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NBA複賽,那時候你會想到,最後從東部出線的球隊是熱火嗎?
會有人這樣相信的,因為邁阿密交出了一個華麗、勵志、驚喜不斷的賽季,這支球隊的體系架構和文化搭建極為成功,又為他們的競爭對手準備好了禮物,賽季中期的交易頗有劍指總決賽的味道。
但早早認為熱火能進總決賽的,依然只是一小部分人。東部有3支球隊實力不在熱火之下是事實,他們球風克制雄鹿也不代表一定能擊敗絕對實力超強的常規賽霸主。甚至,我們假設步行者完全健康,他們首輪與熱火相遇,你就能100%篤定,熱火可以輕鬆過關嗎?
對熱火來說,挺進總決賽雖是目標,卻沒法寫入行程表——球要一場一場,強敵要一個一個攻克。
熱火眼下的成就,不是王炸甩臉碾壓過來的,但他們跟掘金連續絕處逢生,用更低的百回合淨勝分逆轉贏下搶七,堪堪走到分區決賽又是另一種劇情。邁阿密百回合淨勝步行者8.8分,淨勝雄鹿6.4分,不管字母咕的球隊犯了多少錯誤,事實就是,能幹出如此大淨勝分差的紳掃局,都絕對可以證明,熱火在實力層面就非等閒之輩,他們就是比常規賽那支熱火更加優秀。
但東決最後的結果,熱火4比2擊敗綠軍,兩隊的淨勝分卻幾乎打了個平手。除了最後的晉級戰,熱火贏下的G1G2和G4,分別贏了3分、5分和3分,大概可以評價為,這組對決的兩邊實力接近,熱火憑藉更強硬的關鍵時刻發揮啃下了系列賽。
這輪系列賽兩邊接近的程度,可能還要勝過上一輪,凱爾特人與猛龍的系列賽儘管打了7場,但猛龍大部分時間肉眼可見的落入下風,只是猛龍在個別場次裡展示出的頑強,幫助他們把懸念留到了最後。
但猛龍也有機會贏綠軍,既然他們已經把系列賽打成了小分差贏球,大分差輸球的局面,搶七最後也就差個籃板球,那麼再做好一點細節,也許在東決,我們就能看到納斯和斯波的鬥法了。
我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我的意思就是,在雄鹿被熱火幹掉的情況下,東部是個大家都有機會的局面,這跟西部早早被認為必然是一支洛杉磯的球隊出線並不相同。
所以,綠軍和猛龍多少要留點遺憾的——我不是在揭瘡疤,真的要留點遺憾,熱火幹掉雄鹿是整個東部的福利,綠軍和猛龍都有機會下山摘桃子,但熱火沒有讓他們得逞。
有趣的是,綠軍和猛龍連掛掉的姿勢都差不多。
我在猛龍與綠軍的系列賽開始前說過,猛龍無中鋒,洛瑞+範弗利特+鮑威爾+OG+西卡這套小陣容,應該是他們理想的收官陣容,靠無限換防能力來破解綠軍的擋拆,把比賽徹底拉入便秘局。但納斯教練在這輪系列賽裡只用了這套五小陣容32分鐘,並且大多集中在系列賽後幾場。這套陣容進攻極為便秘,但可以讓綠軍更便秘,能百回合贏5.2分,雖然樣本不大,但結合兩隊的攻防特點,不難想到,如果猛龍更多的用這套陣容跟綠軍周旋,他們贏下這輪系列賽的希望就會大大提升。
綠軍看到了猛龍輸給自己的方式,結果他們進入東決後,用類似的方式倒在了熱火面前。
有人可能會說,綠軍輸給熱火,難道不是破不了聯防嗎?
實際上,綠軍破熱火聯防已經越來越熟練。你現在腦海中留下的一定是G6最後幾分鐘,綠軍無腦搶三分的畫面,但在這場比賽相當長的時間裡,綠軍強側45°擋拆轉移球給弱側空位三分,以及突破至罰球線附近的中距離,在陣地戰破熱火聯防時都有不錯的效果。一場心態崩盤最後亂打的比賽,綠軍的進攻效率還是有111.9,而這輪系列賽打完,綠軍最後的進攻效率是114,高於他們賽季平均水平的112.8。
很便秘嗎?
