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蘆墟:名醫「葛半仙」和他的烈士兒子

2021-02-12 吳江通

「吳江通」連續兩年勇奪全國冠、亞軍。

您的關注,我的動力!

葛道炎

蘆墟古鎮中段,有條東西向的西柵河,一公裡多長,西直通分湖,東接市河。西柵河原較寬,曾可容小型輪船通航。河南岸,舊時是田陌村舍,漾花船棚,解放後為中星六隊和蔬菜隊田地。河北岸,為跨街樓、牆門老宅:懷德堂、史家弄、唐家牆門、畢家牆門、史家大院、地摩堂等。在中段,現西柵20號為葛宅,曾是蘆墟名醫葛道炎的中醫診所和宅居。從民國初期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醫聲享譽分湖周邊,人稱「葛半仙」。

《蘆墟鎮志》「衛生體育」卷記載:葛道炎,民國35年時52歲,籍貫嘉善,醫術傳自父親葛子覃,診所開業於1918年,主治中醫內科,授診地址西柵13號。

葛宅來歷


葛道炎年輕照

葛道炎(1895~1970),初用名葛道言,嘉善陶莊人,祖居陶莊北園,父親葛之覃,是當地有名的中醫。道炎公從小在私塾啟蒙,熟讀經典古籍。跟隨父親學醫,掌握四診八綱之理,望聞問切之要。1918年,獨自來蘆墟開診。時蘆墟工商業興旺,水路交通發達,是居民和流動人口眾多的市鎮,又分湖周邊村落星布,在蘆墟發展是有眼光的選擇。又道炎公的繼母是蘆墟名醫徐蔚卿的妹子,來蘆開診,也有照應。

民國時期,蘆墟醫學較為興旺。民國23年(1934),吳江中醫公會成立,蘆墟註冊開業的中醫有29家,西醫內外科產科有9家(《吳江衛生志》「醫療衛生機構」卷)。在名醫林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行醫,有利醫術的提高和交流。

道炎公到蘆墟行醫,攜妻子和長子,租下西柵唐家沿街的四開間宅居,其中幾間唐之復家原作庫房用。道炎公在此掛牌開診,又生育三女二子。到了抗戰期間,道炎公送二兒葛賜元到上海泰倉錢莊學生意。其時,房東唐之復也到上海發展,急需資金,找到葛賜元商量,決定將葛家租住的房子作價賣出。道炎公變賣了陶莊部分田產,再借了部分錢,遂買下此宅,從此成為葛宅。

葛宅高圍牆,石庫門,門前西柵河,單河埠。進門有一門樓,前天井。後四間二層樓房。底樓西作診病間,花格半窗,天井牆角有花壇,種一叢南天竹。底樓中間一間,作客廳,接客敘談。天井東有廂房,作廚房間,有大灶頭。道炎公子女多,有幾位成家後仍一起居住,吃飯有十幾人。樓上全做了臥房。屋後有小天井,用矮牆與唐家天井相隔。

醫者仁心

《本草集》 (道炎公手跡)

道炎公遍讀杏林金匱,收集奇方要術。葛家後人,尚保存少部分道炎公所藏醫書及親自抄錄、著述的手稿本(大部分醫書、手稿,文革中毀)。《本草集》,道炎公手鈔本,為藥草的功能、藥理大全;《東醫寶鑑》抄本,為1610年朝鮮國許浚會同御醫編撰成的一部漢方大全,極具臨床指導意義,此抄本罕見;《溫熱條辨酌要》,是道炎公在行醫中根據《溫熱條辨》一書整理的實用要義;《古今名醫薈萃》,新安羅美東逸父輯,是一部手抄本,帶硃批;《景嶽全書發揮》,葉天士著,清刻本,刊於1844年,是道炎公珍愛之書,書中葉天士對張景嶽所主張的溫補學說提出了不少補正。葉天士是清代四大溫病學家之一,為道炎公所崇拜。《閱書要札調理卷》,也是道炎公曆年學習、行醫心得,著錄成稿。

《調理諸方》道炎公手跡

《傷寒六論》等醫書 道炎公藏書

《百方合抄》道炎公手跡

道炎公從小熟讀古籍,承家學,以仁愛立身,又善博採眾名醫家之長,勤學善思,兢業不怠,遂成一方醫家。精治傷寒類病症,善調理之方,醫名享譽分湖周邊。

醫方

葛道炎醫方

道炎公為人仁厚,對求診者,不論貧富,均悉心診脈,細心用方。周邊多有農家前來求診,診所前的西柵河,常被求診船隻堵滿。時有農家乏診費,帶些大米,農副產品充當,道炎公從不嫌棄,照樣盡心醫治。

