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契丹女人讓「燕雲十六州」成為中原王朝最痛的記憶

2020-12-17 小夭讀書

最近,隨著熱播歷史劇《燕雲臺》的上線,話題便不斷上升,畢竟以遼國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還真不多,同時一向在影視作品中飾演溫柔女子的唐嫣也給大家來了個大逆轉,這次演了一個女中豪傑,想必勾起了很多人的觀劇熱情。

那麼這個劇中的女主是誰呢?她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遼國蕭太后。#唐嫣燕雲臺#

01 蕭太后與「燕雲十六州」的淵源

說起這蕭太后,可了不得,她在遼國的地位完全不輸於唐朝的女皇武則天。

我們最早接觸到「蕭太后」大名的,多是在《楊家將》那些連環畫冊裡看到的,其實她的本名叫蕭綽,小字燕燕 ,出生在契丹貴族的家庭,是後族重臣蕭思溫之女。

「綽」有輕盈柔美之意,她的名字,據說來自唐代詩人元稹「曾經綽立侍丹墀,綻蕊宮花拂面枝」的詩句,這兩句詩暗喻侍奉天子的意思。

但蕭綽最初的未婚夫並不是皇帝,而是韓匡嗣的兒子,青年才俊韓德讓。韓氏祖先原本是薊州玉田一帶(今河北)的漢人,後來被虜為奴隸,並得到遼太祖阿保機重用,躋身遼朝權貴。

在內亂中即位後,遼景宗迅速控制了大局,並以聯姻的方式與蕭氏貴族結盟。政治利益高於一切,蕭思溫的女兒蕭綽只好放棄與韓德讓的婚約,被選為貴妃,隨即冊立為皇后。

公元969年,遼景宗耶律賢繼位後,她被選為貴妃,五月冊立為皇后 。遼景宗在位期間,蕭綽即參與軍國大事 。

能夠爬上這個地位的女子也不是一般人,不說別的,就說說讓中原王朝最頭疼的「燕雲十六州」,在她的手裡就是硬如磐石,根本無人能搞定。

五代十國時期,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和朝廷鬧了點矛盾,為了換取遼國的支持來保命,野心勃勃的石敬瑭不惜割讓燕雲十六州。這塊地包括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大同、北京等重鎮。

籤署條約之後,遼太宗耶律德光率領五萬兵馬南下,和石敬瑭一起擊敗後唐,然後以新王朝的老大自居,時刻準備插手中原內政。

和中原領土相比,燕雲十六州並不大,但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燕雲十六州易守難攻,從後晉到北宋,歷代君王都沒能用軍事行動收回來,而遼國可以順利進入河北和山西,屯兵汴梁城下。

這相當於在中原王朝的頭頂懸了一把利劍。敵人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而中原要想面對遼國騎兵,還得克服崇山峻岭等障礙。

燕雲十六州自從被石敬瑭割讓以後,中原王朝四百多年都沒能收回來,遼、金、元卻數次從燕雲十六州南下,奪取中原。

直到明朝建立後,徐達和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才算再次收回了遺失的土地。

02 北宋兩次北伐,都敗在了這個女人手裡

畢竟是自己的國土,就像親生兒子一直被壞人擄走了一樣,哪個家長會置之不理。北宋建國之後,宋太宗也看準了時機,在高粱河之敗7年後,發起了雍熙北伐,大軍兵分三路浩浩蕩蕩而來,意欲收復燕雲十六州。

割據於山西的北漢政權為宋所滅後,宋遼之間在雲州一帶已經失去緩衝地區,雙方劍拔弩張,宋軍更是可出兵河北、河東,直逼燕雲地區。

這場戰爭中,遼軍先敗後勝,蕭太后卻臨危不亂,指揮若定,親自督戰,並派出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大將迎戰由宋軍名將潘美、楊業等領銜的20萬大軍。

岐溝關一戰,耶律休哥擊敗了大宋東路的10萬主力軍,將數萬名宋兵圍困於孤城之中。宋軍「棄戈甲若丘陵」,陣亡將士的屍體簡直堆積如山。

東路軍主力潰不成軍後,西路軍不得不後撤,號稱「無敵」的名將楊業,在連下山西諸州後,為接應友軍血戰於陳家谷,最終因孤立無援,敗給耶律斜軫。

楊業的孤軍奮戰和英勇報國之心也得到了對手的尊重,蕭太后十分佩服這位素未謀面的敵國英烈,為表彰其忠君死節,下令修建廟宇紀念。

此後,出使遼朝的宋人路過楊無敵廟,都感慨萬千,有「威信仇方名不滅,至今遺俗逢遺祠」之嘆。

可是現實總是很殘酷,精忠報國的楊家將並未能阻止蕭太后南下的步伐。在楊業兵敗被俘後,契丹人在那年寒冬鋪天蓋地而來,對不久前得意洋洋的宋軍進行了「降維打擊」,甚至深入宋境幾百裡,打到宋太宗放棄了收復燕雲的念頭。