上一輪猛龍防得他們進攻效率只有106.4,那才叫幹點啥都菊緊。
聯防是熱火儘可能限制綠軍進攻的有效手段,這個結論從熱火方面做出是沒問題的,但從綠軍視角來看,他們破聯防遭遇挫折僅僅是這輪系列賽諸多問題中的一個而已。更何況,當你進攻打得不舒服時,就更加需要在球場另一端做得更好,才有希望跟對手周旋。他們之前的對手猛龍,那麼便秘的開發進攻能力是怎麼跟他們打七場的?
攻不動就回去玩命守——贏球肯定不能只有一種模式。
綠軍作為一支防守資源豐富,防守弱點極少的球隊,在熱火沒有大體型低位中鋒的情況下(綠軍最怕的類型),被對手系列賽轟下114.2的進攻效率,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G6綠軍是怎麼輸的呢?
一連串因素疊加:
史蒂文斯這輪系列賽一直在偷著用坎特,上去打個7~8分鐘破聯防,不敢多用。實際上,以這輪系列賽坎特整體的表現,史蒂文斯用他的收益還是略大於被懲罰。但為什麼我說坎特只能是奇兵不是基本盤?因為他的防守弱點就擺在這,被熱火懲罰只是時間問題,而這個時間點剛好趕在了G6;
G5史蒂文斯用內線與鋒線守錯位的方式去針對伊戈達拉,效果相當明顯。這個策略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史蒂文斯在G4才重視這個策略,在G5才讓這個策略成為常態,而G5開始前,綠軍已經1-3落後,這意味著綠軍要連續三場賭伊戈達拉大空位不進,一旦有一場伊戈達拉回應了,綠軍就被動了。去年勇士與火箭的G6,就是這個劇情——當你只有一條命時,你是賭不起的,伊戈達拉一踹棺材板,綠軍就吐血了;
綠軍在G6被熱火的擋拆、鋒線內切和外線回應打吐之後,史蒂文斯終於在第三節後半段把換防拿出來了,也一度收到過效果。但這裡又有意外,在第四節史蒂文斯把泰斯拿回來之後,熱巴連續打了他4個——都是面筐的一對一。
這是濃眉的打法,這樣的球跟綠軍用什麼策略是無關的,而泰斯也就此被6犯罰下,再用格威,防守有效果,但不利於破聯防。等到史蒂文斯終於想起他還有五小陣容時,熱火各種硬解又來了,分差拉大,心態一崩,系列賽掛掉。
G6綠軍輸掉了一場無論怎麼做策略可能都會輸的比賽,因為熱火這場太強了。三分命中率48.1%,有些球已經跟策略無關,球員臨場狀態太好,破解一切,怎麼防也沒用。比如,德拉季奇連續兩次突破綠軍單防,希羅的硬解中距離,鄧羅抓住綠軍換防千鈞一髮的機會命中三分。在對手可以連續霸道進球的夜晚,想贏球就要像穆雷在第一輪對爵士做的那些事情,但綠軍這場沒有這樣的人。
那該怎麼辦?
也許就是打不過吧。
但綠軍還是要反思一下,為什麼會搞到給對手三個賽點,背水一戰的局面?
當你面對一個跟你實力五五開的對手時,1-3落後想翻回來是很難的,今年掘金能連續上演神跡是小概率事件。在海沃德回歸後,綠軍沒有利用好他們配置更加攻防均衡的優勢,把大比分扳成2-2,他們就經不起對手的爆發了。
不得不說,綠軍沒有對這輪系列賽做出正確的判斷:
邁阿密是一支什麼球隊?
不眼熟嗎?
他們跟過去幾年勇士的風格太像了,配置也有相似之處,那麼怎麼防勇士是有現成答案的——抄火箭作業還不會嗎?
何況,綠軍擁有比火箭更好的換防資源,只要把沃克藏在一個很少打主攻的點(克勞德),那麼綠軍幾乎可以實現全輪換無限換防。
那麼問題來了——用無限換防就一定能限制熱火嗎?
