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文 | 瞭望智庫 王亭亭
9月2日,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規範金融市場秩序,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由此,有關金控機構的監管辦法在對外徵求意見約一年後,有望靴子落地。
而與此同時,疫情以來,我國經濟基本面遭受衝擊,貨幣政策、信貸機制等雖利好不斷但傳導鏈條卻節點梗阻、不甚通暢,經濟恢復仍任重道遠。
當前的抓手之一,正是作為金融政策傳導重要一環以及區域金融資源「調配人」的國資金控機構,尤其地方金控機構,對於穩經濟、穩就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疫後擔負起應有之責,如何提升戰略管理和數字治理能力,如何切實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心劑」,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為此,瞭望智庫9月4日在京召開「非常時期的金融責任與擔當」閉門研討會。瞭望周刊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蘇會志代表主辦方致辭,邀請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唐聖玉、北京市海澱區特聘區長助理靳暉,來自浙江、山東、合肥、宜昌等8家省級和市級國資金控機構負責人,以及金融壹帳通、同盾科技負責人共濟一堂,由瞭望智庫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聶歐主持,探討金控機構數位化轉型、服務實體的痛點與對策。
非常時期重任在肩
國資金控機構是金融資源調配、金融政策傳導的重要一環,是穩經濟、穩就業的重要抓手,更是優化區域資源要素配置,推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
瞭望周刊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蘇會志表示,對國企改革而言,金融集團能以國有資本來解決產能過剩、效率低下等問題,一定規模的資金池能為改革增力減壓,同時還能協調處理龐大的不良資產。對新興中小微企業而言,金融集團能從風險評價、資產證券化、產權交易、抵質押貸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務中,綜合疏解融資難、融資貴的老問題。
▲瞭望周刊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蘇會志
談及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北京市海澱區特聘區長助理、北京市政府特聘崗位專家靳暉認為,應借鑑「三駕馬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救助希臘等國做法,高度重視「三角債」拖欠問題。尤其在經濟下行期,應通過金融、財政、科技和法律手段綜合解決政府、國企拖欠民企債務的問題,一舉激活經濟,加快復甦步伐。
▲北京市海澱區特聘區長助理、北京市政府特聘崗位專家靳暉
寧夏文投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欒曉軍也表示,疫情以來,企業融資金額與需求不符的矛盾愈發突出,通過構築和完善金融政策,讓企業在需要時能融到足夠資金,解決供需矛盾,已是當務之急。
▲寧夏文投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欒曉軍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唐聖玉介紹,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資產管理公司的職責就是化解風險、疏通血脈。近年來,信達充分發揮了存量盤活的作用,以不良資產處置、困境企業救助、兼併重組、破產重整、債轉股、輔業剝離、地方擔保圈危機化解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了金融循環、產業循環、區域循環的暢通,做了諸多嘗試和探索。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唐聖玉
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啟誠也表示,地方國資金控機構要形成區域協同機制,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例如,浙江金控就牽頭成立了「浙江省金控企業聯合會」,以資本、數據、服務為紐帶,謀劃「1+3」協同創新模式,通過經濟手段加強合作,使聯合會的成員能協同服務供應鏈,惠及實體經濟。同時,用好用活政府產業基金,充分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為中小企業紓困;打造全省產投融一體化大數據平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啟誠
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屈剛表示,在我國,國資金控機構在發展過程中要關注兩個循環:其一,要關注資金在實體經濟中的流動,須將資金、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最需要的行業、企業當中;其二,也要關注資產在居民家庭中的分配,因為資金流入企業後,除了部分轉化為資本投入再生產之外,最終都會轉化為居民收入,用於消費或投資,國有金控機構應履行社會責任,幫助居民實現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為此,北京金控成立了北京財富管理公司,利用大數據為用戶畫像,幫助居民家庭理財,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屈剛
