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海南日報客戶端 習霽鴻
春節過後,快遞企業逐漸由「春節模式」轉入正常運營狀態。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正常狀態也與往日有別。2月20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了海口市的部分快遞網點,發現大多網點的員工到崗率過半甚至達100%,而從業務量而言,與往年同期相比,個人快遞業務量明顯下降,助農、扶貧的農副產品快遞業務量則激增。
「目前我們網點的30多位快遞員已經全部到崗。」海口市龍華區金墾路順豐速運營業點負責人陳朝傑告訴海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大年初一至初七,該網點共有7位快遞員在崗值守,「從2月1日起,快遞員們就逐漸復工。」
據海南圓通速遞管委會執行會長陳國豪介紹,海口市圓通速遞的快遞員在大年初三(1月27日)就已陸續返崗,「全市1000多名快遞員中,目前70%已復工。」
「我們的快遞員中,本地人佔多數。」陳國豪表示,儘管市縣間的客車停運,但受益於該企業四通八達的運輸系統,快遞員可隨著每天在海口和省內各市縣往返的快遞網絡車線返回海口。「我們為員工提供了工作證明,並和屬地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保證願意返崗的員工都能順利回到崗位。」
「有些快遞員的家屬擔心疫情,不願意讓員工返崗,碰到這種情況,我們會通過電話向家屬詳細說明我們的防護措施,讓家屬放心。」陳朝傑說道。
疫情形勢下,大量員工返崗,公司如何為快遞員「護體」?
「我們網點每天上班前要對每位員工進行測溫,體溫在37.3℃以下的員工方可正常上班。」陳朝傑說,眼下,口罩、護目鏡、手套等防護物品已經成了該網點每位快遞員的工作標配,「口罩每4小時一換,手套每禮拜一換。」
陳朝傑帶著海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在倉庫和箱車前轉了一圈:「我們每天對倉庫、箱車等場地消毒至少2次,每個快遞件也都會用消毒液噴灑消毒。除此之外,我們的快遞件在運輸途中的每一個轉運點都會再消毒一遍。」
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海鮮大世界西門旁的圓通速遞網點每天也重複著幾乎同樣的防護步驟。「我們的場地每天消毒4次,運輸車輛只要駕駛過,就會立即消毒。」該網點負責人姚軍寧說道。
員工就餐是過去最容易讓人員聚集的環節之一。為此,順豐速運金墾路營業點通過外賣訂餐和員工分餐的形式避免聚集,而圓通速遞海鮮大世界網點的員工則自帶午飯,「由於人數不多,大家輪流上餐桌,也能吃上熱乎飯。」姚軍寧介紹。
海南日報客戶端記者獲悉,雖然大部分快遞員已返崗,但快遞件的數量和構成均與往年同期變化較大。
「由於很多單位還沒有復工,目前的個人寄件量有所減少,每天約有八九百票,但同時農戶扶貧項目的寄件量較多,每天約有一千多票,因此,總量而言,近期的業務量與年前基本持平。」陳朝傑坦言,近期的業務量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不少,他推測,這或許與行業內其他公司快遞員尚未完全復工有關。
與陳朝傑的網點相似,陳國豪經統計分析發現,海口市圓通速遞的快遞件也呈現同樣的變化。「派件量恢復到了平時的40%-50%,個人收件量卻不到平時的10%,但農副產品的業務量突增。」
陳國豪說:「眼下,許多農戶的蔬菜瓜果都積壓在地裡,我們通過和政府、電商合作,通過專線服務為農戶解決積壓難題,因此這部分的快遞量比平時大約多了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