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夜雨丨回憶父親(三) - 謝欣

2020-12-14 上遊新聞

回憶父親(三)

謝欣

父親一生,勤勞儉樸,心地善良,功德圓滿。在家,父親孝順為子,模範為夫,慈祥為父。在外,父親孜孜不倦教書育人,默默奉獻治病救人。同時,父親還多才多藝,助人為樂,廣結善緣。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父親經常告誡我們,人是恆溫動物,要存敬畏、知冷暖、講良心。天地之大,人海茫茫,無論是同飲一口井的鄉裡鄉親,還是朝夕相處的單位同事,都是人生緣分,都在一個生態系統,都需要坦誠相待、將心比心,都需要愛的奉獻和守望相助。

遠親不如近鄰。父親說,花要葉扶,事要人幫,世界上沒有萬事不求人的孤家寡人。人與人,特別是同事之間、鄰裡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該幫忙時要出手。工作再複雜,任務再艱巨,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希望;有福大家享,禮輕人意重,誠信互助是人情往來的無價之寶。

在我心中,父親一直嚴以律已,寬以待人,樂施好善。東家長,西家短,人到人情到,能幫多少幫多少。特別是逢年過節,修房造物,紅白喜事,父親都力所能及,發揮所長,隨叫隨到甚至不請自到。

言為心聲,字如其人。

父親認為,說和寫,是老師授人以漁的基本功,少一樣就是斷手杆和㗑㗑腳;說和寫,也是學習技能、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的孿生兄弟,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除教書和治病外,在老家,父親幫助別人最多,也是我們家人特別自豪的,就是他能說會道的口才和別具一格的書法。

在土家山寨,民風淳厚,民俗悠久。不管貧富貴賤,有沒有念過書上過學,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門庭,張貼「對子」。修房造物,要請先生看「期辰」,選「屋基」。結婚拜堂,要請有名望的人「喊禮」。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交通基本靠走,文化娛樂基本靠吼,讀書讀得好的要麼參軍要麼進城,留下來能提筆寫「對子」,出門看「屋基」,掐指算「期辰」,隨口就「喊禮」的文化人,十裡八外,屈指可數。

興許是長年教書,見多識廣,父親集口才、文才和書法為一體,能說、會寫、精算。加之,性格豁達,平易近人,樂施好善,父親就成了老家最受歡迎的民間藝人。

在農村,年輕人結婚,不一定去鄉政府扯結婚證(有的是年齡太小扯不了證,有的是路途遙遠不方便扯證,還有的是表兄表妹近親關係無法扯證),但一定要拜堂。只有拜堂,才算正式成親,新郎新娘才敢光明正大住在一塊,雙方家庭才會結成「兒女親家」,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才會彼此接納認可。

要拜堂,就必須「喊禮」。

拜堂,就是認祖歸宗,新郎新娘在新郎家(上門女婿在新娘家)堂屋舉行婚禮儀式,公開婚姻關係,接受父母雙親和親朋好友祝福。

「喊禮」,就是婚禮的流程,都通過「喊」,一個人,一張嘴巴,包打包唱。「喊禮」人,既是婚禮的主持人,又是主婚人和證婚人。

「喊禮」先生,不僅要儀表堂堂、能說會道,而且還要德高望重、身體健康、兒女雙全。

父親是高級教師,身材魁梧,公道正派,是我們當地拜堂「喊禮」當之無愧的首席先生。只要父親在,新郎新娘一般是不會請其他人去「喊禮」的。

作為父親的尾巴根,我喜歡跟在父親後面,享受父親「喊禮」的特別待遇。吃喜糖,搶鞭炮,嗑瓜子花生,甚至悄悄咪咪跑到新郎旁邊,偷偷摸摸地去拉新娘子的紅蓋頭,出奇不意地製造一點大眾驚奇,特別是瞧一瞧新娘子受到驚嚇後,那一瞬間的美麗嬌羞。

我們土家人結婚拜堂,在堂屋舉行。

堂屋正中靠牆,要擺一張四角四方的八仙桌。桌正中,豎立「天地君親師」牌位。牌位左前方,擺放個若干個手寫的「包封」(冥包,即給去逝的先人寄送紙錢,相當於現在的「紅包」),可以寫一個總的,也可以分開寫,寫給已逝的近三代人,落款為新郎新娘姓名)。牌位右前方,放一個正方形升子,升子裡盛滿穀子,穀子上面放六顆大棗,升子外面還要貼兩個紅雙喜。