在金融壹帳通監事長黃潤中看來,在非常時期,金融控股公司更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幫助地方政府整合本地金融資源,釋放本地金融企業活力,使金融機構將自身發展與地方各類產業發展、地區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穩定而長期的金融支持。
▲金融壹帳通監事長黃潤中
對此,浙江交投浙商金控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曉成認為國資金控機構應符合三大定位:一是堅持服務實體的定位不動搖,二是堅持風險防控首位的管理理念,三是堅持利用數位化技術引領服務。並且,還要處理好大與小、新與舊、促與防這三類關係。即金融機構展業過程中,要同等重視大、中小民營企業,同等重視傳統企業和創新企業,並把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之間的平衡。
▲浙江交投浙商金控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曉成
當然,國資金控機構還要在自身體制機制上「練內功」。山東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飈指出,國資金控機構尤其省級金控機構,不僅要著重優化分類管控和分層管控機制,同時也應對自身戰略方向、投融資決策、人員薪酬及績效、風險管控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系統性優化。
▲山東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飈
數位化治理之惑
當前,國資金控機構紛紛聚焦如何提升戰略管理和數字治理能力,從而進一步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心劑」。但這一過程中,確也遇到不少障礙和困惑。
第一,旗下類金融機構缺乏明確的監管規則和政策支持。山東省港口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春鳳稱,一些金控集團旗下的租賃、保理、小貸等類金融牌照居多,相比於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所獲得的政策支持卻很匱乏,部分業態甚至還缺乏明確的監管規則。但這些業態的體量已相當巨大,已成為整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亟需稅收、創新、試點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山東省港口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春鳳
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鄭曉靜直言,地市級的國資金控集團通常擁有較大量的類金融機構,但在市場競爭中卻並不佔優勢。例如,大多數金融科技公司都盯準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展業,資源配置不甚合理,忽略了類金融機構的諸多需求,鮮有成熟的科技產品予以覆蓋。而信息化只是第一步,這些類金融機構如何在後期利用科技手段獲客、風控、降成本和實現內部協同,將關係到一大批金控集團的整體戰略布局及發展。
▲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鄭曉靜
第二,產業數位化基礎薄弱,複合型人才匱乏。姜春鳳表示,一些產業集團旗下的金控機構還要協調產業集團內部的數位化治理難題。由於集團內各產業集群的數位化水平參差不齊,業務數據分散且標準不一,較難實現統一的數位化對接和治理,產業數位化基礎普遍較為薄弱。並且,同時精通產業、金融、科技等多領域的複合型人才非常匱乏,也成為產業金控機構數位化轉型路上的一大阻礙。
宜昌國有資本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忠誠也表示,中西部地區金融科技理念傳導相對緩慢,致使其金融機構、產業機構在推進金融數位化方面的積極性不高、聯動性不夠,亟需精準施策、對症下藥。對此,集團專門設立湖北三峽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基於宜昌市海量政務數據,打造網上金融服務大廳,重點發展銀企融資對接、政策類經營貸、供應鏈金融、數智產融、大數據風控、財稅服務等在線化、自動化、智能化業務板塊,將政務數據、企業經營數據等變現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
▲宜昌國有資本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忠誠
在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韜看來,進行數據歸集只是第一步,制定數據準入及共享標準、完善數據治理體系,還需要具備數據分析、建模和評分等能力,這才是挖掘數據寶藏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此,國資金控機構可與科技公司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共贏關係,共同探索出真正科學、高效的「金融+科技」生態環境。
▲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韜