蘆墟中心小學的沈劍萍老師常說起,他大兒子的命是道炎先生給的:那是一天大半夜,小孩高燒不退已近昏厥,沈老師敲開道炎公的家門,懇請出診,道炎公二話沒說,起床就走,三帖藥,孩子得以痊癒。葛家有一條有篷船,作出診附近村落用,搖船的叫阿龍,吃住都在葛家。當時附近農村有「請醫生,叫阿龍船」之說。道炎先生被請出診到村上,一會兒就傳開,「葛半仙」來了,待主家看診結束,門外已等候好多村上的人來求診。把個脈,開個方,也不收診費。村上人為謝意,送上些雞蛋、赤豆等物。阿龍船回來,船艙裡多有鄉下食品帶來。

1935年,吳江成立中醫工會,蘆、莘、厙合成立第五分事務所,道炎公加入其中,並為「書面病症問答組」「打樣組」人員。1952年,蘆墟聯合診所成立,道炎公任中醫內科醫生,診所為其專闢診間。1956年,吳江縣成立中醫中藥治療血吸蟲病研究組,抽調全縣學術水平較高、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道炎公位列其中。當時血吸蟲病非常嚴重,道炎公與同組醫生一起精研出:消炎逐水丸、溫陽逐水丸、通壅利尿丸、烏棗丸、消堅丸、竹紙丸、青蒿鱉甲湯(一、二)、急性下痢方、集要殺蟲丸、健運脾陽方等。「是年,先後在震澤、盛澤、蘆墟、黎裡、同裡等設中醫中藥治療組,開展晚期血吸蟲病的治療。中醫中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對緩解病情、改善症狀體徵,順利接受病原治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吳江衛生志》第三章中醫和西醫)」道炎公在這場消滅血吸蟲病的運動中,貢獻了自己智慧和精力。

吳彤安醫師

《溫熱條辨酌要》

蘆墟聯合診所後改組成蘆墟中心醫院,道炎公一直是醫院的主要醫師。院方常派青年醫生侍診學習,道炎公悉心教導培養。最後二年,醫院派了剛領到醫師資質的吳彤安為道炎公的助手,幫抄方子。吳彤安改革開放後開設了蘆墟第一個私人中醫診所,專攻婦科和內科。採訪吳醫師時,當說到道炎公,她不時露出感激和敬重的神色,說:「我真正能診脈看病,都是道炎先生教的。」講到道炎先生的醫德,不無欽佩,道炎先生臨終前幾天,躺在床上,有求診者定要道炎先生診治,吳醫師來問詢,道炎先生還允許帶到床前,強撐起身體診脈,吳醫師說:最後一張方子,還是道炎先生口述,我記下的。如今,吳醫師還保存道炎先生親筆抄錄的《溫熱條辨酌要》一書,時常溫習。

葛宅後人

道炎公娶妻孫秀珍,嘉善曹家埭人,讀書人家。生長子葛文年、二女葛文英、三女早亡、四子葛賜元、五女葛彩娥、六子葛鶴年。

葛文年年輕照

葛文年(1915年5月~1992年4月)從小隨父學醫,就學蘆墟小學,畢業於吳江初級中學。《蘆墟鎮志》記載:葛文年1933年開業行醫,中醫內科。民國二十四年(1935),吳江中醫工會第五分事務所成立,葛文年為正式職員,並為業餘俱樂部組和音樂組人員。抗日戰爭後期,回陶莊開設診所。解放後,籌建陶莊聯合診所,在聯合診所為主要醫師。後派往汾玉醫院,一段時間集中人員防治、治療血吸蟲病作了努力,後來就在汾玉醫院從醫到退休。

葛文年身份證

葛文年有三子葛浩森、葛然森、葛春華;一女葛潤華。

葛賜元(攝於2011年)

葛賜元(1923年8月~2017年4月)從小受到積德助人、和善勤儉的家風薰陶。啟蒙讀書入蘆墟三官堂小學至畢業,1941年入蘆墟清華中學一年,後就讀南社創始人之一沈穎若先生創辦的學塾。19歲時,正值抗戰後期,隻身到上海學生意,在「泰昌錢莊」當學徒,因聰明好學,辦事踏實,幾年後便升職為襄理,相當於現在的副經理。

葛道炎醫方

在上海,葛賜元結識一批海上文人,接受新文化。葛道炎診所有一方箋,套紅題頭為海上書畫大家吳湖帆所題:葛道炎內科。底印地址:寓蘆墟西柵唐宅八號門牌。邊有:門人王勤生;子文年分診陶莊。該方箋,應為葛賜元在上海所制,時還未從唐家買下宅居。