八仙桌的左右兩邊,要點一對紅燭,一對紅香。

父親「喊禮」,字正腔圓,語言精彩,聲如宏鍾,禮數周全,簡潔大氣。

拜堂前,新郎新娘從頭到腳,裡裡外外都要穿新的,精妝打扮後,早早在堂屋大門前等候。

待所有準備工作就緒,父親就站在堂屋大門邊,高聲一句:尊敬的新郎新娘父母,各位嘉賓,各位親朋好友: 大家好!」 

頓時,全場鴉雀無聲。緊接著,父親清清嗓子,用得最多的一句「一世良緣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長」作鋪墊,再用幾句精煉的套話,把婚禮的濃濃喜慶給烘託出來。

父親說,「今天,三陽開泰,吉祥滿地,高朋雲集。經過浪漫熱烈的相識相知相戀,某某先生和某某女士終於合二為一,攜手步入神聖的婚姻殿堂,並將在親朋好友的關心關愛下,生兒育女,恩愛到老,幸福一生。」

說到這兒,父親會有意停頓一會,帶頭鼓掌。

接下來,父親說:「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新郎新娘及其家人,對光臨婚禮的各位嘉賓和親朋好友們,表示衷心感謝和熱烈歡迎!」

 待掌聲落下,父親隨即大聲宣布:「某某先生和某某女士結婚儀式正式開始!有請新郎新娘登場!請掌聲歡迎、吹奏嗩吶、鳴放鞭炮! 」

伴隨震耳欲聾的掌聲、嗩吶聲、鞭炮聲和歡呼聲,新郎挽著新娘,亦步亦趨,徐徐跨過大門坎,走到堂屋中間,按男左女右站定。

這時,父親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頓,高聲宣布:「請新郎新娘拜堂。」這是婚禮的高潮,所有嘉賓和親朋好友都會擠向堂屋,目睹新人風採,見證偉大愛情,送去美好祝福。

「一拜天地。請新郎新娘面向中堂,三鞠躬。一鞠躬,感謝天,天降吉祥如意。二鞠躬,感謝地,地孕五穀豐登。三鞠躬,感謝天地作主,在天本為比翼鳥,在地結為連理枝。天作之合,地成之美;天生一對,地造一雙。」 

「二拜父母。水有源,樹有根,花好月圓父母恩。請新郎新娘面向父母,三鞠躬。 一鞠躬,感謝父母生育之恩。二鞠躬,感謝父母培養之恩。三鞠躬,感謝父母祝福之恩。」 

「三夫妻對拜 。請新郎和新娘面對面。一鞠躬,同心同德,相親相愛。二鞠躬,龍鳳呈祥,比翼雙飛。三鞠躬,白頭偕老,永結同心!」

拜堂結束後,父親清清嗓子,高聲宣布:「送新郎新娘入洞房。請吹奏嗩吶、敲鑼打鼓、鳴放鞭炮!」待嗩吶、鞭炮聲停,父親高聲宣布:「結婚典禮到此結束,請各位嘉賓和親朋好友到院壩坐席,吃好喝好耍好!」

「對子」,就是楹聯、對聯。父親寫「對子」,不僅追求字音、字義,而且還講究字體、字形和字號。

父親認為,一幅好「對子」,就是一幅美術圖畫,就是一首抒情詩歌,不僅要看起來工工整整,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還要有格局、意境和氣象,形神兼備,大小相宜,音韻和諧,濃淡適中。

打我記事起,每年過年,父親都會給我們幾塊錢,讓我們去場鎮買一些紅紙、墨塊、毛筆和瓜子、花生、糖果。

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飯,我們全家老少總喜歡圍在父親旁邊,一邊給父親點菸、泡茶、磨墨、鋪紙,一邊欣賞父親冥思苦想、龍飛鳳舞的書寫過程,聆聽父親講解「對子」的規範、典故和用意。父親書寫的「對子」,各式各樣,自家院子貼,親朋好友和鄰居家送。

