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建隊的達拉斯矮樹叢就是現在馬刺隊的前身,1973年,球隊從達拉斯搬到聖安東尼奧,更名 「馬刺」,1976年加入NBA聯盟。在「冰人」喬治·格文的率領下,馬刺隊以其出色的進攻力逐漸成為NBA的一支勁旅,並於1982年和1983年兩次闖入西部決賽,但兩次都敗給了由「魔術師」詹森領銜的洛杉磯湖人隊。1987年馬刺以狀元秀的身份迎來從海軍服役歸來的「海軍上將」大衛·羅賓遜。球隊實力大增,自1989年連續7年平均67%的常規賽高勝率讓馬刺成為一支真正的強隊。1994年羅德曼的加盟讓馬刺有了足以衝冠的實力,遺憾的是在1995年西部決賽中敗給了當年的總冠軍火箭隊。羅賓遜這位超級中鋒7次入選NBA最佳陣容和最佳防守陣容,10次入選全明星陣容,並成為NBA歷史上50位巨星之一。
看似渺茫的希望馬刺就這樣放棄了嗎?德羅贊和阿爾德裡奇真的不能化腐朽為神奇嗎?
本賽季截止到停賽,德羅贊場均能貢獻22.1分5.6籃板5.7助攻,投籃命中率高達52.6%,三分命中率僅有26.7%。作為球隊的當家球星,打出如此數據也足以對得起他的核心地位。德羅贊運動能力一流,隔人暴扣從來不在話下,但他從來不是一個優秀的進攻發起點,也不是一個優秀的籃板手。在二號位上,他甚至身高偏矮,這樣一個純得不能再純的中距離得分手,本應該出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1.進攻方式和投射分析
進攻方式方面:跳投出手次數為607,命中數為278,命中率為45.8%;帶球上籃出手次數為279,命中數為180,命中率為64.5%。這兩種進攻方式的是德羅贊的拿手好戲。除此之外,擦板、後仰和挑籃出手也都在30次以上,其中後仰的命中率最低為44%。
投籃熱圖分析:德羅贊在進攻端的表現效率很高,三分急需加強。首先內線的命中率為64.4%,超過了聯盟的平均水平,場均11.4的內線得分能力,排在聯盟第12名;中距離方面手拿把賺,各種技術動作運用的比較嫻熟,罰球線區域以及左側底線區域的出手比較多,殺傷力也達到了聯盟平均水平;三分線外的整體命中率為26.7%,30中8的表現,在得分後衛的裡算是一枝獨秀。
通過以上數據來看,雖然總體52.6%的命中率看似很高,但是110.3的進攻效率在聯盟也只是排在中遊,德羅贊這兩年在馬刺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得分方式,依然靠著中投和內線造殺傷來取分,命中率的提升只代表技術能力越來越精進,但效率的低下卻是他堅持自己打法的後遺症。現在的馬刺完全是靠著德羅贊的現有打法在執行戰術,沒有開發出他的三分能力確實是一大敗筆。
2.防守分析
幹擾投籃方面:德羅贊在防守上的表現可以說是馬刺的最大漏洞,對手在他面前任何位置投籃都比聯盟平均水平要好,尤其他最擅長的中遠距離投籃更是成了打臉現場,要超出聯盟平均水平的10.6和10.8。在馬刺這麼強調防守的球隊裡,打出如此表現很難說的過去,防守上的漫不經心,換來的就是犯規數據的提高。德羅贊本賽季場均犯規數2.7次,排在聯盟第41位,有12次技術犯規,排在聯盟第3位,3次惡意犯規,排在聯盟第1位,被驅逐出場1次,犯規次數到被驅逐1次。
拼搶數據方面:幹擾投籃4.2,排在聯盟第203位(其中幹擾兩分投籃2.3,排在聯盟第185位,幹擾三分投籃1.9,排在聯盟第190位);截斷位1.8,排在聯盟第80位;救球為1.0,在聯盟第48位。幹擾投籃低自不必說,截斷和救球也只能是挽回一絲顏面。羅斯的防守效率為114.1,排名聯盟第309位,這樣的數據表現拉低了馬刺的整體防守效能,就像木桶原理一樣,德羅贊就像最短的那塊木板。
小結:德羅贊在進步,只是我們沒有發現他的好,傳統得分後衛的冬天讓德羅贊變成了一把標尺,告誡後來的年輕人,如果不改就會是他這個樣子。即使當初沒有那次倫納德改變命運的交易,在猛龍眼裡,德羅贊也早已經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倫納德只是那個更好的選擇而已。現如今在馬刺的德羅贊只是證明了當初的猛龍選擇是多麼的正確,馬刺也只是想讓自己的損失看起來不是那麼大而已。如果德羅贊能夠適應潮流,開發出他的三分能力,再提高防守的專注度,依靠他1米98的身高和2米06的臂展還是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外線防守者。
