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雲朵 攝影:北鬥
說到伊寧,想到的不只是她四季分明的氣候,如詩如畫的風景,熱情好客的居民,還讓人津津樂道、念念不忘的是她的美食,想要了解這裡五味調和的百味香,不妨跟我走一走。
祖國地大物博,南有南的風情,北有北的特色,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各大菜系均體現了各自的地域及人文特點。新疆美食能獨樹一幟,大概也是勝在食材獨特,以及人們對待食物的態度吧。
伊寧的大街小巷,最常見的就是烤饢店了,你會不時的被色澤金黃外焦裡嫩的饢吸引。外地人很不理解伊犁人對饢的情感,不就是烤餅子嘛,殊不知這裡的人們早已離不開饢了。平日裡的三餐,長途跋涉,走親訪友都可以看到饢的影子。在本地居民的心中,饢是最尊貴的食物,也是萬萬不可浪費的。經常可見維吾爾老人食用時小心翼翼雙手捧著,以防止渣子掉落,一來是對艱苦歲月的緬懷,二來以示對自然無私恩賜的感恩,即使吃不完也萬萬不可丟棄,要放在鳥類可以啄食的高處,物盡其用。如此認真而虔誠的態度,可見饢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烤饢
伊寧大街上的傳統美食很多採用烤制方式,饢也不例外,勤勞的人民將這裡的物產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儘可能的保持它獨有的味道;佐料簡單,方式直接,手法老練,幾十年幾百年傳承下來的口味一直統治著這裡人們的味蕾,烤饢是在一個倒置如缸的囊坑裡完成它的升華。
爐內一直是紅紅的爐火,烤饢師傅清一色男性,或頭髮花白的老漢 ,或正值壯年的漢子,或乳臭未乾的半大小子,想想也是,女人是幹不了這活兒的。山一樣的麵團只有男性的臂膀才能揉的面面俱到,才能揉出氣動山河扭轉乾坤的氣勢來,揉好面後扯成一團一團,再分別捏著飛轉,轉出中間薄的圓餅,粘上芝麻和洋蔥碎,俯身精準「啪」的一聲貼在炙熱的爐壁內,一系列動作行雲流水,絕不拖沓,眼見剛才還潔白扁小的麵團逐漸體型豐腴,色澤漸黃,烤饢師傅還要不時的用鐵鉤將饢餅調換位置防止受熱不均,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艱辛,汗珠往往是隨著「貼」的動作同時甩出的,所以,常年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是必不可少的。
一個「烤」字,「火」為媒介將食物與泥土炭火近距離產生反應,才能將這樣的口感溫醇,香脆的食物歷煉而出。
「考」為耐心,考的是師傅的手勁,眼力以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在囊坑邊的恆心。不管何種口味的饢,無一例外的都是圓形,是不是也預示著烤饢人將日子過踏實,將生活過圓滿的決心呢?
伊犁的燻馬肉聞名天下,沒有燻馬肉燻馬腸的冬天是一個不完美的冬天,這種不完美近乎於除夕夜缺失的爆竹聲,端上桌的餃子尋不到醋。伊寧人要想將整個冬天過的有滋有味,燻馬肉絕對是點睛之筆。製作馬肉馬腸的原材料來自於大草原上奔馳的駿馬,水草風美造就了膘肥體壯的特質,馬兒常年撒蹄盡歡,自然馬肉也任性有嚼勁。
燻馬肉、燻馬腸
馬腸子可是燻肉中的上品,製作過程盡顯伊犁人特有的粗獷,宰殺,洗淨,醃製,灌腸,風乾,大概一個月左右,即可吃到風味獨特,油而不膩,肥瘦相間的美味了,相信每個伊寧人都以這份本土美食而驕傲吧。
