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金融科技周2020成功舉辦,全球金融科技領袖、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在「雲端」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透過「金融科技人性化」重燃經濟增長、互建信任,並為社會和商業提供金融推動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香港金融科技周首次以全線上形式舉行,匯聚500餘家參展商和350多位講者,吸引逾130個經濟體超過120萬觀眾,包含逾百小時的精彩內容,建立超過1.8萬個商業聯繫,彰顯香港金融科技界的強大適應能力及韌性。
監管健全 地利人和
2016年,首屆香港金融科技周舉辦,標誌著金融科技業在香港展開新的歷程。2020年,走過五年的金融科技周,正加速呈現香港如何在金融科技領域成就未來。
「2017年,市民對金融科技的採用程度只有32%。2019年,採用程度已達67%。」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說,「社會採用程度的提升、投資者興趣的增長、金融科技企業的向外拓展和金融監管機構的推陳出新,不斷為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指明方向,注入活力。」
「在四個維度中,監管機構的領袖效應顯得尤為重要,」梁瀚璟強調,「對於市民而言,不論技術多創新,安全仍是首要考慮因素。」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金管局」)自2017年9月起,陸續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金融科技監管沙盒2.0、虛擬銀行牌照等措施,既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也提升了金融產品的服務素質。
香港金融科技周2020上,金管局公布了一項名為「商業數據通」的全新金融基建,讓銀行與商業數據源之間的數據流動更安全、更有效。該措施推出後,可讓中小企業運用自身數據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並解決長久以來的融資困難問題。
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沈婧婕 攝
因事為制 量體裁衣
「現在,香港有600餘家金融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此外,香港還擁有包括8間虛擬銀行在內的160多間持牌銀行,以及逾160間被認可的保險公司,吸引金融科技企業紛紛進駐。」梁瀚璟介紹。
面對不同規模的金融科技企業,投資推廣署的金融科技團隊會為企業量體裁衣,提供不同的服務。梁瀚璟表示,對於大型金融科技企業,幫助他們搭建與不同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橋梁是主要任務;對於初見規模的金融科技企業,為他們提供宣傳推廣服務,幫助他們把品牌做大、做強是當務之急;對於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為他們對接客戶和解決資金來源是首要目標。
「香港金融科技生態圈的活力能否持續,和人才息息相關。」長期與發展在各階段的金融科技企業溝通,梁瀚璟深刻意識到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性。金管局的「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數碼港的「數碼港金融從業員金融科技培訓計劃」,以及位於香港科學園的金管局─應科院金融科技創新中心等,都為香港金融科技人才的儲備和金融科技生態圈的發展創造條件。
此外,為減緩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科技領域的影響,提升香港在該領域的競爭力,香港特區政府推出資助總額達1.2億港元的「抗疫基金金融科技人才計劃」,將在未來兩年創造1000個金融科技相關職位,擴大香港金融科技人才庫。
盡其所長 建橋搭梯
據投資推廣署2020年的一項調查問卷顯示,在香港落地的金融科技企業中,32%已在亞洲以外的市場拓展業務,54%計劃拓展全球業務。
在合規的情況下,將國際金融機構和產品等境外資本「引進來」是香港所扮演的角色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下,結合內地科技應用的領先優勢,以及香港國際化的市場和監管,香港也可成為橋梁,支持內地金融科技企業「走出去」。梁瀚璟提到,「2020年5月推出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就是一個很好的框架。」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世界級城市群,也是「一帶一路」的連接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至少可發揮兩方面優勢。一是高效融資,「一帶一路」資金需求龐大,需更多金融機構參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融資天然優勢,可增強「一帶一路」重大項目融資的合力,為「一帶一路」的發展添磚加瓦。二是專業服務,香港匯聚了法律、會計、人力資源、諮詢等多領域的全球領先專業機構,他們提供的專業服務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保駕護航。
國際標準的金融服務監管制度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固有優勢,是香港發展金融科技的先決條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更是為香港發展金融科技提供優質土壤,開闢了香港金融科技領域的更多可能。
香港的金融科技正展現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梁瀚璟說:「今年,新冠疫情進一步促進了商業的數字轉型,科技採用率不斷提高已成為新常態。而金融科技將會重新定義下一個新常態,為大眾提供更可靠、便捷及具韌性的金融服務系統。」
(責編:劉潔妍、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