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常人的忍耐力是可以原諒傷害他的人77次。」
7次太少,70個7次太多。
在聖經裡「原諒他77次」就代表著:毫無保留的原諒一個人。
「不是每一個小美都會遇見一個Kimmy」
所謂的好哥們,好閨蜜,真的可以做到不吵架,和和睦睦的處一輩子嗎?
當然不可能。
那你原諒過他們幾次了?
大概自己也記不清了。
我還記得我的爭吵常常莫名其妙,
可能是在一個問題上爭論不休,又不肯低頭;
可能是你覺得對他好的事,在他眼裡是你不為他著想;
可能是你和別人玩的太好,我覺得自己對你不重要了;
可能是你有了男女朋友,不常和我聯繫;
可能是我太在乎你了,你的一點點行為在我眼裡都放大了吧。
當你覺得所謂「失望」攥夠了,不想再「原諒」他了。
你會不會離開呢?
我不捨得。
做朋友的時間長了,互相一起經歷的事情也多了,他會很了解你,他會懂你所想,和愛情不同,我們的相處沒有「目的性」,單純又美好。若失去了多可惜,怎麼會捨得離開呢。
溝通和交流是每個好朋友之間的必修科目,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會有不同愛好習慣和想法,也許你眼中的「不可思議」,在他心裡就是「雲淡風輕」。
我一直很欣賞四季的做法,簡單概括就是「死皮賴臉」。
和她認識兩年了,她和閨蜜吵架的次數真的是也數不過來,那天晚上是我見過最兇的一次,閨蜜找了一個小一屆的男朋友,但是以她對閨蜜的了解,找一個更幼稚之後一定會不好過,好心好意的勸說閨蜜先別急著在一起以後,居然被對方數落了一頓,掛了電話,大哭一頓。
「我說什麼她都不聽,等她受了委屈就知道了。」
「我也不了解她,但是感情上事你也不要管太多了吧,不是說談了戀愛的女人智商為嗎,可能之後她會理解你吧,別哭了。」
「臭東西,為了一個男的,居然還數落我。氣死我了,我要打回去!」
「你先冷靜冷靜再說吧,先別急啊。」
「不用,我們每次吵架都不要過夜的。」
「嘟嘟嘟...」
「我不該數落你。」
「你既然鐵心想跟他在一起,那以後如果你受欺負受委屈了,一定跟我說啊。」
「先別咒我好不好。」
「什麼叫咒你,是你一定會好不好。」
吵架不要過夜的,她不想和我談,我也要和她說話,直到對方肯放下心氣說出想法,直到她們的芥蒂消除。
這樣吵吵鬧鬧的就變成了現在四年的好閨蜜。
問題矛盾及時的溝通說出來,最後就會發現其實這些事本沒有你想得那麼嚴重。
「不是每一個志明都會遇見一個春嬌」
一邊是成熟理智的女生,
一邊是幼稚愛玩的男生;
一邊是女生一直遷就隱忍,妥協退讓;
一邊是男生怎麼都學不會承擔和責任。
最後女生自己背地裡默默流淚,用時間和告別去教會男生怎樣去愛,以及如何在感情中成長和珍惜。
「對不起,請原諒我。」
不是每一個張志明都能遇見等他的餘春嬌,也不是每一個餘春嬌都能換回長大的張志明。
深愛是對方成了自己戒不掉的習慣,而原諒若成為習慣,真的是件更「恐怖」的事情:
明明知道對方「狗改不了吃屎」,一次次地挑戰著自己的忍耐程度和底線,卻還是會再三放低底線,違背原則,選擇原諒。
愛不到一個人是對方頻率和自己不在一個頻道。
愛過一個人卻不得不離開,是強迫著自己以後不再以原來的頻率生活。
Eva和Adam在一起十年。在Eva得到一本名叫「心跳快門--原諒他77次」的書後,每一次Adam做一件讓她受不了的事時,她都會記下來,直到第77次,就像是積分換購一樣,Adam換得了最終「獎品」:
分手。
但我覺得Adam已經比我身邊很多男性朋友要做得好很多了,起碼Adam是愛Eva的,沒有欺騙玩弄她的感情,他會在Eva抱怨他買錯了餅乾之後提出下樓再買,他在氣頭上時會先考慮Eva的安危,他也會哄她聽她的話答應她的要求。
可是結束一段感情並不需要什麼大愁大恨,溫水也能慢慢煮死一隻青蛙。Adam的問題並不是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而是源於他的幼稚——三十好幾了還把父母離婚作為自己的傷口,還嚷嚷著「法律是我父母逼我讀的」。
