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成績優異(中考前三名)的學生高中成績會下滑?一些中考成績中等的學生反而後來居上?這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問題,也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筆者非常感興趣,認真思考研究後發現,這種情況應該是有三大原因所導致的,下面筆者具體來分析一下。
首先、進行「比較」的對象,發生了很大變化,中考時的優秀,在高中未必那麼優秀了。從初中進入高中後,最大的變化是,學生總量上幾乎少了一半,另一半哪去了呢?當然是在中考分流後,去了職高,能夠讀普高的學生,幾乎就沒有學差生了!在中考時的龐大基數下,你可能顯得挺優秀,甚至是班級或年級前三名;但是進入普高以後,絕大多數的學差生都去上了職高,剩下讀普高的學生,大家差距並沒有那麼大了,尤其是有能力進入重點高中重點班的學生,哪怕你中考曾經是你們學校的第一名,也有可能成為現在班級裡的倒數第一名!這個變化確實太大了,學生千萬不能沉湎於昔日的輝煌回憶之中,還需要加倍努力、奮起直追,讓自己更加優秀!
其次、高中學習比起初中學習來,變化也非常大,這就涉及到一個「適應」問題。相比於初中學習,高中學習更突出學習的自主性,尤其是高一,要求學生必須儘快適應高中學習的「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特徵;因為高一學生一開始就是十幾門文化課火力全開,並且各科老師來去匆匆,沒有那麼多時間顧及到具體學生的需要,要求學生在學習上,既要有自覺性,又要有自律性,說白了,這個時候的學習主要靠學生自己,沒有老師再逼著你學了。不管你中考成績怎樣,能夠快速適應的學生就會成績很快上來,不能儘快適應的學生也會成績很快下去;高中學習,一方面突出自主性學習,另一方面強調高效性學習,也就是既要學生能夠「苦幹」,又要學生學會「巧幹」,努力拼搏精神不可或缺,學習方式方法適合更加重要!
再者、普高學生沒有笨人,智力因素影響退居次席,關鍵比拼的是「情商」。通過中考分流進入普高的學生,幾乎沒有一個孩子是學習上的笨蛋,至少也是初中時學習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也就是說,大家的智力水平差不多都在一個層次上,再靠「耍小聰明」來取得學習成績優異已經是不可能了,所有學生比拼都是情商因素。情商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意志品質,即「把不能控制的情緒部分變為可以控制的情緒」,從而提升自己的勤奮、認真、專注、持久等學習能力;換句話來說,就是增強自己把聰明才智發揮到更大水平的能力,你聰明,別人也聰明,但是別人能把聰明發揮的比你更厲害,所以你就不如別人了。這也是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高中成績會下滑、而一些中考成績中等的學生反而後來居上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高中成績會下滑、而一些中考成績中等的學生反而後來居上」的基本原因有三個方面,即比較的人群發生了變化、進入高中後的適應情況各不相同、尤其是學生情商高低上的較大差異等,才導致了這種看似奇葩的新變化!