第三,數據壁壘仍未打破,自身變革尚待時日。多位嘉賓均反映,儘管市場呼籲聲不斷,但國資金控集團在開拓業務、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來自政府等公共部門的數據開放性仍然不足,關鍵數據仍然割裂。
洪曉成建議,應從頂層設計上下功夫,建立各部門數據資源互通的標準,但目前金融機構根據細分業態歸屬不同的監管部門,經營的獨立性、數據的隔離和保護等要求不一,如何實現跨系統、跨部門的數據共享,不僅關乎我國金控機構的未來發展,更關乎我國數字經濟的走向和前景。嘉賓呼籲,如果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能夠適當給予金控公司一定的數據參考,則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在黃潤中看來,金控集團的數位化實際上是「平臺經濟」,不能各自為政,底層數據的打通不僅需要政府各部門發力,更需要金控機構儘快實現自身變革,跟上節奏。「要想以金融業務的複雜性與科技的精準性來形成科學的自動化系統搭配,就必須通過技術進步來實現自我革新。」
黃潤中建議,宏觀層面,將政府與市場、人才的優勢真正結合起來,促進國資金控機構發展;微觀層面,國資金控機構要從當下開始夯實技術基礎,將數據治理的各方面進程標籤化、結構化,最終完善數據模型、實現數據安全共享。
章啟誠也建議,應進一步強化傳統金融和現代科技的融合發展。例如,可將各地由國資金控機構主導構建的科技平臺,納入到人民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中,進一步規範並促進創新。
劉忠誠指出,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列為要素資源,疫情對數字經濟變革形成強力推動,遠程、線上、無接觸金融服務將成為大數據產業、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因此,金控機構要充分喚醒政府及企業海量數據沉睡的潛在價值,在金融業務線上化、獲客場景化、風控智能化等方面力主創新與突破。
直面金控「2.0時代」
疫情過後,國資金控機構的挑戰更大、任務更重,加之行業變革加劇,「2.0時代」即將到來。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場嘉賓給出了大量意見與建議。
第一,呼籲為金控「正名」。
洪曉成表示,目前各類投資公司、資本運營公司紛紛舉著金控的大旗,魚龍混雜。建議儘快出臺金控機構相關監管辦法,對經營範圍、組織形式等給予明確界定,引導金控機構規範發展,發揮其在服務實體、公司治理、完善現代金融體系、防範系統性風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屈剛也表示,希望監管層能儘快協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出臺更詳細的規範細則,讓各機構展業能夠有章可依、有據可循。
第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
王飈指出,應處理好國資金控戰略目標與經營目標之間的關係,即服務政府和服務市場的關係。國資金控機構作為國有資本的放大器、結構優化的調整器、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但如何與金控自身的市場定位、競爭格局進行有機銜接,仍亟須梳理、研究、解決。
對此章啟誠建議,應強化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機制。強化產融協同的頂層設計,尤其要進一步促進中央、省、市、縣聯動,促進橫向的政銀企協同和線上線下融合,實現政務資源、金融資源更有效的配置。
屈剛也認為,國資金控機構應該向市場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建議各家國資金控機構下一步探索跨區域的協同效應,在整個業態發展機制不斷完善的同時,形成各地區、各類型的國資金控之間相互溝通、取長補短的機制,更高效地發揮金控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
洪曉成給出了更具體的建議,他認為市場化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應適當放寬國有金融企業的薪酬激勵力度,將服務實體和促進經濟轉型納入重要的考核指標體系,以實現貢獻、增長和收益的匹配。
第三,嚴守風險底線。
章啟誠強調,應進一步強化提升服務和防範風險並重的理念,嚴格執行金融牌照準入門檻,尤其要防止「脫實入虛」。頂層設計上,金融資產可由各地財政部門統籌管理,實業資本、產業資本由國資委管理,明確實業資本禁止新設與其主業無關的金融牌照,使實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架起一道防火牆。
黃潤中表示,監管部門應將審慎監管與寬容創新相結合,尤其在經濟下行期要做到逆周期監管,對我國領先全球的數字經濟領域,更需要加大創新的寬度。同時,金控機構的數位化轉型應堅持「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先將頂層設計好,再根據業務需求針對人才、技術、資本和場景來分步走。
對此,平安集團已搭建了「251」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制定和完善各項風險管理制度、規範風險管理流程,將風險管理的職責落到實處。「2」是指集團和子公司都有自己的風險管理體系;「5」是指五大風險,包括資產質量風險、流動性風險、信息安全風險、合規操作風險、品牌聲譽風險;「1」是指平安集團建立了統一協同管控平臺iRisk,用以對子公司及其董事會實施統一高效的經營管控,全面監控各子公司五大風險的各項指標,從根本上防範於未然。
覺得內容不錯
看完不吐不快,就給我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