「泰昌錢莊」在蘆墟開辦「聯源錢莊」後,葛賜元被派回蘆墟當副經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葛賜元暫時失業,曾在家養豬貼補家用。1952年,到上海八達綢廠任帳房。上海施行公私合營後,回蘆墟,從事一些街道工作。1956年,由政府工商部門安排到蘆墟冰廠當會計。1960年抽調到吳江農資公司當採購員,經常出差到東北等地,為吳江採購化肥、飼料。後為吳江農資公司駐滬辦事處負責人,常駐上海,為吳江的經濟發展採購各類物資。1980年調至吳江食品公司,籌建吳江冷庫,一直工作到退休。退休後,由蘆墟公社聘用,擔任駐滬採購員,為蘆墟的生產建設,採購物資,直至1993年,患眼疾失明,才居家。

葛賜元夫人費德圻,蘆墟秋水潭費家人,現健在,蘆墟中心小學退休教師,生兩子四女。大女葛為群、二女葛為平、三女葛為中、四子葛勇、五女葛為民。六子過繼於原蘆墟中學校長鄭潤之,即筆者。

葛鶴年

1949年5月,吳江青訓班,蘆墟6位同學攝於松陵共怡園(後中站立為葛鶴年)

葛鶴年(1933~1951),小名琪官,烈士。幼時啟蒙就學蘆墟三官堂小學堂,1948年就讀蘆墟分湖初級中學,加入地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與陳擎天、王仲煊等先進青年一起,組織學校的學生會活動,宣傳革命思想,迎接解放。1949年,蘆墟解放,參與區委的下鄉宣傳、徵糧支軍活動;5月底參加吳江青訓班學習。1949年11月,由組織選送到上海華東地區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校學習。剛解放,臺灣當局常派飛機臨上海轟炸。為了打擊臺灣轟炸機之氣焰,上海成立了高炮部隊,從團校選一批優秀學員入伍。是時葛鶴年參軍進入上海防空司令部高炮指揮所,入駐江灣五角場。葛鶴年參加了幾次擊落來犯敵機的戰鬥,表現沉著勇敢,受到部隊表揚。上海高炮部隊打落了幾架臺灣飛機後,再也沒有飛機來轟炸。後不幸在一次訓練中殉職,部隊舉行追悼大會,頒發烈士證書。由葛賜元護送棺木回蘆墟,蘆墟政府安排隆重的安葬儀式,繞鎮一圈,安葬於分湖灘,1952年建立烈士紀念碑。

葛鶴年烈士墓(原在分湖公園)

葛鶴年烈士墓(2018年攝)

2011年清明前,分湖公園的葛鶴年烈士墓遷往「吳江烈士陵園(分湖片)」,葛家親屬護送烈士遺骨往烈士陵園安葬。墓位於前排二列第一位。

道炎公後人,除葛鶴年英年早逝,其餘四個子女均成家立業,子孫繁衍。惜中醫式微,葛氏醫道未繼續下傳。道炎公留下的醫書手跡,高德醫風,仍為人們敬仰稱頌。

本文編輯:朱宇婷、吳英

圖片來源:鄭一冰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採,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

szwjdaj@163.com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維碼識別 關注更多吳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求點讚☟!轉發更感謝