蕭太后在短短四年間,以消滅宋軍有生力量為戰略目標,有學者統計,蕭太后南徵,至少殲滅了宋軍15萬左右的兵力

時隔多年,蕭太后再度揮師南下,與遼聖宗親自駕御戎車,指揮20萬大軍南叩宋廷,一路勢如破竹。

《蕭太后狩獵馬盂山》

此時,宋太宗之子宋真宗在位,他本來想聽從大臣建議,跑路逃往四川,只有宰相寇準力排眾議,一把拉住了他,勸他御駕親徵。

宋真宗在群臣的簇擁之下,來到了前線的澶州(今河南濮陽),看著遼軍黑雲壓城,宋真宗心裡完全是沒有底氣的。

此時的蕭太后也有困難之處,在耶律雙雄斜軫、休哥相繼去世後,遼朝出現了人才斷層。這一次,遼軍打到河南已後勁乏力,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主將蕭撻凜更是在陣前被宋兵射殺,遼軍銳氣大挫。

無論是發動戰爭的遼朝,還是倉促迎戰的宋朝,其實並非為了打仗而去的。最終,宋遼達成協議:宋真宗尊蕭太后為叔母,遼聖宗稱宋帝為兄;宋朝每年向遼交納銀帛30萬;雙方以白溝河為界,互不招納降附,邊境解除戒嚴,增築城寨,開掘河道。

這就是著名《檀淵之盟》,雖然維持了雙方間百年的和平,但是相比之下,大宋還是吃了大虧,讓遼國撈到大筆銀子和好處。

遼國地域圖

03 「燕雲十六州」的最終命運

被北方少數民族統治的時間久了,當地人對自己的身份就會感到困惑。這其實不難理解,燕雲十六州都曾經歷過中原王朝,很多老人甚至在唐朝生活過,對他們來說,自己的身心都在中原。

可這些老人在宋朝逐漸去世,燕雲新一代根本沒有中原的概念,自從出生以來,他們就是以遼人自居。

長大以後,燕雲新一代耳濡目染的是遼國的風俗,接受的是契丹的文化教育,聽到的消息也是蕭太后多麼英明神武。他們和宋朝沒有半點交集,如何會產生認同感呢?

雖然燕雲新一代在遼國長大,但他們畢竟是漢人,在正宗的契丹人眼中,他們依然是異族。實際上他們自己也經常感受到這種差異。

同樣是遼國的臣民,契丹人就有優越感,在燕雲漢人面前趾高氣揚,一副大爺的派頭。炙手可熱的職位、通暢的晉升渠道、車水馬龍的商鋪都屬於契丹人,燕雲漢人即便僥倖入朝做官,也很難得到和契丹人同樣的晉升機會。

竇驍飾演韓德讓

他們也想做遼國的好公民,可地位天然不平等,讓燕雲漢人逐漸產生低人一等的心態。能怎樣呢?這裡的一切都是契丹人的,漢人得到的一點點資源,也是契丹人用來籠絡上層精英的手段,燕雲十六州的命運不在他們手中。

既然燕雲十六州的命運不在自己手裡,那麼誰能決定其命運呢?

燕雲十六州是彈丸之地,資源、實力都有限,他們不足以對抗任何一方。再加上土地的歷史淵源,中原王朝也不可能允許其自成一家,它只能在大國之間求生存。如果宋朝能夠橫掃八方,把遼、金打敗,區區燕雲只能依附於宋朝。

可問題在於,在國家博弈方面,宋和遼勢均力敵,暫時都還沒有全面碾壓對方的資本。

叱吒風雲的蕭太后畫像

燕雲十六州的糾結也源自於此。大宋雖然經濟實力很強,但在戰場上屢戰屢敗,這很難讓燕雲子民對其產生信心,也很難使中原產生向心力。

這種實力不強的現象,又會讓燕雲加深對遼、金的依附,時間一久,這種心態變得根深蒂固。之後金國佔據黃河以北,元朝統一天下,再次加深他們的這種依附心理。

在元朝的「四等人」制度下,北方漢人處於第三等,略微超過第四等的江南漢人。人們有一種從眾心理,如果所有人都是相同的處境,或者做同一件事,那麼他們就不會有任何異樣感,反而覺得不那樣做的才是異類,所以元朝的大部分人會以蒙古人為尊。

