱此片也受以希臘神話為原型的《聖鬥士星矢》影響,片中眾神身穿盔甲也是向《聖鬥士星矢》致敬。這也是一次成功的宣傳企劃,不僅成功攻佔日本市場,並且連帶蠱惑了不少聖鬥士迷的心。也許由於以3D為噱頭而並不名正言順,《諸神之戰》的宣傳似乎沒有《阿凡達》那般帶著志在席捲全球的高調,所以預期沒有那麼高,無可避免的批評也沒有那麼狠。
三千米障礙賽
《諸神之戰》在中國,正面迎擊的是「杜拉拉」和「葉問」,嬌小迷人的OL吸引的觀眾群與神人不會有多少交集,但是葉問就要大戰希臘神話。《葉問2》中的甄子丹和洪金寶先是要決戰西洋拳王,接下來便是與「阿凡達」薩姆·沃辛頓的近身纏鬥,其間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變數。在《阿凡達》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之後,觀眾對3D電影的消費衝動還很難說,而《葉問2》在大學生電影節上已經俘獲觀眾的心,站口究竟如何,且待月底再說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