提到本土,絕不吹噓。饢,那是全疆的;說到大盤雞,沙灣是鼻祖;說到辣子雞,柴窩堡才正宗;如果是丫頭子的最愛涼皮子,石河子表示他是老大;說到燻馬肉,伊寧人的嗓門最大,底氣最足,脖子也上揚四十五度,誰叫咱塞外江南好山好水好風光,第一要數燻馬腸。
油塔子
抓飯
伊犁包子
洋蔥(皮牙子),讓人又恨又愛的東西,和蒜的地位一樣經常出現在伊寧人的餐桌上。有關洋蔥的原產地很多,但多數認為洋蔥產於中亞地區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地區,20世紀初才傳入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將洋蔥應用的範圍無比廣,價值發揮的無比大,當屬咱新疆了。
燉羊肉
洋蔥辛辣,生吃更辣,切開時散發出無色無味的氣體一會兒就讓你老淚縱橫,而且無論吃多吃少都會有氣味,想必一水靈的伊寧妹子朱唇未啟先竄出一股皮牙子味兒來,哎呀,簡直不可想像,這也是讓人恨的咬牙切齒的地方。但是洋蔥這麼洋氣的東西,很多伊犁美食又離不開它,稱它為抓飯伴侶,烤肉伴侶,不為過吧。試想,當一口烤的滋啦冒油的肉塊在嘴裡橫衝直撞時,人的味蕾是多麼的猝不及防啊,還沒體驗到快感時隨之而來的又是麻木,這時一定需要洋蔥辣子洋柿子(老虎菜)來救場,一筷子清甜多汁略又辛辣的味道瞬間緩解了剛才的烈焰火唇,這色澤這味道,簡直就是食界小清新嘛。
這裡的菜名以「大」居多,大盤魚、大盤肚子、大盤手抓肉,大概都是受了上世紀火爆全國的沙灣大盤雞的影響吧。伊寧人歷來以豪爽好客講義氣著稱,大大的盤子大大的肉塊最能體現這種真性情了。家人小聚,大盤幾個;同學好友來訪,幾個大盤,再來幾扎咱伊寧人的最愛奪命大烏蘇,要多暢快有多暢快,要多長臉有多長臉。隱忍於心的工作不順利,考研考不上,家庭不美滿,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下,早已煙消雲散了!
大盤羊肚
大盤雞
大盤魚
大盤牛排骨
伊寧的美食不只展示與街頭,有時又藏於巷尾,這就需要吃貨們的發現了,曾經不經意聽到這樣的對話:哎,在哪哪條街有一個髒香髒香的館子,裡面的飯嘛,攢勁的很。回頭一看說者興高採烈,聽者一頭霧水,聽話意絲毫沒有嫌棄之意,一個香掩蓋了所有的髒。看到這裡,伊寧本地土著一定莞爾,所謂髒,不過是指環境簡陋,地段偏僻而已,絕不代表衛生髒亂,反而傳遞著超高人氣之意。
皮帶面
獨特地理位置與氣候,無愧於塞外江南的稱號,這裡生產的小麥又是製作麵食的不二選擇,口感勁道,爽滑,是拉條子皮帶面的成功秘訣。
實惠方便的拌麵(拉條子)儼然是伊寧居民的快餐了,忙碌的工作結束後,約上三兩好友,鑽進街邊一家小巷,人少時,店主會客串小兒先將茶水斟滿,利索的問一句:吃撒呢?得到回答後立即閃入後堂,一陣子熱氣騰騰的的拌麵就端了上來,如果恰逢飯點客人滿座時,你只好選個角落坐下,還得扯著嗓子喊:「老闆,兩個面,不過水。」手上也不閒著把上桌客人吃罷的碗碟推到一邊等服務員有空來收拾。即使人再多,你也不會等的太久,這種大眾食物本就以方便快捷實惠深得人心,待食物上來,一大筷子挑起,風捲殘雲,食量大的呢,可以心安理得的喊著加面加面,這樣的待遇,怕是全中國只有新疆才會有吧。吃完面喝碗湯,心滿意足的斜靠在椅子上,看著窗外的鳥兒飛翔,聽著街上人聲鼎沸,最愜意的生活當如此吧!
面肺子
伊犁河烤魚
羊蹄子、羊頭肉
羊肉鋪子
一頓胡吃海喝之後,再來些水果平衡一下!
伊寧的歌兒唱也唱不完,這裡的美食說也說不完。
如果你是小夥兒,一定帶她來這裡看看咱伊寧的河水不是一般的長。
如果你是姑娘,一定帶他來這裡嘗一嘗,這裡的美食不是一般的香。
撰文:雲朵
攝影: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