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復工後的海口快遞業:快遞員到崗率過半,助農快遞業務量突增

2020-12-10 界面新聞

文丨海南日報客戶端 習霽鴻

春節過後,快遞企業逐漸由「春節模式」轉入正常運營狀態。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正常狀態也與往日有別。2月20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了海口市的部分快遞網點,發現大多網點的員工到崗率過半甚至達100%,而從業務量而言,與往年同期相比,個人快遞業務量明顯下降,助農、扶貧的農副產品快遞業務量則激增。

多網點快遞員返崗率超五成

「目前我們網點的30多位快遞員已經全部到崗。」海口市龍華區金墾路順豐速運營業點負責人陳朝傑告訴海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大年初一至初七,該網點共有7位快遞員在崗值守,「從2月1日起,快遞員們就逐漸復工。」

據海南圓通速遞管委會執行會長陳國豪介紹,海口市圓通速遞的快遞員在大年初三(1月27日)就已陸續返崗,「全市1000多名快遞員中,目前70%已復工。」

「我們的快遞員中,本地人佔多數。」陳國豪表示,儘管市縣間的客車停運,但受益於該企業四通八達的運輸系統,快遞員可隨著每天在海口和省內各市縣往返的快遞網絡車線返回海口。「我們為員工提供了工作證明,並和屬地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保證願意返崗的員工都能順利回到崗位。」

「有些快遞員的家屬擔心疫情,不願意讓員工返崗,碰到這種情況,我們會通過電話向家屬詳細說明我們的防護措施,讓家屬放心。」陳朝傑說道。

消毒成常態,員工分餐吃

疫情形勢下,大量員工返崗,公司如何為快遞員「護體」?

「我們網點每天上班前要對每位員工進行測溫,體溫在37.3℃以下的員工方可正常上班。」陳朝傑說,眼下,口罩、護目鏡、手套等防護物品已經成了該網點每位快遞員的工作標配,「口罩每4小時一換,手套每禮拜一換。」

陳朝傑帶著海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在倉庫和箱車前轉了一圈:「我們每天對倉庫、箱車等場地消毒至少2次,每個快遞件也都會用消毒液噴灑消毒。除此之外,我們的快遞件在運輸途中的每一個轉運點都會再消毒一遍。」

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海鮮大世界西門旁的圓通速遞網點每天也重複著幾乎同樣的防護步驟。「我們的場地每天消毒4次,運輸車輛只要駕駛過,就會立即消毒。」該網點負責人姚軍寧說道。

員工就餐是過去最容易讓人員聚集的環節之一。為此,順豐速運金墾路營業點通過外賣訂餐和員工分餐的形式避免聚集,而圓通速遞海鮮大世界網點的員工則自帶午飯,「由於人數不多,大家輪流上餐桌,也能吃上熱乎飯。」姚軍寧介紹。

個人寄件量減少,扶貧助農快遞量顯著提升

海南日報客戶端記者獲悉,雖然大部分快遞員已返崗,但快遞件的數量和構成均與往年同期變化較大。

「由於很多單位還沒有復工,目前的個人寄件量有所減少,每天約有八九百票,但同時農戶扶貧項目的寄件量較多,每天約有一千多票,因此,總量而言,近期的業務量與年前基本持平。」陳朝傑坦言,近期的業務量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不少,他推測,這或許與行業內其他公司快遞員尚未完全復工有關。

與陳朝傑的網點相似,陳國豪經統計分析發現,海口市圓通速遞的快遞件也呈現同樣的變化。「派件量恢復到了平時的40%-50%,個人收件量卻不到平時的10%,但農副產品的業務量突增。」