相關焦點

  • 【記憶】金澤人跑蘆墟
    跑蘆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金澤人、特別是青少年都曾親身經歷過的一種活動,現在回憶起來,依然會興高採烈。     那時候,金澤到蘆墟的交通僅有一隻航船,早晨從蘆墟搖到金澤,下午返回。金澤到蘆墟要當天來回,只能靠步行——跑蘆墟。金澤方言跑蘆墟,就是走到蘆墟去的意思。去蘆墟,大人主要是去購買一些金澤買不到的生活用品與農副產品,青少年主要是去遊玩。
  • 養子不孝,拋棄痴呆老人,誰知半仙撿漏,結果名利雙收
    等到那人走近了,竟是那算命張半仙。張半仙又看了他半天,自言自語地道:「怪了,明明是有福之相,怎落得如此地步?」又對孫萬山說:「老爺子,你可願意隨我回家吃飯?」孫萬山雖糊塗,但聽到有吃的,連連點頭。於是,張半仙就將他帶回到了家。張妻見他帶了個痴呆老人回來,忙問怎麼回事。張半仙將遇到他的事說了,又說:「我料想他那兒子定是嫌棄他,將他扔了。可我看來,他臉上祥雲瑞照,分明不日就有鴻運當頭。
  • 蘆墟曾有「梅花詩社」
    (舊時分湖帆影) 柳亞子先生曾云:蘆墟乃文學淵藪。意為蘆墟為文人薈萃之地。
  • 蘇州抗日第一槍,阻擊地是蘆墟古鎮南柵港,切問書院城隍廟
    11月8日至14日,蘆墟近鄰的嘉善,中國軍隊與日軍激戰七晝夜,打退了敵人無數次進攻,令日軍從楓涇到嘉善縣城僅前進了十一公裡,成功牽制了侵略的步伐。抗日戰爭初,蘇州東南與浙江交界基本不設防,吳江蘆墟鎮上只有非正規武裝:省水警隊和一些工兵約50人,駐南柵生記油坊和西北柵米業公所等,有一艘淺水兵輪;鎮團防隊(又稱壯丁隊)約30人,駐南柵城隍廟。
  • 烈士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記者問他為何不回國,他這樣回答
    烈士江姐姐的兒子,定居美國,記者問為什麼不回國,他這樣回答。抗日戰爭中,中國產生了許多英雄和兒女。因為那時的思想進步了很多。參加這場戰爭的不僅有男人,還有女人和孩子。他們中很多人的名字還在傳播。比如劉胡蘭,呂蒙6姐妹,最小的只有12,3歲。
  • 中山大學開展名醫評選表彰活動 56位名醫獲評
    近日,中山大學組織開展了「中山大學資深名醫」和「中山大學名醫」評選表彰活動,經過各附屬醫院推薦、學校名醫評選專家委員會評審和學校常委會審定,一共有13位「中山大學資深名醫」和43位「中山大學名醫」當選。
  • 重慶珍檔丨烈士王樸和他的母親金永華
    但是,金媽媽堅信兒子所做的是為國家民族造福的事業。幫助兒子,就是為國家民族盡忠盡義啊。最後,她做出決定,支持兒子和他的朋友們的事業!就這樣,金媽媽先後變賣家中田產1480石,折合黃金近2000兩,全部交給了地下黨作為活動經費,並支持川東地下黨購買槍枝彈藥發動了三次武裝起義,為後來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然而不幸的是,1948年6月,因叛徒出賣王樸不幸被捕。
  • 民間故事:瘸半仙
    消息傳到陳家莊上,陳老漢跑到縣上報告:我老漢雖然沒本事找來官印,可是我的女婿娃,就人們們信仰的瘸半仙有本事能找回來。陳老漢所說一一一一早兩年陳老漢家的老母豬找不著,很是著急,無奈叫來瘸女婿伴仙問卦。瘸半仙多少識得些字,認得認不得的看一些老書,都是《六任》《周易》什麼的。瘸女婿聽丈人走路的腳步聲起卦,如何等情的算了一陣。瘸女婿半仙說:東南方向,暗處去找。
  • 烈士紀念日|烈士陳怡:犧牲前,未出生的孩子是他最大的牽掛
    今天(9月30日)上午,在沙坪垻區紅巖聯線管理中心小劇場,重慶市2020年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舉行。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烈士陳怡的父母陳相舉、李福群眼含熱淚,接過了兒子的烈士光榮證。烈士陳怡的父母(右一、右二)接過兒子的烈士光榮證去年5月13日,身為軍人的陳怡在執行飛行任務時,因飛機失事,在陝西省城固縣壯烈犧牲。當兵是他從小的願望陳怡來自重慶渝北,於2011年12月光榮入伍。
  • 烈士紀念日 | 烈士陳怡:犧牲前,未出生的孩子是他最大的牽掛
    今天(9月30日)上午,在沙坪垻區紅巖聯線管理中心小劇場,重慶市2020年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舉行。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烈士陳怡的父母陳相舉、李福群眼含熱淚,接過了兒子的烈士光榮證。烈士陳怡的父母(右一、右二)接過兒子的烈士光榮證去年5月13日,身為軍人的陳怡在執行飛行任務時,因飛機失事,在陝西省城固縣壯烈犧牲。
  • 葛二蛋難以置信,他不明白父親為何要那樣做