春節一大早,我們兄弟姐妹就爭先恐後,抬梯子,刷米湯,貼「對子」。「對子」貼好後,才去吃奶奶、母親精心製作、香甜可口的包心湯圓。

在我的記憶裡,父親寫的「對子」,不僅圓熟豐潤、蒼勁有力,而且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統一,做到每年新、每幅新,每幅「對子」的字義、字音、字數不盡一樣,字形、字體、字號,也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和因人而異。

老家木屋,與我同歲,是父親和母親節衣縮食、東挪西借,傾注畢生心血所修。整個房屋坐北朝南,正房七柱三間,廂房一間,另有一間廁所和兩間豬圈、一間牛圈,與廂房相連。

正屋中間為堂屋。堂屋兩邊各一間,每間用杉木板壁隔開,共四個半間,三個半間為息房(臥室),一個半間為書房。廂房中間,有一塊石灰竹籬隔斷,半邊為灶房,半邊為飯堂。

對貼在堂屋的「對子」,父親一般選擇楷書書寫。

父親認為,堂屋是家庭活動的中心,是待人接物的門面。堂屋的「對子」,應正正規規,通俗易懂,並儘可能突出「平安、健康、和諧、幸福」。

用楷書書寫堂屋「對子」,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簡潔大方,易識易認,能夠彰顯「堂屋」的功能地位,展示家風家教的嚴謹和正統。

對堂屋的「對子」,父親特別講究,每年都寫,但每年都用楷體書寫,字形、字號也基本不變,甚至連字義、字聲,兩年三年甚至四年五年也一個樣。

正因為多年不變,至今,有三幅堂屋「對子」,我還倒背如流。一幅是,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下聯:萬事如意步步高。橫聯:萬象更新。另一幅是,上聯 :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樓。橫聯:平安和順。還有一幅是,上聯:國富千業旺。下聯:家和萬事興。橫聯:國泰民安。

對貼在息房(臥室)的「對子」,父親一般選擇隸書書寫。

父親認為,吃有吃相,睡有睡姿。息房(臥室)是睡覺的地方,也是私密性比較強和居住時間比較長的地方。息房(臥室)「對子」,要突出「安靜、乾淨、純潔」,有助於健康睡眠、舒適睡眠,睡出甜蜜、睡出健康、睡出幸福。

三半間息房(臥室),一間為父親母親住,一間為我和哥哥住,一間為大姐二姐住。小時候,這三半間息房(臥室),父親每年都寫「對子」。為了防潮、隔音和保密,息房(臥室)樓上要裝天樓板,地面要裝地樓板,天樓地樓一裝,息房(臥室)的空間就顯得比較窄,「對子」的橫聯就沒地方貼了。

父親和母親,都是共產黨員,都具有忠厚、誠實、謙讓的傳統美德。父親對自己和母親(息房)臥室的「對子」,就像梳妝鏡一下,天天對照,時時提醒。這些「對子」,不僅是父親母親的梳妝鏡,也是我們家的家風家教。這些傳家寶,歷久彌新,代代管用。只可惜,父親和母親(息房)臥室的「對子」,我記得的,只有這麼幾對:

仁義誠實天下走,明德身正有千朋。

善為玉寶終身用,心作良田百世耕。

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

我和哥哥,一個老大,一個老么,都是父親母親操心的調皮鬼,也是他們傳宗接代、光宗耀祖、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對我和哥哥息房(臥室)的「對子」,我能回憶很多很多,至今都非常溫暖,非常勵志。特別是這些「對子」,千錘百鍊,經世致用。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萬裡航程千裡志,三更燈火五更雞。

青春有志須勤奮,金榜題名報苦辛。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有志求學自當苦心孤詣,欲登高峰何懼風雨兼程。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養成大拙方知巧,學到如愚乃是賢。

大姐二姐,是我們家兩位千金,也是父親母親最為牽掛的心頭肉。父親認為,生是好不如長得好,長得好不如學得好。對大姐二姐息房(臥室)的「對子」,父親特別注重品性、勤儉等傳統美德。比如: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為神。

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儉與勤。

身體好學習好道德品行更須好,做事難做人難誠實守信就不難。

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大富貴必須勤苦得,好兒孫是從明德來。

對貼在書房的「對子」,父親一般選擇用篆書書寫。

父親說,書房是讀書寫字、閒情逸緻、修身養性的地方。書房「對子」的內涵,要「簡約、文靜、勵志、高雅」。

篆書,是漢字最早的公認字體,字形長方,圓轉勻淨,筆斷意連,剛柔相濟。用篆書書寫書房「對子」,既是對中國書法的頂禮膜拜,也是對「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決定人生」等傳統文化等傳承弘揚。