陳國豪說:「眼下,許多農戶的蔬菜瓜果都積壓在地裡,我們通過和政府、電商合作,通過專線服務為農戶解決積壓難題,因此這部分的快遞量比平時大約多了3倍。」

相關焦點

  • 5月快遞業務量、收增速均超30% 58同城招聘服務助力快遞業復工復產
    來源:創商網據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快遞業務量預計完成73億件,同比增長39.6%;快遞業務收入預計完成810億元,同比增長31%。快遞業在疫情後期逆勢增長,業務量、收增速均超30%,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
  • 去年快遞業務量達830億件 預計今年達955億件
    自2020年9月10日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短短4個月,我國快遞業務量實現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再次刷新快遞年業務量紀錄。新動能加速培育「恭喜你!成為2020年第800億件快遞的籤收人!」2020年12月22日上午10時,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門口,心血管康復科醫生邢祖忠從快遞員湯凌昊手中接過這份具有特殊意義的快遞。
  • 快遞員李傑步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會場
    新聞發布會主題是郵政快遞業服務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有關情況,對於為何需要在這個時點讓一位快遞員來參與新聞會這一問題,李傑表示並沒有得到明確答案,他認為的原因是:在疫情中快遞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快遞復工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讓一個快遞員代表快遞行業講講真實的情況。
  • 11月大慶快遞業務量和收入雙增 增幅均三成以上
    東北網12月16日訊 日前,記者從大慶市郵政管理局獲悉,11月份,大慶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實現雙增,增幅均在三成以上。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元旦、春節的來臨,大慶市快遞業將一直旺到年底。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429.96萬件,同比增長19.72%;業務收入完成2.81億元,同比增長29.26%。受「雙11」市民網購增加等因素影響,11月份,大慶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實現雙增。業務量完成187.02萬件,同比增長32.43%;業務收入完成0.34億元,同比增長38.97%。
  • 快遞員:最後一公裡的「無聲暴裂」
    復工後的蘇州韻達九鼎友新服務部倉庫門口(雒少龍/攝)趙瑞虎說,快遞員罷工很常見,「四通一達」都有,但持續時間往往不長。邵慧在網點工作以來,經常看到快遞員離職。如果快遞員不幹了,他原先負責派送的區域就停止派件。在招到新快遞員之前,積壓的快遞不斷增加,客戶的諮詢、投訴電話便源源不斷地湧入網點。這期間產生的罰款,悉數由網點承擔。然而,高辭職率和人員流動性,也形成了損害快遞員權益的惡性循環。
  • 快遞罷工潮!雙十一包裹堆積如山,快遞員不堪罰款大逃亡
    在現如今的快遞行業裡,正爆發著一場席捲全國的「戰爭」:價格戰。戰爭的硝煙瀰漫在整個行業,從高高在上的快遞業老闆到為了幾毛錢派件費起早貪黑的快遞員,無一倖免。 而你我,每一個普通人,都是炮灰。  今年7月,安徽某地快遞員的到手派件費降到一單4毛錢,扣除簡訊費和電話費後,平均一單只能賺0.25元。 這表明,快遞員的收入實際並不高。 不僅收入不高,快遞員們還時常面臨嚴苛的管理和處罰制度。
  • 韓國快遞業發展如何?快遞小哥年薪40萬元憑啥?
    上圖 街邊正在配送貨物的快遞車輛。右圖 CJ大韓通運快遞員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白雲飛攝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產業、電子商務、行動支付等產業快速發展,韓國快遞業務直接享受到了紅利。尤其是網購熱潮的興起,直接拉動了快遞業務的快速增長。
  • 國家郵政局:月中快遞恢復4成以上,呼籲讓快遞員進小區|一周大事
    計劃在本月中旬,快遞業生產要恢復到正常產能的4成以上;到本月下旬,根據疫情變化和形勢發展,繼續提高產能比重。寒冬之下,不乏暖流,這一周,依舊有不少關於快遞行業的好消息襲來。受疫情因素影響,預計2月快遞業務量約為30億件,同比增長10%。點評:受到春節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從數據上看,快遞業增速略有放緩。不過,這也讓人們看到了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快遞人的責任與擔當。
  • 全國快遞復工,快遞100推出疫情期間快遞可用性查詢功能
    「快遞公司全面復工」昨日登上微博熱搜,中國郵政、中通、圓通、德邦、京東物流等10餘家快遞企業已經全面恢復運營,但國家郵政局預估,2月中旬快遞業或僅恢復到正常的4成左右。不少快遞員也表示,復工不等於全面恢復,受制於各地疫情影響,小區隔離、交通管制、很多企業延期開工,攬件時效和配送速度仍將受到較大影響。在快遞可用地圖上,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全國快遞可使用情況,綠色地區受影響相對較少,紅色地區受影響非常大,建議謹慎郵寄。
  • 今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八百億件