的確不一定,因為熱火太聰明了,斯波為這支球隊搞出了太多花樣,以至於他們在面對不同防守策略時,可以拿出各種回應手段,比方說,下面這次巴特勒與希羅的擋拆,就是低配版的杜庫擋拆啊——掩護人各種方向XJB拆的典範。
又比方說,當熱火發現沃克遭遇巴特勒點名大多會選擇換防,並且換防效果還湊合時,他們又玩出了假掩護,吃時間差。
如果綠軍堅持守N場換防,你會看到熱火各種各樣的破換防手段,包括:
德拉季奇小打大泰斯;
巴特勒一對一硬解;
希羅和鄧羅利用多重掩護後,抓時間差的快速出手;
大量假掩護;
射手做掩護後的外拆;
阿德巴約用體型,在終結和籃板上回應換防。
等等。
結論似乎就是,綠軍防熱火無解嗎?
不是的,有回應手段,不代表防守策略就失效了。綠軍也有破熱火聯防的手段,而且最後交出的進攻成績單並不差,你能說熱火聯防錯了嗎?
顯然不能,五五開的對手,勝負天平就是1~2個球的事情,如果更合適的策略能讓你一場比賽多防下對手1個球,也許系列賽結果就改變了。而現實情況就是,史蒂文斯對於理論上適合針對熱火的換防策略嘗試太少也太晚,而這本來應該是在G3之後,大部分人默認史蒂文斯會做的策略。
綠軍球迷們,雖然換個策略也可能是熱火贏,但你們跟掘金球迷還是不一樣,他們沒啥遺憾,你們應該遺憾一下。
有人會說了——在19-20賽季開始前,有人會認為綠軍能殺入東決嗎?難道綠軍不是已經完成賽季目標了嗎?
這話有道理,因為19-20賽季開始前,大多數人預測的東部形勢是雄鹿和76人爭霸。問題是,76人垮掉不是在季後賽偶然發生的,而是這個賽季早早就呈現出來,而綠軍本來就是東部第二梯隊最強的一支,76人沒了,這個位置是綠軍的也沒什麼意外。
對於一支4年3進東決的球隊來說,更進一步不是過分的要求,機會擺在眼前沒有把握,球隊回去不反思是不行的。
當然,我不是說史蒂文斯不是個好教練——他是,而且綠軍應該保持教練組的穩定,把思路更多放在基本盤建設上,補齊弱環。但史蒂文斯本人回去要思考一下,在比賽計劃制定上,是否還有提升的空間。
最後說一說熱火——好吧,我會在一篇獨立的文章裡詳細的吹,這裡只是講個皮毛。
雖然熱火和凱爾特人都是年輕球隊,但熱火這些年輕人的選秀順位比綠軍低得多,甚至他們的球隊領袖巴特勒本人都是低順位新秀,他們是真正的底層逆襲球隊,把有限的天賦充分的開發。
管理層和教練組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發掘出希羅、鄧羅、小瓊斯、納恩,包括當初果斷放棄大白邊扶正阿德巴約,都是相當精準的判斷。熱火過去是東部的快船,深度出色,但球員特點過於鮮明。經過幾個賽季的運作,這支本來薪資極高,手握多份溢價合同的球隊,逐漸把不實用的球員淘汰出隊伍,留下的老臣又非常適合這支球隊,也是現代籃球需要的類型。
賽季中期交易獲得伊戈達拉和克勞德,現在看都起到了作用。當然,熱火當時拿到克勞德更像填頭,但他們對熱巴之外,另一個首發內線位置積極修補的態度是完全正確的——你不可能拿局限性如此之大的白萊昂納德去打季後賽。
熱火管理層的思路相當清晰。
當管理層把一堆好球員放在一塊時,還得考慮怎麼把他們捏合在一塊。
相比對面的凱爾特人,熱火其實是一支球員攻防特點過於極端的球員——這點又很像快船——但他們構建了攻防兩端的體系,讓他們的球員可以儘可能的發揮強項,掩蓋缺點,這就是他們的傳切體系和聯防,前一種把他們的射手價值最大化,掩蓋拖空間球員的缺陷,後一種把他們的射手藏在了運動能力出眾球員的身後。這種捏合極端型球員的能力,讓熱火反而成為了東部最「均衡」的球隊——反例就是當初跟他們最像的西部「熱火」,快船。
我太喜歡這樣的回合了
熱火走出東部與湖人相遇,還可以賦予更多的特殊意義——我們將看到兩種不同風格、不同氣質、不同建隊理念的碰撞——湖人是天賜神力與老兵壯志的集合,而熱火更像平民志氣與青春熱血的交織,那會摩擦出怎樣驚豔的火花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