父親是教書人,也是愛書如命、練字成癖的讀書人和書法愛好者。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父親只要踏進書房門,總是讀不完的書,寫不完的字,如痴如醉,廢寢忘食,除非我奶奶和媽媽的聖詣,其他人是請他不出來的。

父親喜歡書房,對書房的「對子」也情有獨鍾。字義、字音可每年一換,字體、字型、字號始終不換。正因為每年書房「對子」的字是新的,我就特別好奇,老是請教父親這個字怎麼念,那個字怎麼寫,合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讀著、寫著、品味著父親書房「對子」,我從小學生讀成中學生,從中學生讀成大學生,從大學生讀成博士和博士後。幾十年了,我至今都還能完完整整背出 10多幅「對子」。

勤外無法,學貴有恆。

知足常樂,無欺自安。

終身爭一息,每事學三思。

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

養心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時如流水去無返,人似驕陽落有期。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

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雲。

種十裡名花何如種德,修萬間廣廈不若修身。

若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欲破難關須向書中求巨斧,要攀高峰還從實踐尋天梯。

對灶房「對子」,父親一般選擇草書書寫。

父親認為,灶房是洗菜、煮飯的地方,油鹽醬醋、瓜果疏菜,都要新鮮、潔淨、富有營養。草書是在隸書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字體,結體簡單,筆劃鉤連,章法多變。用草書書寫廚房「對子」,既能體現食材的「綠色、生態、環保」,又體現了家常便飯的「簡單、快捷、營養」。

對灶房「對子」,父親也是每年一寫,每寫一新。現在想來,父親幾十年前寫的灶房「對子」,至今也不過時。比如:

尋常五異味,鮮潔即家珍。

養生多珍品,衛生合素餐。

一粥一飯需珍惜,寸薪寸木當節約。

淡飯清茶有真味,明窗淨几是安居。

白日缸中多積水,黃昏灶下少堆柴。

白飯青菜留美味,紫茄紅莧有餘香。

稻米能稱雲子飯,鱸魚怎比月兒羹。

生活樸素陳薄蔬,飲食衛生就味鮮。

又香又甜滋味好,不冷不熱情誼長。

對貼在街簷(走廊)的「對子」,父親一般選擇行書書寫。

父親認為,街簷(走廊),既是房屋與院壩的連接,也是遮風蔽雨曬太陽的風景臺。行書,是楷書的簡化,筆畫連帶,書寫規範,端莊大氣。用行書書寫街簷(走廊)「對子」,能體現「吉祥幸福、平等和諧、團結友愛」。

我們老家街簷(走廊),有近兩米寬,十七八米長,街簷(走廊)牆壁有四根圓柱頭,每根柱頭都可以貼「對子」。對街簷(走廊)「對子」,父親有時候寫,有時候不寫。直到中學畢業,我才明白,父親寫街簷「對子」,是要家裡有重大喜事才寫。奶奶七十大壽,哥哥和我娶媳婦,大姐、二姐出嫁,父親都分別寫了街簷(走廊)「對子」。