    葛二蛋回到葛家村,那裡早已是殘垣斷壁,他打開家中地下瓦罐後發現了很多銀元,葛二蛋難以置信,他不明白父親為何要那樣做。孟喜子安慰葛二蛋,他要去炸日軍武器庫替葛財旺還帳,葛二蛋想送孟喜子回塔灣村,他不想讓她陷入危險的境地,可孟喜子要堅持跟著他。麥子去藥鋪給兒子買藥時遇到買藥的周先生,在他的通融下藥鋪的老闆才賣藥給周先生。
  • 萬界仙蹤:星雲成為半仙,吊打人族第一,安芸臣服
    葉星雲成為半仙,他的實力本來只有六重天,他騙走齊王的上古秘法,修復八脈缺一,秘法與天元神宗心法融合,半天不到他就突破六重天,後來修煉盤古開天決,領悟多元宇宙的規則,修為突飛猛進,後與安芸雙修,突破了半仙,之前允皇九重天的不動明王功玩弄葉星雲、葉嫣然、葉雪雲、葉星洲,如今葉星雲單槍匹馬能取他性命
  • 小葛:母親病情穩定,是我最大的心願
    母親被接到椒江後,小葛很開心,他正細心地在幫母親剪指甲。浙江在線03月20日訊 近十年來,黃巖上鄭鄉下鄭村65歲的老人葛荷香從來沒有出過房間一步。由於身患疾病,腦子不清楚,在外打工的兒子只得僱人,每頓給老人送飯。同村的一位阿姨說,沒見過比她還苦的女人。但是,葛荷香也是幸運的,兒子一直沒有放棄對母親的治療。十多年來,兒子一攢夠看病的錢,就帶母親去醫院,但直到現在,病情仍沒有好轉。一個人撐起一個家下鄭村位於黃巖西部山區,村裡的人幾乎都沒什麼收入。
  • 威海市文登區葛家中心衛生院:辦公室裡的蘋果和鈔票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11月16日的下午,威海市文登區葛家中心衛生院內科護士辦公室地面上突然多了兩箱蘋果,護士長立即詢問周邊的人員,然而大家都在忙碌著沒注意到是誰放的。「這就奇怪了,是誰把蘋果放在這裡呢?」
  • 還記得滄州「半仙」命案麼?一審宣判!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2017年11月,鹽山縣女子胡瑞娟被丈夫陳春龍帶至當地一「半仙」家中「看病」,被「半仙」趙清江診斷為「蛇仙附體」。為將胡瑞娟的「病」治好,陳春龍及其親弟弟陳金來按照趙清江的要求,用皮鞭抽打胡瑞娟,卻導致胡瑞娟死亡。判決書顯示,趙清江、陳春龍、陳金來均犯故意傷害罪,分別獲刑13年、12年、2年2個月。
  • 烈士江姐犧牲近70年,兒子卻定居美國,面對質疑他只回應了五個字
    我只做了一半作為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兒子,彭雲的內心是否感受到烈士遺孤光環的壓力?對於回國問題,彭雲講,總在想該不該回去。也曾經努力過,但想不好回國做什麼,似乎找不到著力點。原來想做出大東西就回來,但還沒等做出來就老了。對於江姐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的遺願問題,彭雲坦言:母親的遺願我只做到了一半。
  • 烈士陳怡:犧牲前,未出生的孩子是他最大的牽掛
    今天(9月30日)上午,在沙坪垻區紅巖聯線管理中心小劇場,重慶市2020年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舉行。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烈士陳怡的父母陳相舉、李福群眼含熱淚,接過了兒子的烈士光榮證。
  • 南京市和宜賓市聯手為烈士尋親 70年後,烈士倪進宏與妹妹終「相聚」
    烈士倪進宏與妹妹終「相聚」清明節前夕,家住南京市玄武區省農科院的86歲老奶奶倪桂芳做夢也沒想到,70年前犧牲的三哥倪進宏突然有了消息,他被安葬在四川省宜賓市珙縣烈士陵園。跨越70年,當她看到三哥倪進宏的烈士墓碑照片時,百感交集,淚如泉湧。記者連線四川省宜賓市珙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任大海。他說,由於2019年「6·17」地震使得原珙縣烈士陵園地面建築全部損毀,包括倪進宏在內的29座烈士墓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災後重建委員會決定,將29座烈士墓遷至新珙縣烈士陵園統一管理和保護。
  • 數碼寶貝:半仙的妹控力爆發,撒多格杜獸大戰朱雀獸!
    首先是急於搶回古樂獸:這是啟人他們來數碼世界的主要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經歷了非常多冒險,也成長了很多,而李半仙始終是智商在線並且十分成熟穩重的一個,那麼這次他為什麼急眼了呢?因為他的妹妹李小春也來到了數碼世界,在小春醬沒到數碼世界之前半仙的思維是正常的,是跟著計劃以及現狀走的,因為他身邊的夥伴都是下定決心要一起戰鬥一起冒險,儘管會擔心夥伴的安危但是以夥伴們的戰鬥力可以讓他放心,所以這種情況下半仙擁有充分的理智。而小春來了數碼世界後就完全不同了,在人類世界建良就非常寵愛小春,大耳獸亦是如此,當小春來到數碼世界後建良的首要目的就變成了:送小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