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河海大學是一所211大學,為何存在感特別低?

2020-12-22 閃耀星辰物語

河海大學建於1915年,是一所擁有百年辦學歷史,地理位置優越,並且學校實力突出,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實施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一流學科建設及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河海大學目前已有多層次學位授予權,首批一流學科建設院校。目前學校擁有三個校區,西康路校區、江寧校區和常州校區。在校生51000人左右。河海大學擁有國家特色專業分別是:「環境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工程力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2018年學校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和社會學兩個專業。新增專業從今年9月份開始招生,機器人工程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社會學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機器人工程屬國家新興產業,也是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新增加專業,該專業主要面向國家智能製造發展戰略和機器人科技發展趨勢,培養具備紮實的機器人領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人才。

師資力量強勁,學校現有教職工3441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354名,博士生導師483名,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雙聘院士15名。

國家級特色專業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能源與動力工程、通信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等13個專業。

以及擁有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9個國家級以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8個國家級以及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其中海岸災害及防護、巖土力學與堤壩工程、南方地區高效灌排與農業水土環境、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等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相關焦點

  • 211高校被誤認為是野雞大學!河海大學為何這麼慘?
    說起南京的大學,想必大多數人腦子裡浮現的都是南京大學或東南大學。但其實在南京,還有一所高校實力也很強勁,那便是河海大學。在江蘇本地,河海大學是很有名的,素有「皇家水利學院」的名號。但在外地知名度卻很低,甚至有人沒聽說過河海大學,以為這所211高校只是不入流的野雞大學。這可能要歸結於兩大原因:第一是名字不夠響亮,既不含地理位置,也不含學校特色和優勢。
  • 江西省存在感很低一所「211」大學,外地鮮有人知,但就業是真好
    一些外省學子們如果想來報考江西的大學,一般都是無從下手。但江西有著這樣一所大學,它在江西的排名第一,省內算是家喻戶曉,雖然省外存在感不高,卻是全國「雙一流」大學之一。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江西唯一一所211大學,它很低調,實力很強,就業也非常的好。
  • 全國重點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河海大學,華山論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河海大學都位於江蘇省,兩所學校都屬於老牌高校,並且都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所以目前都屬於全國重點大學。兩所學校「品牌」上的差異,主要是河海大學是一所211工程大學,而且是第一批211工程院校,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並未列入過211工程院校。
  • 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河海大學誰實力更強?看排名就知道
    那麼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河海大學誰實力更強?看排名就知道。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南京農業大學建校歷史源遠流長,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農業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學農科。
  • 高考後大學填報—江蘇篇(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介紹)
    前篇文章介紹的是江蘇省排名第一的南京大學和第二的東南大學,這兩所大學在中國的大學排名中都能排到前幾名,所以錄取的都是頂尖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只能望分興嘆。接下來幾篇文章介紹一下我們考生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可以考進去的大學。
  • 江蘇兩所被誤認為「野雞大學」的「211工程」大學,實力怎麼樣?
    眾所周知,江蘇省有眾多實力派大學,有2所「985工程」大學,分別是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11所「211工程」大學,分別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 容易被校名耽誤的百強名校:河海大學、東華大學、西南大學分數線
    河海大學一、河海大學河海大學位於江蘇南京市,並在常州設有校區,它是一所以水利為特色,並以工科為主的理工類大學。河海大學是一所211工程大學,也是雙一流院校,學校擁有上百年的歷史,在1960年就被認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河海大學水利工程學科是A+,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是A類。它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3個學科獲評B+,位列全國前20%。
  • 頂級211,卻被稱為「三流大學」,聊聊你所不知道的南航那些事兒
    金陵人傑地靈,自古便繁華,文人雅士所嚮往之地,文化底蘊深厚。也培養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那麼,到了現代,對於南京的大學,人們一直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明明很強的高校,在許多人口中卻看似不值一提?存在感極低。南大如此,河海大學亦是如此。
  • 南京大學,一所分拆出四所985,七所211的大牛校
    因此全國院系大調整,作為綜合性大學的南京大學,只保留了原來的文學院和理學院,成為今天南京大學的主體。 即使被如此分拆,南京大學也是985、211高校,排名十分靠前。
  • 江蘇十強高校排名公布,這三所大學排名倒數,河海大學排名第九
    、蘇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其中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這三所大學排名倒數,南京師範大學排名第八,河海大學排名第九,江南大學排名第十。那麼這三所大學的實力怎麼樣?
  • 江蘇有多少985和211大學 江蘇有幾所985和211大學
    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選擇什麼樣的大學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要考慮學校、專業、學校所在城市等因素。一般成績優異的考生都會選擇985和211大學,那麼你知道江蘇有多少985和211大學嗎?江蘇211大學是哪幾所?一起看看吧!
  • 河海大學、長安大學、東華大學、江南大學四所特色211大學怎麼選
    東華大學、河海大學,長安大學和江南大學都是特色鮮明的211工程全國重點大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高校,但很多人對這四所大學並不熟悉,甚至常被誤認為是民辦院校。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四所大學的最新排位情況,區域位置和學科實力情況。
  • 211工程院校河海大學及王牌專業,工科的好選擇
    河海大學(Hohai University),簡稱「河海」,坐落於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有百年辦學歷史,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教育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 江蘇211大學名單!南京大學:我被切成了好幾個211!哭!
    它一省擁有11所211大學,僅次於北京,位於全國第二。這數量蓋過好幾個省的總和。本篇文章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江蘇的211大學以及它們的強勢學科。南京大學教育部直屬,985,211,雙一流。位於江蘇南京,目前擁有仙林、鼓樓、浦口、蘇州四個校區。有31個直屬院系,88個本科專業。
  • 2020南京市最好大學排名:南京大學第一!東南大學第二!南航第三
    東南大學南京211大學排名南京市有8所「211工程」大學,分別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另外,江蘇還有蘇州大學(位於江蘇蘇州)、江南大學(位於江蘇無錫)、中國礦業大學(位於江蘇徐州)等3所211大學。
  • 河海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誰才是理工211之首
    河海大學辦學歷史:河海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創建於南京的「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1924年與國立東南大學工科合併成立河海工科大學,1927年併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
  • 南京「最無奈」的一所大學,手握6個A類學科,卻與985失之交臂
    南京作為該省的省會城市,也是受到廣大年輕人的追捧。不僅在經濟實力上有優勢,科研和交通都是非常發達的。因為江蘇的優質高校有很多,所以這裡匯聚了很多高端人才。該省共有兩所985和11所211高校,都是眾多考生夢寐以求的地方。而這其中的兩所985都是坐落於南京,211佔8所。由此可見南京的教育實力真的讓眾多省份難以匹敵。
  • 南京一所崛起的211高校,水利極強
    眾所周知,江蘇省不僅人文風景秀麗,更是孕育出不少優質的大學。其中,大部分的名校都集中在南京市,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高校集中營。很快,高三的學子即將投入到下半學年的衝刺著,是時候為自己擬定一個高考目標,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所水利強校,百年名校,這便是河海大學。
  • 校友會:江蘇省大學排名,南京大學位居榜首,13所全國百強高校
    南京大學南京大學是一所非常有實力的大學,也是雙一流的大學,在這次的校友會排名中位於江蘇省大學的第一名,在全國的綜合排名中排名第五,看來南京大學受到了很多權威機構和專家的認可,南京大學位於南京這個曾經古都
  • 國立中央大學有多牛?以一校之力分拆出5所985、12所211大學!
    在我國歷史上,曾湧現過許多世界一流高校,其中又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為首,她們是我國教育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她們中一所僅存在了短短8年半時間,卻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