奶奶七十大壽,父親寫了兩幅「對子」。一幅是:「壽比南山不老松,福如東海長流水。」另一幅是:「蟠桃子結三千歲,萱草花開八百春。」

我哥哥結婚時,父親寫了兩幅「對子」。一幅是:「石為迎賓開口笑,山能作主樂天成。」另一幅是:「梅雅蘭馨稱上品,雪情月意締良緣」。

我大姐出嫁時,父親寫了兩幅「對子」。一幅是:「喜看淑女成佳媳,樂讓東床喚泰山」。另一幅是:「翔鳳乘龍兩姓偶,好花圓月百年春」。

我二姐出嫁時,父親寫了兩幅「對子」。一幅是:「大雁比翼飛萬裡,夫妻同心樂百年」。另一幅是:「娘家既已芳聲著,婆屋定然美德彰」。

我結婚時,父親寫了兩幅「對子」。一幅是:「恩愛夫妻同地久,情深似海比天長。」另一幅是:「佳偶百年欣相遇,知音千裡並蒂連」。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上遊•夜雨丨璧山冬韻詩會 - 耕夫
    {"title":"上遊•夜雨丨璧山冬韻詩會 - 耕夫", "url":"https://www.cqcb.com/yuedu/wenhui/2020-12-19/3444667.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uedu/wenhui/2020
  • 上遊 夜雨丨茶葉-劉邦祥
    上遊 夜雨丨茶葉-劉邦祥
  • 上遊•夜雨丨等待一場雪與春天撞個滿懷 - 廖凡
    {"title":"上遊•夜雨丨等待一場雪與春天撞個滿懷 - 廖凡", "url":"https://www.cqcb.com/yuedu/wenhui/2020-12-15/3422118.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uedu/wenhui
  • 上遊 夜雨丨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陳剛
    上遊 夜雨丨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陳剛 秀髮飄逸,沙衣靈動 目光安放在你的目光裡 淨手燙杯,潔具提溫 素手散茶,尤如馬龍入宮 水與茶輕輕地對話 撫去一切塵埃舊事 輕音樂在沸水的衝泡中漫延 鳳凰三點頭
  • 上遊•夜雨丨這禮物,來自月亮之上——寫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
    {"title":"上遊•夜雨丨這禮物,來自月亮之上——寫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挖土」壯舉成功返回之夜 - 鄭勁松", "url":"https://www.cqcb.com/yuedu/wenhui/2020-12-18/3439679.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
  • 上遊•互動丨融媒新時代 夜雨薈群英一一重慶晚報「群英薈」五...
    近年來,上遊新聞悅讀頻道不間斷推出夜雨副刊文章,更是讓紙媒插上了網絡時代的翅膀,閱讀量、點擊量飛速增長,社會影響力倍增,可謂紙網齊頭並進,兩者相得益彰。今天也是第三屆重慶晚報文學獎頒獎典禮,好多老作者連中三元,成就終身,可喜可賀;也有新面孔榮登榜單,後生可畏,後勁無窮!無論新老,無論先後,都是夜雨副刊最忠實的朋友。
  • 上遊•夜雨丨舊年天氣 - 李曉
    三叔,就是我父親的堂弟,只比我大6歲,他對種地種莊稼毫無興趣,成天在家裡看古書,還在一個本子上寫寫畫畫,後來一天他告訴我,他是要寫《水滸》的續集。三叔就這樣在村子裡成了一個神神叨叨的人。三叔選擇在秋天出走,是我二爺爺給逼的。二爺爺給我三叔提了一門親事,是村子裡一個被火燒後面部有些毀容的女孩,二爺爺想,讓我三叔早點結婚,好歹也續下個香火。三叔感覺自尊心受到猛烈傷害,負氣離家出走了。
  • 上遊夜雨丨我教父親用微信 - 趙麗蓮
    然而,這個熱鬧的群體裡沒有我八十多歲的父親。我的母親去世近20年了,我們四個女兒都工作生活在離父親較遠的地方。母親去世後,父親在老家找了一個阿姨,一起相伴著生活在阿姨的兒子家,住在大大的花園洋房裡,關係融洽,日子過得還不錯。
  • 上遊•夜雨丨大美南川 - 雷學剛
    神龍峽大峽谷林深竹茂  三疊飛瀑 三折三層  飛流直瀉 水勢浩瀚  跌宕起伏林海茫茫  古木鬱蔥活化石珍稀植物銀杉傲立璀璨負氧離子豐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夜雨丨在文字裡返鄉——《漢娜的重慶》翻譯札記 - 海嬈
    文字說明:「1937年,我父親正爬坡進入重慶城。」這是我八十一年前的故鄉,一座屬於我父親母親的重慶城。我心底泛起親切的漣漪。這才回頭去關注作者:Johanna Stahl(簡稱漢娜),父親是德國駐華外交官,母親是成都某中學老師。1937年漢娜出生重慶,1952年全家離開重慶,去德國定居至今。
  • 夜雨• 頭條大賽(第2季)丨重慶一家媒體老總用詩歌語言抒寫新聞...