    根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這件包裹幸運地成為2020年中國第800億件快件。中國今年快遞業務量自9月10日達到500億件開始,每月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實現「四連跳」直至突破800億件大關,又一次創造了中國快遞發展史的新紀錄。今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增速經歷了從負到正再重回高位區間運行的轉變。
  • 關注丨端午假期快遞業務量增超四成,粽子、鹹鴨蛋等銷量大漲
    關注丨端午假期快遞業務量增超四成,粽子、鹹鴨蛋等銷量大漲 2020-06-30 0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快遞價格戰:投訴快遞不上門,快遞員:就賺幾毛錢
    今天,三通一達基本送到快遞櫃或者是驛站自動籤收,收件人肯定很不爽,快遞都不問下自己在不在家,就私自進行統一代收。但是認真一想,統一代收你快遞的不是快遞員,而是資本。以前12塊一個包裹快遞員自然願意給你爬個5樓7樓,第一次不在家,第二天繼續給你派件,因為那時候的快遞員月入上萬,每天就想著多派件,早點買房結婚。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4期:德邦重獎207位「金星快遞員」 人均10...
    將以培育快遞全產業鏈為目標,加快快遞總部企業集聚,推動快遞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到2025年力爭快遞產業收入突破千億元,營業收入百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家,綠色包裝材料使用率達到95%以上。 據烏魯木齊市政府副秘書長劉軍介紹,所有快遞包裹均採取無接觸派送,快遞員不進小區,不與社區工作人員直接接觸。各社區(村)在小區門口通風地帶劃出特定區域接收快遞,投遞員將快遞包裹配送至小區門口指定區域後離開,由社區工作人員對快遞包裹進行消殺,並原地靜置不少於1小時,之後由社區工作人員送至居民家中,社區工作人員不得拒收郵件快件。
  • 我國5月快遞業務量完成73.8億件
    本報訊 近日,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我國5月快遞業務量完成73.8億件,同比增長41%,快遞業務收入完成771億元,同比增長25%。快遞業在疫情後期逆勢增長,業務量增速超40%,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快遞業復工達產快於預計、好於預期,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郵政局方面表示,「雙品網購節」、直播帶貨、時令水果上行和消費模式轉型是快遞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的主要因素。  「雙品網購節」拉動作用明顯。
  • 進擊的快遞業:件量大增、低價肉搏、走向分化
    在業務量持續攀升的同時,快遞行業的格局也悄然生變。隨著二三線快遞公司逐步退出,龍頭快遞企業市佔率持續上升,而新玩家的入場讓價格戰在今年愈演愈烈。郵政、順豐、京東物流和蘇寧物流在春節期間正常運營,圓通速遞最早宣布在1月28日起全面復工,隨後韻達、中通、申通、百世等也從2月10日起全面復工。2月,快遞業務量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實現這一成績並不容易。彼時,快遞鏈條末端的快遞員復工返程就是一個難題,即便返工也需要進行隔離,人手不足和不可避免的防疫措施讓快遞員面臨著加倍的壓力和挑戰。
  • 「變味的」快遞員:快遞業新問題重重,行業規則需要重新整肅
    近日上海一電視媒體以《「變味的」快遞》問題報導了目前快遞行業的諸多新問題。折射出快遞業的這些新問題已經急需有關部門引起重視。這些新問題不僅僅是單方面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實際上對快遞員也存在著損害與風險。1)未經消費者同意,自作主張將快件直接投放在快遞櫃裡或者放在快遞驛站,讓消費者自取。這種違規違約的現象目前很普遍。2) 如果消費者投訴,一些快遞員會以各種方式威脅消費者。即使同意送上門,往往也沒有好看臉色好聽的話。甚至有些快遞員會將這些消費者列入「難搞的消費者黑名單」。
  • 快遞業務量「三連跳」盡顯中國經濟活力
    李芬芬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
  • 宋鵬偉:快遞,防疫中不可忽視的物流擔當
    據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全國郵政行業復工人員達246萬人,復工率達90.2%,快件日攬收量和投遞量分別達到1.62億件和1.6億件,復產率分別達到81%和80%,超額完成「2月底產能恢復六成」的復工復產目標。
  • 快遞市場質效提升,創造新紀錄——今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八百億件
    中國今年快遞業務量自9月10日達到500億件開始,每月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實現「四連跳」直至突破800億件大關,又一次創造了中國快遞發展史的新紀錄。 今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增速經歷了從負到正再重回高位區間運行的轉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快遞業務量1月份低位運行,首現負增長,2月份快速恢復、轉為正增長。
  • 國家郵政局:二季度快遞業務收入增逾20%,行業運行回高位
    國家郵政局:二季度快遞業務收入增逾20%,行業運行回高位 澎湃新聞 2020-07-30 18:50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