阿爾德裡奇五年的獨自等待,經歷了GDP的落幕,倫納德與馬刺的信任危機,以及波波維奇的垂垂老矣。現如今,已經35歲的他,本賽季仍然能夠拿到場均18.9分、7.4籃板、2.4助攻、1.6蓋帽的數據,投籃命中率為49.3%,三分球命中率高達38.9%,內線命中率為60.7%。作為馬刺隊的內線核心,仍然在攻防兩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遠不是他當初選擇來馬刺隊的初衷。
1.進攻方式和投射分析
進攻方式方面:在投籃選擇上,跳投出手次數為513,命中數為221,命中率為43.1%,後仰出手次數為72,命中數為32,命中率為44.4%,靠外的打法仍然是阿德取分的主要方式;內線進攻上,上籃出手次數為145,命中數為92,命中率為63.4%,扣籃、勾手和補籃的出手數也都在30次以上,最低命中率也有51.1%。中遠距離的投籃並沒有降低阿德在內線的殺傷力。
投籃熱圖分析:阿德在進攻端的表現效率很高,除了右側底角三分命中率比較低以外,整個半場的投籃命中率都要比同位置的球員水平要高。在禁區內,有185次出手命中了128球,命中率為69.2%;在中距離兩分內,99次出手命中44球,命中率為44.4%;在遠距離兩分內,出手352次命中158球,命中率達到了44.9%;在弧頂三分線外,出手127次命中50球,命中率達到了39.4%.
通過以上數據來看,命中率看似很高,但是他的進攻效率只有109.6比隊友德羅贊還要靠後,只排在聯盟的第121位,這就說明阿德的得分只是球隊總分的積累,並不具備一個主導球隊得分的進攻能力。但是具備三分能力的阿德又是這個時代稀缺的空間型內線,拉開空間,為馬刺的後衛群打開通道,也給另一個德的發揮留出了餘地。
2.防守分析
幹擾投籃方面:阿德在防守上的表現可以說是馬刺的最大倚仗,防守範圍大,空中攔截者。面對阿德的防守對手在三分線的內的投籃命中率都要比聯盟的平均水平要低3.4%以上。本賽季改打5號位,阿德的內線防守任務要比以往更加沉重,這對一名35歲的老將來說有些強人所難,場均1.6個蓋帽排名聯盟第8是阿德交出的答卷,但這卻掩飾不了只排在聯盟第296位的113.4防守效率,比球隊112.8的防守效率還要多,這說明阿德在場的時候馬刺防守反而變得不好了。
拼搶數據方面:幹擾投籃12.5,排在聯盟第8位(其中幹擾兩分投籃9.7,排在聯盟第7位,幹擾三分投籃2.8,排在聯盟第91位);截斷位1.5,排在聯盟第112位;救球為0.8,在聯盟第102位。幹擾數據的突出自不必說,截斷和救球的數據排在聯盟中遊也只能說尚可。從個人防守能力來看確實是一個突出的內線防守者,但是和球隊的整體防守脫節又是馬刺需要探討的問題。
小結:作為鄧肯的接班人,阿德並沒有很好的完成使命,甚至在自身定位上,始終找不準。直到本賽季在適應小球時代打法上做出了妥協,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靠著阿德的轉型才有了馬刺現如今的進攻方式,才有了德羅贊的生存空間。阿德的轉型成功也意味著自我犧牲,當初馬刺看上的就是阿德內斂的性格和球隊風格非常的匹配,現在看來有些低調的過了頭,領導力的欠缺成為他在馬刺的最大誤解。自己的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如果不能在領導力上振奮馬刺軍心,真正調動起球隊的士氣和激發起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馬刺就真的沒救了。
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不死心。馬刺的結局終歸還有一段挽尊的機會,是好是壞妄下結論還為時尚早。阿德和德羅贊本賽季都打出了高效表現,只是球隊的整體實力並不足以匹配他們的能力,波波維奇老爺子的光環仍在,只要放手一搏結果尤為可知。永遠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這句爛大街的警世恆言放在馬刺身上絕不過分。只要馬刺還能打,就不會有哪支球隊會小瞧他。讓我們共同期待馬刺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