更是源於他的懦弱及自以為是——每次不愉快,Eva向Adam表達自己的訴求,Adam永遠都覺得自己沒問題,永遠都只是打馬虎眼哄哄Eva,更不用說深入剖析問題的根源、對改變不良的現狀有所作為了。
第78次,Adam沒有像張志明一樣長大。
每個人在感情中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錯,無論這個錯是大還是小,同樣每個人在感情中都有獲得原諒的權利。
只是原諒的另一個代名詞是:期待。
期待對方不會再一次犯同樣的錯誤,
期待同樣的矛盾不會再次發生,
期待原諒換來的不是縱容,
而是珍惜和懂得。
有的愛因為原諒會成為一段包容的愛,有的愛只會因為原諒積攢著失望。
「當失望攢成絕望,哪怕再愛都不想繼續下去,只為了可以放過那麼多次卑微妥協的自己。」
既然期待為什麼不告訴他?
就像那句歌詞說的:女孩的心思你別猜。所以男孩子大概想破腦袋也不會知道你的想法吧。這些失望大概都是你不說他不知道造成的吧。
像《前任三》裡,丁點和餘飛的「來個了斷局,喝個分手酒」在承包笑點的同時,也是在告訴觀眾,分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真誠的「交流」,什麼奇葩的理由藉口約出來見一面,談一談你們的想法,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渡劫」辦法嗎?
友情需要交流,愛情也需要啊。
與其原諒他77次,不如真誠的去溝通一次。
「不是每一個阿甘都會遇見一個甘夫人那樣的母親」
親情在感情裡不同於友情,不同於愛情,它更多的是在說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責任。
總以為因為責任二字,父母應該無限的「原諒」我。
小時候和別人打架,父母該原諒我;
上學了,不好好學習,喜歡打遊戲,父母應該原諒我;
背著他們偷偷談戀愛,父母應該原諒我;
我和父母頂嘴了,父母應該原諒我;
因為他們愛我,所以我做錯什麼都該原諒。
有沒有想過父母原諒你的77次。
《無問西東》裡沈光耀的母親不同意他參軍,在那個戰火燎原,國家危難,生靈塗炭的年代,沈光耀和許多愛國青年一樣,違背家裡的意願,瞞著父母參軍,最終用一架飛機,一條鮮活的生命換取了日本的一艘敵艦。
沈光耀的母親對他說:「我們希望你能夠享受到對人生的樂趣,比如同你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子添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到為人父母的樂趣。」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這樣呢。
沈母最後一次還是「原諒」了他,因為她知道孩子這樣是遵從了自己的本心。
有些時候父母的原諒很偉大,有的時候也很無奈。
hr最近一次和父母的爭吵是因為他和女朋友吵架了,想和爸媽聊聊排解心事,但是爸媽一句「不好好學習,老想這些情情愛愛幹嘛」頂了回去。
一氣之下,刪掉微信。
大概在許多大學生的身上都有這樣的「代溝」,父母總覺得學習最重要,我們總覺得大學不談場戀愛,不做點瘋狂的事,都是在辜負青春吧。
其實父母也有過大學生活,只是現在他們不再年輕,不能及時跟上我們的思維了,但很多時候我們懶得和他們解釋那麼多,總覺得是費口舌,反正他們也不懂。
和父母多溝通有那麼難嗎,和他們說說你的所見所聞,我相信很多時候父母是選擇理解和樂意聽的,甚至你漸漸會發現你與父母間的「代溝」越來越小。
少一些無奈的「原諒」,就會多一次親情的升溫。
畢竟這世上還有誰,會站在你背後永遠的等著你。
任何感情都少不了「交流」。
愛你,所以選擇原諒你77次
晚安,我會夢見你。
本期作者
圖片 / 電影《閨蜜》《原諒他77次》《阿甘正傳》
編審 / 張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