畢竟國力不如人,整個江山都輸了,再爭論燕雲十六州實在沒必要。他們擁漢也好,崇蒙也罷,都是在歷史大勢之下的選擇。

當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命令徐達和常遇春在山東、河南、陝西剪除元朝羽翼,然後直搗大都。

至此,明朝對元國取得壓倒性勝利。而當國力對比顛倒之後,曾經的燕雲十六州再也不是問題,徐達順利地進入了北京。至於元順帝,早就搬家逃命了。

在這樣的歷史大勢之下,不論燕雲十六州的人如何留戀過去,都只能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碾碎。

蕭太后在這樣的歷史風雲背景中,算是為少數民族女性爭了一回面子,她也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再次印證,巾幗不輸鬚眉。

大家好,我是小夭,愛讀書,愛講故事的職場媽媽。我相信每一個走心的文字,都是源於生活的真實記錄,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夭讀書,更多精彩好文,更多好故事讓我講給你聽。

相關焦點

  • 遼國是得到燕雲十六州才強大,還是足夠強大才守住燕雲十六州?
    歷史上,中原王朝的邊疆地區丟失次數,那是數不勝數的,契丹遼國從石敬瑭手中得到燕雲十六州,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但是在很多人眼裡,這一次丟失似乎影響重大
  • 趙匡胤能統一中原,為什麼不能收回燕雲十六州
    所以說幽雲十六州不僅是中原王朝防止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還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接地帶,是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天然分界線。後晉與燕雲十六州的問題伊始燕雲十六州在唐朝時一直掌握在中原政權的手裡,直到唐朝末年,各地的割據政權紛紛而起逐鹿中原。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至此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帷幕。
  • 遺恨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
    石敬瑭遺臭萬年的重要原因在於他的後晉帝國太過短命,根本沒有機會在治史時通過「技術處理」來掩蓋汙點,而他割讓燕雲十六州之舉,對後世的影響又實在太大,在此後至少四百年時間裡直接改變了中原王朝的命運,自然不容易被後人忘記。
  •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那麼燕雲十六州到底在宋朝以及後面的元明清地位幾何呢?一、 丟失燕雲兩宋小燕雲十六州從地圖上看,是和長城東段重合的。它是自古以來北方遊牧民族和漢族的三八線, 只要漢人手裡佔有這十六州, 便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唐末以前,這個地區大部分時間都是由漢人把持的。
  • 「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何讓中原王朝糾結數百年?
    幽雲十六州,又稱燕雲十六州,乃是中原北部的一道重要屏障,正所謂「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幽雲十六州一旦丟失,整個華北平原將完全暴露於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進而直接威脅中原腹地。而從後晉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讓再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回中原王朝之手,幽雲十六州足足被非漢族的統治者統治了455年。
  • 燕雲十六州兩宋319年束手無策,為何朱元璋北伐一年就收復了?
    燕雲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讓以後,中原王朝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至此是徹底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在古代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有多重要呢?它對中原的戰略意義,相當於長江天險對於南京的作用。
  • 【史海】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在哪裡 為何中原因此弱勢數百年
    燕雲十六州,是中國最有名的古代地理名詞之一。 【十六州在哪裡】 燕雲十六州這個名詞,在歷史上代表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被動、弱勢。
  • 燕雲十六州的來歷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
  • 兒皇帝石敬瑭:認小10歲的耶律德光為父,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
    正所謂「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從五代十國一直到明朝初期,失掉燕雲十六州成了中原漢人持續了四百多年的劇痛。因此,那個為了一己私利將燕雲十六州拱手相讓於敵手的罪人,註定要被唾罵千年。讓我們記住這個名字——石敬瑭。 石敬瑭的寡廉鮮恥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無底線程度還要從甘當「兒皇帝」說起。
