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挽
圖 |網絡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在聊天的時候,說起了另一個朋友。
她說這個朋友現在換了一家公司,依然在做最基礎的文員,然後朋友告訴我,我看出來了,她這輩子就這樣了。
原來朋友說,自己對她說,讓她學一些東西,可以更上一層樓,可是朋友卻說,自己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也不想再進一步。
於是她始終在自己的崗位,做在每天都熟悉的工作,後來因為覺得工資太低了,於是換了一家公司。
雖然工資高了點,可是只高了三百。
朋友最後著急地說:「現在才20多歲,還可以這樣,可是等到之後40歲了呢?還要這樣嗎?」
聽完朋友的話,突然感慨不已,心想,是呀!你是誰,就會做什麼樣事。
其實有這樣的感慨,源自於最近看的一本書,叫《認識自我》,這本書是由英國的作家英格麗·羅西裡尼所著,是由宇華、周希翻譯的一本書。
而這本書中,作者就告訴了我們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在書中,作者說:認識自我的基本含義,其實就是:由於你賦予生命的意義就是推動你行動的動力,所以當你在問自己該做什麼的時候,先問問,自己到底是誰?
其實,自己到底是誰,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一種束縛,也是一種動力。
比如有時候我們會給自己定義,覺得自己一定不會成為那個厲害的人,自己就是一個沒什麼成就的人,於是慢慢,我們就真的會成為這樣。
可若是我們認為自己以後在某一方面一定會有所成就,那麼當我們不斷去努力的時候,甚至我們給了自己這樣的定位,我們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之前有一個朋友,她在上學的時候,就告訴我們以後一定要做一名作家。
而在上學的時候,她就朝著這條路走,她平時會看一些關於寫作的書,也會平時練筆。
她在上學的時候,做假期工,賺的錢就會去聽一些關於寫作的講座,回來後就不斷練習,甚至給各種雜誌投稿。
慢慢他的文筆越來越好,寫的也越來越好,甚至在一個網站出名了,最後被冰肌看中,讓她出書。
很快,她就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書,由於在網站出名,累積了粉絲,很多人買了他的第一本書,而這本書就大賣了。
看到這樣,編輯社約了他的第二本書,而在短短的3年,她就出了5本書。
真正地成為了一名令人羨慕的作家。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認識自我,也需要了解自己。
就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是什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樣的人,然後要了解自己,在這方面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
然後順著這條路不斷地走,最終就能走成功。
所以《認識自我》這本書,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它教我們如何認識到自己,如何給自己做正確的定義。
但是前提是我們需要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也就是給自己做了一些不好的定義的思維。
比如我們會覺得自己以後是一個沒出息的人,自己以後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人,自己以後做什麼都做不好的人。
當我們摒棄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就能正確認識自己,就能積極面對自己,也能向更好的一面去想。
勇敢和大膽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給自己的人生做更大更厲害的定義。
一旦我們從內心是深處,有了這樣的定位和認識,那麼之後只需要順著去努力就好了,未來也必會更厲害。
所以說,想要成為什麼人,那麼就要先將自己定義為什麼人,然後去追求,去努力。
作者在書中寫到了古希臘人曾經對自我的認識。
他說:在古希臘人看來,把終極價值歸於關注個體自我而非集體自我,這種選擇和偏好,就算不是天方夜譚,至少也是嚴重不道德的觀點,對於古希臘人而言,一個人的出生地不僅是地理位置,也是他的家庭和社區所在,因而也是他身份的首要來源。
也就是你出生的地方和你所屬的社會群體決定了你是誰,因而也決定了周圍人對你的期望。
可是如今不同了,如今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接觸到很多的東西,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
可以從小就給自己做好定義,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因為什麼原因而沒有成功,其實根本的原因是自己對自己的定義,願每一個人都能對自己有更好的認識,也能對自己做更好的定義,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END-
作者簡介:
小挽,用一書一筆,了解人生百態,唯願握書解人生,執筆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