    {"title":"夜雨 • 頭條大賽(第2季)丨重慶一家媒體老總用詩歌語言抒寫新聞場景-小車不倒(外一首)-廖黑叔叔", "url":"/yuedu/wenhui/2019-02-22/1452290.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uedu
  • 上遊•夜雨丨乘法口訣 - 胡雁冰
    「哦,應該是三年級了吧?你能猜出我的年齡嗎?」是剛才那甜美親切的女聲。沒有回應。「我九九······八十二歲嘍。」老婦頓了一下,說完。「不對吧?九九八十一!」小女孩立即說。肯定不對!如果可以那樣算,我該是五九四十六了。微微抬了下眼皮,我偷偷一瞅,發現老婦站在車門處,正好與小女孩在安全護欄的各一邊。
  • 【身邊好人】郴州謝欣:最美「抗疫」家屬,悉心呵護四代親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謝欣的丈夫資興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科主任袁宗傑,迅速投入疫情防控一線,每天奮戰十多個小時連軸轉,作為妻子的謝欣,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用瘦弱的身軀毅然扛起了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視力微弱的母親,86歲年邁的父親的重任,以拳拳的孝心、寬厚的善心譜寫了「抗疫」路上一曲當代女性孝老愛親的感人樂章。
  • 「大魔王」謝欣直言,何炅是最尊敬...
    四強舞者華宵一、黎星、謝欣、陳鎮威將攜手上季四強胡沈員、李響、劉迦和敖定雯&王佔峰共同亮相,強強聯合呈現極致舞臺效果。決戰前,有著「大魔王」之稱的先鋒舞者謝欣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她直言,這段風暴旅程幕後,主持人何炅是她最尊敬的人。
  • 從青年編舞到時尚辣媽,30+的謝欣這樣乘風破浪
    這是近幾年來,謝欣難得一見的個人獨舞。成立謝欣舞蹈劇場後,她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照顧集體、照顧創作、照顧身邊所有人的成長,而在這一刻,《觸不可及》照顧的是她內心的聲音。獨舞只是一個開始。35歲的謝欣剛剛走過第二個階段。去年,她生下女兒雅禾,短髮紅唇的她成為30萬粉絲追隨的「時尚辣媽」。觸手可及的八塊腹肌,懷胎八月還在跳舞的堅持,用肌肉保護嬰兒的壯舉,又讓她成為不少人膜拜的「鋼鐵女神」。
  • 上遊•夜雨丨窗放群山到榻前——序蔣宜茂詩集《窗外》- 呂進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放牛郎」成長起來了,但是,坐在辦公室裡的他不會忘記關注窗外。無論守在什麼崗位,如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的詩句說的那樣,都是「窗放群山到榻前」。他不但深入窗外群山,作出自己的奉獻;而且,為窗外群山所動,他要揮動詩筆,熱情地記錄這「沁人心脾的詩情畫意」。
  • 上遊•夜雨丨一堂有趣的數學課 - 熊子謙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舞蹈風暴第二季總決賽,謝欣回歸舞者初心終奪冠
    幸福難得,對於舞蹈裡的三個人來說,在陌生的城市他們是像家人一樣親密的朋友,相互依偎,可排萬難;而對於充滿困難的2020來說,只要心中有光、身邊有愛,一切都會過去。 黎星再次與芭蕾合作,明快流暢的舞步充滿趣味,描繪了簡單溫暖的小小世界!
  • 上遊•夜雨丨吹口哨的鳥兒(外二首)- 嶼夫
    此山,熟悉得像我的兄弟而一瞥間的遠方山頭可是那憑欄的豪傑若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巖石啊似識得出少年時父母教我景仰的古勇者飛瀑,如氣吞萬裡如虎的陣中鼓雲彩仿佛當年旌旗三尺劍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
  • 被金星看好、讓張藝興驚嘆,「天花板級」舞者謝欣的風暴人生
    謝欣是誰呢?一、一個喜歡跳舞的姑娘謝欣的媽媽從小也扮演過京劇小生,擅長唱歌跳舞。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也許是遺傳了母親的基因,舞蹈,對於謝欣來說,一種莫名的吸引力。當然也曾迷惘過,也曾低落過,在那些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裡,謝欣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練習。也就是在那時候開始,謝欣養成了做肌肉訓練的習慣,謝欣堅信身體就是這樣,你花費多少心血,它就會給你相應的回報。差不多十六年來,謝欣堅持每天練舞之外的兩小時肌肉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