  • 古代的燕雲十六州不包括北京?
    您要知道,燕雲十六州,是古代十六個行政區域的合稱,也叫幽薊十六州、或幽雲十六州;而所謂燕雲(幽雲),指的是幽州和雲州,幽州是北京古稱,雲州呢?是今山西省大同市雲州縣,與北京之間隔著一座太行山,因山前有八州、山後有八州,因此稱為燕雲十六州、或幽雲十六州。也就是說燕雲十六州的頭一個就是北京,怎麼會不包括呢?
  • 燕雲十六州指的是哪裡?史學界為什麼會誤用
    我們看書或者聽到燕雲十六州這個詞,就馬上會想到了我國五代時期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他為了達到稱帝的目的,屈膝勾結契丹貴族,不惜以認比自己小十一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的卑劣行徑。石敬瑭藉助契丹的實力,如願以償的消滅了後唐,登上了後晉皇帝的寶座。
  • 【中國地情】漂泊442年燕雲十六州幾經易手,從遼到金再到元,歸來已成王者
    原本盤踞在大北方的契丹人,一下子全部南下,佔領了燕雲十六州各個地方。這對中原王朝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時間到了後晉末年,因為新上臺的石崇貴不願意繼續依附於契丹,所以契丹人大軍南下,索性就把後晉給滅了。一個後晉被滅了這算不了什麼,中原王朝的另外一路諸侯劉知遠很快建立了後漢政權。不過後漢政權相對於後梁和後唐來說,就比較弱小了,所以他們根本就沒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
  • 燕雲十六州是怎麼丟的?趙匡胤要花50萬贖回?宋徽宗武力奪取失敗
    兒皇帝石敬瑭真不是亂說的,他為了坐上皇位,把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佬也就算了,還要跟人家達成盟約,以後他石敬瑭就是契丹佬的孝順兒子,而契丹佬則是老爹。這一協定達成以後,契丹果然出兵幫助石敬瑭幹垮了死對頭李從珂,石敬瑭大筆一揮,這燕雲十六州是你們的了!
  • 大宋永遠的遺憾:未收復燕雲十六州,卻被朱元璋1年擺平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這個地方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上、政治上、國防上、經濟上等對國家發展都能起到極大發展推力。提起燕雲十六州最遺憾的要數大宋,當初一步錯失去燕雲十六州致使後來一直被遼國打壓。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當初反唐自立,不得已之下他以燕雲十六州作為交換條件向契丹尋求援助。
  • 套在漢族王朝頭上的枷鎖:試論幽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及影響
    「幽雲十六州」也稱「燕雲十六州」,經常讀歷史的朋友對這個詞彙應該不會陌生,那麼「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又具有哪些戰略意義和影響?以下我來稍作說明。但是當時的後唐的實力還是遠強於石敬瑭,為了取得契丹更大的幫助以達到徹底推翻後唐的而建立自己政權的目的,石敬瑭與耶律德光達成了一項「協議」,即耶律德光承認石敬瑭做他的兒子,並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而石敬瑭稱耶律德光為乾爹,並允諾獻幽雲十六州,而且每年獻帛絹三十萬匹。從這時起幽雲十六州便開始脫離中原王朝的控制,成為北方遊牧民族(包括遼、金)的一部分。
  • 北宋為什麼會滅亡,是因為燕雲十六州,還是靖康之難?趙匡胤才是根源
    在研究北宋歷史時,我們可以發現,北宋建立時,整個中原大地最北方防備遊牧民族的防禦地帶幽雲十六州,卻被契丹人佔領,因此,這就給北宋的覆滅埋下了一個伏筆。 或許很多人不了解幽雲十六州,到底有著怎樣的戰略價值,我們這樣來講大家或許就清楚。
  • 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幽雲十六州也叫燕雲十六州,取自其中的燕州和雲州(燕州就是現在的北京地區),包括現在的天津和河北省北部,西止山西省地區,在山西省境內的有應州、朔州、寰州、雲州,幽雲十六州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戰略地位重大,失去了幽雲十六州的中原王朝完全打開了北部的大門,失去了保護,常年受到遊牧民族的侵擾
  • 幽雲十六州怎麼成了大遼的「祖宗基業」?
    所以,對於遼國來說,這是一片因緣際會、新近佔領的疆土,並非契丹人的「祖宗基業」。 而對於謀求宇內一統的中原王朝來說,「燕雲十六州」則無疑是恥辱地被「夷狄」奪走的,必須加以收復的失地。從流行於民間的「楊家將」故事開始,千百年來我們所認知的有關宋代的「幽州」,都離不開一個「故土舊疆」的主題。
  • 燕雲十六洲因何成為史上兵家必爭之地?
    燕雲十六州具體指:幽州(今北京市區)、順州(今北京市順義區)、儒州(今北京市延慶區)、檀州(今北京市密雲區)
  • 北宋國運一戰,卻毀在第一良將之手,從此再難收回燕雲十六州!
    (遼)國的援助,石敬瑭無恥的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遼國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且割讓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以太行山為界,分山前和山後,如同一把利劍懸在河北平原之上。燕雲十六州的割讓,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唯一的屏障,遼國騎兵可以長驅直入河北平原,突擊無險可守的開封。因此,滅亡北漢後,志在成為千古一帝的宋太宗趙光義開始著手收復燕雲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