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4月19日消息(記者李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北約各成員國相繼受到較大影響,北約歐洲成員國還一度成為疫情的「震中」,但據美國媒體報導,迄今為止北約抗疫應對舉措卻令人失望。此外,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北約內部防務開支、指揮控制等一系列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那麼,北約為什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問題上應對乏力?這暴露出北約內部出現了什麼問題?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杜文龍將為您深入解析。
軍事觀察員杜文龍分析,雖然北約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但各成員國更多是單打獨鬥、孤軍奮戰,北約內部各成員國之間沒有形成聯防聯控格局,這是北約在疫情防控方面廣受詬病的主要原因。
大難來臨各自飛,北約之前的盟友關係在疫情攻擊下不堪一擊,缺乏相互之間的保障關係。大家都是旁觀者,各自應對自己國內的疫情,完全做不到一國有難八方支援。但如果每個國家只憑藉自己的能力去應對疫情,很顯然無論是保障措施、防護手段、醫療器材,特別是像口罩、負壓病房以及呼吸機等等都會嚴重不足,所以現在北約各成員國之間的支援保障關係,根本沒有當時籤署盟國協議時那樣堅定。在這種情況下,相互之間的抱怨、埋怨將會成為主流。再加上美國在國內疫情暴發的情況下,把大量的重要防護物資從歐洲抽調到美國本土,也加劇了與這些國家的緊張關係。如果資源不夠用,很有可能會出現擠兌現象,這樣將導致盟友關係變得異常鬆散,而且極有可能會反目成仇。
報導指出,除了在疫情聯防聯控方面表現不佳之外,北約內部其他問題,諸如防務開支分擔不均、指揮控制系統通聯不暢等等,也進一步凸顯。軍事觀察員杜文龍分析,這充分暴露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情況下北約聯盟關係的脆弱,各成員國在未來作戰中恐怕也很難齊心協力應對危機。
目前看,北約成員國的支援保障關係、聯合指揮關係,應該是非常薄弱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聯合指揮無法順暢地進行,各種支援兵力保障也沒有辦法順利且高效地實施,在更大的災難面前,北約聯盟的關係會更加手足無措。所以疫情的衝擊,無論是對北約國家單個的軍事體系以及對整個北約的軍事體系都將構成重大影響,除了開會,除了聲援和相互埋怨之外,到現在依然是無所作為。有的國家甚至放棄了抗擊疫情,把所謂集體免疫作為主流,這樣對民眾、對軍人包括對其他的社會要素都是極端不負責任的。如果按照目前疫情持續加重的態勢,之前所確定的作戰方案,包括應對大規模威脅的一些基本要素,可能都會歸零,其效果從這次疫情攻擊之下所呈現出的疲軟狀態就能夠做出判斷。一旦爆發大規模的作戰衝突,目前這套架構體系完全沒有辦法在成員國之間順利地進行情報信息的傳達、作戰行動的協調,以及各種行動的支援與配合。
鑑於北約在此次疫情應對中的不力表現和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北約存在的價值正遭受輿論越來越多的質疑。對此,軍事觀察員杜文龍分析認為,北約作為冷戰的產物,退出歷史舞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冷戰已經結束,俄羅斯與蘇聯沒有辦法相比,所以俄羅斯對歐洲國家所形成的軍事威懾能力正在嚴重下滑,它的有限防禦戰略不足以對北約國家構成集體威懾。這種情況下,依然保持冷戰的思維,用經費開支維持一個並不需要的聯盟體系,那實際上的對手就是唐·吉訶德面前的風車。這樣大量的軍費投入會削弱這些國家的民生費用,至少蛋糕會被切掉一塊。另外長期把軍事對峙作為核心,也會嚴重損壞與俄羅斯的軍事關係和政治關係、經濟關係。比如目前石油、天然氣向俄羅斯的正常貿易如果受到阻礙,自己的經濟會受到影響,長期與俄羅斯保持軍事對峙關係,自己的安全也會同步受到損害。我想如果從這些角度去分析,北約正在黯然失色,所以退出歷史舞臺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